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值链

价值链

价值链
价值链

价值链

蔡洪壁浅析JIT生产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2001

蔡树堂企业战略管理2000

陈京民MIS开发中的战略研究和价值链分析应用[期刊论文]-决策借鉴1999(1)

陈伟.刘希宋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2(5)

陈镇元.邱少坤价值链管理应以价值为中心[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6)

程德俊.陶向南知识的分布与组织结构的变革2001

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

迟晓英价值链价值流分析方法对成本控制的启示[期刊论文]-上海会计2000(8)

戴新民.刘先兵企业资源与成本管理-作业成本会计体系创新2001

杜滨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看企业多元化经营[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2(1)

方卫国.周泓不确定性环境中组织结构设计[期刊论文]-管理科学学报2000(2) DOI:10.3321/j.issn:1007-9807.2000.02.002

方琢价值链管理研究2002(03)

方振邦绩效管理2003

冯海龙价值链管理: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管理模式[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2002(4)冯震宇利用价值链分析重新构架管理会计[期刊论文]-四川会计2001(6)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2003

耿黎辉.甘元霞消费心理学2004

顾元勋.王建华.孙林岩基于排队论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

郭咸纲西方管理学说史2003

郭志文行业价值链透视与企业业务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经济师2000(12)

侯明亮管理软件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3(2)

胡大立.吴照云关于优化价值链的几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1(12)

黄章树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信息系统[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3)

黄珍文.李云才论战略成本管理中适时生产系统与价值链分析的结合[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季建华运营管理2004

江绍伦.顾国祥.胡君辰企业的组织与效率1995

金永利价值链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3(3)

李东红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历史、现实与未来2000

李剑经济学视野中的组织结构变化[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2001(5)

李寿文.黎文靖.谭劲松"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讨会综述[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4(2)

李维安.张双亚西方企业管理的新趋势——组织扁平化2000(01)

李显君管理之本.结构与整合2004

李瑛谈内部顾客服务--企业价值链建构的新思考[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4)

黎继子.刘春玲网络时代生产管理新模式:敏捷制造2000(05)

林志扬从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互动的角度

看企业的组织变革[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3(

2)

刘斌电子商务中的虚拟价值链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师2003(2)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减少不增值过程优化业增值过程——柳工价值链的优化与价值的提升[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2(3)

卢宁宁面向敏捷制造的组织架构及我国企业的对策[期刊论文]-管理工程学报2000(02)

陆正飞财务管理2001

马远征对价值链管理的认识与建议2003(05)

孟宁论公司治理中的企业业绩评价[期刊论文]-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3)

孟宁.乞建勋试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价值链管理2003(01)

牟小俐.江积海.代小春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

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1(9)裴正兵价值链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双向增值法[期刊论文]-财会月刊(A会计)2003(1)綦好东.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的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4(2)

乔吉俊从价值链到供应链--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衍变[期刊论文]-机械管理开发2003(2)

秦斌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理论与演变[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1998(3)

邵琳琳.邵翔适应新经济时代——价值链研究方法的变迁2002

申俊喜.刘志彪新经济时代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虚拟垂直一体化[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2002(11)

石人瑾.林宝环.谢荣管理会计1993

万君康.宋英华.别传武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结构2002(04)

万良杰.李金林.冉伦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2002(04)

万泽滢价值链与供应链在价值系统中的整合[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1(3)

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1996

王耕.高忠民.朱静芬.成进.王徵真强化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2(9)

王海艳.施福莱CRM的价值链过程[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1(5)

王怀明绩效管理2004

王利明价值链管理与战略联盟[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6)

王明虎集团财务预算管理2003

王明虎价值链管理的内容研究[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5(1)

王英组织结构与信息传递效率[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1)

王颖浅析价值链管理[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2003(6)

王永刚.任浩看一家小企业的流程管理[期刊论文]-企业管理2004(11)

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1986

卫虎林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

温德成敏捷制造与全面质量管理2001

文启湘.韩松价值链应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3(2)

关素文.孙东川.朱怀意权力的性质与组织结构的演变[期刊论文]-软科学2002(3)

伍爱质

量管理学1996

奚伟.荣芳从价值链角度分析B2B和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兼谈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2000(04)

席酉民企业外部环境分析2001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2002

夏宽云.檀向球战略价值链分析1998(05)

夏宽云企业家如何构建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分析1999(06)

谢卫红组织结构理论述评[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邢如其.曹锡锐.余克论施工企业成本企画和价值链分析的融合[期刊论文]-铁道建筑技术2002(4)

邢以群.郑心怡流程导向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初探[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3(3)

熊峰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创新2001(05)

许国志系统科学2000

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4(2)

颜光华.严勇企业战略联盟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期刊论文]-财经研究1999(7)

杨春华.徐江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展望[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1(11)

杨海波.于云飞企业价值链的优化[期刊论文]-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2)

杨松华应用价值链理论做好市场营销策划1998(08)

姚小涛.席酉民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2002

叶志桂分工发展与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2003

于彩凤价值链营销中顾客满意度分析1999

余伟萍.崔苗经济全球化下基于企业能力的价值链优化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3(5)曾忻企业价值链分析与基于现金流的价值管理[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曾忠禄从企业价值链看战略联盟优势[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1(1)

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与组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2001

张兰霞价值链:一种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方法1999

张鸣.王明虎战略成本下价值链分析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4)

张云亭价值链理论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1999(03)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

郑霖.马士华供应链是价值链的一种表现形式[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2(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1997

周勇.王兵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重组2002(04)

周宇基于价值链框架的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方法[期刊论文]-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C E Shannon.沈永朝通信的数学理论1989

迈克尔·波特.陈小悦.孙骊竞争优势1997

Nicky Hays.杨蓓成功的团队管理2002

R M Belbin Management Teams1981

Nicky Hays.杨蓓

成功的团队管理2002

Robert S Kaplan.Anthony A Atkinson.吕长江高级管理会计1998

Roger G Schroeder.韩伯棠运作管理2004

Tom Copeland.Tim Kolle

r.Jack Murrin.贾辉然价值评估1998

爱德华·J·布洛切.康·H·陈.托马斯·W·林.王斌.潘爱香.高晨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2001彼得·圣吉.郭进隆.杨硕英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8

理查德L达夫特.雷蒙德A诺伊.杨宇.闫鲜宁组织行为学2004

Alles M.S M Datar.R A Lambert Moral Hazard and Management Control in Just-in-Time Settings1995 Anderson 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cost management system changes:the case of activity based costing implementation at General Motors.1986-19931995

Anderson S.W Lanen Economic transition,strategy and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he case of India1996

Anderson S.S M Young Evaluation of activity based costing systems:the impact of coatextual and procedural factors1997

Arya A J Fellingham.J Glover Teams,repeated tasks,and implicit incentives1997

A V Feigenbaum Total Quality Control1983

Bailey C.E McIntyre Some evidence on the nature of relearning curves1992

Baiman S Agency research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A survey1982

Baiman S Agency research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A second look1990

Banker R.C Ou.G Potter The compensating impact of strategic cost drivers:Evidence from the U.S. banking industry1997

Berkhout A J The data-driven seismic value chain,providing a business context for the velocity issue [外文期刊]2004(06)

Biddle G.R Steinberg Allocations of joint and common costs1984

Birnberg J.M Shields.S M Young The case for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in empiric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with an illustration from budget setting)1990

Bonner S.P Walker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and experience on the acquisition of auditing knowledge 1994

Briers M.M Hirst The role of budgetary information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1990

Bruns W.McKinn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rs:A field study1993

Carlucci Daniela.Marr Bernard.Schiuma Gianni The knowledge value chain: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impacts on business performance[外文期刊]2004(6-7)

Chapman C Reflections on a contingent view of accounting1997

Charles Perrow Organizational Analysis:A Sociological Approach1970

Ching Chyi Lee.Jie Yang Knowledge Value Chain2000(2000)

Choudhury N The seeking of accounting where it is not:Towards a theory of non-accounting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1988

Chua W F Issues in substantive areas of research:Field research in accounting1996

Clark Eustace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knowledge value chain2003(04)

Cooper R When Lean Enterprises Collide1995

Cooper R Look out,management accountant1996

Cooper R.R Kaplan The Design of Cost Management Systems:Text,Cases,and Readings1991 Covaleski M.M Dirsmith Dialectic tension,double refle

xivity and the everyday accounting researcher:On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1990

Danesh D Bhatt.All F Emdad An Analysis of the Virtual Value Chain in Electronic Commerce2001 David Walters.Geoff Lancaster Implementing Va

lue Strategy through the Value Chain2000

Demski J.D Kreps Models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1982

Fred Luthans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A Contingency Approach1976

Gamble John E.Icenogle Marjorie L.Savage Grant T Value-Chain Analysis of a Rural Health Program: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Cost Benefit of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s2004(01)

Hartley John The value chain of meaning'and the new economy2004(01)

John E Gamble.Grant T Savage.Marjorie L Icenogle Value-Chain Analysis of a Rural Health Program: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Cost Benefit of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s2004

John A Courtright.Gail T Fairhurst.L Edna Rogers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organic and mechanic systems 1989

JohnK Shank.Vijay Govindaraja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1993

Maria Trombly Value Chain Management2000

Marshall Graham Twelve value drivers:Assessing value in an M&A transaction2004

Mehta Kamalakshi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2004(02)

Quinn J B Strategic Goals:Process and Politics1977

Ra Jenner Dissipative Enterprises,Chaos,and the principles of Lean Organization.Omega1998(03) Richard L Daft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6th edition.Cincinnati1998

Simons R Planning Control,and Uncertainty:A Process View1978

Tom Burns.G M Stalker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1961

TomMcGuffog The Obligation to Keep Value Chain Management Simple and Standard1997

Walter W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A return to behavior-economics foundations1995

Umapathy S Current Budgeting Practices in U.S Industry1987

Venkatraman N The concept of fit in strategy research:Toward verbal and statistical correspondence 1989

Young S M Survey research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A critical assessment1996

>>更多...

返回顶部相似文献(10条)

期刊论文价值链管理的内容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1)

学位论文大庆石化公司价值链管理实证分析-2006

学位论文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运用研究-2008

期刊论文高校后勤价值链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8)

学位论文基于技术变革的价值生态系统研究——内涵、结构及演化-2009

学位论文基于效率分析的价值链会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2007

会议论文试论EVA在价值链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2006

学位论文湖南双鹤价值链管理与竞争优势的探讨-2004

期刊论文论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7(10)

学位论文基于价值链重构的中国电视产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2009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就构成了价值链。一个企业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如何扩大价值链的增值,是每个企业所致力追求的。他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的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着买方的价值链。在波特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将价值链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并根据其中的有机联系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将价值链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类进行研究。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一)波特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论述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与构成不同,价值链的具体结构也不同。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应该把以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活动,构造成能够增加价值增值的业务流程。这个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它的基本特点是:(1)由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内部业务过程组成;(2)这些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3)企业内部运作过程的构造中,业务活动的取舍以是否能够实现或支持整条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作为标准。 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九种,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见图3所示: 图3 1、内部后勤:包括与原材料的验收、储存、整理及存货控制的相关的作业。 2、生产经营:包括将原材料转换成最终产品的作业,如机械加工、包装、装配、 设备维修、检测和生产安排等作业。 3、外部后勤:包括产品已经生产的出来及产品被送到用户手中的作业,包括: 产品的归集、储存、销售和发运等。 4、市场营销:是指如何使消费者获知产品的特征并赋予其价值,进而购买该产 品。通常包括广告、促销、销售、定价、报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的建立等作业。 5、服务:是指提供服务以加强或维持产品的价值的活动,例如产品安装、调试、

1001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张岩贵陈晓燕 发布时间:2010-01-11 《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论述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作者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两个类型的全球商品链进行了补充,将两类商品链扩大为三个类型的商品链。这一结论有助于我国制定更细致更符合产业实际的外资政策。论文指出,在三角生产关系条件下,以投资自由化政策放任NICs对我国进行FDI是不正确的。论文指出发展中大国进行重要产业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合理性,并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借鉴,认为我国仍需跨越传统的产业思维以便今后全面和真正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论文还把前人的“6+1”修正为“7+1”。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国制造,三角生产关系 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理论。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一种关于跨国公司组织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理论,它至今还没有整体地进入学者们心目中的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中,也尚未进入传统的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中。然而,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于发展中东道国却蕴含着头等重要的企业战略意义和国家产业政策意义。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的关系作一番陈述。 一、有关全球价值链的既有主要理论 1.波特和科古特的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概念最早见波特(Michael K.Porter)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价值链指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相互连接的诸环节,包含商品(或服务)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一切环节(阶段)。诚然,波特也没有说这个价值链只

价值链分析的三个步骤

价值链分析如同转魔方 价值链是一个工具,用于确定各集团公司之间的特征关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最新的利润分割草案中指出,所有商业运作都可以通过价值链来表述,许多跨国企业集团都是通过其全球价值链开展业务运作的。而价值链分析是对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活动所做的一种端对端式的分析,展示了各项业务活动之间如何交互运作,集团实体如何创造价值,以及集团利润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上分配的整体视图。 通俗地说,价值链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如同转魔方,需要同时考虑多个不同的面和颜色。因为价值链上的价值是由许多集团公司共同创造的,而这些价值埋藏在整个集团运作和技术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因素。因此,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文档要与其业务实质相符,每一个价值创造因素都要与实际利润分配相匹配。 分析跨国企业的价值链就像转魔方,每一小块颜色都代表一项由一个或多个集团公司创造的价值。合理的价值链分析结果应该是价值创造、经济活动以及利润分配的完美匹配。跨国企业可以考虑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分析价值链,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分析结果和整体视图。 价值链分析可反映出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对跨国企业的业务、部门以及经营活动的影响,并确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对价值创造过程的相对贡献,可以用于关联交易定价、检验关联交易实际结果,以及确定各集团公司对整体价值链所作的贡献。

方法一:财务比率分析法 基于多年分析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实践经验,我们为跨国公司介绍三种主要的价值链分析方法,跨国公司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来分析中国实体所属的全球价值链。 通过评估中国子公司4个财务比率是否匹配,来分析各集团公司的相应价值贡献,分析价值创造是否与利润回报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的比率越大,税务机关对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回报所产生的质疑也就越大。跨国企业应在其转让定价报告中(通过价值链分析)对这种情况作出相应解释。 这4个财务比率是:集团公司销售额与跨国公司总销售之比率(销售率);集团公司息税前利润与跨国公司总息税前利润之比率(息税前利润率);集团公司毛利与跨国公司总毛利之比率(毛利率);集团公司人数与跨国公司总人数之比率(人数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集团公司指设立在各国(地区)的母公司,跨国公司指全球总部。举例来说,某跨国公司在荷兰、中国、英国、德国设有集团公司,荷兰仅有10%人数率,却占有跨国公司总息税前利润的43%和总毛利的38%,而中国的人数率为58%,却只获得7%的息税前利润和10%毛利。如假设人员数量是利润分配的唯一因素的话,以上的严重不匹配情况应向各利益相关者(例如税务机关)予以解释。 上述情况一出现,就会导致税务机关对这种不匹配比率予以质疑。因此,跨国企业应在其税收/转让定价报告中(通过价值链分析)对这种情况作出相应的解释。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doc 13页)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doc 13页)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品再到实现销售,这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后来Peter Hine进一步发展演绎价值链,将那些与生产行为直接相关或有影响的企业也包括进去,使不同企业间的“协同”成为新型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Jeffere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于1995年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概念,提出构建全球一体化基础上的虚拟企业。价值链理论从之前的一种管理分析工具发展成为企业战略。 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经营环节都创造价值或者具有比较优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比较优势,实际上是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企业要发展或者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需要在企业的所有环节上都保持优势,关键是发展或者保持那些创造价值同时产生比较优势

的战略环节的优势。 目前,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采用价值链理论来管理其全球价值链。最常见的做法是,这些公司实施业务“归核”战略,把经营活动中产生核心能力的战略环节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的活动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例如耐克公司尽管在全球开展业务,但是公司总部仅仅掌握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这两项活动,其它如产品生产、物流等诸多职能全部采用外包。这种战略不仅不影响其正常的运营活动,反而使耐克能够轻装上阵,集中企业全部资源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第一运动品牌地位。 ■建立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核心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竞争越 来越具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明显特征。与拥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着重建竞争优势,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艰巨任务。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时,与竞争对手相比,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全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只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集中企业资源重点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环节,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弃一些劣势环节,就能获得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要求企业重点去

产业升级与价值链

“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 更新时间:2009-10-28 | [摘要]关于“产业升级”问题,国内外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升级”两种认识和研究思路,而且至今未对两者进行区分与对比研究,造成了使用不便以及认识混乱。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使用特征、包含内容、理论内核等方面对两种思路进行对比,进而讨论“产业升级”概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内涵,以及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中经评论·北京)在国外,产业升级的正式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Gemfi (1999)等人开始,在此之前人们主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如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国际上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理解与“产业结构调整”差别较大,“产业升级”指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然而在我国,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理解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国内也存在与国际GVC视角较为一致的“价值链升级”思路,并在近年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个差异并不重视。目前尚未针对这两种思路进行比较和讨论,这一方面造成对“产业升级”概念的混用,另一方面,影响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讨论。在此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升级”两种思路下(以下简称为“结构思路”和“价值链思路”)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一、“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下的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我国基本没有“产业结构”的提法,研究内容与现在“产业结构”比较相近的,多数称为“再生产理论”、“经济结构” 等。改革开放后,学者的研究视角经历了从最初的克服短缺和结构失衡,到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问题,包括现实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新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开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产业结构”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产业升级”概念由此应运而生。吴崇伯是国内最早讨论产业升级的学者,他对产业升级的阐释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即“迅速淘汰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从事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这就是上文提出的国内对“产业升级”的第一种理解--“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更多地研究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国际讨论会”会议秘书处(1997)总结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的研讨会,指出与会者认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而且“90年代的产业升级已经从主要进行产业间比例调整,转向必须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很显然,这里所说的产业升级也是“结构思路”的,并且重视了更细分层面的结构。 郑新立(1999)分析了我国产业升级进展缓慢的原因:一是科技与经济分离的旧体制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二是企业尚未建立起技术进步的机制,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三是企业技术进步投入明显不足的投资结构不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最后是技术资源的制约--重视引进而忽视消化创新。相对应,王子先则分析了开放情形下我

价值管理-王家荣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精品

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在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势必导致管理思想的变迁。目前,理论界对这一变化一致的看法体现在4个方面: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内向管理向外向管理转变;由产品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毫无疑问,企业战略管理将是这场变革的中心,它将引发许多新动向,对这一趋势能作出前瞻性把握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鉴于此,笔者试图对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以价值链为分析工具旨在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进行“新”视角研究,以确立其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地位。 一、价值链管理及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价值链的管理,即对企业各项战略活动本身及其之间物流和信息流等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为此,探讨价值链管理就须界定价值链的科学内涵。 1.价值链的内涵 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的根本效益。为了加深对价值链的理解和认识,现作以下几点说明:(1)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而不是成本。(2)价值链是由各种价值活动构成的,即由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构成。(3)企业的价值链体现在价值系统的更广泛的一连串活动之中(见图1)。(4)一条基本价值链可以进行再分解,如作为基本增值活动的市场销售就可再分为营销管理、广告、销售队伍管理、销售业务、技术文献、促销等活动。(5)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6)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对于同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价值链。正确地理解价值链的内涵是进行价值链管理的有效基础。进行价值链管理就要摒弃关于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图1价值系统 2.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传统价值链管理在观念上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导致实际中价值链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价值链分析(整理).

价值链分析与应用 1 价值链分析主要内容 1.1 行业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列出,并找出主要供应商(上游企业)及主要顾客(下游企业)作成本与利润分析,最后决定良好的并购、外包、与供应商及顾客联盟合作等策略。 (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的联系,是通过购销活动来实现的) 一个企业可以在无法得到财务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了解其它企业在产业价值链的各过程中是如何竞争的,应用定性分析找到自己在竞争中的位置。 1.2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通过了解竞争对手在生产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上是如何完成任务以及其成本情况,将结果同本企业的价值链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明确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即同竞争对手相比是处于成本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从而采取一定的战略行动,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成本优势。 1.3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 2 价值链分析的步骤 (1)确定企业的价值链

在了解行业发展背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生产流程)及竞争对手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价值链。 (2)将成本分摊到价值链各种活动中并计算各价值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率。(“成本—价值”计量与分析) (3)价值链优化 价值链分析中的难点:“成本—价值”计量与分析 如何进行:“成本—价值”计量与分析 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ABC)、层次分析法(AHP) 3 价值链分析在某电冰箱生产企业的应用 3.1了解企业生产流程 电冰箱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是:设计与研发;外购压缩机、温度控制器、箱体钢板等原材料;协作生产内胆、抽屉等塑料件;协作生产冷凝器、散热器等制冷系统部件;箱体发泡;流水线安装;测试;打包入库;销售;服务。

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杭州商学院徐剑明来源:《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1期摘要:在阐述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较短引起的诸多负效应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延长;价值链 一、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国内价值链较短,引起的相关负效应也十分突出。 1.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不高,从而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2003年1—4月,我国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出口665.6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1.5%;加工贸易进口456.1亿美元,占同期进口总额的3 2.7%。这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尚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或组装型发展阶段,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条

短,生产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它会逐渐失去发展后劲。根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调查,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电子工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列第8位,1991年以后跃居全国第五位,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港澳加工装配业的转移。但广东目前的优势只体现在最终产品总量,并不具备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产品设计、材料和零部件生产以及销售均严重依赖香港和海外,例如1995年广东主要电子和家电零部件的进口额占全省电子工业产值的2/3。实际上,我国沿海其它地区利用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2.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致使大量利润外流。在整个加工贸易的研发、设计、制造、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价值链中,我国企业从事的往往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价值链环节中比重较少,从而导致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不大。据统计,在来料加工中,目前我方企业仅能获得占出口总额8%左右的工料费收入,产品增值的大部分被外方获得;而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中,由于外方控制着原材料采购和制成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因而有利于外商利用转移价格等手段,使企业利润严重流失。例如199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的国产成分比例低于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治理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每一个企业差不多上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就构成了价值链。一个企业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全然经济效益。如何扩大价值链的增值,是每个企业所致力追求的。他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阻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的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阻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阻碍着买方的价值链。在波特这一差不多思想的指导下,将价值链

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并依照其中的有机联系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将价值链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类进行研究。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一)波特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论述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能够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与构成不同,价值链的具体结构也不同。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应该把以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活动,构造成能够增加价值增值的业务流程。那个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确实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它的差不多特点是:(1)由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内部业务过程组成;(2)这些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3)企业内部运作过程的构造中,业务活动的取舍以是否能够实现或支持整条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作为标准。

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的发展 ——基于国富论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奕奕*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 110136) 摘要:从《国富论》前三章的分工思想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浅析与探讨,并论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为我国制造业逐渐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富论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一、引言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研发、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若干个独立的环节,并将每个环节配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因而这种国际分工被称为全球价值链分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分工参与国承担的是产品价值链某些工序或环节而不是整个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各国生产并出口的是产品的价值链环节,根据其承担环节对产品价值增值的贡献分享贸易收益。长期以来,中国凭借丰裕的劳动力要素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专业化从事全球价值链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比如加工和装配等),成为最终产品的出口国。尽管随着中国贸易模式的转变,加工贸易占比逐渐减低,但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往,中国制造业将面临着被锁定在低附加值环节和被边缘化的风险。那么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如何协调好参与价值链分工和分工地位的关系,关系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的研究,已有文献有以下几种。如金芳(2008)认为,国际贸易规模和出口品的行业结构是判断一国国际分工地位的经典指标,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地位,应从其出口产品进行分析。R.Koopman.et al(2010)提出国际分工地位指标,从增加值的视角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刘遵义等(2007)构建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以此计算一个国家单位出口品的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和对就业的完全需要系数,以判定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黄先海、杨高举(2010)进一步指出,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集中体现为对外贸易的获利能力,即出口产品中包含的由国内生产所带来的增加值以及对该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国内完全增加值)。张会清、唐海燕(2011)以中国制造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品内国际分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这种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是否产生了技术升级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从进口与出口两方面共同促进生产率增长,但出口的贡献更大。王岚(2014)利用国际分工地位指标,测算出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探讨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黎峰(2014)从行业层面分析了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对贸易利益的影响,发现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贸易收益呈现出明显的三次型关系,且随着垂直专业化率的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对贸易收益的影响逐步增强。 *陈奕奕,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专业,Email:chen.yi.7@https://www.doczj.com/doc/089380194.html,,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辽宁大学内,邮编:110136。作者感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郭广珍教授的有益评议,文责自负。

以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桑瑞聪-全球价值链

以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桑瑞聪博士新著《扩大内需背景下国内价值链构建与产业转移》序 刘志彪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越来越被认为是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政策,更是被作为发挥大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当做有效的应对后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在地区经济合作和差异协调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全球价值链(GVC)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增长和发展的影响问题。在上一轮经济发展中,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加入全球价值链,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业集群,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制造平台或“国际制造基地”,使该地区首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角度看,中国接受的是它们主动发出的制造业的国际外包订单,是属于GVC的低端环节。跨国公司 全球化战略以全球性城市为节点,其总部或总部分支机构往往配置在沿海大城市,主要是为了利用其生产性服务业发达、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它们把其制造过程和工厂设置在沿海基础设施发达的其他省份,如江浙、广东等,一是为了更方便地使总部高级的生产性服务机构和人员能够“面对面”地服务于它们的制造企业;二是为了在节省制造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邻近大城市的外部经济。 GVC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建立,直接推动了中国东部地区国际贸易的“爆炸式”增长,加速了这些地区“世界工厂”、“国际制造基地”的形成。外向化程度高的产业在这些地区的高度集聚,不仅使这些产业享受到了来自GVC高端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溢出,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发展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我国东部地区定位于GVC中的低端环节,限制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发 展能力的发挥,是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中西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中西部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在本地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机会,只有源源不断的流向东部,从而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只能得到低级要素的报酬,沦为低端要素的供应地,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自身对“世界加工厂”的低端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把中西部地区压制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商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和可能的选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附加值低的外资代工企业,对当地的生产成本尤其敏感。一旦当地的生产成本上升,它们更可能的选择的,并不是留在当地进行产业升级,而是进行产业转移。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产业就会外移而不是内迁。这样又使中西部地区缺少发展机遇。

价值链分析案例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内部活动的价值产生。通过分析识别企业活动,将企业活动归类分析、加以区分,确定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目的是寻找产生价值的关键环节(如采购、库存、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最终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除了分析产业价值产生的关键环节(如开发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之外,还要分析产业价值分配模式,进而确定企业在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条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产业价值链的几个例子: 1、汽车产业价值链——五十铃和福特 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贷款购车/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越是价值链后端利润约微薄,汽车制造业务已经成为“鸡肋”,虽然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其利润贡献正逐渐降低; 而且竞争日趋激烈,谋求更大发展已经十分艰难。相反,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虽然目前市场容量有限,但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五十铃公司,80年代初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卡车制造经销商;为更大的发展,花了7年时间成功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转扩展到轿车生产方面,但是,遭遇轿车制造业不景气,轿车事业部连年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出售给日产汽车公司。在同一时期,福特汽车公司,明智地及时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汽车租赁、贷款购车、汽车保险等业务,1996年这三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只占整体的1/5,但利润却占到50%。五十铃公司的失败在于没有把握住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利润会随销售收入增长”这一逻辑指导下,最终将企业带入一种危险境地;福特公司的成功在于能够迅速识别成熟行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雄厚的财力和卓越的市场声望,步步为营地推进;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先机优势。对手眼睁睁地看到原来不起眼的“边缘”业务成为福特公司的利润源泉。 2、日用品产业价值链——宝洁与沃尔玛 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原材料生产商=》日用品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看了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就认为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大错特错了。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比起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更为复杂,产业内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利润分配根据两者竞争力的差别可分为三中情形: A、生产商导向:当生产商实力强大,而分销商劣势明显时,生产商在价值链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可以瓜分更大份额的产业利润。如宝洁,对于一般的分销商、零售商,宝洁可以提出统一销售价格、商品摆放位置、促销活动等要求。 B、销售商导向:当销售商实力远胜与生产商时,销售商在产业利润分配中则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例 如沃尔玛可以通过其全球采购中心,制定商品采购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供应商供货时限等,从而确立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C、战略联盟——当宝洁遇上沃尔玛:强强联合是最合理的结局,谁都明白失去对方将会造成的损失。 3、家电产业价值链——以空调为例 空调业价值链:零部件供应商=》空调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服务提供商)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1)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品再到实现销售,这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后来Peter Hine进一步发展演绎价值链,将那些与生产行为直接相关或有影响的企业也包括进去,使不同企业间的“协同”成为新型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Jeffere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于1995年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概念,提出构建全球一体化基础上的虚拟企业。价值链理论从之前的一种管理分析工具发展成为企业战略。 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经营环节都创造价值或者具有比较优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比较优势,实际上是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企业要发展或者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需要在企业的所有环节上都保持优势,关键是发展或者保持那些创造价值同时产生比较优势

的战略环节的优势。 目前,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采用价值链理论来管理其全球价值链。最常见的做法是,这些公司实施业务“归核”战略,把经营活动中产生核心能力的战略环节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的活动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例如耐克公司尽管在全球开展业务,但是公司总部仅仅掌握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这两项活动,其它如产品生产、物流等诸多职能全部采用外包。这种战略不仅不影响其正常的运营活动,反而使耐克能够轻装上阵,集中企业全部资源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第一运动品牌地位。 ■建立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核心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竞争越 来越具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明显特征。与拥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着重建竞争优势,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艰巨任务。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时,与竞争对手相比,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全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只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集中企业资源重点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环节,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弃一些劣势环节,就能获得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要求企业重点去

价值链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9380194.html, 价值链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分析 作者:张悦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5期 摘要:价值链分析理论与会计管理理论相结合产生了价值链管理会计,这是会计理论的 拓展;在战略角度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形成了战略管理会计。本文在对战略管理、价值链分析和价值链管理会计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价值链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价值链分析战略管理管理会计 1.价值链与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波特(M.E Porter)教授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企业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价值链就是表示这一系列战略相关的活动及其活动之间的联系。通常将价值链划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三大类。 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对活动成本的分析,有两个突破点:一,使成本分析从原来传统的产品成本的料工费分析转变为对作业的分析;二,企业管理的范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上下游企业、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从战略上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以了解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通过对社会价值链的分析以了解企业与外部物质世界物质交换的价值关系。 2.价值链管理会计 价值链概念的提出,创新了管理会计,提升了管理方法,而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企业价值链的一环。价值链管理会计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成本动因分析为根本,以作业和作业之间的联系为分析对象的复杂的企业管理活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与企业管理决策高度相关的成本信息,并参与企业直线决策,使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价值链管理会计不仅为直线决策提供支持性信息,而且如水乳交融般的渗透到企业的直线决策中,实现了职能角色的重大转变。具体的,横向价值链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整合内部资源,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纵向价值链的概念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视野,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视为共同生存于同一条价值链的有机体,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特有的技术和方法重新选择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与销售渠道,实现价值链的剪裁与重新构建,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战略的六种模式

价值链战略的六种模式 发表由Degel 89 天之前 (2013-04-28) 分类: 战略 | 标签: 企业战略战略模式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战略变革的本质,就是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 企业价值链战略变革的本质,就是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所谓价值链的组织者,不在于拥有全价值链,而是通过有效组织起分工协作的各个环节,来打通整个价值链,从而不断为最终用户创造及创新价值。 产业价值链是怎样构成的?各环节企业对价值链的不同作用?它们是如何与价值链各环节协同的?价值链的价值增长或效率改进点(关键环节)在哪里?如何控制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帮助企业成为价值链的组织者。 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市场,也可以是控制技术或控制品牌。掌控市场为第一选择:因为越接近顾客并能影响顾客的企业,战略自由度越高、自主权越大。掌控技术或资源为第二选择:控制核心技术或独特资源,能提高价值链参与者对我们的依赖程度。价值链战略的新方向,是掌控市场与掌控技术的合一,强化对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能力。 价值链位势包括两种:成为价值链的领导者、或者价值链的参与者。战略是动态的,包括升级和转型。价值链升级有两个方向,一是不断创新顾客的价值、二是提高价值链的运营效率。战略转型更多指的是从价值链的参与者转向价值链的领导者。中国企业更应做战略转型。

如上图所示,我们总结研究20多年来服务企业的经验,围绕企业升级的两个方向——成为价值链组织者和价值链参与者——归纳出六种价值链战略模式,这是企业最终升级方向可以参考的模式,它们分别是平台型模式、品牌型模式、技术型模式、资源型模式、加盟型模式和投靠型模式。 下面就一一介绍这六种模式。 要想成为价值链的领导者,或控制市场,或控制技术。控制市场是第一选择。要想控制市场,有两种模式。 模式1:成为平台型价值链组织者 国外典型企业:沃尔玛、亚马逊、脸谱 国内典型企业:腾讯、淘宝、携程、万达影城、苏宁、同仁堂 第一种模式,是成为平台型价值链组织者。这种模式的战略本质是,通过一种服务影响顾客,转而成为消费者某一类别需求的服务平台,然后再整合其他服务功能或内容,成为综合服务平台,进而建立对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性力量。也就是说企业自己并不做内容,只做一个平台,通过一种服务去维系一个顾客群体,进而成为这个顾客群体的综合服务的提供商,即消费者的采购商。 在全球领域,比较有名的企业,比如沃尔玛和亚马逊都是走的这种模式。亚马逊通过图书的电子商务,聚集了一大批顾客,然后转而成为综合服务的提供商,而这些服务基本上都不是亚马逊自己在做,而是整合的其他的服务,在这个平台分享顾客。 携程通过机票服务,构建了和顾客的深度联系,携程发现的商机虽然是很狭窄的市场,但随着人们对于商务和旅游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机票服务提供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比如从北京出发到深圳,在北京购买机票,原来有非常多的代理机构,很容易买到从北京到深圳的机票。可是随着旅行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深圳只是第一站,第二站还要从深圳到成都、从成都到西安、再从西安到北京。那么到了深圳、成都、西安之后,我就不知道找谁去购买机票,甚至于我很想从出发地一开始就对我的全途旅行订好机票。这个过程中,携程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服务,即能够满足消费者在任意一个地点去管理全旅程的机票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携程是不赚钱的,因为它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资源优势,从航空公司拿到更低廉的票价,它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平进平出,不赚钱,多少钱拿来的机票就多少钱卖出去。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携程获得了庞大的顾客群体,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市场扎根。 等携程获得了庞大的顾客群体后,就有了对航空公司的话语权,而更重要的是携程能够整合其他的服务,去为这个顾客群体服务。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它能用机票服务整合顾客群体,再把这个顾客群体卖给其他的商业合作机构。比如整合酒店,携程不是开酒店的,只是代理酒店服务,即把它的顾客卖给那些酒店,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解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合算报告》 进行解读 2011年起,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课题组,开展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相关议题的系统研究。课题组对2010-2012年我国与六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增加值、就业拉动等情况进行了核算,完成了《全球价值链与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以下简称《核算报告》)。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核算报告》进行了解读。 一、与传统贸易统计相比,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意义是什么? 答: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能客观反映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和各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2012年我国出口总值为22391.5亿美元,约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2%。若以增加值核算,2012年我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为14335.8亿美元,仅占当年GDP的17.4%左右。 据核算,在双边贸易中,我国对美国、韩国和日本每1000美元出口中增加值含量较低(2012年分别为585、587和599美元),而对印度、东盟和欧盟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相对较高(2012年分别为695、661和631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的高低是造成出口增加值在国家间差

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每1000美元进口给贸易伙伴带来的增加值来看,给美国带来的增加值最高(2012年860美元),其次是日本、印度、欧盟和韩国(2012年分别为790、779、740和571美元)。2012年,以增加值核算的中美贸易顺差、中欧贸易顺差、中印贸易顺差分别下降54%、56%和36%左右。 二、我国贸易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大,虽然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但单位出口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加。我国单位货物贸易出口的增加值总体偏低。2012年,我国每1000美元货物出口的增加值为621美元,美国为850美元,欧盟、日本则介于700-800美元之间。随时间看,由于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部分过去主要依靠进口的零部件被有性价比优势的国内产品所替代,中国单位出口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加。2002年我国每1000美元出口的增加值约为551美元,2007年上升为591美元;2010-2012年,我国每1000美元货物出口的增加值分别为605美元、616美元、621美元,逐年递增。其中加工出口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为305美元、367美元、386美元,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价值提升。这个趋势今后可望继续保持。 从商品类别来看,农业、纺织服装、食品、家具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出口(以1000美元计)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高(800-900美元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摘要]在分析建筑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价值链理论和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构建施工企业的价值链系统,系统介绍施工企业如何对企业的行业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和相关单位价值链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价值链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价值链系统;分析管理 Abstract: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value chain theory and building c onstruction experi-ence,this paper constructs value chai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presents how to analyze in dustry valuechain,internal value chain and related units value chain.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p ut forward to enhance val-ue chain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value chain system;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引言随着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这就决定了大多数施工企业不得不采取以优化企业价值链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做法。虽然很多企业都尝试着进行各种改革,但由于企业在制定改革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对价值链的系统分析和有效管理,往往以失败告终。通过价值链的分析找出企业的价值环节,处理好成本、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协调发展,找到企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而不是单一的最高点,将成为施工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