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学科代码070301)

无机化学(学科代码070301)

无机化学(学科代码070301)
无机化学(学科代码070301)

无机化学(学科代码:07030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无机化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能,了解无机化学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无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无机固体化学

2.纳米化学

3.仿生材料化学

4.络合物化学

5.生物无机化学

6.新超导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7.非线性光学材料8.分离提纯科学

9.化学键理论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15201固体化学原理(3)CH15202结晶化学导论(3)CH15203相平衡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CH15204结构配位化学(3)CH15205高等无机化学(3)CH16207无机化学进展(3)专业选修课:

CH15206生物无机化学(3)CH15207近代分离方法导论(3)

CH45202催化作用原理(4)CH44206绿色化学(3)

PH55220X射线衍射(3)PH55219透射电子显微学(2.5)

PH55222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CH16202高等配位化学(2)

CH16206生物无机化学导论(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分析化学(学科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纳米生物分析化学2.化学发光分析

3.现代电化学分析4.现代分离技术

5.光谱分析新技术6.化学计量学与分析仪器

7.烟草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25202原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7分析化学中的微机(3)

CH25215毛细管电泳分析和进展(2)CH25208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2)

CH26202全分析系统(2)

CH26206分析化学前沿(2)(进展课)

专业选修课:

CH25210烟草化学(2)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5)

CH25216表面活性剂化学(2)

高等分析方法(本科生课)生命分析化学(本科生课)

材料分析化学(本科生课)环境化学(本科生课)

分子生物学(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命学院)

生物化学(生命学院)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有机化学、可再生洁净能源(学科代码:070303、07032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有机化学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物理有机化学

2.有机合成化学

3.金属有机化学

4.材料有机化学

5.生物有机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

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35204金属有机化学(3)CH35206立体有机化学(2)

CH35207材料有机化学(2)CH35701有机实验技能训练(3)

CH35207化学生物学(3)有机化学研究生前沿报告(2)

有机化学进展(2)(进展课)

专业选修课:

有机波谱的综合解析(2)

计算有机化学(3)

复杂分子合成(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学科代码:070304)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能从事化学和物理交叉科学教学研究及高技术研发的高级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系统的化学物理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能正确使用计算机,熟练应用英语;能够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掌握了解化学物理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能独立、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单分子物理化学

2.原子分子光谱与化学动力学

3.表面物理化学与催化化学

4.胶体与生物大分子物理化学

5.理论与计算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44202激光化学(4)CH45202a催化作用基础(6)

CH45204计算量子化学(3.5)CH44206绿色化学(3)

PH05101高等量子力学(理学院)PH55201高等固体物理(理学院)

CH44210a量子化学(2)CH46212现代化学物理进展(2)(进展课)专业选修课:

CH46201高等量子化学(2)CH46202高等分子光谱学(2)

CH46203高等分子反应动力学(2)CH46204非平衡统计动力学(2)

CH46208单分子化学物理(2)CH46209高等计算物理(2)

CH4621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H45203非线性化学(4)

CH44205a统计力学(3)CH44207现代统计力学导论(2)

CH44208表面与胶体化学(2)CH44209应用电化学

CH45210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2)CH45211电化学科技前沿(3)

CH45212高等分子建模和设计(4)CH45203电化学研究方法(4)

CH45701a研究生化学物理专业实验(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3、选修物理学院相应的基础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代码:070305)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化学、基础物理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发展前沿,有一定的化工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新的聚合反应和机理

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

3.高分子合金

4.功能高分子

5.高分子成型物理与化学

6.高分子溶液

7.纳米高分子材料8.高分子辐射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55203高等高分子化学(3)(进展)

CH55214高分子标度理论(2)

Z02001800高聚物结构(2)

专业选修课:

CH54201高分子链构象统计学(2)CH55205高分子合金(2)

CH55207高分子辐射化学(2.5)CH55208天然高分子(2)

CH55210多相聚合物合成与表征(2)CH55213有机高分子固体(2)

CH55215高分子理论与模拟(2)CH55216热塑弹性体概述(2)

CH55217辐射化学(2.5)CH55218电离辐射防护与剂量学(2)

CH56201聚合反应原理专论(2)(进展)

CH56202二维状态下的聚合(2)CH56205辐射乳液聚合(2)

CH56207聚合物光子材料(2)CH55219高聚物电学性能(2)

Z02005200高分子溶液(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3、选修材料加工过程专业的基础课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应用化学(学科代码:070321、081704)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化工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既能从事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又能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污染控制化学2.膜科学与技术

3.能源化学 4.烟草化学

5.绿色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

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66202应用化学进展(2)

CH65203水污染控制原理(3)

(新课,无代号)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2)

CH66205污染控制化学前沿(2)

专业选修课:

CH66204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2)

(新课,无代号)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2)

(新课,无代号)生物反应器工程(2)

(新课,无代号)废弃物资源化技术(2)

(新课,无代号)化学生态学(2)

CH25208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2)

PH55222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

CH44209应用电化学

CH65207农药化学(2)

CH65208食品香味学(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代码:08050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物理与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国语,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

2.功能材料

3.高温超导电性

4.自旋电子学

5.新型人工晶体材料

6.材料理论与模拟

7.太阳能电池8.生物材料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CH16205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CH25204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分离科学与进展(3)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量子化学(4)CH44203反应动力学(4)

CH44202分子光谱学(4)CH55201功能高分子(4)

CH552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CH55204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膜科学与技术(3)CH65202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固体物理(4)MS15207固体材料结构学(3)

MS15201材料物理(4)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一般原理3

化学平衡该章总题数:66 1. (本题难度系数15)已知某反应的Δr>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A >0 B <0 C >1 D <1 2. (本题难度系数15) 500 K时,反应 SO2(g) + O2(g) SO3(g) 的Kp = 50,在同温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 的K p 必等于() A 100 B 2 × 10-2 C 2500 D 4 × 10-4 3. (本题难度系数15)某温度时,化学反应A +B A2B的平衡常数K = 1 ×104,那在同温度下,反应A2B 2A +B的平衡常数为() A 1 × 104 B 1 × 100 C 1 × 10-4 D 1 × 10-8 4. (本题难度系数1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Δr=0 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5. (本题难度系数30)在523 K时,PCl5(g) PCl3(g) + Cl2(g) = 1.85,则反应的Δr(KJ · mol-1)为() A 2.67 B -2.67 C 26.38 D -2670 6. (本题难度系数30) 已知在20℃, H2O(l) H2O(g) ,Δγ = 9.2KJ · mol-1H2O(l)的饱和蒸气压为2.33 kPa,则( ) A Δr>0, H2O(g)将全部变为液态 B 20℃,H2O(l)和H2O(g)不能达到平衡 C 20℃时,p H2O = 2.33 kPa,体系的Δγ=0 D 水蒸气压为100 kPa时,平衡向形成H2O(g)的方向移动 7. (本题难度系数15)某一气相反应A=B,同一温度下=,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A 0 B 大于1 C 小于1 D 1 8. (本题难度系数30)硫酸铜有多种不同水合物,它们脱水反应的K p分别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附件3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河北师范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物质的聚集态习题答案 1-1 实验室内某氦气钢瓶,内压为18 MPa ,放出部分氦气后,钢瓶减重500 kg ,瓶内氦气的压强为9.5 MPa 。假定放出气体前后钢瓶的温度不变,钢瓶原储有氦气为多少(物质的量)? 解:V 与T 一定时,n 与p 成正比, 即: mol .0026 410500MPa )5.918(MPa 183?=-总n 解得 mol 10645.25?=总n 1-2 273K和101 kPa 的1.00 dm 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液态的二甲醚(CH 3OCH 3)。假定(1)通过二甲醚后的空气被二甲醚饱和且液态二甲醚损失0.0335g ;(2)被二甲醚饱和的空气的总压强仍为101kPa 。计算二甲醚在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空气的物质的量:m ol 0445.0K 273K m ol dm 8.314kPa 1.00dm kPa 1011133 =?????==--空RT pV n 二甲醚的物质的量:mol 10283.7mol g 0.46g 02335.041--二甲醚?=?==M m n 二甲醚的摩尔分数:0161.00445 .010283.710283.744=+??=+=--二甲醚空二甲醚二甲醚n n n x 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 1.626kPa kPa 1010161.0=?=?=p x p 二甲醚二甲醚 1-3 在273.15 K 和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为1.340 g ·dm -3,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的组成是C 79.8%和H 20.2%。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 =30.02(g·mol -1) 每分子含碳原子:30.02×0.798/12.01=1.9953≈2 每分子含氢原子:30.02×0.202/1.008=6.016≈6 即分子式为:C 2H 6 1-4 在293 K 和9.33×104 Pa 条件下,在烧瓶中称量某物质的蒸气得到下列数据,烧瓶

学科分类及数据代码表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申报 学科分类及数据代码表 学科层级: 1.学科门类代码学科门类名称 2.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 3.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 01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 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6公安学 030601公安学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专业分类号及学科代码对照表

学科代码: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0101 哲学类0801 地矿类0201 经济学类0802 材料类0301 法学类0803 机械类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0804 仪器仪表类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0805 能源动力类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0806 电气工程及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504 艺术类(包括艺术设计类) 0702 物理学类 0703 化学类0807 土建类 0704 生物科学类0808 水利类 0705 天文学类0809 测绘类 0706 地质学类0810 环境与安全类 0707 地理科学类0811 化工与制药类 0708 地球物理学类0812 交通运输类 0709 大气科学类(包括气象学)0813 海洋工程类 0710 海洋科学类0814 轻工纺织与食品类0711 理论力学类0815 航空航天类 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0816 武器类 0713 材料科学类0817 工程力学类 0714 环境科学类0818 生物工程类 0715 心理学类0819 农业工程类 0820 林业工程类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0901 植物生产类(农学类)1102 工商管理类0902 草木科学类 1103 公共管理类0903 森林资源类 1104 农业经济管理类0904 环境生态类 1105 图书档案学类0905 动物生产类 0906 动物医学类 0907 水产类 专业分类号与专业名称见下页:

专业分类号 专业分类号专业名称专业分类号专业名称 0 无050204 法语 010100 哲学类050207 日语 010101 哲学050237 意大利语010102 逻辑学050300 新闻传播学类010103 宗教学050301 新闻学 020000 学科门类:经济学050302 广播电视新闻学020100 经济学类050303 广告学 020101 经济学050304 编辑出版学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050400 艺术类 020103 财政学050404 绘画 020104 金融学050406 美术学 030000 学科门类:法学050407 艺术设计学030100 法学类050408 艺术设计030101 法学050411 戏剧学 0302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50414 戏剧影视文学030300 社会学类05041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30301 社会学050416 摄影 030302 社会工作050417 录音艺术030400 政治学类050418 动画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050419 播音与主持艺术030402 国际政治050420 广播电视编导030403 外交学060000 学科门类:历史学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060100 历史学类040000 学科门类:教育学060101 历史学 040100 教育学类060102 世界历史040101 教育学070000 学科门类:理学040102 学前教育070100 数学类 040103 特殊教育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040104 教育技术学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040200 体育学类070200 物理学类050000 学科门类:文学070201 物理学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类070202 应用物理学050101 汉语言文学070300 化学类 050102 汉语言070301 化学 050103 对外汉语070302 应用化学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70400 生物学类050105 古典文献070401 生物科学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类070402 生物技术050201 英语070600 地质学类050202 俄语070601 地质学 050203 德语070602 地球化学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总目标: 1:掌握四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及相关的计算。 2:会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3: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十个基本概念(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体积功、热力学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U=Q-W )和计算。 第二节:热化学 1: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 1反应热——指恒压或恒容而且体系只做体积功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若使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 2标准生成热——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状态的各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的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符号f m H θ?,单位:1J mol -?或1kJ mol -?)。 ○ 3燃烧热——在100kPa 的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符号:c m H θ?;单位:1kJ mol -?。 2:掌握恒容反应热△U=Q v -W;恒压反应热Q p =△H 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关系:p V Q Q nRT =+?

3:掌握盖斯定律内容及应用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若能分解成几步来完成,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各步反应的热效应之和。 ○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1:了解化学热力学中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 2:重点掌握吉——赫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 ?=?-?的意义及计算。 3;建立混乱度、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自由能和标准熵以及标准摩尔反应熵的概念,并学会对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做初步的讨论会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反应的H 为正值,要它成为自发过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S 为正值,高温 B.S 为正值,低温 C.S 为负值,高温 D.S 为负值,低温 2.已知某反应为升温时 rG 0值减小,则下列情况与其相符的是( ) A. rS 0<0 B. rS 0>0 C. rH 0>0 D.rH 0<0 3.该死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这是因为反应处在( )(《无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全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 180 生物学 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 180.14 生物物理学 180.17 生物化学 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 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 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 180.1730 酶学 180.1735 膜生物化学 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 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 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 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 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 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 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 细胞生物学 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180.2130 细胞生理学 180.2140 细胞进化学 180.2150 细胞免疫学 180.2160 细胞病理学 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0.24 生理学 180.2411 形态生理学 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 180.2421 呼吸生理学 180.2424 消化生理学 180.2427 血液生理学 180.2431 泌尿生理学 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 180.2437 感官生理学 180.2441 生殖生理学 180.2444 骨骼生理学 180.2447 肌肉生理学 180.2451 皮肤生理学 180.2454 循环生理学 180.2457 比较生理学 180.2461 年龄生理学

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 180.2467 语言生理学 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 180.27 发育生物学 180.31 遗传学 180.3110 数量遗传学 180.3115 生化遗传学 180.3120 细胞遗传学 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 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 180.3140 辐射遗传学 180.3145 进化遗传学 180.3150 生态遗传学 180.3155 免疫遗传学 180.3160 毒理遗传学 180.3165 行为遗传学 180.3170 群体遗传学 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 180.34 放射生物学 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 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

简明无机化学第二版答案

简明无机化学第二版答案 【篇一:《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 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4月第3版。《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0年7月第1版。《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绪论(2学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 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 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 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

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 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 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 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 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 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 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 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 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 第二十章 s区元素(4学时) 第二十一章 p区金属(4学时) 第二十二章 ds区元素(6学时) 第二十三章 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 第二十四章 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 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化学? ●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太宽泛) ● 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 (chemicals) 。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二章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二章 https://www.doczj.com/doc/08767699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思考题 1.状态函数的性质之一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与体系的始态与终态 有关;与过程无关。在U、H、S、G、T、p、V、Q、W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U、S、G、T、p、V。在上述状态函数中,属于广度性质的是U、H、S、G、V,属于强度性质的是T、p。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⑵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状态函数均发生了变化。 ⑶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止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⑷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S大大增加。 ⑸△H,△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2.⑴错误。强度状态函数如T、p就不具有加和性。 ⑵错误。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肯定有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但并非所有状态函数均发生变化。如等温过程中温度,热力学能未发生变化。 ⑶错误。盖斯定律中所说的热效应,是等容热效应ΔU或等压热效应ΔH。前者就是热力学能变,后者是焓变,这两个都是热力学函数变,都是在过程确定下的热效应。 ⑷错误。物质的绝对熵确实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反应物与产物的绝对熵均增加。化学反应△S的变化要看两者增加的多少程度。一般在无相变的情况,变化同样的温度,产物与反应物的熵变值相近。故在同温下,可认为△S不受温度影响。 ⑸错误。从公式△G=△H-T△S可见,△G受温度影响很大。 3.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3.标准状态是指0℃,1atm。标准态是指压力为100kPa,温度不规定,但建议温度为25℃。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pdf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150.40高分子物理 150.45高分子化学 150.50核化学 150.55应用化学 150.99化学其他学科180.24生理学 180.27发育生物学 180.31遗传学 180.34放射生物学 180.37分子生物学 180.41生物进化论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学科分类及代码

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门类名称:哲学门类代码:01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哲学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中国哲学010102 外国哲学010103 逻辑学010104 伦理学010105 美学010106 宗教学010107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门类名称:经济学门类代码:02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理论经济学0201 政治经济学020101 经济思想史020102 经济史020103 西方经济学020104 世界经济0201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应用经济学0202 国民经济学020201 区域经济学020202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3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4 产业经济学020205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统计学020208 数量经济学020209 国防经济020210

门类名称:法学门类代码:03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法学0301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 保障法学) 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 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09 军事法学030110 政治学0302 政治学理论03020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 030203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 建设) 03020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5 国际政治030206 国际关系030207 外交学030208 社会学0303 社会学030301 人口学030302 人类学030303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304 民族学0304 民族学03040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河北师范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物质得聚集态习题答案 1—1 实验室内某氦气钢瓶,内压为18 MPa,放出部分氦气后,钢瓶减重500 kg,瓶内氦气得压强为9、5 MPa 。假定放出气体前后钢瓶得温度不变,钢瓶原储有氦气为多少(物质得量)? 解:V 与T 一定时,n 与p成正比, 即: 解得 1-2 273K与101 k Pa得1、00 dm 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液态得二甲醚(CH 3OCH 3)。假定(1)通过二甲醚后得空气被二甲醚饱与且液态二甲醚损失0、0335g;(2)被二甲醚饱与得空气得总压强仍为101kPa.计算二甲醚在273K 时得饱与蒸汽压。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空气得物质得量:m ol 0445.0K 273K m ol dm 8.314kPa 1.00dm kPa 1011133 =?????==--空RT pV n 二甲醚得物质得量: 二甲醚得摩尔分数: 二甲醚得饱与蒸汽压: 1—3 在273、15 K 与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得密度为1、340 g ·dm -3,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得组成就是C 79、8%与H 20、2%.求此化合物得分子式。 解:因为 所以=30、02(g·mol -1) 每分子含碳原子:30、02×0、798/12、01=1、9953≈2 每分子含氢原子:30、02×0、202/1、008=6、016≈6 即分子式为:C 2H 6 1-4 在293 K与9、33×104 Pa 条件下,在烧瓶中称量某物质得蒸气得到下列数据,烧瓶容积为2、93×10—4 m 3,烧瓶与空气得总质量为48、3690 g ,烧瓶与该物质蒸气质量为48、5378 g ,且已知空气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计算此物质得相对分子质量. 解:设该物质得相对分子质量为M i ,则 9、33×104×2、93×10-4=(48、5378—48、3690)×8、314×293/(M i -29)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1

湖南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件之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1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习题1 化学热力学基础部分1 1.应用公式θm r G?(T)=θm r H ?(T)-Tθm r S?(T),计算下列反应的θm rH?(298.15K)值,并判断反应在298.15K及标准态下能否自发向右进行。 8Al(s)+3Fe3O4(s)→4A12O3(s)+9Fe(s) 2.通过计算说明下列反应: 2CuO(s)→Cu2O(s)+21O2(g) (1)在常温(298.15K)、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在700K时、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3.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 c、K p、Kθ的表达式: (1)CH4(g)+H2O(g)?CO(g)+3H2(g) (2)NH3?21N2(g)+23H2(g) (3)CaCO3(s)?CaO(s)+CO2(g) (4)A12O3(s)+3H2(g)?2Al(s)+3H2O(g) 4.298.15K时,下列反应:

2H 2O 2(l) ? 2H 2O(l)+O 2(g) 的 θ m r H ?=-196.10kJ·mol -1 ,θm r S ?=125.76kJ·ml -1 ·K -1 。 试分别计算该反应在298.15K 和373.15K 的K θ 值。 5.试判断下列反应: N 2(g)+3H 2(g)→2NH 3(g) (1)在298.15K 、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计算298.15K 时该反应的K θ 值。 6. 在294.8K 时反应:NH 4HS(s)?NH 3(g)+H 2S(g) K θ =0.070,求: (1)平衡时该气体混合物的总压。 (2)在同样的实验中,NH 3的最初分压为25.3kPa 时,H 2S 的平衡分压为多少? 7. 将NO 和O 2注入一保持在673K 的固定容器中,在反应发生以前,它们的分压分别为:p(NO)=101kPa ,p(O 2)=286kPa 。当反应:2NO(g)+O 2(g)?2NO 2(g)达平衡时,p(NO 2)=79.2kPa 。计算该反应的K θ 和 θ m r G ?值。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本章总目标: 1:掌握四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及相关的计算。 2:会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3: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十个基本概念(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环境、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体积功、热力学能),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U=Q-W)与计算。 第二节:热化学 1: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 1反应热——指恒压或恒容而且体系只做体积功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后,若使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 2标准生成热——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状态的各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的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符号f m H θ?,单位:1J mol -?或1kJ mol -?)。 ○3燃烧热——在100kPa 的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符号:c m H θ?;单位:1kJ mol -?。 2:掌握恒容反应热△U=Q v -W;恒压反应热Q p =△H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p V Q Q nRT =+? 3:掌握盖斯定律内容及应用 ○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若能分解成几步来完成,总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各步反应的热效应之与。 ○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1:了解化学热力学中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吉布斯自由能。 2:重点掌握吉——赫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的意义及计算。 3;建立混乱度、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自由能与标准熵以及标准摩尔反应熵的概念,并学会对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做初步的讨论会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反应的H 为正值,要它成为自发过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 ) A 、S 为正值,高温 B 、S 为正值,低温 C 、S 为负值,高温 D 、S 为负值,低温 2、已知某反应为升温时rG 0值减小,则下列情况与其相符的就是( ) A 、rS 0<0 B 、rS 0>0 C 、rH 0>0 D 、rH 0<0 3、该死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这就是因为反应处在(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可逆条件下进行 B 、 恒压无非体积功件下进行 C 、 恒容无非体积功件下进行 D 、以上B,C 都正确 4、在298K 时反应 H 2(g)+1/2O 2(g)=H 2O(g)的Qp 与Qv 之差(KJ/mol)就是( ) A 、-3、7 B 、3、7 C 、1、2 D 、-1、2 5、冰的熔化热为330、5KJ/mol,00C 时将1、00g 水凝结为同温度的冰,其S 为 (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30、5Jmol -1K -1 B 、-1、21Jmol -1K -1 C 、0 D 、+1、21Jmol -1K -1 6、下列变化为绝热过程的就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体系温度不变 B 、体系不从环境吸收热量 C 、体系与环境无热量交换 D 、体系的内能保持不变 7、某反应在298K 时的Kc 1=5,398K 时Kc 2=11,则反应的rH 0值为( ) A 〈0 B 、 〉0 C 、于0 D 、不一定 8、 298K 时 的rG 0=-10KJ/mol 、已知:298K 时A,B,C,D 皆为气体,当由等物质的量的A 与B 开始反应时,则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 ) A 、C 与D B 、 A 与B C 、 A 与B 、C 及 D 都有,A 与B 的量大于C 与D 的量 D 、 A 与B 、C 及D 都有,但C 与D 的量大于A 与B 的量 9、热化学方程式:Zn(S)+1/2O 2(g)=ZnO(s) rH 10=-348、3KJ/mol 2Hg(1)+O 2(g)=2HgO(s) rH 20=-181、6KJ/mol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rH 0( ) A 、166、7KJ/mol B 、-257、5KJ/mol C 、–439、1KJ/mol D 、 -529、9KJ/mol

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二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自然科学 (110~180) 110 数学 110·11 数学史 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 数论 110·21 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 几何学 110·31 拓扑学 110·34 数学分析 110·37 非标准分析 110·41 函数论 110·44 常微分方程 110·47 偏微分方程 110·51 动力系统 110·54 积分方程 110·57 泛函分析 110·61 计算数学 110·64 概率论 110·67 数理统计学 110·71 应用统计数学 110·74 运筹学 110·77 组合数学 110·81 离散数学 110·84 模糊数学110·87 应用数学 110·99 数学其他学科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120·20 系统学 120·30 控制理论 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 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 系统工程 12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 130 力学 130·10 基础力学 130·15 固体力学 130·20 振动与波 130·25 流体力学 130·30 流变学 130·35 爆炸力学 130·40 物理力学 130·45 统计力学 130·50 应用力学 130·99 力学其他学科 140 物理学 140·10 物理学史 140·15 理论物理学 140·20 声学 140·25 热学 140·30 光学 140·35 电磁学 140·40 无线电物理 140·45 电子物理学 140·50 凝聚态物理学 140·55 等离子体物理学 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 140·65 原子核物理学 140·70 高能物理学 140·75 计算物理学 140·80 应用物理学 140·99 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 化学 150·10 化学史 150·15 无机化学 150·20 有机化学 150·25 分析化学 150·30 物理化学 150·35 化学物理学 150·40 高分子物理 150·45 高分子化学 150·50 核化学 150·55 应用化学 150·99 化学其他学科 160 天文学 160·10 天文学史 160·15 天体力学 160·20 天体物理学 160·25 天体化学 160·30 天体测量学

无机化学二版电子教案(第二版)02习题库

学习指南 重点: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应用2、化学平衡常数3、化学平衡的移动 难点:1、活化能理论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其化学平衡移动的应用 原理知识:1、速率方程2、有效碰撞理论3、化学平衡4、化学平衡的移动 习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B. 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简单反应。 C.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复杂反应。 D. 基元反应都是零级反应。 2.若有一基元反应,X+2Y=Z,其速率常数为k,各物质在某瞬间的浓度: C=2mol·L-1 C=3mol·L-1 C=2mol·L-1 ,则v为( ) A. 12k B. 18k C. 20k D. 6k 3.103BA01 有基元反应,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B. 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的浓度增加一倍,都将使反应速度增加一倍 C. 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则反应速度也将减半 D.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增大一倍,则反应速度增大两倍, 4.103BB05 298K时,反应aW+bY=dZ的实验数据如下: 5.初始浓度(mol·L-1 ) 初速度(mol·L-1·S-1 ) C C 1.0 1.0 2.4×10 2.0 1.0 2.4×10 1.0 2.0 4.8×10 1.0 4.0 9.6×10 此反应对W,Y的反应级数分别为( ) A. a B. b C. 0 D. 1 E. 2 6.103BA06 已知2A+2B=C,当A的浓度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为原来的2倍,当B 的浓度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为原来的4倍,总反应为( )级反应. A. 1 B. 2 C. 3 D. 0 7.氨在金属钨表面分解,当氨的浓度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没有变化,则 该反应属( )级反应, A. 0 B. 1 C. 2 D. 无法判断 8.已知:2NO+2H 2=N 2 +2H 2 O,当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为原来的 1/8,则该反应为( )级反应. A. 1 B. 2 C. 3 D. 0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B. 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C. 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少。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1-01批准,1993-07-01实 施)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代码名称 180 生物学 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 180.14 生物物理学 180.1410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180.1415 生物力学(包括生物流体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等) 180.1420 理论生物物理学 180.1425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180.1430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180.1435 生物电磁学 180.1440 生物能量学 180.1445 低温生物物理学 180.1450 分子生物物理学 180.1455 空间生物物理学 180.1460 仿生学 180.1465 系统生物物理学 180.1499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180.17 生物化学 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 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 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 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 180.1730 酶学 180.1735 膜生物化学 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 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 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 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 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 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 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 细胞生物学 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180.2130 细胞生理学 180.2140 细胞进化学 180.2150 细胞免疫学 180.2160 细胞病理学 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 180.24 生理学 180.2411 形态生理学 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 180.2421 呼吸生理学 180.2424 消化生理学 180.2427 血液生理学 180.2431 泌尿生理学 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 180.2437 感官生理学 180.2441 生殖生理学 180.2444 骨骼生理学 180.2447 肌肉生理学 180.2451 皮肤生理学 180.2454 循环生理学 180.2457 比较生理学 180.2461 年龄生理学 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 180.2467 语言生理学 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 180.27 发育生物学 180.31 遗传学 180.3110 数量遗传学 180.3115 生化遗传学 180.3120 细胞遗传学 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 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 180.3140 辐射遗传学 180.3145 进化遗传学 180.3150 生态遗传学 180.3155 免疫遗传学 180.3160 毒理遗传学 180.3165 行为遗传学 180.3170 群体遗传学 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 180.34 放射生物学 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 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 180.3430 放射生理学 180.3440 分子放射生物学 180.3450 放射免疫学 180.3460 放射毒理学 180.3499 放射生物学其他学科 180.37 分子生物学 180.41 生物进化论 180.44 生态学 180.4410 数学生态学 180.4415 化学生态学 180.4420 生理生态学 180.4425 生态毒理学 180.4430 区域生态学 180.4435 种群生态学 180.4440 群落生态学 180.4445 生态系统生态学 180.4450 生态工程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