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 格式:docx
- 大小:10.78 KB
- 文档页数:5
羧甲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剂1.引言1.1 概述羧甲基纤维素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通过对纤维素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使其表面具有羧基官能团。
这种化学修饰不仅能够增强纤维素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还能赋予其离子交换能力。
离子交换是指离子间的相互转移,通过固体表面上带有特定功能团的材料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相互吸附和解吸附的过程。
羧甲基纤维素作为一种离子交换剂,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可以用于各种离子的去除和回收。
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修饰法、原位聚合法等。
其中,化学修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羧甲基功能团引入纤维素分子结构中,使其具有离子交换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离子交换剂的优势进行详细探讨,并探究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材料,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做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羧甲基纤维素进行概述,介绍其起源、性质以及已知的特点。
接下来,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概括和介绍,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主要目的,即探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离子交换剂的潜力和应用。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和特性,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1 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和特性: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解释其由何种成分组成以及其中的化学结构。
同时,还会涵盖羧甲基纤维素的主要特性,如其吸附能力、离子交换能力等。
2.2 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从原料的选择到制备步骤的具体过程。
此外,还将探讨羧甲基纤维素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如环境保护、水处理、催化剂等。
钠离子交换剂钠离子交换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材料,它具有出色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性能。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钠离子交换剂的特点、应用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钠离子交换剂是一种具有高度离子选择性的树脂材料,它可以将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与钠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水质的软化。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家庭领域,解决了硬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
在工业领域,钠离子交换剂被广泛应用于锅炉水处理、制药、电子、化工等行业。
锅炉水中的钙、镁离子容易与水中的碳酸盐结合形成水垢,而钠离子交换剂可以有效地将这些离子去除,防止锅炉管道堵塞和设备损坏。
在制药和电子行业中,钠离子交换剂用于纯化水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农业领域,钠离子交换剂被广泛用于土壤改良和灌溉水处理。
土壤中过多的钙、镁离子会导致土壤结构紧密,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通过使用钠离子交换剂,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离子去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同时,钠离子交换剂还可以处理灌溉水,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避免土壤盐碱化问题。
在家庭领域,钠离子交换剂主要应用于家用水软化设备中。
硬水对于家用电器和管道设备来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水垢的堆积和设备的损坏。
通过使用钠离子交换剂,可以将水中的钙、镁离子去除,使得水质变得更加柔软,延长家电和管道的使用寿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钠离子交换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科学家们通过改进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结构设计,提高了钠离子交换剂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性能。
同时,钠离子交换剂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涉及到环境保护、城市供水、海水淡化等方面。
钠离子交换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材料,在工业、农业和家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有害离子,改善水质,保护设备,提高生活品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钠离子交换剂的研究和应用将会不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1.离子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很多,离子交换层析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
首先是对离子交换剂电荷基团的选择,确定是选择阳离子交换剂还是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这要取决于被分离的物质在其稳定的pH下所带的电荷,如果带正电,则选择阳离子交换剂;如带负电,则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例如待分离的蛋白等电点为4,稳定的pH范围为6-9,由于这时蛋白带负电,故应选择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分离。
强酸或强碱型离子交换剂适用的pH 范围广,常用于分离一些小分子物质或在极端pH下的分离。
由于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不易使蛋白质失活,故一般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常用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
其次是对离子交换剂基质的选择。
前面已经介绍了,聚苯乙烯离子交换剂等疏水性较强的离子交换剂一般常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
而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离子交换剂亲水性较强,适合于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一般纤维素离子交换剂价格较低,但分辨率和稳定性都较低,适于初步分离和大量制备。
葡聚糖离子交换剂的分辨率和价格适中,但受外界影响较大,体积可能随离子强度和pH变化有较大改变,影响分辨率。
琼脂糖离子交换剂机械稳定性较好,分辨率也较高,但价格较贵。
另外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分离的效果。
离子交换剂颗粒一般呈球形,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目数(mesh)或者颗粒直径(mm)来表示,目数越大表示直径越小。
前面在介绍交换容量时提到了一些关于交换剂颗粒大小、孔隙的选择。
另外离子交换层析柱的分辨率和流速也都与所用的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小,分辨率高,但平衡离子的平衡时间长,流速慢;颗粒大则相反。
所以大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合于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制备性分离,而小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或分离。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离子交换纤维素目前种类很多,其中以DEAE-纤维素(二乙基氨基纤维素)和CM-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最常用,它们在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分离方面显示很大的优越性。
去除热源和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去除热源和细菌内毒素是制药和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去除热源和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通过将溶液或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和病毒,同时还可以灭活内毒素。
热处理通常分为巴氏灭菌、高温短时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等不同方法,具体选择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生产工艺要求。
2. 过滤: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去除热源和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通过使用孔径合适的过滤器,可以去除溶液或产品中的细菌、颗粒物和内毒素等杂质。
在过滤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滤膜材质和孔径大小,以确保过滤效果和产品透过率。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使用化学物质破坏细菌和内毒素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甲醛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与细菌和内毒素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和活性,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4.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方法。
通过照射一定时间和剂量的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和病毒的核酸结构,导致其死亡。
同时,紫外线还可以破坏内毒素的结构,降低其毒性。
5.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方法。
通过使用适当的离子交换剂,可以去除溶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和其他杂质。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取决于目标离子的性质和浓度。
去除热源和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选择取决于产品的性质、生产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生化工程(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与应用)测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排阻极限:不能进入到凝胶网络内部的最小分子的相对分子量。
(渗入极限:能够完全进入到凝胶网络内部的最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量。
)2.阴离子交换剂:功能基团带正电荷,与阴离子交换。
(书:阳离子交换剂的电荷基团带负电,反离子带正电。
因此这种交换剂可以与溶液中的正电荷化合物或阳离子进行交换反应。
阴离子交换剂是在树脂中分别引入季胺[—N(CH3)3]、叔胺[—N(CH3)2]、仲胺[—NHCH3]和伯胺[—NH2])基团后构成的。
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化学试剂及热都不如阳离子交换树脂稳定。
)3.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剂能提供交换离子的量,它反映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进行交换的能力。
通常以每毫克或每毫升交换剂含有可解离基团的毫克当量数(meq/mg或meq/ml)表示。
(书:是指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进行交换的能力。
一般用总交换容量和有效交换容量表示。
)4.层析技术:主体介质由互不相溶的流动相和固定相组成,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层析是以基质为固定相(呈柱状或薄层状),以液体或气体为流动相,使有效成分和杂质在这两个相中连续不断、反复多次地进行分配或交换、吸附作用,最终达到分离混合物之目的。
)5.矫正保留时间:(书P416)【死时间(t r0):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由于该物质不与固定相作用,因此,其流速与流动相的流速相近。
据t0可求出流动相平均流速。
(书:死时间是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空气或甲烷,从进样口经过柱体出现浓度极大值所需的时间,即空气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保留时间t r:试样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
它包括组份随流动相通过柱子的时间t0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简介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为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1848年,Thompson等人在研究土壤碱性物质交换过程中发现离子交换现象。
本世纪40年代,出现了具有稳定交换特性的聚苯乙烯离子交换树脂。
50年代,离子交换层析进入生物化学领域,应用于氨基酸的分析。
目前离子交换层析仍是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层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化物质如氨基酸、蛋白、糖类、核苷酸等的分离纯化。
基本原理离子交换层析是依据各种离子或离子化合物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力不同而进行分离纯化的。
离子交换层析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剂,它是由一类不溶于水的惰性高分子聚合物基质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共价结合上某种电荷基团形成的。
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三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基质、电荷基团和平衡离子。
电荷基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共价结合,形成一个带电的可进行离子交换的基团。
平衡离子是结合于电荷基团上的相反离子,它能与溶液中其它的离子基团发生可逆的交换反应。
平衡离子带正电的离子交换剂能与带正电的离子基团发生交换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平衡离子带负电的离子交换剂与带负电的离子基团发生交换作用,称为阴离子交换剂。
其中R代表离子交换剂的高分子聚合物基质,X- 和X+ 分别代表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中与高分子聚合物共价结合的电荷基团,Y+ 和Y- 分别代表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的平衡离子,A+ 和A- 分别代表溶液中的离子基团。
从上面的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如果A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力强于Y离子,或者提高A离子的浓度,或者通过改变其它一些条件,可以使A离子将Y离子从离子交换剂上置换出来。
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基团可以把平衡离子置换出来,并通过电荷基团结合到固定相上,而平衡离子则进入流动相,这就是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置换反应。
选择离⼦交换剂的⼀般原则
1)选择阴离⼦抑或阳离⼦交换剂,决定于被分离物质所带的电荷性质。
如果被分离物质带正电荷,应选择阳离⼦交换剂;如带负电荷,应选择阴离⼦交换剂;如被分离物为两性离⼦,则⼀般应根据其在稳定pH范围内所带电荷的性质来选择交换剂的种类。
2)强型离⼦交换剂使⽤的pH范围很⼴,所以常⽤它来制备去离⼦⽔和分离⼀些在极端pH溶液中解离且较稳定的物质。
3)离⼦交换设备中的离⼦交换剂处于电中性时常带有⼀定的反离⼦,使⽤时选择何种离⼦交换剂,取决于交换剂对各种反离⼦的结合⼒。
为了提⾼交换容量,⼀般应选择结合⼒较⼩的反离⼦。
据此,强酸型和强碱型离⼦交换剂应分别选择H型和OH 型;弱酸型和弱碱型交换剂应分别选择Na型和Cl型。
4)交换剂的基质是疏⽔性还是亲⽔性,对被分离物质有不同的作⽤性质,因此对被分离物质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均有影响。
⼀般认为,在分离⽣命⼤分⼦物质时,选⽤亲⽔性基质的交换剂较为合适,它们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和洗脱都⽐较温和,活性不易破坏。
什么是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有什么规
律性?
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水中各种离子吸着(或吸附)的能力不相同,其中一些离子很容易被吸着,而另一些离子却很难被吸着。
被树脂吸着的离子,在再生的时候,有的离子很容易被置换下来,而有的却很难被置换。
离子交换树脂的上述这种性能称之为选择性。
树脂的选择性在实际水处理运行中,将影响离子交换过程和树脂的再生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例如,水中离子载的电荷越大,就越易被离子交换树脂吸着。
反之,如果离子的电荷越小,就越不容易被吸着,如二价的离子比一价的离子更易被吸着。
但如果离子载有相同的电荷时,原子序数大的元素所形成的离子的水合半径小,就容易被离子交换树脂所吸着。
在含盐量不太高的水溶液中,常见离子的选择性次序如下。
(1)对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Fe3+>Al3+>Ca2+>Mg2+>K+≈NH+4>Na+>H+>Li+;
(2)对于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SO2-4>NO-3>Cl->0H->F->HCO->HSiO-3;
(3)对于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H+>Fe3+>A13+>Ca2+>Mg2+>K+>Na+>Li+;
(4)对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OH->SO2-4>NO->PO2-4>C l->HCO-4>HSiO-3。
但必须指出,选择性能还与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性基团有关。
常用抗凝剂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化学药品。
其作用为消除钙离子作用。
使血液中的钙转变成可溶性的,但不离子化的络合物,药物如枸橼酸钠,草盐酸和二乙胺四乙酸二钠等。
另一类为生物制剂,如肝素,其作用是阻止凝血酶的生成,从而抗凝。
第三类为离子交换剂,系采用物理性方法防治血液凝固。
1.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溶于水,不溶于醇。
可直接用本品粉末,本品与钙结合成螯合物,而使Ca2+失去活性。
每ml血液加3~5mg,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按30mg/ml的枸橼酸钠溶液1份,血液9份比例混合剂可使血液不凝固。
因本贫碱性较强,可用枸橼酸调节pH接近7.0,所含成份为枸橼酸钠56mg/ml,枸橼酸5mg/ml和葡萄糖29mg/ml,成为复方枸橼酸钠抗凝剂,常用于各种动物连接血压计时的抗凝。
现用的枸橼酸钠有两种:枸橼酸三钠(Trisodium citrare):有两种结晶水含量不同的成品,一种是2Na3C6H5O7·11H2O,其与血浆成等渗浓度为3.8%;另一种是Na3C6H5O9·2H2O与血浆成等渗浓度为3.2%(2.5%~4.0%),均为碱性,枸橼酸或其盐与钙作用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当制成2.5%溶液时,Ph为7.5。
最低的抗凝浓度为0.2%,一般在血液中的最终浓度应为0.4%~0.6%,是长久以来国际上最通用的抗凝剂。
枸橼酸二钠(Disodium citrare):因其中含有大量的枸橼酸离子,属于酸性的枸橼酸。
3.5%溶液的pH为4.5,其优点是:简化了配置保存液的处方及其配制手续;防止高压消毒时葡萄糖的焦化现象,但大量输血时,枸橼酸钠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2.草酸钾(Potassium oxalate)和草酸钠(Sodium oxalate):草酸溶于水,微溶于醇,具有溶解度大,抗凝作用强的特点。
由于本品抗凝系于血液内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而阻止血凝,故含钾、钙的血样不能用其作抗凝剂。
一、原始资料: 1.水源水处理设备常用的水源有地表水、地下水,有的还用自来水,随着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的采用废水经深度处理后的水。
所以在设计之前,要弄清水源的可靠性,水源水量及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在可预见期内水利规划对水源的影响,上下游地区工业排放物、农田排灌和生活排放物对水源的影响。
当采用地下水源时,还应了解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2.原水水质分析项目全固体QG m g/L ;钙Ca m g/Lmmol/L ;硝酸盐 NO -3m g/L ;铁Fe m g/L ;悬浮物XG m g/L ;Mg m g/Lmmol/L ;亚硝酸盐NO -2m g/L ;铁铝化物R 2O 3 m g/L ;溶解性固体RG m g/L ;硬度YDH mm/L ;腐埴酸盐FY mmol/L ;化学耗氧量COD MN m g/L ;灼烧减量SG m g/L ;钠Na m g/L ;硫化氢H 2Sm g/L ;总有机碳TOCm g/L ;导率DD µS/cm;碱度JD ,A ;游离氯CI 2m g/L ;溶解氧O 2 m g/L ;PH PH ;氯化物CI -m g/L 全硅SiO 2m g/L ;铜Cum g/L 游离CO 2CO 2 m g/L ;硫酸盐SO -4m g/L ;硅酸根SiO -3m g/L ;氨 NH 3 m g/L ; 油y m g/L ;安定性AX3.水分析资料校核水质资料是选择水处理方案和工艺系统、进行设备设计及确定化学药品耗量的重要基础资料,所以水质资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结果是否可靠。
为了确保水质资料准确无误,必须在设计开始之前,对水质资料进行必要的校核。
(1)阴、阳离子总mmol /L 的校核∑C 阳 =〔K + 〕+〔Na + 〕+〔1/2Ca 2+ 〕+〔1/2Mg 2+ 〕+ … mmol/L=04.202+Ca+16.122+Mg+16.12+Na+10.39+K+04.184+NH+ … mmol/L(或=04.202+Ca+16.122+Mg+25+++Na K+04.184+NH+ … mmol/说明:目前对水中Na +、K +的取值,一般Na +是通过测定求得,K +是通过计算求得。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层析(chromatography)也称为色谱,就是将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分离的方法,是分离、纯化及鉴定生物大分子时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
一个层析系统都包括两相,即固定相和移动相。
当移动相流过加有样品的定相时,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同,它们(各组分)就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相互分离开来。
定相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被固体或凝胶所支持的液体。
定相可以被装入柱中或涂成薄层、薄膜,成为层析“床”。
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前者称为气相层析,或者成为液相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以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或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为固定相,以待分离的样品为移动相,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核酸、酶、激素和多糖等的一项技术。
(一)原理在纤维素与葡聚糖分子上结合有一定的离子基团,当结合阳离子基团时,可换出阴离子,则称为阴离子交换剂。
如二乙氨乙基(Dicthylaminoethyl,DEAE)纤维素。
在纤维素上结合了DEAE,含有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纤维素—O—C6 H14N+H,它的反离子为阴离子(如Cl-等),可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阴离子进行交换。
当结合阴离子基团时,可置换阳离子,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Carboxymethy,CM)纤维素。
纤维素分子上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纤维素-O-CH2-COO一),其反离子为阳离子(如Na+等),可与带正电荷蛋白质阳离子进行交换。
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静电荷为0,当溶液pH值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则羧基游离,蛋白质带负电荷。
反之,溶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等电点时,则氨基电离,蛋白质带正电荷。
溶液的pH值距蛋白质等电点越远,蛋白质的电荷越多。
反之则越少。
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荷,但各种蛋白质带负电荷的程度有所差异,以白蛋白为最多,依次为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在适当的盐浓度下,溶液的pH值高于等电点时,蛋白质被阴离子交换剂所吸附;当溶液的pH值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被阳离子交换剂所吸附。
采用离子交换柱纯化蛋白时,洗脱采用的离子强度的大小范围应该如何确定,可以根据什么来调整洗脱时的离子强度?离子交换纯化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一样人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分离技术。
离子交换剂是含有若干活性基团的不溶性物质,即在不溶性母体上引入若干可解离基团而成,根据引入解离基团的不同,可以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
各种离子对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各不相同,亲和力随离子的价数与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而随离子水化膜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对具体离子交换纯化,需要主要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和处理。
洗脱不同蛋白的最恰当的离子强度液不一定一样,通常采用浓度梯度和PH梯度相结合的方式洗脱,纯化不同的蛋白最好先摸一摸洗脱液的离子浓度和P H值,其具体的离子浓度范围可以很大,0.01mol/l到1mol/l,甚至3.0mol/l,PH值的范围液很广。
因为蛋白是通过静电引力可逆的结合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要使蛋白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离子键打开,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大反荷离子的浓度。
不同反荷离子与树脂亲和力是不同的,其强弱关系为:阳性竞争离子:Ag+》CS+〉K+〉NH4+〉Na+〉H+〉Li+阴性竞争离子:I->NO3->(PO4)3->CN-〉HSO3-〉Mg2+〉HCO3-〉HCO O-〉CH3COO-〉OH-〉F- 如果某种离子溶液洗脱效果不好,可用另一种亲和力强的离子代替。
离子交换柱属于弱离子交换剂,只有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能有离子交换能力。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首重保持欲分离物质的生物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环境中,此物质所带的电荷和电性强弱。
1. 阴阳离子交换剂的选择若被分离物质带正电荷,例如polymyxin、cytochro me C这些碱性蛋白质,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亲和力强,故采用阳离子交换剂;其它像heparin、n ucleic acid这类酸性物质,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则使用阴离子交换剂;如果欲分离的物质是两性离子,一般考虑在它稳定的pH范围带有何种电荷,作为交换剂的选择。
如何选择离子交换树脂?选择离子交换树脂的一般原则是选择交换容量大、容易再生,而且使用耐久的树脂。
具体来说:(1)交换容量是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交换容量越大则能吸附的离子越多,一个交换周期的制水量也越大。
一般来说,弱酸或弱碱性树脂比强酸或强碱性的树脂交换容量大。
另外,在同类树脂中,由于树脂的交联度不同,交换容量也不同。
一般交联度小的树脂交换容量大;交联度大的树脂交换容量小。
因此在选择树脂时要注意。
(2)要根据原水中需要去除离子的性质来选择树脂。
如果只需要去除水中交换吸附性弱的离子,则必须选用强酸或强碱性树脂。
(3)要根据出水水质要求来选择树脂。
如果只需要部分除盐的系统,可以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配合使用。
对于必须完全除盐的纯水或高纯水系统、则要选择吸附性最强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配合使用,以去除较难吸附的离子。
(4)要根据原水中杂质的成分来选择树脂。
如原水中有机物较多,或去除离子的半径较大时,应选用交联网孔直径较大的树脂。
尽量选择高强度多孔性树脂。
(5)用于混合床的树脂,较多的是强酸-强碱性树脂的组合。
但要考虑混合床树脂再生时分层容易,因此,要求两种树脂的湿真密度之差应大一些,一般应不小于15%~20%。
另外,还要考虑到混合床运行时交换流速比较大,树脂磨损较为严重的情况,故应选择耐磨性好的树脂。
(6)要根据除盐水工艺要求来选择树脂。
例如双室床,选用强性、弱性树脂配合使用,因为弱性树脂容易再生,对再生剂的质量要求也比较低,可以利用强性树脂再生后的再生液来再生弱性树脂,这样,再生剂的消耗低,制水成本低。
1.离子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很多,离子交换层析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
首先是对离子交换剂电荷基团的选择,确定是选择阳离子交换剂还是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这要取决于被分离的物质在其稳定的pH下所带的电荷,如果带正电,则选择阳离子交换剂;如带负电,则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例如待分离的蛋白等电点为4,稳定的pH范围为6-9,由于这时蛋白带负电,故应选择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分离。
强酸或强碱型离子交换剂适用的pH范围广,常用于分离一些小分子物质或在极端pH下的分离。
由于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不易使蛋白质失活,故一般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常用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
其次是对离子交换剂基质的选择。
前面已经介绍了,聚苯乙烯离子交换剂等疏水性较强的离子交换剂一般常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
而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离子交换剂亲水性较强,适合于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一般纤维素离子交换剂价格较低,但分辨率和稳定性都较低,适于初步分离和大量制备。
葡聚糖离子交换剂的分辨率和价格适中,但受外界影响较大,体积可能随离子强度和pH变化有较大改变,影响分辨率。
琼脂糖离子交换剂机械稳定性较好,分辨率也较高,但价格较贵。
另外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分离的效果。
离子交换剂颗粒一般呈球形,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目数(mesh)或者颗粒直径(mm)来表示,目数越大表示直径越小。
前面在介绍交换容量时提到了一些关于交换剂颗粒大小、孔隙的选择。
另外离子交换层析柱的分辨率和流速也都与所用的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小,分辨率高,但平衡离子的平衡时间长,流速慢;颗粒大则相反。
所以大颗粒
的离子交换剂适合于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制备性分离,而小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或分离。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离子交换纤维素目前种类很多,其中以DEAE-纤维素(二乙基氨基纤维素)和CM-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最常用,它们在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分离方面显示很大的优越性。
一是它具有开放性长链和松散的网状结构,有较大的表面积,大分子可自由通过,使它的实际交换容量要比离子交换树脂大的多;二是它具有亲水性,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吸附的不太牢,用较温和的洗脱条件就可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不致引起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变性和失活。
三是它的回收率高。
所以离子交换纤维素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类离子交换剂。
2.离子交换剂的处理和保存
离子交换剂使用前一般要进行处理。
干粉状的离子交换剂首先要进行膨化,将干粉在水中充分溶胀,以使离子交换剂颗粒的孔隙增大,具有交换活性的电荷基团充分暴露出来。
而后用水悬浮去除杂质和细小颗粒。
再用酸碱分别浸泡,每一种试剂处理后要用水洗至中性,再用另一种试剂处理,最后再用水洗至中性,这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杂质,并使离子交换剂带上需要的平衡离子。
市售的离子交换剂中通常阳离子交换剂为Na型(即平衡离子是Na离子),阴离子交换剂为Cl型,因为通常这样比较稳定。
处理时一般阳离子交换剂最后用碱处理,阴离子交换剂最后用酸处理。
常用的酸是HCl,碱是NaOH或再加一定的NaCl,这样处理后阳离子交换剂为Na型,阴离子交换剂为Cl型。
使用的酸碱浓度一般小于 mol / L,浸泡时间一般30 min。
处理时应注意酸碱浓度不宜过高、处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离子交换剂被破坏。
另外要注意的是离子交换剂使用前要排除气
泡,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
离子交换剂的再生是指对使用过的离子交换剂进行处理,使其恢复原来性状的过程。
前面介绍的酸碱交替浸泡的处理方法就可以使离子交换剂再生。
离子交换剂的转型是指离子交换剂由一种平衡离子转为另一种平衡离子的过程。
如对阴离子交换剂用HCl处理可将其转为Cl型,用NaOH处理可转为OH型,用甲酸钠处理可转为甲酸型等等。
对离子交换剂的处理、再生和转型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离子交换剂带上所需的平衡离子。
前面已经介绍了,离子交换层析就是通过离子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与样品中的组分离子进行可逆的交换而实现分离的目的,因此在离子交换层析前要注意使离子交换剂带上合适的平衡离子,使平衡离子能与样品中的组分离子进行有效的交换。
如果平衡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结合力过强,会造成组分离子难以与交换剂结合而使交换容量降低。
另外还要保证平衡离子不对样品组分有明显影响。
因为在分离过程中,平衡离子被置换到流动相中,它不能对样品组分有污染或破坏。
如在制备过程中用到的离子交换剂的平衡离子是H或OH离子,因为其它离子都会对纯水有污染。
但是在分离蛋白质时,一般不能使用H或OH型离子交换剂,因为分离过程中H或OH离子被置换出来都会改变层析柱内pH值,影响分离效果,甚至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离子交换剂保存时应首先处理洗净蛋白等杂质,并加入适当的防腐剂,一般加入 %的叠氮钠,4℃下保存。
种类树脂主要性质和类别之差异,在于它们的化学活性基种类之不同,因此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依活性基(一种官能基)种类不同,分成两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strong- acid anion exchange resin)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weak
- acid anion exchange resin)。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系因它的活性氢离子在水中很容易解离而得名,其骨架均为聚苯乙烯系统,主要产品是「磺酸型」强酸
性阳离易解离而得名,骨架均为聚丙烯酸系统,主要产品是「羧酸型」弱酸性阳
离子交换树脂,通常颜色较白色或淡黄色球状子交换树脂,通常颜色较深,棕黄
色至综色球状颗粒,以综色最常见;反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则是因它的活
性氢离子在水中比较不容解离,以淡黄色最常见。
如果用化学反应来表示这两种
树脂的差异性,我们可以描述如下(R代表树脂母体):强酸性: R-SO3H → R-SO3- + H+ (H+容易解离,在水中呈强酸性)弱酸性: R-COOH → R-COO- + H+ (H+不易解离,在水中呈弱酸性)由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解离能力很强,所以在任何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解离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作用pH范围介于1~14。
反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解离能力很弱,只能在弱酸性至碱性溶液中解离
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作用pH范围仅介于5~14。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新树脂常含有反应溶剂、未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少量低分子量的聚合物、铁、铅、铜等杂质。
当树脂与水、酸、碱或其它溶液相接触时,上述可溶性杂质就会转入溶液中,在使用初期污染出水水质。
因此,新树脂在投运前要进行预处理,转换为指定的离子型式。
离子交换树脂如何进行预处理(1)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步骤首先用清水对树脂进行冲洗(最好为反洗)洗至出水清澈无混浊、无杂质为止。
而后用4~5%的HCl 和NaOH在交换柱中依次交替浸泡2~4小时,在酸碱之间用大量清水淋洗(最好用混合床高纯度去离子水进行淋洗)至出水接近中性,如此重复2~3次,每次酸碱
用量为树脂体积的2倍。
最后一次处理应用4~5%的HCl溶液进行,用量加倍效果更好。
放尽酸液,用清水淋洗至中性即可待用。
(2)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步骤
首先用清水对树脂进行冲洗(最好为反洗),洗至出水清澈无混浊、无杂质为止。
而后用4~5%的NaOH和HCl在交换柱中依次交替浸泡2~4小时,在碱酸之间用大量清水淋洗(最好用混合床高纯度去离子水进行淋洗)至出水接近中性,如此重复2~3次,每次酸碱用量为树脂体积的2倍。
最后一次处理应用4~5%的NaOH溶液进行,用量加倍效果更好。
放尽碱液,用清水淋洗至中性即可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