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音乐文脉传承与研究——以嘉祥县唢呐班子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2
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将分别探讨唢呐传承历史、演奏技术演变、现代发展趋势、地区特色和学习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对唢呐演奏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门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促进其传承与创新,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唢呐、演奏技术、传承、发展、研究、历史、现代、地区特色、学习方法、技术传承、创新发展、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探讨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技术。
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代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延续,更承载着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分析和现代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唢呐演奏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演变。
结合地区特色和学习方法的探讨,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促进唢呐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做出积极贡献,也为唢呐音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2. 正文2.1 传承历史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据史料记载,唢呐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演奏技术体系。
在古代,唢呐常常被用于宫廷音乐和宗教仪式,传承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唢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历史的变迁,唢呐的传承经历了起起伏伏。
在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唢呐不仅在宫廷和寺庙中广泛应用,还逐渐走进了民间音乐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唢呐传承发言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唢呐爱好者,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唢呐传承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民间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舞台艺术中也有独特的表现力。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各种先进的科技媒体的涌现,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唢呐这样的传统乐器也在逐渐被人们遗忘。
因此,唢呐传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让唢呐的传承得以延续,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唢呐音乐的宣传和推广。
现如今,音乐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流行歌曲、摇滚乐等现代音乐,而传统音乐却很少有机会被大众所接触。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活动,提高人们对唢呐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传统乐器。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唢呐艺术的研究和培养。
作为一名乐器演奏者,我们必须熟悉唢呐的基本演奏技巧,并且要有扎实的音乐基础。
为了培养更多的唢呐演奏者,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唢呐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唢呐的学习和研究中来。
此外,我们也要鼓励青少年参与唢呐的学习和演奏,通过在校园里设立唢呐社团、开展唢呐比赛等活动,培养更多的唢呐艺术人才。
唢呐传承还需要重视传统乐器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在现代音乐领域,我们可以创作一些结合唢呐元素的新颖、时尚的音乐作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关注唢呐。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唢呐音乐与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音乐艺术形式。
另外,唢呐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加大对传统音乐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唢呐传承中来。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资助唢呐团体、音乐学校等方式,支持唢呐传承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民间乐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唢呐传承是我们每一个唢呐爱好者的责任和使命。
唢呐非遗传承工作总结范文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唢呐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在传承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就唢呐非遗传承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传承机制建设方面1. 成立专门的传承机构:针对唢呐非遗,成立了专门的传承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活动,提供培训和指导。
这为唢呐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建立师徒制度:通过建立师徒制度,将传统技艺由老一辈艺人传承给年轻一代。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员的基本功和艺术修养,使其能够真正掌握唢呐演奏技巧和艺术内涵。
二、培训教育方面1. 举办培训班:通过举办唢呐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其中。
培训班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际演奏技巧的教学,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唢呐艺术。
2. 邀请名师授课:定期邀请著名的唢呐艺术家来学校或培训班进行授课,让学员能够亲身感受和学习到优秀唢呐演奏的技巧和风采。
这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
三、演出交流方面1. 组织演出活动:通过组织唢呐演出活动,将传统艺术带到更广大的观众面前。
演出形式多样,包括独奏、重奏、合奏等,展现唢呐艺术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2. 举办交流展览:定期举办唢呐艺术交流展览,邀请不同地区的唢呐艺术家参与,展示各地唢呐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这促进了各地唢呐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唢呐艺术的发展。
四、社区参与方面1. 唢呐艺术进社区:将唢呐艺术带入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和交流演出。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增加他们对唢呐艺术的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2. 社区传承项目: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唢呐非遗传承工作,组织开展唢呐学习班和社区合奏队伍。
通过社区的力量,将唢呐艺术传承的责任和任务扩大到更多的人群中,使更多人参与。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唢呐,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也是中国民族管乐器的代表之一。
它的声音高亢悠扬,深受人们的喜爱。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体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方面。
下面将从唢呐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演奏表现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唢呐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中国古代历史时期。
当时的唢呐只有喇叭、四孔以及吹嘴三个部分,结构简单,音域窄。
随着时间的推移,唢呐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真正的完整乐器,到了唐宋时期,唢呐已经成为了中国宫廷乐队的主力乐器之一。
在明清时代,唢呐更是成为了民间婚庆、喜庆等场合的必备乐器,深受人民的喜爱。
唢呐作为民族乐器,已经深入了中国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唢呐的技艺传承非常重要,它需要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来传承和发展。
唢呐演奏的技艺主要包括吹奏技巧、乐曲演奏、音韵变化等方面的学习和掌握。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唢呐的技艺传承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
从老师到学生的传承,是通过亲身示范、口头教导等方式完成的。
这种传承方式保留了唢呐演奏技艺的原汁原味,也使得唢呐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下来。
当今的唢呐演奏者,大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唢呐的技艺。
唢呐的演奏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它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
独奏时,唢呐的音色高亢悠扬,如同人声般婉转动人。
它可以演奏各种不同的曲调,如山歌、苦丝曲、茶马古道等。
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时,唢呐可以与笙、琵琶、二胡等乐器组合,形成悠扬大气的民族音乐。
在中国古代音乐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唢呐演奏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它可以在宫廷乐队、戏曲舞台、民间庆典等场合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唢呐的现代发展,是在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唢呐的演奏表现形式也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现代的唢呐演奏者,正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唢呐演奏的新技术、新方法,以确保唢呐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
唢呐非遗传承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传承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所在地区唢呐非遗传承工作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唢呐非遗传承工作的成果1. 传承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我们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唢呐传承人。
他们不仅具备了扎实的演奏技巧,还深入了解和研究了唢呐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
2. 唢呐演出的推广:我们积极组织唢呐演出,不仅在本地区进行巡回演出,还参加了许多全国性的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演出,唢呐得以广泛传播,增加了人们对唢呐的认识和喜爱。
3. 唢呐制作技艺的传承:我们注重唢呐制作技艺的传承,通过与老一辈传统唢呐制作人员的合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制作工艺和经验。
并且我们还开设了唢呐制作技艺培训班,向更多的人传授唢呐制作的技术。
二、唢呐非遗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1. 传承人年龄偏大:目前的传承人大多年龄偏大,缺乏年轻人的参与。
这使得唢呐非遗传承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培养。
2. 唢呐市场需求不足: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有所减少,唢呐演出的市场需求也相应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唢呐演出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需求。
三、进一步发展的建议1. 加强对年轻人的引导和培养:通过在学校开设唢呐课程,组织青少年唢呐比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唢呐非遗传承中来,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2. 拓宽唢呐的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演出形式外,我们可以将唢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的演出形式。
例如,将唢呐融入到舞蹈、戏曲等表演中,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吸引更多观众。
3. 唢呐文化的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唢呐音乐会、展览等活动,宣传唢呐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唢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唢呐的市场需求。
总之。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唢呐,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音韵,被誉为“民族音乐的灵魂”。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音乐智慧和精神传统。
本文将从唢呐的起源历史、传承发展及其对当代音乐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唢呐的起源历史唢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它起源于我国北方地区,最初是用来伴奏舞蹈或者祭祀活动的一种乐器。
唢呐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竹子,它由一根主管和七根辅管组成,每根辅管都有一片簧片,通过气流振动发声。
唢呐在古代被称为“囊管”,在明清时期才逐渐演变为唢呐的形态。
唢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誉为中国古代八大传统乐器之一。
二、唢呐的传承发展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唢呐常被称为“天籁之音”、“唢呐之声动人心魄”,其音色纯净,音韵高亢,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
从古代起,唢呐就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乐器。
在河南省的京剧中,唢呐是京剧传统乐器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民间音乐中,唢呐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之一,常被用来演奏各种民间音乐以及劳动歌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唢呐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演奏技巧和音色上都进行了一些创新。
虽然唢呐的形式和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演奏方式和曲目内容在不断变革中,使唢呐这款乐器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唢呐也更好地发挥了它的传统文化价值。
三、唢呐对当代音乐的影响在当代音乐中,唢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它既可以用来演奏民族音乐,也可以在流行音乐中发挥作用。
很多乐队和歌手都会邀请唢呐演奏者参与演出,并将唢呐的独特音色融入到他们的音乐作品中。
这也说明唢呐不仅可以演奏传统的曲目,也可以在当代音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唢呐的音色也被广泛用于配乐、广告以及电影电视剧的原创配乐中。
它的独特音色和音韵给作品带来了不一样的韵味,使得作品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
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一、唢呐的演奏技术特点唢呐的演奏技术较为独特,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腔调变化:唢呐具有不同的音调,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改变气息的大小和形状来达到不同的音调。
2. 气息控制:唢呐演奏需要将气息通过吹奏,而唢呐气息的大小和形状与演奏的音色和音高密切相关,演奏者需要通过口腔和气息的控制,达到音色和音高的准确。
3. 口技:唢呐演奏还需要反复锤炼口技,包括吹、吐字、吸气等技巧,以达到流畅的演奏效果。
4. 共鸣:唢呐的声音具有共鸣特性,演奏者需要充分发挥这种特性,以达到更好的表现力和音响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唢呐演奏技术的主要特点,对于唢呐演奏者来说,需要借助这些技术才能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
二、传承问题唢呐的传承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传承问题与唢呐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一些传统音乐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渠道,唢呐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传承者地位下降: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的地位与影响力下降,唢呐文化的传承者数量逐渐减少,未来的唢呐文化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2. 交流与传播:唢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交流和传播,如何加强唢呐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方法,对于唢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3. 保护与挖掘:唢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保护和挖掘唢呐文化,重视唢呐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发展研究唢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 强化技术培训:唢呐的演奏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锤炼,唢呐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弘扬唢呐精神,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唢呐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2. 推广演出活动:唢呐的演奏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草根的演出和宣传,加强唢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3. 联合创新研究: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唢呐的演奏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也需要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多方联合开展研究,加强技术交流和创新,推动唢呐文化的整体发展。
谈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唢呐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中的一种,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
它常常被用于民间婚丧嫁娶、庆典等场合,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关系到唢呐音乐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在当今社会,唢呐音乐已经开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传承和发展唢呐演奏技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承是指将一种文化传统的精髓和本质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传递下去。
在民族音乐领域,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保留了民族音乐的原生态,保持了音乐的纯粹性和传统性。
传承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继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传承可以增添音乐的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得音乐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为师傅和学徒的数量都在减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快节奏也对传统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承环境的改变也对传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实现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新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在传承的基础上,唢呐演奏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理论知识对音乐进行创新和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变迁。
发展可以使音乐更富有创意和活力,使得音乐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发展可以拓宽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演奏技术,使得音乐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多彩。
发展可以提升音乐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力,使得音乐更具有国际影响力。
在唢呐演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成为了一个关键词。
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演奏技术和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满足不同群体对音乐的追求。
要不断吸取其他音乐形式和流派的精华和优点,以充实唢呐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使得音乐更加立体和全面。
通过不断进行创新,可以使得唢呐音乐更具有包容性和综合性,从而为音乐的跨界融合和国际交流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唢呐的研究报告引言本文旨在对唢呐进行深入研究,在探索唢呐的起源、演奏技巧、音色特点以及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唢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乐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对唢呐的传统价值与美学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起源与发展唢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它是在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最早的唢呐类似于西域胡琴,经过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奏形式和音色特点。
唢呐曾经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宫廷乐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唢呐逐渐流传到民间,并在江浙一带迅速发展起来。
现如今,唢呐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演奏技巧唢呐的演奏技巧十分独特,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常见的演奏技巧包括吹奏、滚舌、颤音等。
吹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调整气息和吹气的力度来控制音调的高低,使音色更加丰富。
滚舌技巧可以使音色更加明亮,颤音技巧则可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除此之外,演奏者还需要通过手指的运动来控制音量和音色的变化。
总之,唢呐的演奏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
三、音色特点唢呐的音色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唢呐的音色清亮高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它既能够表达婉转悠扬的情感,又能够奏出激昂豪放的乐曲。
唢呐的音色受到簧片的制作材料和演奏技巧的影响。
演奏者吹奏时,通过控制气息的流动,使音色产生变化,从而使乐曲更加生动有趣。
唢呐的音色特点可以说是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它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四、文化地位与影响唢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在民间活动中,如婚礼、葬礼、庙会等,唢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唢呐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在现代音乐领域,唢呐也开始与其他乐器进行跨界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使得唢呐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唢呐是一种中式传统乐器,属于民间音乐之一。
它在中国各地传承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唢呐最早出现于唐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中国南方地区及西南地区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唢呐音色沉厚悠扬,技艺丰富多样,曾经是宗教、庆祝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的必备乐器。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唢呐的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今天,为了传承和发扬唢呐音乐文化,我们需要探讨唢呐的传承与发展。
唢呐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制度,家庭传承或学校传承。
唢呐艺术是口传心授,在唢呐艺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传师。
这是因为唢呐音乐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而是需要对音乐文化、人文背景以及各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些知识只有通过老师传授,才能够传承下来。
同时千百年来,人们发现唢呐和乐器和音乐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每个唢呐艺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才能在音乐上不断攀升自己的高峰。
随着唢呐的传承,唢呐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技巧上、造型上、配器上等等方面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
具体来说,唢呐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技巧升级:唢呐的技术创新不断更新。
唢呐演奏的基础是吹奏技巧,包括音准、音量、音色、音域等。
现代唢呐演奏中,演奏人需要掌握的技巧更为丰富和复杂,包括气息掌控、手指技巧、音乐造诣等等。
2.曲目创新:唢呐曲目也在不断创新变化。
古代的唢呐曲目主要是庆祝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场合,但是现代的唢呐曲目已经广泛应用到音乐会、比赛、演出等不同场合,涵盖了各种领域,娱乐性较强。
3.机器生产:现代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
唢呐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也保证了唢呐音乐文化传承的发展。
机器制作的唢呐制作速度快、品质更加稳定,同时也制作出了一些高品质和沉稳感更强的唢呐乐器。
4.演出形式新颖:演出形式也日益新颖丰富,唢呐艺术节、唢呐音乐会、唢呐比赛等场合逐渐增多,唢呐音乐也得以推广。
总体来看,唢呐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传承老乐、学习新曲,更要深度挖掘各地唢呐文化,推广唢呐音乐,以及开拓各种新型演出形式,变得更加具有现代性和创新性。
民间唢呐艺术传承与发展策略研讨民间唢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唢呐这种传统艺术也在经历着变革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唢呐艺术,必须找到合适的策略和途径。
一、加强唢呐艺术的传承传承是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环节,唢呐艺术的传承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注意人才的培养、技艺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
在唢呐艺术的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唢呐艺术的后代,让他们了解并学习唢呐艺术的技艺和理念,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唢呐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老中青三代之间的传承,实现文化的脉络传承。
二、拓宽唢呐艺术的表现形式唢呐艺术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不断的拓宽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唢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和变化。
现代唢呐艺术应该注重音乐和视觉的结合,创造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例如:将唢呐与舞蹈相结合,或者唢呐表演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明快、时尚的表现形式。
三、加强唢呐艺术的宣传唢呐作为传统音乐艺术,其表现形式和传统特色具有独特性,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手段和技术来进行推广。
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推广唢呐艺术,宣传唢呐的传统美学和文化特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唢呐艺术。
通过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将唢呐艺术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四、加强唢呐艺术团队的建设唢呐艺术团队是唢呐艺术的组成单位,是传承和发展唢呐艺术的重要力量。
唢呐艺术团队的建设应该从人才、质量和管理方面着手。
在人才方面,需要注重培训和选拔,挑选出有才华、有潜质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质量方面,要注重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保证唢呐艺术团队的演出水平;在管理方面,要注重组织、协调和财务,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五、加强唢呐艺术产业的发展唢呐艺术产业是唢呐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唢呐艺术传承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2021年第05期71艺术纵横唢呐演奏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洪杰一、演奏唢呐的口内技巧首先,在进行唢呐演奏的过程之中,口内技巧是一个比较主要的技巧,在真正的应用口内技巧的过程之中,演奏者的呼吸频率是对演奏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的。
在进行唢呐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对自身的呼吸频率进行控制,从而传达出不同的唢呐音色,因此演奏者要传达出高技巧性的呼吸,例如,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大多都是通过口腔进行呼吸,在换气的时候才可能会应用到鼻腔,在进行唢呐的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舌头,形成不同类别的唢呐音效。
而此时口腔是产生气流的主要位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注意自身口腔换气的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演奏效果【1】。
其次,对于唢呐这种传承类乐器来说,在演奏的过程之中,演奏者必须对自身呼吸进行合理地进行把控,这样不仅可以使呈现出来的音色效果良好,也能对研究者本身形成一种安全保障。
如果研究者没有办法合理的控制自身呼吸,就会产生气息紊乱的问题,如果是长时间演奏的话,会对演奏者身体造成消极的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头晕以及胸闷的问题。
同时,呼吸是整个演奏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只有演奏者有正确的呼吸方式,才能再日常训练之中提升自己的肺活量,并通过演奏者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去控制呼吸的长度,才能从整体推动演奏的进行。
再次,在进行唢呐演奏的过程之中,演奏者本身的发音情况也会对演奏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演奏者需要及时地调整自身的发音。
单吐是一切吐音技法的基础,单吐的发音干脆有力而富有弹性. 技法要领:1.吹奏时,舌尖贴在上腭处,向外送气的同时,发“吐”的音,然后舌尖迅速回到原处,并同时停止送气。
2.舌头的动作要遵循低音大,高音小的原则,尽可能使舌尖灵巧,及时关闭气息。
3.单吐发出的音要求短促有力,颗粒性强,富有弹性。
具体而言,吹奏花舌音,是将舌头在口腔内迅速地滚动,使吹出来的音如快速的碎音。
初学的人不一定发得出花舌音,这个技巧可以先不在唢呐上练,平时将口型做好如唢呐一样,将舌头抵在口腔上部分的牙根处,用气冲击舌头,然后意想发出"得儿"的声音(实际不发音),这个"得儿"的发音,越快越密为佳,经过一个时期的空练后,再到唢呐上实践。
唢呐传承模式研究摘要:唢呐是我国特有的器乐艺术形式。
本文探寻唢呐的生态文化环境、历史渊源,并对唢呐本体构成进行分析;分别对仪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进行考察,梳理了当下唢呐传承的过程,由此引发出各传承场域中,唢呐的教育功能。
最后从教育与文化演进的视角审视唢呐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唢呐传承模式教育功能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承,但对于一些小众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西北偏远地区的地方民间艺术。
通过对唢呐艺术传承方式历时、共时的分析,挖掘其对个体成长及其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使唢呐音乐更广泛的传播。
1.唢呐历史渊源及本体特征1.1唢呐历史渊源唢呐被众多学者认为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由波斯人带入中国。
早期,唢呐主要用于宗教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于民间音乐和戏曲演奏。
在中国,唢呐的演奏技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唢呐的音色明亮、高亢、激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唢呐通常被用作主奏乐器之一,与锣鼓等打击乐器一起演奏,为整个表演增添了色彩和气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唢呐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的情感、风俗和信仰。
在民间文化中,唢呐与婚礼、丧礼、节庆等场合紧密相连,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唢呐本体特征(1)乐队编制:唢呐乐班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伴以打击乐器伴奏的民间鼓吹乐种。
唢呐班社一般为八人组成,通常有两种组合形式,“大件的”组合与“小件的”或“细乐”组合。
(2)表演形式:唢呐的表演形式有三种,分别是坐奏式、立奏式、行奏式。
表演形式通常随着表演场合而变化。
(3)曲体结构:民间艺人对调名及指法的关系有比较固定的称谓,因个人习惯不同,对于曲目调名称谓也分为两类:一类直呼调名,另一类则以指法为调名。
2.唢呐传承模式考察2.1 仪式传承仪式传承是唢呐音乐传统的传承方式。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唢呐是中国民间乐器之一,起源于汉族传统音乐。
在音乐演奏形态、音色和演奏技巧方面均有独特的特点。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是各地民间文化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之一。
在传统民间文化逐渐消失的今天,保护和弘扬唢呐文化,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助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唢呐的传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古代,唢呐被广泛应用于祭拜、婚嫁、宣布、庆贺等民间活动中。
唢呐乐曲如《二泉映月》、《梁祝》、《胡笳兴古调》等历经数百年的沉淀,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珍品和代表作。
在唢呐的传承发展历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唢呐的艺术价值,挖掘唢呐的艺术内涵。
唢呐演奏需要高超的技巧、精湛的表演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演奏者对唢呐乐曲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此外,唢呐演奏还要注重唢呐音乐的表现效果,要求演奏者有相应的音乐素养,能够在演奏中准确表达乐曲情感,传达出唢呐音乐独特的魅力。
为了推动唢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
首先,要加强唢呐文化的普及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唢呐文化的内涵。
其次,要依托文艺团队、学校、社区等各个社会组织,推动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唢呐演奏的新人,通过挖掘和发现有才华的年轻人,保证唢呐乐曲在新一代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推广唢呐文化,让更多人接触到和喜欢唢呐音乐。
总之,唢呐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各个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加强合作。
唢呐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一份贡献。
我们应该加强唢呐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推动唢呐文化的新发展,让唢呐音乐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唢呐传承现状分析报告唢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唢呐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报告旨在分析唢呐传承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唢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首先,目前唢呐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承链条的断裂。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从事唢呐演奏。
许多老一代的唢呐演奏者没有合适的传人,导致这一传统艺术的边缘化。
此外,传统的家庭与师徒制度逐渐衰落,传承渠道也面临困难。
其次,唢呐的演奏场合和受众也在逐渐减少。
随着现代音乐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音乐的吸引力减弱。
许多现代音乐会和演出更受年轻人的欢迎,而唢呐音乐则难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此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农村庙会和民间活动也减少了,这给唢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然而,尽管唢呐传承面临诸多困境,一些积极的变化和努力也值得注意。
一方面,一些唢呐演奏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传媒渠道、社交媒体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这些努力为唢呐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一些文化机构和学校也开始注重对唢呐艺术的培养和传承,组织培训班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年轻人对唢呐的兴趣。
为了促进唢呐传承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唢呐艺术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将唢呐音乐推向大众,增加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次,建立起连续的传承机制和培训体系,帮助年轻人学习和发展唢呐演奏技巧,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奏者。
此外,要注重唢呐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开拓新的演奏形式和风格,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总之,唢呐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希望和机遇。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相信唢呐这一重要的民间音乐传统可以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
唢呐调研报告唢呐调研报告一、引言唢呐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中的一种,属于民间乐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唢呐的历史渊源、演奏技巧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二、历史渊源唢呐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农村地区,据考古学证明,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类似唢呐的乐器。
而到了宋代,唢呐开始普及起来。
三、演奏技巧1. 唢呐的构造:唢呐由吹口、袋体、主音管和副音管等部分组成。
演奏时,通过用嘴巴吹气,通过唢呐的音孔发出声音。
2. 弹奏技巧:唢呐具有独特的技巧和装饰性,包括吹奏、指法和连奏等。
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吹奏的力度和调子,以及指法的灵活性和连奏的流畅性。
四、现代发展唢呐作为一种传统乐器,经历了一些现代化的改进和发展。
现在,一些现代技术被应用于制造唢呐,例如电子调音器和合成材料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唢呐的音质和表现力,使得唢呐在现代音乐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五、影响和挑战唢呐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冲击。
年轻一代的人们对唢呐的兴趣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唢呐传承的压力。
同时,唢呐演奏技巧的复杂性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学习和传承之中。
六、结论唢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然而,尽管面临现代音乐的冲击和年轻人的兴趣减少,唢呐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我们应该加强对唢呐的宣传推广,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唢呐这一传统乐器。
七、参考文献1. 李建峰. 中国乐器文化[M]. 海洋出版社, 2011.2. 孙庆海. 中国民间音乐[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5.总结:本次唢呐调研报告主要介绍了唢呐的历史渊源、演奏技巧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唢呐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虽然受到现代音乐的冲击和年轻人的兴趣减少,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传承唢呐,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文化遗产。
34 Northern Music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乡贤音乐文脉传承与研究——以嘉祥县唢呐班子为例刘 倩(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民间唢呐班子在乡村艺术和民间风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中国唢呐之乡”之称的山东嘉祥县鼓吹乐兴盛,唢呐班子经久不衰,将传统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并发扬至今。
本文结合儒家礼乐思想分析了乡贤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阐述了嘉祥县唢呐班子音乐中乡贤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当代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贤文化;传承;唢呐班子;儒家思想【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7年度校级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立项(乡贤音乐文脉传承与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17YXJ187)。
一、儒家礼乐思想与乡贤文化的联系儒家文化被古时历朝历代的皇帝所推崇,最重要的是因为儒家文化教给百姓如何入世。
若要入世,就要得到社会的评价标准——“仁义礼智信”。
秦朝之所以毁灭,正是因为它否定儒家。
所以,尊崇儒家思想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也是古往今来给出宝贵经验。
孔子提倡“六艺”,主张“礼乐并举”,提出“仁者爱人”“大音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一系列思想理念,这些思想使孔子被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因此,他的思想也被世界上更多人学习、所接受。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虽然在不同的乡村地区会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但均演绎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扎根于乡村的真实生动的写照。
乡贤文化是传统乡村中的文化景观丰富的经验。
在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活动中,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优秀传统。
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取其精华。
新的时期,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将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将为传承乡贤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他们作为新世纪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被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寄予厚望。
他们在乡村社会实践儒家的理念,教育着下一代,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推行以儒家为主的社会价值观,维护着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概况及传承模式(一)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概况及背景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孔孟之乡”济宁市管辖,是孔子的弟子曾参的故里,因是麒麟发祥之地,取“嘉美祥瑞”之意,取名“嘉祥”。
嘉祥县是中国孝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唢呐之乡”和“曲乡艺海”之称。
嘉祥县民间艺人遍布全县,其中唢呐艺术在全县最具特色,独树一帜,流传于家家户户,更是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
鲁国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称号,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孔子曾最早在此地推行礼乐制度,该地区也是礼乐制度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孔子将礼和乐联系在一起,“礼乐连体”体现了礼仪与音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济宁地区如今仍旧保留着封建礼仪色彩浓厚的习俗,尤其在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地区及农村地区,传统的礼仪体现非常完整。
鼓吹乐在民间风俗仪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婚丧嫁娶仪式中鼓吹乐班必不可少,嘉祥县地区把这种民间形式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着。
嘉祥县鼓吹乐作为一种普及面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嘉祥,唢呐的用途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嘉祥县唢呐班子数量多,每个班子成员数量不一,乐器种类也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多样。
如今,乐器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电子琴、小号、萨克斯及音效设备。
乐谱从以前的“工尺谱”逐步丰富了简谱、五线谱,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最主要的传艺方式仍然是口传心授。
以往,唢呐的练习场所在家里或是在农村的“洼里”,唢呐班成员平时一般不需要私下合奏、磨合,而是在“事上”直接合奏,前提是各成员对技艺要炉火纯青。
各唢呐班子之间会有相互“请人”的情况,即借其他班子的成员一用。
通常这种请求不会被拒绝,因此,各唢呐班关系相处融洽,这种风气如今仍然延续着。
(二)嘉祥县唢呐班子的代表流派及传承模式嘉祥唢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主要有五大班社,分别是任家班、贾家班、杨家班、曹家班、赵家班。
这些流派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各派有各自擅长演奏的曲目。
唢呐艺人传授技艺的主要方式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唢呐艺人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用记谱法记录、学习唢呐的方法几乎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学习唢呐主要通过认真听、大量记忆、多练习的方式熟悉乐曲旋律,唢呐艺人采用口传心授和现场亲身示范将技艺传授。
唢呐艺人学艺的方法主要有自学、家传、师承三种方式。
所谓自学,通常是学习者趁别人演奏时通过听、看,之后加上自己的钻研和练习,慢慢掌握了曲子的演奏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技法与曲调而习得,通常自学成才的唢呐演奏者相对较少。
家传的传承方式是在家族之中流传下来的手艺,由本家族的长辈将唢呐技艺传授给晚辈,一代一代将唢呐的技艺传授下去。
另外,唢呐艺人十分讲究师承,非世家出身的唢呐艺人大多数是通过拜师学艺学习唢呐。
对于唢呐的接班人选要求较为严格,德行之重要,电影《百鸟朝凤》中将这一选徒弟的标准表现得淋漓尽致。
“德”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在儒家思想里是判断一个人的根本尺度。
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大地上,嘉祥县始终秉承将“德”作为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唢呐的接班人一定要德行好,具备“上慈下孝”的品行。
(三)嘉祥县唢呐班子在民俗活动中的呈现嘉祥县丧葬仪式较为普遍,源于鲁西南地区是受孔孟思想最深的地区。
嘉祥县作为鲁西南地区的“唢呐之乡”,礼乐也比较普遍、完善,其中,丧礼用乐的程式性更强。
因此,丧葬仪式中要体现出“仁义礼孝”的儒家之道。
晚辈对长辈的亲情,在行为上要表现为“孝”。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丧礼的仪式感正是晚辈对长辈“孝”的体现,是孝子在丧礼中的表现。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正是儒家思想中体现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
悲哀之情正是亲情的显露,因此丧礼中要有悲哀之情。
嘉祥县的丧葬仪式实际上就是在孔子儒家思想的框架之下对孔子“孝道”观念的呈现,逐渐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丧葬仪式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孝道,一种礼仪。
中国古代将“三纲五常”作为社会关系的标尺,将“温良恭俭让”作为人处世的法宝。
这些标尺和法宝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也是中国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原点和起点——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为大和,世界上最高的爱是博爱,真正的博爱就是中庸。
关于中庸,中即钟,庸即镛,钟和镛一同敲击的时候,特别和谐。
以和为贵,这是儒家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礼乐之间存在的关系。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大乐与天地通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这是儒家重要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根基。
三、乡贤文化传承的历史价值及当代意义近些年来,儒家文化在国外盛行,学习儒家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外国学术界的大力认可。
因此群众应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要不断学习,不断弘扬,而不能一味推荐西方文化,却把本民族的文化置之脑后。
笔者认为要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工作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它独特的作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弘扬传统乡贤文化。
儒家思想对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视,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榜样的力量小到教育,大到国家治理,孟子与孔子的观念如出一辙,君正而定国,所以身为国家的统治者,先以修身为己任,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指自身的人格修养、知识文化,当两者集于一身,才可为社会做好表率,进而对国家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所以,笔者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从自身着手,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以身作则带动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嘉祥县班社成员有时会出国演出,这些人受乡贤文化传承的一种教育,使他们从乡贤文化走向世界大文化圈。
他们有了乡贤文化的基础,带着文化的味道与本色步入了舞台或者大学课堂乃至世界的舞台,使音乐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乡贤文化传承的结果。
20年前,中国很少有广场舞,如今广场舞已经走向世界。
全民广泛开始融入到广场舞当中,体验娱乐的闲暇时光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体质。
广场舞大妈的出现意味着全民音乐健康意识的觉醒,那么接下来要做到的便是音乐健康质量的提高。
音乐和健康,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实则关系紧密。
大众往往认为音乐和健康是分开的,两者是互不相干的关系,但实则不然。
例如,在声乐歌唱的同时,能得到内心的一种宣泄,那么身体会越来越健康。
声乐歌唱中的每一个发音,对人身体的五脏六腑、每一个器官,都会通过振动紧张调养。
其实音乐和健康具有天然的联系,从原始社会来看,从音乐的起源上来看,原始社会人类在打猎过程当中,当打到猎物时,心情高兴,会敲击打猎工具,手舞足蹈并发出吼叫的声音,宣泄高兴的情绪,这其实就是音乐。
当男人对女人心生爱意、表达爱意的时候,唱情歌也是音乐。
真正的音乐最早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真正的音乐来源于生活。
全民广场舞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如今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也反映出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这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新乡贤文化。
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对身体健康的指数非常重要,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十分有益。
四、结语乡贤文化能够深化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有力促进区域文化的良性发展。
乡贤文化演绎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传统乡村中的文化景观丰富的经验。
在嘉祥县唢呐班子的活动中,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优秀传统。
乡贤精神需要薪火相传,使乡贤文化在和谐的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马东风.鲁国礼乐思想源流探[J].中国音乐学,2004(4).[2]彭林.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4]曹本冶.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5]杜亚雄.中国民族音乐学文集——探索的脚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6]管建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Northern Music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