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晶检验方法[2]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3
二次枝晶间距检测标准
二次枝晶间距的检测标准可能因材料、应用场景和行业标准而有所不同。
以高温合金为例,其枝晶臂较为发达时的二次枝晶间距为53μm,而枝晶组织开始不断细化时的二次枝晶间距最小为50μm。
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二次枝晶间距检测标准。
同时,二次枝晶间距的计算也与凝固过程密切相关,其计算公式为:
$\lambda ( t ) = ( \lambda_{0}^{3} + \int_{0}^{t} B M ( T ) d
t )^{\frac{1}{3}}$
其中,$\lambda ( t )$为二次枝晶间距,$\lambda_{0}$为初次间距,B为几何因子,M(T)包括所有的温度因素。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二次枝晶间距检测标准的信息,建议咨询材料学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钠枝晶的形貌表征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钠枝晶的制备:在进行形貌表征之前,首先需要制备出钠枝晶样品。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水热合成法,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将适量的钠合金与溶液中的硫酸钠反应生成钠枝晶。
这种方法能够控制钠枝晶的形貌和尺寸。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将制备好的钠枝晶样品在真空条件下固定到样品台上,然后使用电子束照射样品,通过与样品反射出的电子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或后向散射电子来获得显微图像。
利用SEM可以观察到钠枝晶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通过SEM观察,可以发现钠枝晶呈现出一种分枝的特殊形态,即树枝状的结构。
这是由于钠枝晶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物理条件的影响,枝状结构的分支生长速度更快,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形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化学类专业书籍或相关科技文献资料。
枝晶间距测量方法引言:枝晶间距是指晶体中枝晶之间的间距,它反映了晶体生长的速度和晶体结构的特征。
准确测量枝晶间距对于研究晶体生长机制和优化晶体制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枝晶间距测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光学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法是最常用的枝晶间距测量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晶体截面的显微图像,可以直接测量枝晶之间的距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晶体样品并切割成适当的截面。
2. 将晶体样品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下,并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以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3. 使用目镜或物镜测量枝晶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光学显微镜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并且可以直观地观察晶体结构。
然而,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有限,只能测量较大的枝晶间距,对于微小的枝晶间距测量不够精确。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枝晶间距测量方法。
它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获得高放大倍数的显微图像,从而可以测量微小的枝晶间距。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晶体样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金属涂覆或真空干燥。
2. 将样品放置在SEM的样品台上,并调节电子束的加速电压和扫描速度,以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3. 使用SEM软件测量枝晶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SEM法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可以测量微小的枝晶间距,并且可以得到更详细的晶体结构信息。
然而,SEM设备较贵且需要专业操作,不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三、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枝晶间距的方法。
它利用X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衍射图样,通过测量衍射角度来推算出枝晶间距。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晶体样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或薄片制备。
2. 将样品放置在X射线衍射仪中,并调节入射角度和检测器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衍射图样。
3. 使用衍射图样分析软件测量衍射角度,并根据布拉格公式计算出枝晶间距。
X射线衍射法的优点是可以测量多个晶体方向的枝晶间距,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锂枝晶检测方法
锂枝晶检测方法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原子力显微镜。
对样品的平整度有一定要求,电极表面的波动范围必须限制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范围的纳米尺度,而锂枝晶的不均匀沉积通常在微米左右的范围,因此一般不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锂枝晶1。
•透射电子显微镜。
是研究锂离子沉积的良好方法,但不能用来表征实际电池中的锂离子。
•荧光探针技术。
需要拆解电池,并且只能用在电池失效后的检测,无法实时观测。
此外还有受激拉曼散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等技术也可检测锂枝晶。
1。
枝晶间距试验1. 引言枝晶间距试验是一种用于研究晶体生长过程中枝晶之间的空隙情况的实验方法。
在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了解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枝晶间距对于优化材料性能和控制结构形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枝晶间距试验的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2. 目的通过枝晶间距试验,我们旨在探究以下问题:•枝晶生长过程中,不同条件下枝晶之间的空隙大小是否存在差异;•枝晶生长速率与枝晶间距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材料性质对枝晶生长过程中的空隙形成是否有影响。
3. 原理在材料科学中,固态物质的结构可以由原子或分子排列形成。
当某种物质处于凝聚态时,其分子或原子会自发地组织成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分支状结构,称为枝晶。
枝晶之间的距离可以反映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空隙情况。
枝晶间距试验通常采用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
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测量出枝晶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研究其与其他因素(如生长速率、成分等)之间的关系。
4. 方法4.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实验,例如金属、半导体或陶瓷等。
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可观察性。
4.2 样品制备将选定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的样品,并进行必要的抛光处理,以获得平整且无损伤的表面。
4.3 实验装置搭建安装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并调整参数使其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捕获高质量的图像。
4.4 枝晶间距测量使用所选设备对样品表面进行观察,并在合适位置选择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图像捕获。
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出枝晶之间的距离。
4.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收集并整理测量得到的枝晶间距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条件下枝晶间距的差异、枝晶生长速率与枝晶间距的关系,以及材料性质对空隙形成的影响。
5.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多个样品进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有关枝晶间距的数据。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发现:1.不同条件下,枝晶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枝晶间距测量方法引言:枝晶间距是指晶体中相邻两个枝晶之间的距离,是研究晶体生长和晶体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枝晶间距的测量对于理解晶体的生长机制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枝晶间距测量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法是最常用的测量枝晶间距的方法之一。
首先,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晶体样品,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使晶体枝晶的形貌清晰可见。
然后,在显微镜的目镜上放置一个刻度尺或目镜微目镜,通过对比晶体枝晶与刻度尺或目镜微目镜的大小,可以测量出枝晶间的距离。
二、SEM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观尺度的细节。
使用SEM测量枝晶间距的方法相对简单,首先将晶体样品放置在SEM上,通过调节SEM的放大倍数和工作距离,使晶体枝晶的形貌清晰可见。
然后,在SEM的图像上使用软件工具进行测量,得到枝晶间的距离。
三、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是一种无损的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晶体样品对X射线的衍射图案,得到晶体的结构信息。
在测量枝晶间距的时候,首先需要制备好单晶样品,并使用X射线仪器进行测量。
通过解析X 射线衍射图案,可以计算出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枝晶间距等参数。
四、TEM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纳米尺度的细节。
使用TEM测量枝晶间距的方法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将晶体样品制备成透明的薄片,并放置在TEM上。
然后,通过调节TEM的放大倍数和工作距离,使晶体枝晶的形貌清晰可见。
最后,在TEM的图像上使用软件工具进行测量,得到枝晶间的距离。
五、原子力显微镜法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纳米尺度的细节。
使用AFM测量枝晶间距的方法相对简单,首先将晶体样品放置在AFM上,通过调节AFM的放大倍数和工作距离,使晶体枝晶的形貌清晰可见。
然后,在AFM的图像上使用软件工具进行测量,得到枝晶间的距离。
结论:枝晶间距测量是研究晶体生长和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枝晶间距试验试验【最新版】目录1.枝晶间距试验概述2.枝晶间距试验的步骤3.枝晶间距试验的结果分析4.枝晶间距试验的应用和意义正文一、枝晶间距试验概述枝晶间距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金属材料在特定温度下枝晶生长情况的实验方法。
该试验通过测量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枝晶间距,从而了解其枝晶生长情况,进一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
在金属冶炼、铸造和加工等领域,枝晶间距试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枝晶间距试验的步骤1.制备试样:首先,需要从金属材料中制备出合适的试样,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样的制备需要遵循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2.设定试验温度: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和需求,设定合适的试验温度。
试验温度对枝晶间距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精确控制。
3.进行试验:将试样放入试验设备中,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枝晶间距试验。
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试样进行定期观察和测量,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枝晶间距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数据,以便进一步评估材料的性能。
三、枝晶间距试验的结果分析枝晶间距试验的结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1.枝晶间距的平均值:反映了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枝晶生长速度和生长趋势。
平均值越小,说明枝晶生长越快,材料的性能可能越差。
2.枝晶间距的标准差:反映了枝晶间距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枝晶生长情况的差异越大,可能影响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3.最大枝晶间距:反映了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枝晶生长的最大距离。
最大枝晶间距越大,说明材料的性能可能越差。
四、枝晶间距试验的应用和意义1.在金属冶炼和铸造过程中,通过枝晶间距试验,可以预测和控制枝晶的生长情况,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2.在金属加工和应用中,通过枝晶间距试验,可以评估金属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为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提供依据。
3.在材料研究和开发中,通过枝晶间距试验,可以研究金属材料的枝晶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枝晶间距试验试验摘要:1.枝晶间距试验简介2.枝晶间距试验的目的和意义3.枝晶间距试验的步骤和方法4.枝晶间距试验的结果分析5.枝晶间距试验的应用和影响正文:1.枝晶间距试验简介枝晶间距试验,是一种用于测量金属材料中枝晶间距的实验方法。
枝晶是金属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树枝状晶体结构,其间距对于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枝晶间距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金属材料的性能。
2.枝晶间距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枝晶间距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金属材料中枝晶的间距,以评估其显微结构。
这一试验的结果可以为材料的性能评估、工艺优化以及失效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枝晶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强度、韧性、疲劳寿命等性能,因此,枝晶间距试验在金属材料的研究、生产和使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枝晶间距试验的步骤和方法枝晶间距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制备试样,通常需要使用金相显微镜下的磨片;然后是进行腐蚀,以便于观察枝晶结构;接着是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并测量枝晶间距;最后是分析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在具体的试验方法上,常用的有光镜法、电镜法、X 射线衍射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枝晶间距试验的结果分析枝晶间距试验的结果通常以枝晶间距的平均值和分布范围来表示。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而评估其性能。
5.枝晶间距试验的应用和影响枝晶间距试验在金属材料的研究、生产和使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研究阶段,它可以用于评估新材料的性能;在生产阶段,它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在使用阶段,它可以用于失效分析和寿命预测。
DAS 概要○DAS 的定义DAS(dendrite arm spacing)如左图所示,是指 相邻二次枝晶的中心间距。
○测定方法1共晶含氧浓度低,二次枝晶密集。
适用于二次枝晶发达,枝晶排列整齐,数 量较多,枝晶间距测定无障碍金相。
如左图所示,选出二次枝晶较为整齐的部 分,按下列公式求出枝晶间距。
○测定方法2含氧浓度较高,二次枝晶稀疏 同测定方法1,先判断并选出二次枝晶组, 先测出主轴或枝晶成长方向的直线长li, 再用直 线长除以观测到的枝晶数量。
选取3根枝晶以上的枝晶组。
*关于测定组数,在满足“测定部位选择”所记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选多一些。
复数组的评测方法,是求其平均值。
选取测定部位○寻找主轴明显的部位・能够明显观察到主轴和二次枝晶的部分。
・二次枝晶和主轴呈直角关系的部分。
・二次枝晶以主轴为中心,两侧对称排列,距离大致 相等部分。
・从一根主轴上延伸出的二次枝晶平行生长的部分。
○找在试样中处于平均大小的 DAS 在观测分布较广的枝晶金相时,可能会观测到大小各 异的主轴及二次枝晶。
尽量选择所占比例较高的枝晶 作为测定对象。
若 DAS 过小,考虑为三次枝晶。
即使主轴明确,若两侧的二次枝晶左右不对称,也不 能作为测定对象。
二次枝晶一般会对称生长,即使能观测到主轴两侧的 枝晶,但若两侧枝晶差异过大,也不能作为测定对象。
照片例所示,此结晶群主轴非常明确,但二次枝晶未 对称生长,与其他组的枝晶交错在了一起,此种枝晶 不能作为测定对象。
寻找不能观察到枝晶主轴, 但能观察到粒状结晶较多, 大小近似,等距离直线生长的部分。
○难以区分一次枝晶和二次枝晶照片左侧红线圈出的部分虽然乍看像是测定的三次枝 晶,但与右侧圈出的 DAS 测定结果差距不大。
左边的枝晶可考虑成各有主轴的不同组枝晶。
○氧浓度不均的情况DAS 值跟环境温度以及氧浓度有关,所以当氧化组织分布不均时,不仅要测定 DAS,还要求 出各 DAS 测定部分的氧浓度。
晶型药物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2012-02-08 13:54:05)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
虽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只有一种晶型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但由于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的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
固体多晶型包括构象型多晶型、构型型多晶型、色多晶型和假多晶型。
药物分子通常有不同的固体形态,包括盐类,多晶,共晶,无定形,水合物和溶剂合物;同一药物分子的不同晶型,在晶体结构,稳定性,可生产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方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以及可开发性。
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估并选择最佳的药物晶型进行研发,可能会在临床后期发生晶型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延期上市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上市后因为晶型变化而导致药物被迫撤市,损失就更为惨重。
因此,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研发在制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由于药物晶型的重要性,美国药监局(FDA)和中国药监局(SFDA)在药物申报中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对药物多晶型现象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数据。
正因如此,任何一个新药的研发,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多晶型筛选,找到尽可能多的晶型,然后使用各种固态方法对这些晶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最适合开发的晶型;选定最佳晶型后,下一步就是开发能始终如一生产该晶型的化学工艺;最后一步是根据制剂对原料药固态性质的要求,对结晶工艺进行优化和控制,确定生产具有这些固态性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保证生产得到的晶型具有理想的物理性质,比如晶体表象,粒径分布,比表面积等。
这种通过实验设计来保证质量的方法必须对药物晶型具有非常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实现。
原研药公司对药物分子的晶型申请专利,可以延长药物的专利保护,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长时间的市场独享权。
枝晶间距试验试验摘要:一、枝晶间距试验概述二、枝晶间距试验方法1.试验设备2.试验材料3.试验过程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枝晶间距测量结果2.影响因素分析3.试验应用与意义正文:一、枝晶间距试验概述枝晶间距试验是研究金属材料凝固过程的重要试验之一。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金属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枝晶生长的规律,为优化金属材料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枝晶间距试验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试验方法、设备、材料及试验结果分析。
二、枝晶间距试验方法1.试验设备枝晶间距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光学显微镜、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坩埚、模具等。
2.试验材料试验选用纯铜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3.试验过程(1)将纯铜加热至熔点以上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铜液充分熔化。
(2)将熔化的铜液倒入模具中,迅速冷却至室温,使铜液凝固成固态。
(3)将凝固后的铜块进行研磨、抛光,使其表面光滑,以便观察枝晶形态。
(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铜块的横截面,测量枝晶间距。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枝晶间距测量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得到纯铜试样的枝晶间距。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分析枝晶间距与冷却速度、模具尺寸等因素的关系。
2.影响因素分析(1)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对枝晶间距有显著影响。
冷却速度越快,枝晶间距越小。
(2)模具尺寸:模具尺寸对枝晶间距也有一定影响。
模具尺寸越大,枝晶间距越大。
3.试验应用与意义枝晶间距试验结果可用于指导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金属材料的性能。
通过对枝晶间距的控制,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进一步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等方面的性能。
枝晶间距试验试验
【实用版】
目录
1.枝晶间距试验概述
2.枝晶间距试验的方法
3.枝晶间距试验的应用
4.枝晶间距试验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枝晶间距试验概述
枝晶间距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金属材料中枝晶间距的试验方法。
在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枝晶间距的大小对于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枝晶间距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金属材料的质量,为生产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枝晶间距试验的方法
枝晶间距试验通常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测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试样:将从金属材料中取出的样品进行研磨、抛光,使其表面光洁。
2.染色:将试样放入染色液中进行染色,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将染色后的试样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使枝晶清晰可见。
4.测量:通过显微镜的测量功能,对枝晶间距进行测量,得出试验结果。
三、枝晶间距试验的应用
枝晶间距试验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生产和加工的各个领域,如钢铁、
铝合金、铜合金等。
通过枝晶间距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金属材料的性能,指导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四、枝晶间距试验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枝晶间距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样的制备要保证表面光洁,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2.染色时要保证染色液的浓度适中,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要调整好焦距,使枝晶清晰可见。
枝晶检验方法在连铸生产中的应用许庆太;王文仲;朴志民;李云【摘要】针对不同钢种,分别采用枝晶腐蚀和传统低倍检验方法检验连铸坯的凝固组织和缺陷.结果表明,枝晶腐蚀低倍检验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连铸坯的凝固组织和缺陷.得出结论,枝晶腐蚀低倍检验方法是研究连铸坯缺陷,提高钢材质量的最佳检验方法.【期刊名称】《鞍钢技术》【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7页(P28-34)【关键词】枝晶腐蚀;连铸坯;凝固组织;缺陷【作者】许庆太;王文仲;朴志民;李云【作者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验中心,辽宁鞍山114021;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辽宁鞍山114021;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辽宁鞍山114021;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辽宁鞍山11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769低倍检验方法是随着冶金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钢中硫含量较高时,硫分布与钢中缺陷有直接关系。
应用包曼硫印法(Baumann)检验钢的质量,随着钢中硫含量的降低,当硫含量≤0.005%时,硫印片往往是一张“白片”,无法判断钢的质量,而且C、Mn偏析无法用硫印方法检验。
因此,人们研发出热酸腐蚀和电解腐蚀方法。
连铸投产以后,由于试样尺寸较大,应用热酸腐蚀和电解腐蚀方法有诸多不便,因此研发了冷酸腐蚀方法。
这4种方法称传统检验方法,但它们在显示连铸钢坯凝固组织形态方面效果很不理想,为了研究凝固条件,必须掌握连铸坯凝固组织,为此,人们研发出枝晶腐蚀低倍检验方法。
随着我国连铸工业的发展,低倍检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武钢二炼钢厂于1999年研发成功一种新型冷酸腐蚀检验方法,并在连铸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1-2]。
而鞍钢在2000年研发成功了枝晶腐蚀低倍检验方法,且在鞍钢连铸生产检验中应用至今[3],该方法为改善连铸坯质量,优化连铸工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目前国内应用冷酸腐蚀检验法的厂家较多,而应用枝晶腐蚀法的只有鞍钢、南钢和梅钢等少数钢厂。
关于冷酸检测连铸低倍替代热酸检测的建议
一、检测方法比较:
连铸坯的低倍检测一般为热酸检测、硫印试验和冷酸检测。
(1)连铸坯的低倍热酸蚀检验腐蚀力强、缺陷暴露充分,已成为公认的有效检验方法。
但该方法劳动强度大、耗能、污染严重。
(2)硫印主要用于检测硫元素在钢中的分布情况。
(3)枝晶检验法作为冷酸检测的一种,是为适应连铸工艺优化、铸坯质量检验而开发的一种新的连铸钢坯宏观检验法。
可以检验连铸坯凝固的树枝晶形态,获得铸态三类晶区的百分含量。
其检验结果可作为推测钢水的过热度、凝固的二冷强度等凝固条件的技术依据。
二、目前现状:
目前杭钢连铸坯的低倍检测都采用热酸腐蚀法,利用锯床去除热影响区域,然后将坯料表面加工并磨光,再进行热酸检测。
但随着钢种的变化,特别是各类弹簧钢、轴承钢(GCr15)、锯条钢(HG20)的开发,坯料的机械加工已无法适应,如HG20根本无法进行锯切加工,而轴承钢在锯切过程中刀具的消耗也极大,以最近一次Gr15的试制为例,4月19日共试验16件连铸坯切头,其消耗锯条18根,价值5544元,消耗车刀车头200元,由于加工速度无法提升,光试样的加工时间就从上午7:00开始到下午3:30才完成,直接刀具消耗达5744元,而与分厂约定的收费标准,16件只能收取1552元,连刀具消耗的成本都无法收回。
随着杭钢产品结构的提升,二车间的锯条消耗也逐年上升,2011年光锯条消耗就达13.7万元。
三、设备处建议: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和对比,利用目前的装备水平,完全可以适应冷酸检验的方法,建议使用东北大学与鞍钢研究开发的枝晶检验法。
枝晶检验法应用于连铸生产实践几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方法是利用专门的枝晶腐蚀试剂,按选择性腐蚀的原理,显示连铸钢坯凝固的树枝晶组织形态的一种冷酸蚀检验方法。
枝晶检验法能够显示铸坯缺陷信息,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连铸坯的凝固组织。
通过观察连铸坯的凝固组织,可以计算等轴晶/柱状晶的比例系数,测量树枝晶二次晶间距及树枝晶偏斜角度等数据,进而推测其凝固条件,可以得到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鞍钢在开发连铸钢板坯凝固组织枝晶检验方法基础上,经过系统研究和总结,于2004年形成了以枝晶组织形态为评定对象的首批连铸钢坯凝固组织评定方法的四项企业标准,使连铸钢坯枝晶组织的检验走上了标准化的轨道。
并起草了GB/T24178—2009《连铸钢坯凝固组织低倍评定方法》国家标准。
四、评估:
从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观点出发,冷酸检测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加工过程不再需要将连铸坯进行锯切加工,光节约锯条费用每年可达10万余元,(有时取小样可能还要锯),同时车间用工成本也将下降三位员工,节约工资性支出约18万元。
以购买专利费用计算(估计约50万元),可在两年内收回成本。
另外在现在方法下,请公司财务重新核定费用,增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