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_贞观之治[岳麓版][七年级下历史]溪州中学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6
第2课贞观之治1.背诵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概述“贞观之治”的内容,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简述“玄武门之变”,认识“玄武门之变”和唐太宗取得的政绩之间的联系。
4.重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内容。
1.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2.轻徭薄赋(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2)措施:①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②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想一想: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的体现是什么?针对隋朝徭役赋税沉重导致灭亡的问题,唐太宗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知人善任,重视纳谏(1)理论依据: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实践:唐太宗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列一列:唐太宗时期的名臣有哪些?①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②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4.加强中央权力(1)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发展目的作用隋朝贞观年间,增加宰相人数加强中央权力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2)精简机构:①目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②措施: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说一说:三省分别是哪些?各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
5.完善科举制度*议一议: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
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第2课贞观之治—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课标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二、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教学方法]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导入新课]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学生活动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
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太宗的政绩,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太宗的政绩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唐太宗的继位时间。
(2)提问:唐太宗继位后,他有什么样的治国方略?2.授课新课(1)讲述唐太宗的政绩①讲述唐太宗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的故事,如选拔魏征等。
②讲述唐太宗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故事。
③讲述唐太宗提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的故事。
(2)讲解“贞观之治”的含义①解释“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寓意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②解释“之治”意味着国家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3)分析“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贞观之治”的意义。
②讲述“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打下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方略对“贞观之治”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2)强调“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引导学生从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梳理唐太宗的政绩。
2.思考:如何运用唐太宗的治国方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是否深入?3.课堂讨论是否活跃,学生对唐太宗的治国方略是否有所感悟?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唐太宗的政绩,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