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篇
- 格式:doc
- 大小:14.32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第【1】篇〗课内比教学,教学大比舞活动,在我校有计划进行着。
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这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第【2】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生活现象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列出简便算式,并能根据算式的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最好的方法是图文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运算顺序。
开课出示主题图后,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情况列出算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列3+3+3+2,3×3 +2 =11 ,但是乘减算式4×3 ——1 =11 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三棵都有三个玉米,第四棵为什么只有两个玉米呢?生:我想原来每棵都有三个玉米,小熊拿走了一个。
数学二年级教案反思(精选6篇)数学二年级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后反思【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后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后反思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运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运算。
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象刘义军和伊俊帆,发觉他们做错得时候,我立刻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体会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
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体会自己去探究,去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控了方法,拿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
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
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挑选合适自己的运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示中相互创新,在启示中激起探究的热情。
由于这种动态生成的成效正是我们所寻求的。
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立刻转化,但在这进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增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运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
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篇一: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过河》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第三模块i,教材创设了“学生过河”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体现了‘寻找疑问—发现疑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验证—汇报结果’这一教学流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充分利用“过河”这个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从中发现数学疑问,再提出问题,接着让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孩子们通常会想到的是分步算式,接着又小组合作交流,“能写成综合算式吗?”这时就有部分孩子出现这样的算式:29+25÷9 ,接着老师就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所在,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时候这样写出来就是不正确的,同时给孩子们介绍新的工具“小括号”,并让孩子知道:有小括号的时候,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这个时候再让孩子们列算式,就会列出正确的:(29+25)÷9,而且也知道了运算的顺序了。
接下来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们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使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疑和提出疑问后的思,同时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线,在各环节老师穿针引线(提醒为导疑—导思),关键处忘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3、新课部分,在‘问题情境’的牵动下,当孩子们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后,又鼓励学生大胆的汇报自己的方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得以加强。
在学生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的机会,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愿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与诸多探索的精神也逐步养成。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版⼩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标是通过学习使学⽣初步学会解答“把⼀个数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个数按照每⼏个⼀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的数学思维能⼒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是使学⽣初步学会解答“把⼀个数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个数按照每⼏个⼀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个⽅⾯做得⽐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性。
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教材,从教材出发却⼜不局限于教材。
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能⼒,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
(1)⼒求进⼊⽣活情景。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除法解决的问题。
这是同学们⽣活中经常发⽣的,是符合现实⽣活的。
“每组有⼏⼈?”“可以分成⼏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发现⽣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求体现探究性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
购物是每个孩子都常常性接触的行动,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运算,让运算顺序、运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控,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挑选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运算进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挑选,又增大了全部学生练习的数量。
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
教学的节奏应当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当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
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当多加注意。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之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运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之内的加减法,提高运算能力。
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运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第一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连续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写数读数》这一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先复习数的组成,紧接着又复习了口算和20以内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看课件用铅笔摆数,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
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直接看图写数。
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在讲解读数写数和练习题的设计上都特别突出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从而加深如何读数、写数的理解。
当然在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过度要自然,并且每一个知识点要充分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顺序。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3篇【篇一】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了有意尝试,但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审视的问题:1、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求几个几用加法计算方便吗?旨在让学生体验乘法的简便。
学生有的说乘法方便,有的说加法方便,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
如果让学生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2、在认识乘法时,我的设计是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可是学生在看到出示的图后,自己就得出了乘法算式。
当时我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我决定让这个孩子试着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还好,班里的同学你一句他一句,自己就把乘法学会了。
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想到我当时的一个临时决定,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3、这节课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展现的比较好,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我和学生的语言都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而学生又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备学生,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
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篇二】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认识角》是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本课结合生活情境来认识角,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6篇)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篇1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
在体会1时的持续时间的时候,出紧扣生活实际,通过1节课(40)分+课间(10)分+()分是1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对整时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我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用汉字写整时刻的方式教学,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装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出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又例如教学"认读几时几分"教师先拨整时刻,问:“这是几时?”生答:“11时。
”师再将分针往前拨到4,问:“这是整时刻吗?”生答:“不是。
”“那是几时多?”“11时多。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刚走过11,还没到12,所以是11时多”。
紧接着展示课件“10时15分”的钟面,问:“这个钟面是几时多?”“10时多”“多多少分?”学生自然而然去观察分针走到数字几,后答:“10时15分”这样的教学分散了难点,并通过点拨、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我力求精讲,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认识了时、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学反思模板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轻与重》教学反思一上完这节课,我听了其他各位老师对我的评课及自己的感受觉得这节课在这些方面上得比较成功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比较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如:两个物体重量差不多,用手掂不出,可以用橡皮筋吊一吊,又如,比较两堆物体的轻与重时,用拎的方法较为合适等。
其次,教学环节层次分明,一环紧扣一环。
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
如两个物体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判断,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两堆物品又如何比较轻与重,五件物品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体现了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愉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把五件物品按轻到重的顺序整理。
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这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好方法来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因为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方法,然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会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你比较出来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最后让他们讨论并验证得出结果。
可在本节课中,我却直接采取了让学生用“吊一吊”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就是老师把方法直接告诉了学生),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是完全能够自己得出结论的。
如果当时用这个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交流,发现用掂太烦,根据从材料的特点来判断出最重的和最轻的,最终通过合作交流统一认识选用吊的方法来判断,从而自己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因此,我在下册的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
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
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
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巩固。
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
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动,将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改成了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我想进行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
“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
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保持住,我又采取了用“贴橡皮泥”的方法来计数,具体做法如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吧!”为了让孩子人人参与,但又为防止课堂纪律乱,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
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确实愿意接受又乐于接受。
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共同合作,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一、引言二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时期。
作为一位二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本篇文章是对二年级数学教学的一次反思总结,总结了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学亮点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的分类时,我设计了一个数的奥运会活动,让学生以队伍的形式参与,通过比赛的方式学习数的大小、奇偶等属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巩固基础知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我时常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我会设计一些大题目来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算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并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注重拓展应用能力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会设计一些测量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杯子、书桌等实物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设计有待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待加强。
有时候我只注重教学中的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数的排列和组合时,我只教授了一些基本的组合技巧,但没有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更多的规律。
这导致学生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评价方式有待改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自己过于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性地设计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5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5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之内数的认识”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奠定基础,构建运算方法。
这是一堂运算教学课,传统数学教学上“运算”和“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运算课常常只寻求运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算法单一,情势枯燥,只重视技能训练。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把学习的空间、时间、主动权交换给学生,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换,使孩子乐学、爱学。
根据数学标准的理念,为让运算不再枯燥,我力求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有趣的情境,提诞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教学“生活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学生了解图意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提供学习空间,自主探究中的运算。
在教学算法时,我先引导孩子回想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然后再提出料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是不是也一样呢。
”接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在讨论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进程,知道算法,构建方法,完善思路,升华想法,真正掌控算法,内化算理。
3、设计层次练习,学以致用。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
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设计了闯关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收获。
【篇二】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在新课学习时,我利用教材的主题题给出完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梳知道题思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7篇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中旋转的教学,我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
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
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7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二、认识对称图形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
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生:一样;对折会重合……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5、得出名称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
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
(课件展示对称轴)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
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
(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0xx年11月27日,我执教了《搭配》一课。
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自己进行组数。
本课一开始,创设了懒羊羊需要帮忙的情境,孩子们帮它解决第一个难题,实际是复习旧知,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再由我带领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题目,接下来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
本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展台出现问题,没有使用,只能由学生叙述,其他学生想,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导致后面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的集中。
但是感动于学生把三种方法都讲了出来,而且非常完整,表达能力很强。
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提供给学生两种方法自由选择,由于没有展台,我只能板书,带领学生分析,此时学生注意力已经有些跑偏。
接下来的对比分析,学生明白意思,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经不错。
后面的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一个是3个孩子握手,请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问,我就抓住这一点,让他亲身体验,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觉得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课堂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简单的方法使他明白,学习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
之后使用平板电脑,两各不同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孩子电脑连不上,而软件没有办法及时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个别人的答案,没办法面向全体。
本课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使用展台,很多应该由学生生生互动的内容只能由我代劳了。
二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本来安排好的课程内容被删掉了一个。
三是画一画那个内容本来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每个人都画的,但是还是时间不够,也被删掉了。
第四是关于有无顺序的问题,强调不够。
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通过统计与猜测一课,重在发展学生的统计活动的经验,特别是通过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进行数据的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
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5篇)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积极性。
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
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曲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
而且是为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大量的实践的。
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不轻松。
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不认真听操作要求,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2这次试卷紧扣大纲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适应新阶段儿童的特点。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对本此时卷的看法,现对试卷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本次考试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题型全面。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十种题型:填空、直接写得数、填“<”“>”“=”、判断、选择、排序、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列式计算、应用题。
总体来看,试卷面向全体学生,即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 本课是⼆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的内容,是建⽴在学⽣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较⼀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的。
在教学中让学⽣充分感受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发现两种情况: 第⼀种情况:⽤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长度。
让学⽣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样呢?由此启发学⽣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测量。
第⼆种情况:⽤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体会到:因为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通过动⼿实践感受统⼀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接着引出在⽇常⽣活中为了准确、⽅便的表⽰物体的长度,⼈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规定,由此引出厘⽶尺,为后⾯学习厘⽶和⽶作了铺垫。
最后通过“做⼀做”、“量⼀量”等活动加深学⽣的认识。
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篇⼆】⼩学⼆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 在分析教材后,我认为学⽣在计算上的问题应该不⼤,⼤部分学⽣能够正确的计算出来,⽽该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并能正确掌握计算顺序。
以此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进⾏突破,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剪纸⼩⼈呈现学⽣游戏的情节,引起学⽣们关注⾝边的数学。
⼀年级的孩⼦求知欲很强,在开学不久他们许多⼈就已经将数学书多次翻看。
如果在教学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课本情境,孩⼦们不会很感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篇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
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
÷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图书阅览室读书,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二、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发现、交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
列出了算53-25+38这样的算式,计算时不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我抓住这个时机进
行的运算顺序的教学,安排请学习好的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
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走了25人后的人数,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一共有的人数,突破了难点。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解决了问题。
三、多种练习形式结合。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改错几种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问题与不足
今天的学习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对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理想。
只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错误率还是较高,如我们班的崔俊辉、赵溢林、黄裕田等主要是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忘记进位或退位、只写了第一个算式忘记第二个算式等等,还有的同学如李雨辰、赵运通掌握的不够灵活,能够口算的仍进行竖式计算。
看来今后要在抄题、检查,培养灵活性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