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3
篇一: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吸收实验指导教师一、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uo[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p[mmh20/m]为纵坐标,在z?p~uo关系z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0=0时,可知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1时,?p~uo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z?p值较小时为恒持z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2>l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液区,?p?p?p~uo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uo曲zzz?p值较大时叫液泛区,z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p~uo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在液泛区塔已z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 填料塔层的?p~uo关系图 z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姓名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a?kya???h??ym(1)式中:na——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塔的截面积[m2]h——填料层高度[m]?ym——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ya——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na?v(y1?y2)?l(x1?x2) (2)式中:v——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x1,x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kya?v(y1?y2)(3) ??h??ym为求得kya必须先求出y1、y2和?ym之值。
实验题目: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一、数据记录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如下表:离心泵型号:MS60/0.55,额定流量:60L/min, 额定扬程:19.5mN,额定功率:0.55kw流体温度2、5 2.4 1.9258 0.00513 41149.8586 2.6487 0.024846 6 2.2 1.7653 0.0061 37720.7038 2.2759 0.029569 7 2 1.6048 0.00593 34291.5489 1.8149 0.028751 8 1.8 1.4443 0.00424 30862.3940 1.5304 0.020508 9 1.6 1.2838 0.00536 27433.2391 1.2164 0.025955 10 1.4 1.12340.005655 24004.08420.94180.0273820.00559绘制粗糙管路的双对数λ-Re 曲线如下图示:根据光滑管实验结果,对照柏拉修斯方程λ=0.3164/(Re0.25),计算其误差,计试验次数 阻力系数λ 雷诺数Re 柏拉修斯方程计算结果 误差1 0.016893 57609.8021 0.02042266 0.1728312 0.017215 54009.1895 0.02075485 0.1705553 0.017332 50408.5768 0.02111594 0.179198 4 0.017282 46807.9642 0.0215108 0.196595 0.018107 43207.3516 0.02194558 0.174914 6 0.017612 39606.7389 0.02242819 0.2147387 0.018552 36006.1263 0.02296902 0.1923038 0.019035 32405.5137 0.02358206 0.192819 9 0.019391 28804.901 0.02428678 0.201582 10 0.019954 25204.2884 0.02511122 0.205375 3 的流速2900d Vu π=(m/s ),雷诺数μρdu =Re ,流体阻力ρ1000⨯∆=P Hf,阻力系数22Lu d H f =λ,ξ=gu2f'Δ2ρP ,并以标准单位换算得光滑管数据处理结果如下表二、结果分析(1)光滑管结果分析:曲线表明,在湍流区内,光滑管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进入阻力平方区(也称完全湍流区)后,雷诺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却越来越弱,阻力系数基本趋于不变。
筛板精馏塔塔板效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精馏塔的构造,熟悉精馏工艺流程; 熟悉精馏塔操作方法;测定在全回流状况下的单板效率及部分回流状况下的全塔效率; 二、实验原理1.全回流状况下的单板效率对第n 板而言,按其相组成变化表示的单板效率(Murphree efficiency)为1*1++--=n n n n MV y y y y E (1) 全回流时R=∞,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
因此有:y n+1=x n1-=n n x y于是式(1)可写成nn nn MV x y x x E --=-*1 (2) 这是,欲测定第n 块塔板的单板效率,只需测取该板(n 板)及其上一板(n-1板)的液相组成x n 和x n-1值。
由x n 值根据平衡曲线找出y n *,在代入(2)式即可求出该板的单板效率。
2.全塔效率E T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
可表示为NN E TT =式中:T N :理论板数(不包括再沸器),通过作图法得到N :实际板数(不包括再沸器),共有15块 对于二元物系已知气液平衡数据,可根据馏出液组成x D ,料液组成x F ,釜残液组成x W ,回流比R ,进料温度t F 可求出理论板数。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为电加热筛板塔,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所示 塔内径:Φ80mm实际塔板数:15块(不包括再沸器) 板间距:100mm 加料板位置: 孔径:Φ2mm 开孔率:6%再沸器加热功率:3kW塔顶冷凝器面积(双程列管式)0.4m2塔内物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四、实验步骤1.检查整套装置管路系统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2.向蒸馏釜中加入料液,维持液面在2/3处。
料液组成在15%(体积分率)左右;3.启动电源(或蒸汽)加热,打开冷却水(适当)。
4.调节加热电压至100V左右,使塔操作正常,全回流至塔顶、塔底温度基本不变,全塔稳定后取样(测单板效率)。
测定x n和x n-1值。
取样及分析方法:用锥形瓶分别接取一定量的塔顶回流液、塔釜残液,冷却到40℃以下。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流体的流动阻力,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体流动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1. 流动阻力:当流体通过管道或孔隙时,会受到管道或孔隙壁面的阻力而产生阻碍,这种阻碍就被称为流动阻力。
流动阻力与管道长度、管道直径、流速和流体黏度有关。
2.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管道或孔隙的量称为流量,单位是立方米/秒。
3. 流速:流体通过管道或孔隙时,在单位时间内被运动到的体积与管道截面积的比值,称为流速,单位是米/秒。
4. 压力损失:流体流动时被阻碍形成的压差称为压力损失,即高压端压力减低压端压力差。
压力损失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管道内径的减小而增加,而随着粘度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器材:1. 倾斜漏斗2. 液压流量表3. 钢尺4. 塑料软管实验步骤:1. 将倾斜漏斗放置在流量计上方,开启阀门,记录液位高度和流量计读数。
2. 改变管道长度(截面积不变),分别记录不同长度下的压力损失和流速。
3. 改变管道截面积(长度不变),分别记录不同截面积下的压力损失和流速。
4. 改变流体黏度(管道长度和截面积均恒定),分别记录不同粘度下的压力损失和流速。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记录:试验条件管道长度(m)管道直径(mm)流量(L/min)流速(m/s)压力损失(Pa):: :: :: :: :-: ::1 2 8 12.81.28 2002 4 8 12.0 0.60 4003 6 8 10.5 0.35 6004 2 6 10.7 1.07 1755 2 4 9.5 1.58 1506 2 8 12.8 1.28 2007 2 8 10.4 1.04 1608 2 8 9.3 0.93 1209 2 8 12.8 1.28 20010 2 8 6.70.67 24011 2 8 12.8 1.28 20012 2 8 7.2 0.72 20013 2 8 12.8 1.28 20014 2 8 8.5 0.85 200根据数据可得,流量和流速随着管道长度、管道截面积和流体黏度的增大而减小,压力损失随着这三个因素的增大而增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溶液的比色实验,了解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探究不同溶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比色皿2. 光度计3. 分析天平4. 滴定管5. 容量瓶6. 试剂:硫酸铜、硫酸铁钾、苯酚酞指示剂实验步骤:1. 将硫酸铜固体溶解于100mL的蒸馏水中,制备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使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硫酸铜固体,保证浓度的准确性。
2. 准备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分别为0.1mol/L、0.08mol/L、0.06mol/L、0.04mol/L和0.02mol/L。
3. 使用容量瓶将每份溶液调至100mL,确保体积的准确性。
4. 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放入比色皿中。
5. 使用滴定管向每个比色皿中滴加同样体积的硫酸铁钾溶液,并快速搅拌均匀。
6. 每个比色皿中加入一滴苯酚酞指示剂,继续搅拌。
7. 将每个比色皿置于光度计中,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使用图表对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比色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并观察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吸光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符合比尔-朗伯定律。
光度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需要保证比色皿的干净,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溶液的体积和浓度也要精确控制,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最后,在使用光度计时,要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比色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化工原理中的比尔-朗伯定律的理解。
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色法测量了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的吸光度,并观察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过滤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并了解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过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表层过滤和深层过滤。
表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膜,而深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内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滤纸、漏斗、烧杯、橡胶塞等。
2.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内,使其与漏斗壁贴紧。
3. 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其自然下滤。
4. 若过滤速度过慢,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但要避免破坏滤纸。
5. 待过滤液完全通过滤纸后,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浊液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滤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悬浊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2. 过滤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浓度、过滤介质的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过滤速度。
3. 过滤后的滤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化工操作,如结晶、蒸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滤纸破裂或漏斗倾倒。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原理与实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李四. 过滤技术及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读者对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解。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流体力学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光滑管、粗糙管、倒U形压差计、1151压差传感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调整进水阀,使水从高位水槽流入光滑管,调节球阀,使水分别流经光滑管和粗糙管。
(3)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值和温度值。
(4)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2. 实验二:精馏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精馏塔、回流液收集器、塔顶冷凝器、塔釜加热器等。
(2)调整塔釜加热器,使塔釜温度达到设定值。
(3)调整回流液收集器,使回流液流量达到设定值。
(4)记录塔顶和塔釜的液相折光度,计算液相浓度。
(5)根据数据绘出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3. 实验三: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目的: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装置流程图,连接实验装置,包括流化床干燥器、物料进料装置、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2)将物料放入流化床干燥器中,调整进料量和空气流量。
(3)记录不同时间下的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
(4)绘制物料含水量和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力学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增加能够提高酶活性,但超过某一温度范围后,酶活性会迅速降低,甚至失活。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破坏酶的三维结构,导致酶失去活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系列含有相同浓度酶液的试管。
2. 分别将试管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槽中,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
3. 在每个温度下,将试管中的底物加入酶液中,并迅速混合。
4. 开始计时,记录反应持续时间。
5. 利用比色法或其他适用的检测方法,测定反应结束后的产物的浓度。
6. 根据反应时间和产物浓度的测定结果,计算出反应速率。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温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
可以观察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加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碰撞频率。
但是,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会迅速下降,因为高温会导致酶的变
性和失活。
结论:
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能够提高酶的催化效率,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酶的失活。
了解并控制温度对于酶催化反应的优化至关重要。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
对理想流体,在系统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
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
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
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f h pu gz We p u gz ρρ2222121122式中: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积求得) (m/s)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差可知) (Pa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ρρ2222121122p u gz p u gz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泵额定流量为10L/min,扬程为8m,输入功率为80W. 实验管:径15mm 。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吸收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吸收塔的操作方法;
2. 熟悉吸收塔的工作原理;
3. 了解吸收塔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吸收是指将气体中的某种成分溶解在液体中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吸收常用于气体分离和净化。
吸收塔是常用的吸收装置,常见的吸收塔有塔板吸收塔和填料吸收塔两种类型。
实验仪器及材料:
1. 塔式吸收塔;
2. 气源;
3. 转子流量计;
4. 吸收液;
5. 相应的连接管道。
实验步骤:
1. 将吸收液倒入吸收塔中,注意液位不要过高;
2. 连接气源至吸收塔的底部,控制气源流量;
3. 打开气源,调节气源流量;
4. 连接转子流量计并调节流量;
5. 观察吸收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气体吸收的效率和吸收塔的传质系数。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吸收塔的工作效果和适用范围。
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气体吸收的效率和吸收塔的传质系数,进而评估吸收塔的性能。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吸收塔是否适用于化工过程中的气体分离和净化。
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可以调整吸收塔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进一步优化吸收塔的性能。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吸收塔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控制气源流量时需谨慎,避免发生压力过大或流量过大的情况;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吸收塔和相关设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基本的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质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工过程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热力学实验:测定饱和蒸汽压、汽液平衡数据。
2. 流体力学实验:测定管道摩擦系数、局部阻力系数。
3. 传质实验:测定精馏塔效率、吸收塔效率。
三、实验原理1. 热力学实验:根据热力学定律,通过测定饱和蒸汽压和汽液平衡数据,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验证相平衡关系。
2. 流体力学实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测定管道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计算管道的阻力损失,验证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3. 传质实验:根据传质原理,通过测定精馏塔和吸收塔的效率,计算理论塔板数和操作塔板数,验证传质过程。
四、实验装置与仪器1. 热力学实验:饱和蒸汽压测定仪、温度计、压力计、量筒。
2. 流体力学实验:U型管压差计、流量计、管道、阀门。
3. 传质实验:精馏塔、吸收塔、温度计、压力计、液面计。
五、实验步骤1. 热力学实验:a. 将饱和蒸汽压测定仪放入恒温槽中,调整温度。
b. 记录温度和对应的饱和蒸汽压。
c. 改变温度,重复步骤b,得到一系列的饱和蒸汽压数据。
2. 流体力学实验:a. 将U型管压差计连接到管道上,调整阀门开度,使流体稳定流动。
b.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值。
c. 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3. 传质实验:a. 将精馏塔和吸收塔安装好,调整温度、压力等参数。
b. 记录不同塔板处的温度、压力、液面等数据。
c. 计算理论塔板数和操作塔板数。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热力学实验:a. 通过实验数据绘制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验证相平衡关系。
b. 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流体力学实验: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验证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b. 计算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损失,分析管道的阻力特性。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2. 学习流体阻力计算方法,了解流体流动中的能量损失。
3. 掌握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力学理论。
二、实验原理流体阻力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作用,主要分为直管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沿程阻力主要与流体的粘度、流速、管径和管长有关;局部阻力主要与流体的流速、管件形状和尺寸有关。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 实验装置:流体阻力实验装置包括进水阀、光滑管、粗糙管、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
2. 实验流程:(1)打开进水阀,调节流量,使流体在光滑管中流动。
(2)测量光滑管上下游的压力差,计算直管沿程阻力。
(3)关闭进水阀,打开阀门,使流体流经粗糙管。
(4)测量粗糙管上下游的压力差,计算局部阻力。
(5)改变流量,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连接好各部分管道。
2. 调节进水阀,使流体在光滑管中流动,测量光滑管上下游的压力差。
3.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流量、压力差、温度等。
4. 关闭进水阀,打开阀门,使流体流经粗糙管。
5. 测量粗糙管上下游的压力差,记录实验数据。
6.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2-5,得到不同流量下的阻力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光滑管沿程阻力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绘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验证流体力学理论。
2. 局部阻力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流量下的局部阻力系数,分析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的关系。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验证流体力学理论。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光滑管沿程阻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呈线性关系,验证了流体力学理论。
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符合流体力学理论。
2. 局部阻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加,局部阻力系数逐渐减小。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的一般结构及吸收操作的流程。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吸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 x a,并进行关联,得K x a=AL a V b的关联式。
同时对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Z对G'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图1中的aa线)。
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
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
图中不难看出载点的位置不是十分明确,说明汽液两相流动的相互影响开始出现。
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徒(图中cd段)。
当气体增至液泛点(图中d点,实验中可以目测出)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图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2.传质实验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
需要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对富氧水进行解吸。
由于富氧水浓度很小,可认为气液两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
得速率方程式: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OL OLN ZH = 其中,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2112 Ω=a K L H x OL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传质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液膜中,即Kx=kx 。
化工原理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化工原理中吸收与解吸的基本原理,掌握吸收塔的操作技能,以及熟悉吸收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吸收与解吸的基本原理吸收是指气体在接触液体时被液体所溶解或被化学反应转化为溶质的过程。
而解吸则是指气体从液体中逸出或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于气体分离、纯化和回收等方面。
2. 吸收塔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进行气液相接触和传质过程。
其主要结构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填料层等。
填料层可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3. 吸收剂吸收剂是指用于吸收气体的液体,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其对目标气体的亲和力、溶解度、稳定性以及成本等方面因素。
三、实验步骤:1. 将制备好的NaOH溶液倒入吸收塔中,并将塔内温度升至60℃左右。
2. 将CO2气体通过气体流量计和压力表接入吸收塔顶,调节气体流量和压力使其稳定。
3. 观察吸收塔内液位变化,记录液位高度和时间,计算出CO2的吸收速率。
4. 停止供气后,将塔内液体倒出并加入硫酸溶液进行解吸,记录解吸速率。
四、实验结果:1. 吸收速率:在60℃下,CO2的吸收速率为0.016mol/min。
2. 解吸速率:在添加硫酸溶液后,CO2的解吸速率为0.014mol/min。
五、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条件下,NaOH溶液对CO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溶解度。
2.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剂,并结合填料层设计等因素来提高传质效率。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展示了化工原理中吸收与解吸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操作塔内填料层等设备提高了传质效率。
同时还验证了NaOH溶液对CO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的一般结构及吸收操作的流程。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吸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 x a,并进行关联,得K x a=AL a V b的关联式。
同时对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Z对G'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1.8~2的直线(图1中的aa线)。
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
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
图中不难看出载点的位置不是十分明确,说明汽液两相流动的相互影响开始出现。
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徒(图中cd段)。
当气体增至液泛点(图中d点,实验中可以目测出)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图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2.传质实验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
需要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对富氧水进行解吸。
由于富氧水浓度很小,可认为气液两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
得速率方程式: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OL OLN ZH = 其中,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2112 Ω=a K L H x OL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传质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液膜中,即Kx=kx 。
由于属液膜控制过程,所以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xa ,应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
填料精馏塔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填料精馏塔精馏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状况;2.掌握测定填料等板高度的方法;3.研究回流比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精馏塔是实现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的气液传质设备,精馏塔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
板式塔为气液两相在塔内逐板逆流接触,而填料塔气液两相在塔内沿填料层高度连续微分逆流接触。
填料是填料塔的主要构件,填料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散装填料如: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形填料、矩鞍形填料、θ网环等;规整填料有板波纹填料、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等。
由于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传质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填料特性、气液两相接触状况及两相的物性等。
在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条件下确定填料塔内的填料层高度时,往往需要直接的实验数据或选用填料种类、操作条件及分离体系相近的经验公式进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确定填料层高度有两种方法:1.传质单元法填料层高度=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2—50)或:(2—51)由于填料塔按其传质机理是气液两相的组成沿填料层呈连续变化,而不是阶梯式变化,用传质单元法计算填料层高度最为合适,广泛应用于吸收、解吸、萃取等填料塔的设计计算。
2.等板高度法在精馏过程计算中,一般都用理论板数来表达分离的效果,因此习惯用等板高度法计算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
(2—52)式中:Z——填料层高度,m;N T ——理论塔板数;HETP——等板高度,m。
等板高度HETP,表示分离效果相当于一块理论板的填料层高度,又称为当量高度,单位为m。
进行填料塔设计时,若选定填料的HETP无从查找,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对于二元组分的混合液,在全回流操作条件下,待精馏过程达到稳定后,从塔顶、塔釜分别取样测得样品的组成,用芬斯克(Fenske)方程或在x~y图上作全回流时的理论板数。
芬斯克方程:(2—53)式中:——全回流时的理论板数;——塔顶易挥发组分与难挥发组分的摩尔比;——塔底难挥发组分与易挥发组分的摩尔比;——全塔的平均相对挥发度,当α变化不大时,在部分回流的精馏操作中,可由芬斯克方程和吉利兰图,或在x~y图上作梯级求出理论板数。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表面张力测定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 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3. 分析不同溶液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受到的内部分子力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表面现象。
液体表面的分子比体内的不易脱落,因此具有一定的弹力。
液体表面上的分子会形成表面膜,该表面膜能抵抗外界对液体表面的破坏。
表面张力越大,表明液体表面膜的强度越大。
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测定遮盖角方法、测定附加负重法和测定滴下法。
本实验中我们将采用测定滴下法来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仪器:表面张力测定仪、滴量管、滴定管、橡皮试管塞。
实验药品:蒸馏水、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不得有杂质;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药品。
2. 实验前准备:在滴量管内加入待测液体,并用橡皮试管塞封紧,倒置放置一段时间,让液体中的气泡逸散。
3. 测定原理:液体下滴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在测量仪器内的一端形成一个液滴,该液滴受重力的作用而下滴。
利用重力的作用和表面张力平衡的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4. 开始实验:将倒置的滴量管插入表面张力测定仪中,用实验仪器调整液滴的稳定滴下速度。
记录下滴下时间。
5. 测定不同溶液浓度的表面张力: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测定,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浓度溶液的滴下时间。
6. 实验结束:实验完成后,关闭仪器,清洁仪器和玻璃器皿。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
通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
因为酒精分子比水分子更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表面张力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实验讨论: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如液滴的形状和大小的差异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为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此外,实验中只考虑了酒精浓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而其他因素如温度、压强等因素也会对表面张力产生影响。
第1篇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原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化工原理实验的学习过程,对实验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进行梳理,并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化工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涉及的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程素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本实验通过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以及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 流化床干燥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分析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临界含水量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和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
3. 精馏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符合经验公式描述。
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和阀门开启度有关。
2. 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临界含水量和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均符合实验预期。
3. 精馏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与理论塔板数密切相关,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较高,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相对较低。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1. 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操作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
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
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
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
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f h p u gz We p u gz ρρ2222121122 式中: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积求得) (m/s)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 型压差计的液位差可知) (Pa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ρρ2222121122p u gz p u gz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泵额定流量为10L/min,扬程为8m,输入功率为80W. 实验管:内径15mm。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5,观察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将流量控制阀开到一定大小,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点平行与垂直流体流动方向的液位差△h1…△h4。
要注意其变化情况。
继续开大流量调节阀,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中液位差△h1…△h4。
5、实验完毕停泵,将原始数据整理。
实验二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和操作方法2.学习和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Q(也叫送液能力)、扬程H(也叫压头)、轴功率N和效率η。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Q-H、Q-N及Q-η之间的关系曲线。
泵的扬程用下式计算:He=H压力表+H真空表+H0+(u出2-u入2)/2g式中:H 压力表——泵出口处压力H 真空表——泵入口处真空度H 0——压力表和真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泵的总效率为:NaNe =η 其中,Ne 为泵的有效功率:Ne=ρ●g ●Q ●He式中:ρ——液体密度g ——重力加速度常数Q ——泵的流量Na 为输入离心泵的功率:Na=K ●N 电●η电●η转式中:K ——用标准功率表校正功率表的校正系数,一般取1N 电——电机的输入功率η电——电机的效率η转——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三、实验设备及流程:设备参数:泵的转速:2900转/分 额定扬程:20m水温:25℃ 泵进口管内径:41mm泵出口管内径:35.78mm 两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0.35m四、实验操作1.灌泵因为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在液面以上,所以在启动离心泵之前必须进行灌泵。
2.开泵注意:在启动离心泵时,主调节阀应关闭,如果主调节阀全开,会导致泵启动时功率过大,从而可能引发烧泵事故。
3.建立流动4.读取数据等涡轮流量计的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注意:务必要等到流量稳定时再读数,否则会引起数据不准。
五、作业实验三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掌握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测定恒压过滤常数;虚拟滤液体积;虚拟过滤时间。
二、基本原理对于不可压缩滤渣,在恒压过滤情况下,滤液量与过滤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Ve)2=KS2(t+te)上式也可写成:(q+q e)2=K(t+t e)微分后得到:dt / dq= 2q / K+2q e / K该微分式为一直线方程,其斜率为2/K,截距为2q e/K。
实验中△t/△q代替dt/dq,通过实验测定一系列的△t与△q值,用作图的方法,求出直线的斜率、截距,进而求出恒压过滤常数K,虚拟滤液体积q e。
只考虑介质阻力时:qe2=Kte将q e代入上式可求出虚拟过滤时间t e。
三、实验设备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为0.12m2。
由空压机提供压力,并恒压可调。
以碳酸钙和水混合成悬浮液,可完成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
孔板孔口径:8mm,文丘里管喉径:8mm,φ20×2不锈钢管。
四、实验步骤1、先将板框过滤机的紧固手柄全部松开,将板、框清洗干净。
2、将干净滤布安放在滤板两侧,注意必须将滤布四角的圆孔与滤板四角的圆孔中心对正,以保证滤液和清洗液流道的畅通。
3、安装时应从左至右进行,装好一块,用手压紧一块。
请特别注意板框的顺序和方向,所有板框有圆点的一侧均应面向安装者,板框过滤机共有4块板(带奇数点),3块框(带偶数点),以确保流道的畅通。
4、装完以后即可紧固手柄至人力转不动为止。
5、松开混合釜上加料口的紧固螺栓,打开加料口,加水至视镜的水平中心线,打开控制屏上的电源,启动搅拌机,再加入碳酸钙3kg,任其自行搅拌。
6、约5min后,检查所有阀门看是否已关紧?确保全部关紧后,同时注意在搅拌过程中混合釜的压力,控制混合釜压力表的指示值在0.1~0.2MPa范围,并一直维持在恒压条件下操作,如果压力过大也可通过混合釜右侧的放空阀调节。
(1)、打开过滤机的出料阀,并准备好秒表,做好过滤实验的读数和记录准备,再打开控制屏上板框过滤机的进料阀,开始过滤操作。
(2)、注意看看板框是否泄漏(大量液体冲出,少量漏液无妨)?确认正常后,观察滤液情况,一般开始出来的比较浑浊,待滤液变清后,立即开始读取计量槽的数据,并同时开始计时和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3)、装置的计量槽分左右计量筒计量,左侧计滤液量,右侧计洗水量左右两筒有过滤液孔连通,需要时两筒可串联使用,以便连续实验需要。
读取5组以上的实验数据后,即可关闭进料阀和出料阀结束过滤实验。
(4)、如果需要做滤饼洗涤实验,则在结束过滤实验之后,关闭混合釜的进气阀。
然后关闭进水阀,打开进气阀,恒压在0.16~0.2MPa范围,按过滤实验相同的方法操作,完成实验后,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结束滤饼洗涤实验。
(5)、如果改变操作压力,还可进行过滤速率方程压缩指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四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二、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mn=•Nu PrRe•A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
本实验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再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 ,即: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 、Re 、Pr 的数据组。
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 λαλμμρd Nu Cp u d •=•=••=,Pr ,Re 牛顿冷却定律:传热量Q 可由下式求得:3600/)(3600/)(1212t t C V t t C W Q p p -•••=-••=ρ 三、 实验设备流程设备参数:孔板流量计:流量计算关联式:V=4.49●R 0.5式中:R ——孔板压差,[mmH 2O]V ——水流量,[m 3 /h]换热套管:套管外管为玻璃管,内管为黄铜管。
套管有效长度:1.25m ,内管内径:0.022m四、实验操作1.启动水泵2.打开进水阀3.打开蒸汽发生器4.打开放汽阀5.读取水的流量6.读取温度7.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再关进水阀。
五、数据处理实验五精馏实验一、试验目的1.掌握精馏塔的结构2.测定精馏塔的理论板数及塔效率二、实验原理1.理论板2.作图法求理论板数3.精馏塔的全塔效率Et为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N之比,即:E t =Nt/ N精馏塔的单板效率Em可以根据气相(或液相)通过测定塔板的浓度变化进行计算。
若以液相浓度变化计算,则为:Eml =(Xn-1-Xn) / (Xn-1- Xn*)若以气相浓度变化计算,则为:Emv =(Yn-Yn+1) / ( Yn*-Yn+1)式中:Xn-1-----第n-1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摩尔分率;Xn-------第n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摩尔分率;Xn *------第n块板上与升蒸汽Yn相平衡的液相组成,摩尔分率;Yn+1-----第n+1块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Yn-------第n块板上升蒸汽组成,摩尔分率;Yn *------第n块板上与下降液体Xn相平衡的气相组成,摩尔分率。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简介本实验进料的溶液为乙醇—水体系,其中乙醇占20%(摩尔百分比)。
精馏塔:采用筛板结构,塔身用直径Φ57X3.5mm的不锈钢管制成,设有两个进料口,共15块塔板,塔板用厚度1mm的不锈钢板,板间距为10cm;板上开孔率为4%,孔径是2mm,孔数为21;孔按正三角形排列;降液管为Φ14X2mm的不锈钢管;堰高是10mm。
四、实验步骤1.全回流进料打开泵开关,再打开进料的管线。
2.塔釜加热升温全回流进料完成后,开始加热。
3.建立全回流注意恒压,回流开始以后就不能再打开衡压排气阀,否则会影响结果。
4.读取全回流数据5.逐步进料,开始部分回流逐渐打开塔中部的进料阀和塔底的排液阀以及产品采出阀,注意维持塔的物料平衡、塔釜液位和回流比。
6.记录部分回流数据五、作业写出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加料线方程。
实验六、吸收实验一、实验原理本实验是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很低。
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
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认为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线在x-y 坐标系为直线)。
故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式为:m p a Y A Y V K G ∆••=所以 )/(m p A a Y Y V G K ∆•=其中23112311ln )()(e e e e m Y Y Y Y Y Y Y Y Y -----=∆ 式中G A —单位时间内氨的吸收量[kmo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