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教学的说课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81.36 KB
- 文档页数:2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习者对药物应用护
理的认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创新精神。
本课程以病人安全为先导,将药物治疗过程看作一种复杂的完整解决方案,从而使其涉及的
各领域知识和技能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本课程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程以及相关实践活动框架,学习者可以
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其中,讲授课程
主要集中在药物命名学、药物剂量学、抗生素使用学、抗菌药物等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操作技能的
训练,如针对不同情况计算药物剂量、实施药物治疗、制定病人治疗
方案等。
本课程强调,在药物应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及时熟悉和掌握最
新的新药和信息,把握和研究应用各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解决
病患的药物问题,使其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此外,教学活动还包括
药品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以及药物治疗的护理程序的探讨,
使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药物使用习惯,安全有效地进行药物应用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习者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应用护理
的基本原理、知识、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药物命名学、药物剂
量学、抗生素使用学、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护理
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药物使用习惯,有利于安全、高效的药物应用护理。
药物应用护理教案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内容与方法评估反馈时间1、介绍药物应用护理研究的内容2、介绍药物治疗中的护理注意事项3、简述药物发展简史4、讲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及特点5、详细阐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自我介绍、对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做一阐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1、介绍药物应用护理研究的内容:是研究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阐述临床如何合理用药及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的地位和作用。
2、介绍药物治疗中的护理注意事项:注意“三查七对“3、简述药物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一本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1、讲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及特点:(1)被动转运:顺浓度差、不需耗能。
浓度差越大,转运越快。
大多数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的药物以此种方式进行转运。
(2)主动转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耗能,需要载体参与、有高度特异性,有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
2、阐述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1)药物的吸收:A、吸收的概念: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影响因素:Ⅰ、给药途径Ⅱ、吸收环境Ⅲ、药物剂型(2)药物的分布:A、概念:药物被机体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B、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Ⅰ、药物的理化性质,Ⅱ、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Ⅲ、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Ⅳ、体内特殊屏障药物的概念?比较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特点吸收速度程度与给药途径的关系,首关效应3分钟5分钟2分钟15分钟5分钟15分钟15分钟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内容与方法评估反馈时间(3)药物的代谢:A、概念: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也称生物转化。
B、影响因素:Ⅰ、药酶诱导剂:凡能增强肝药酶活性的药物。
Ⅱ、药酶抑制剂:凡能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
(4)药物的排泄:A、概念: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B、排泄途径:Ⅰ、肾脏排泄,Ⅱ、胆汁排泄,Ⅲ、其他排泄途径利福平与阿司匹林合用代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从排泄角度看的对药效会产生何影响?肝肠循环的概念?15分钟15分钟课后记:第一次上课,感到药学班学生学习较为努力,学习态度端正。
高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方法探讨《药物应用护理》是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需求,重新设计与构建的一门适合护理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药物应用课程,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
为了教好这门课程,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联系临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教学方法方面下功夫。
吃透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师的教学材料,学生的学习资料。
对于教材,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吃透教材。
“透”就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各项基本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明确每一章节的要求,熟知重点、难点,前后章节全面掌握,相互联系,融会贯通。
同时还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时数、进度、理论与实验作出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吃透学生,既了解学生的共性,又摸准每个人的个性。
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等具体情况,设计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要想讲好课,必须备好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联系临床,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药理学,存在理论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而《药物应用护理》内容注重理论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
如阿司匹林在教材中重点是其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特别强调使用的剂量。
阿司匹林成人常用量: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1天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
④治疗胆道蛔虫病,1次1g,1天2~3次,连用2~3天;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因此,教师应该多安排时间到临床第一线,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参与临床用药。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医护人员实际工作情况,使讲课时临床实例丰富;教师才能及时了解临床应用的最新药物、剂量和剂型。
《护理药物使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护理药物使用课程代码:03034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2/3.5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29日课程负责人:康传亮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张飞宇、刘伟、段磊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护理药物使用》是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由职业基本素质模块向专业技能模块过渡的一门主干课和必修课,该课程是由护理基础课向临床护理专业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在已有的解剖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用药护理能力的培养,这门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起桥梁作用;在学生护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中起关键性作用;在护理专业后续课程学习中起支撑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懂得怎样执行医嘱或处方,执行医嘱或处方后该怎样进行用药护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与组织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等专业课。
2.课程设计⑴课程设计的理念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开发上确立了“三坚持、三对接、四要素”的课程建设理念。
三坚持就是坚持“职业导向、素质本位、对接专业”的教改理念;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改原则;坚持“职业活动导向,职业能力本位,项目任务载体”设计理念。
三对接就是“与市场对接、与临床对接、与专业对接”。
四要素则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
⑵课程设计的思路依据学院“根据工作岗位任务分解工作过程要素、基于工作过程要素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根据学习过程逻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将源于临床的真实案例,按照护士用药护理的工作过程,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整合,设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使用、呼吸系统药物的使用等十八个模块。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说课设计
狄婷婷;赵晶涛;王传生;祁琳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2(009)017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院校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改革方向.方法:从课程整体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两方面以说课的形式(阐)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的教学设计.结果: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改革注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结论:通过说课,建立知识结构合理性、护理专业特色化的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体系,以满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护生对药物应用护理的特殊需求,做到学有所用.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狄婷婷;赵晶涛;王传生;祁琳
【作者单位】067000 河北省承德护理职业学院;067000 河北省承德护理职业学院;067000 河北省承德护理职业学院;067000 河北省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药物应用护理》为例谈护理专业考试与评价模式改革* [J], 符秀华
2.在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贯彻素养教育的体会 [J], 刘金凤;周洁
3.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 [J], 刘胜伟;何庆梅;金梅;孔德平
4.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形态与结构说课设计 [J], 王士珍;张萌
5.在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贯彻素养教育的体会 [J], 刘金凤;周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应用护理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晚上好!我是护理一年级六班的生理老师,我叫杨兴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血细胞—红细胞》。
本次说课共分五个板块,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生理学知识是学习后继医学课程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生理学》的第三章第三节。
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内容。
分别是:1红细胞的正常值与生理功能,2红下拨的主要生理特性,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血液的解剖学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临床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所包含的一些重点知识,是各类考试的常考内容。
1.(1)掌握:①红细胞的正常值、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
②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2)熟悉:①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②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3)了解: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示教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设置红细胞生成破坏过程及其调节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生理学的热情。
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红细胞的正常值、生理意义及其生理特性。
②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理解和掌握影响红细胞生成过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难点:①临床常见贫血的分型及原因。
②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难点的依据: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影响因素较多,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学情我校是中职学校,我授课的对象是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稍差,注意力不集中、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差,欠缺必要的学习方法,但是她们对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她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药物应用护理》教学计划1、教材分析:《药物应用护理》紧紧把握教学大纲的修订原则,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内容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改精神。
重点介绍各类代表药物的基本知识、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和护理基本需求。
药物名称均按国家药典规定,适合中学生使用。
2、学生分析学生已有其他专业课《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为基础,对本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有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难度较大,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上让有一定难度。
3、教学目的:1、基本概念和理论(1)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类型和机制,了解药物各种剂型、给药途径及特点;(2)掌握t1/2及其意义。
(3)掌握相关基本概念。
2、传出神经系统药物(1)掌握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作用及应用。
(2)掌握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3)理解抗肾上腺素药的分类、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4)了解传出神经系统亚型、分布及效应。
3、局麻药(1)了解局麻药的机制(2)理解局麻方法及特点4、中枢神经系统药(1)掌握地西泮、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2)掌握吗啡、哌替啶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3)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5、心血管系统药(1)掌握降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掌握强心苷、硝酸甘油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6、利尿药和脱水药掌握各类利尿药和脱水药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7、抗组胺药的消化系统药(1)理解苯海拉明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表第一二代H1受体阻断药的特点(2)掌握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代表药8、血液系统药(1)掌握促凝血药、抗凝血药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级防治9、激素类药(1)掌握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级注意事项(2)理解口服降糖药的类型及特点和代表药10、抗微生物药(1)掌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常用药、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2)掌握甲硝唑的作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