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一单元 第6课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俞孔坚: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才是真正的地标地标含义:是自然的,也是历史的“文化地标”实际上是两个词:一个是地标,一个是文化,体现在城市中,就是一种地方的文化需要通过一个标志来形成,成为这座城市和这群人类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认同感。
给城市找一个这样的东西实际上既很难、也不难,因为这样一个标志通过两个步骤来决定:一个是自然的地理生态环境条件,自然条件决定了人是怎样发展文化来跟自然相适应,这种特色被大家都认同了,就形成了城市的一种标志性的东西。
第二个是历史形成的城市特色,有什么样的历史,他自然就慢慢积淀下来,最后形成了城市自己的特色。
北京的很帝王的、厚重的、规则的、严谨的、大一统的标志性建筑和中轴线如果放到泉州去,那就不合适了。
地标原则:不见得最贵,最大,但要最真实地标不见得是最昂贵、最巨大的东西,而应该是有特色的东西,同时这个特色要得到广大人的认可。
名人应该被珍惜,他们对社会做的贡献无可非议,不一定非得说这是“生祠”。
余秋雨做了很多贡献,他的故居被保留,那是无可非议的。
我认为遗产应该被真实地保留。
哪怕这个人不是很出名,村里的人、镇里的人,或者这个城市的人以他为骄傲,这就是一个好事。
地标也好,名人故居也好,不在乎钱多少,一定要真实地反映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自然,如果是一个人,就应该真实地反映这个人。
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人鱼是很小的,丹麦人就做了一个雕像,变成了全世界游客向往的地标。
地标误区:唯钱,唯权和小农意识上百亿做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有可能就成了一个地标,有可能过了几年就被炸掉了。
世界最高楼不可能永远最高。
这种地标追求的所谓最高、最大、最昂贵的,如果失去地方特色,不能彰显地方特色,都是没有生命的。
中国现在的一个误区,可以归结为三种意识:第一种就是暴发户意识。
兜里钱太多,就想搞个最大、最豪华的东西,他要彰显自己的身份,但这个身份彰显出来只有一个价值观:他是一个暴发户。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妙用小标题能力目标1.把握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2.学习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和严谨准确的科学阐述情感目标领悟丰富的人文、艺术内涵以及生动的文化气息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1997年回国。
回国后,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并出任该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等。
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止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炼钢铁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所有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岁月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艰辛而富有意义的一段历程。
鼎盛时期的粤中造船厂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
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
市政府决定在船厂旧址改建公园。
毋庸置疑,这里凝结了中山人太多的悲壮记忆。
市政府希望,歧江公园在成为市民休闲中心的同时,还可以满足三个功能:其一,经济方面,应该成为提升周边地价的保证;其二,文化方面,应该成为历史的记载;其三,丰富城市资源方面,应该成为一个旅游亮点。
后来,市政府请来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和他领导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工作人员。
俞教授曾经为中山市的城市规划做过专题研究,对中山市水系、绿地系统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了对歧江公园的设计。
1.工程设计说明书:工程设计说明书一般有以下三个部分:①总封面和目录。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科学小品的一般知识,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归纳整理说明文一般的说明顺序及常用说明方法。
2、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掌握快速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快速阅读说明文,抓住关键词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本文按照设计师的观念来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能对科学的事物与道理进行说明。
2、能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按照设计师的观念来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2、理解“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具体含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作者: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俞孔坚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坚二、解题: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诚如俞孔坚先生所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真实内涵。
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歧江公园是广东中山市的一座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不同之处是,它是由一座破旧的造船厂改造而成的。
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语言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B.官员恪守职责,不熟视无睹....,不充耳不闻,就会形成一个人人守法,由守法养成习惯,逐渐升华成为公共道德,庶几文明的环境。
C.他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壮举,但他有无限的激情,甘于平淡、默默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D.作为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往名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无可厚非....,学校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收费应该有个度。
解析:选D。
“无可厚非”强调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但家长希望孩子在名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根本不可指摘,所以应该用“无可非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已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解析:选D。
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B 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困难”,不应该是“特殊气候条件”。
3.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苏州园林布局上的特点。
(1)拙政园池水面积占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歧.江( ) (2)淤.泥( ) (3)茭.白( ) (4)苦苡.( ) (5)厄.运( ) (6)脚踵.( ) (7)烟囱.( ) (8)船坞.( ) (9)琥.珀( ) (10)椽.子( ) (11)栈.桥( ) (12)骨骼.( ) [答案] (1)qí (2)y ū (3)jiāo (4)yǐ (5)è (6)zhǒnɡ (7)cōnɡ (8)wù(9)hǔ (10)chuán (11)zhàn (12)ɡé(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场⎩⎨⎧场.地( )场.院( ) (2)拓⎩⎨⎧拓.宽( )拓.片( ) (3)荫⎩⎨⎧荫.蔽( )荫.凉( ) (4)遗⎩⎨⎧遗.憾( )遗.之千金( ) 2.语境辨析法(5)合肥首届新年登山挑.( )战,主办方特地挑.( )选了合肥肥西县西南郊区的大潜山一带。
(6)就在我们刚刚做了一个稍.( )息的姿势的时候,二班抓住这稍.( )纵即逝的机会夺取了冠军。
[答案] (1)chǎnɡ/chánɡ (2)tuò/t à (3)yīn/yìn (4)yí/wèi (5)tiǎo/tiāo(6)shào/shāo二、写对字形(1)⎩⎨⎧luǒ( )露脚huái ( )青kē( )(2)⎩⎨⎧不kān ( )入目kān ( )测kān ( )乱zhēn ( )酌 [答案] (1)裸/踝/稞 (2)堪/勘/戡/斟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湮没·淹没 湮没:指(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两者都有“被掩盖”的意思。
(2)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三、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四、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重点难点:一、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三、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四、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①感悟课标新理念▲教材文题感悟【品思题目】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这篇文章是俞孔坚教授于2002年11月13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景观设计师手记。
文中写了歧江公园带给人类的另类文化和野趣之美。
【走近作者】1.作者介绍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1997年回国。
回国后,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等。
2.创作心语“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落实应用板块苏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琥珀.(bó)稍.息(shào)亚.热带(yà) 休闲娱.乐(yù)B.挑.战(tiǎo) 栈.桥(zhàn)龙门吊.(diào) 卓.有成效(zhuō)C.沼.泽(zhāo) 烟囱.(cōng)几.何美(jǐ) 清新怡.和(yí)D.脚踵.(zhǒng) 船坞.(wù)厄.运(è) 弥.足珍贵(mí)解析:A项,“琥珀”的“珀”读pò,“休闲娱乐”的“娱”读yú;B项,“卓有成效”的“卓”读zhuó;C项,“沼泽”的“沼”读zhǎo。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穿梭洪荒审慎异曲同工B.铁轨抽屉跨跃悲欢离合C.极端航标沧桑不甚入目D.淤泥班驳雕塑挥汗如雨解析:B项,“跨跃”应为“跨越”;C项,“不甚入目”应为“不堪入目”;D项,“班驳”应为“斑驳”。
答案:A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3~4道挡土墙,它们在不同时段完全或部分被水________(2)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________了的“单位”之门。
(3)并没有多少城市居民有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也没有多少公园的造访者懂得环境伦理,所以,野草之美往往被________。
(4)随着水际植物群落的形成,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将得以栖居、________。
A.湮没埋没淹没繁育B.淹没湮没埋没繁衍C.埋没淹没湮没繁育D.湮没淹没埋没繁衍解析:“埋没”,一指掩埋,埋起来,二指使显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能对科学的事物与道理进行解释。
3.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就身边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2.把握文本说明的逻辑顺序。
难点:理解作者“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
●设计思想《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对广东中山歧江公园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对广东中山歧江公园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欣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科技因素,文中对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要提醒学生注意。
本课以引导和点拨为主要教法,引入思考与评价;以欣赏和探讨为主要学法,展开讨论与交流。
课堂教学应围绕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
本课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对作者的设计理念作出评价,选择自己欣赏或感到不足的作大胆发言。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体会作者设计理念所包含的对东西方文化观念的接纳和融合以及作者对生活元素与自然元素的关注,作者对文化的尊重,对记忆的尊重,造就了歧江公园的独特,特别值得读者用心去体会。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俞孔坚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曾九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并获世界建筑奖,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歧.江( ) ②淤.泥( ) ③脚踵.( ) ④繁衍.( ) ⑤怡.和( ) ⑥椽.子( ) ⑦抽屉.( ) ⑧氛.围( ) 答案 ①Qí ②yū ③zhǒnɡ ④yǎn ⑤yí ⑥chuán ⑦ti ⑧fēn (2)多音字①拓⎩⎪⎨⎪⎧ 拓.宽( )拓.片( ) ②露⎩⎪⎨⎪⎧ 露.骨( )露.丑( ) ③称⎩⎪⎨⎪⎧ 称.道( )称.心( ) ④提⎩⎪⎨⎪⎧提.防( )提.倡( ) 答案 ①tuò/tà ②lù/lòu ③chēnɡ/chèn ④d ī/tí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憾( )撼( ) (2)⎩⎪⎨⎪⎧栈( )践( ) (3)⎩⎪⎨⎪⎧ 堪( )勘( )湛( ) (4)⎩⎪⎨⎪⎧ 踝( )裸( )稞( )答案 (1)遗憾/震撼 (2)栈桥/实践 (3)难堪/勘探/湛蓝 (4)脚踝/裸露/青稞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可厚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异曲同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稍纵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堪入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折不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俞孔坚〕【学习目标】1探讨交叉文体的特征,理解“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内涵2把握文章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提高审美能力。
3 能将生活体验引入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文章新颖独到的设计理念和超越传统的设计行为,提高审美能力。
2 能将生活体验引入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课前预习】一、预习要求请认真朗读课文2遍,标好注音及每一局部的小节号。
〔文本研习的问题,请在文中圈画好依据〕二、文本研习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全文分为五个局部:“〔〕〞“〔〕〞“〔〕〞“〔〕〞“〔〕〞。
2、第一局部:这是设计前对〔〕的考察,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
3、第二局部:在这个局部要强调的是〔〕的问题,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应该注意〔〕文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展示了歧江公园这个富有个性的景观设计。
4、第三局部:与第二局部说明设计的文化内涵不同,这一局部说明的是〔〕。
5、第四局部:如果说前面三个局部是设计之前的考察和设想,那么这一局部就是〔〕,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分别是〔〕、〔〕、〔〕。
对重点设计的局部还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教学流程】一、导入: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屡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从文家书?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屡次数的云,总有一处或者几处景观烙刻在脑海中,在你的城市、校园有哪些景观设计是你印象深刻的吗?请举出1-2 个例子并阐述理由。
二、解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景观的设计会非常宏伟壮观而又整齐划一,也会有非常广阔的绿化带让我们印象深刻,其实一块草坪需要的资源是非常巨大的,浇灌一平米需要花费一吨水,大大损耗城市资源。
第6课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栖.居(qī)歧.江(qí)裸.露(luǒ)繁衍.(yǎn)B.亘.古(ɡèn) 磐.石(pán) 庇.护(bì) 哺.育(bǔ)C.蜕.变(tuì) 谛.造(dì) 签.署(qiān) 赎.罪(shú)D.船坞.(wù) 茨菰..(cíɡu) 渲.染(xuān) 苦苡.(yǐ)【解析】D.“渲”应渎xuàn。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邂逅布署座右铭礼上往来B.赋予名分度假村一筹莫展C.渲泄筹措萤光屏稗宫野史D.视野领略发劳骚再接再励【解析】A项“布署”应为“部署”,“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
C项“渲泄”应为“宣泄”,“萤光屏”应为“荧光屏”。
D项“发劳骚”应为“发牢骚”,“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
【答案】 B3.选出词语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①场地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
沿江有许多大叶榕,场地________为平地。
②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到壮大再到消亡的短暂却可歌可泣的________。
③想像着数十万年前的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便永恒地将它________,而成为琥珀,成为贵妇们的珍藏。
④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________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A.基本过程凝结湮没B.基本历程凝固湮没C.大致历程凝固淹没D.大致过程凝结淹没【解析】可结合课文比较。
“基本”大体上,副词。
“大致”指大体上,形容词。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书面语色彩强。
“过程”指事物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历的程序。
“凝固”指由液体变固体;比喻固定不变。
“凝结”指由气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固体。
“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同步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歧.(qí)江裸.(luǒ)露积淀.(dìnɡ) 遭殃.(yānɡ)B.茨菰.(ɡū) 烟囱.(cōnɡ)苦苡.(yǐ) 怏.怏(yànɡ)不乐C.抽屉.(ti) 菖.(chānɡ)蒲船坞.(wū) 飞镖.(biāo)D.椽.(chuán)子茭.(jiāo)白田埂.(ɡěnɡ) 莎.(shā)草解析A.淀—diàn;C.坞—wù;D.莎—suō。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炙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解析A.驰—弛。
B.牒—碟。
C.壁—碧。
答案 D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A.萌动调剂地久天长B.涌动调节地久天长C.萌动调节山长水远D.涌动调剂山长水远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
萌动:草木发芽。
比喻事情刚起头。
第二组中,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
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
第三组中,地久天长,形容历史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
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
这样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定答案为D。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苏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必修五《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大全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
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学生学
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
写作方法。
本文语言表达自然流畅,集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严谨简明、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
结合高三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不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
把本科教学重点定为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难点是
体会作者设计理念。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
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
定为1、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精彩教学设计吧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参考)(导航)《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1指导阅读《足下的文化与野草
之美》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2《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课课练《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学案《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作者“土人”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3《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精美教案设计《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同步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歧.(qí)江裸.(luǒ)露积淀.(dìnɡ) 遭殃.(yānɡ)B.茨菰.(ɡū) 烟囱.(cōnɡ)苦苡.(yǐ) 怏.怏(yànɡ)不乐C.抽屉.(ti) 菖.(chānɡ)蒲船坞.(wū) 飞镖.(biāo)D.椽.(chuán)子茭.(jiāo)白田埂.(ɡěnɡ) 莎.(shā)草解析A.淀—diàn;C.坞—wù;D.莎—suō。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炙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解析A.驰—弛。
B.牒—碟。
C.壁—碧。
答案 D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A.萌动调剂地久天长B.涌动调节地久天长C.萌动调节山长水远D.涌动调剂山长水远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
萌动:草木发芽。
比喻事情刚起头。
第二组中,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
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
第三组中,地久天长,形容历史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
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
这样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定答案为D。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4.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介绍俞孔坚。
2、出示俞孔坚的两句名言,导入新课。
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而具有独特个性的说明文。
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这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
它的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自习基础上讨论:1题目和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足下的文化,即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2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
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最顺序来安排的。
3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文章整体上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顺序?逻辑顺序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我们首先要把握文章大的结构,作者基本上是从问题入手的,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苏教版必修五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背景本教案为苏教版必修五《文化与美学》课程中的一节课,教学内容为“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中的益生草、杂草、观赏草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并通过观察、绘画等活动,发现每一株草都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益生草、杂草、观赏草的种类和特点;2.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3.发现每一株草都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4.培养学生观察、绘画的能力;5.增强学生对自然、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具体安排导入环节1.让学生看一张草的图片,让他们自由发挥想到什么,写在黑板上;2.运用诗歌、音乐等方式介绍草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3.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草的看法。
活动一:识别草1.教师带领学生走到学校的草坪上,让学生自由摘取草,或选择感兴趣的草;2.教师根据不同的草的形态、颜色、叶片等特征,让学生识别草的种类。
活动二:画草1.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并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草;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株草都蕴含着怎样的美学价值,并让学生用画笔表现出来。
活动三:草的分类与文化1.教师讲解草的分类和特点,带领学生认识益生草、杂草、观赏草等;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与草产生的联系,并发现每种草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
总结环节1.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绘制的草画;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课的收获和体会;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草的分类与特点、草与人类的关系、草的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除了观察植物的外貌外,还要探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学会了绘画技巧,还对自然、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探索,培养了自己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2分)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看着张华同学那诚恳而好学的眼神,李老师亲切地说:“以后数学有不懂的,就来问我,我一定会赐教。
”B.爸妈,你们就不要再奉劝我了,我也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我真不喜欢学经济,我最感兴趣的是法律专业。
C.为贺我家小儿考中南京大学,定于本月三日晚在海鸿大酒店略备薄酒,敬请各位亲朋好友拨冗出席。
D.既然在座的各位很多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一孔之见,那么我也讲讲我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解析:选C。
A项,赐教:敬辞,指别人教自己。
不能用于自己教别人。
B项,奉劝:敬辞,劝告。
用于自己的话语涉及对方时。
C项,拨冗出席: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参加。
敬辞,此处使用正确。
D项,一孔之见:谦辞,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不能指别人的见解,可改为“高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梁山中报国亭》以故事形式介绍了石践村众多革命英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B.中韩围棋队际赛落下帷幕,中国清华队的教练古力赛后说,队际赛中业余棋手随时有可能崩溃,也有可能一举击溃对方,机会稍纵即逝....。
C.洪磊说,中方南沙岛礁的建设活动完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有关建设活动合法、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D.在政府部门依照规章管理的同时,每个公民也不能对这些流浪者熟视无睹....,而应一有发现就立即报警或拨打当地救助站电话。
解析:选C。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原句是说中国在自己岛礁上的建设活动合法、合情、合理,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该用“无可非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地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
B.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这两种参保途径。
D.我国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
解析:选D。
A.两面对一面;B.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方便”之后加上“的功能”之类的词语;C.句式杂糅,删除“参保途径”。
[知识卡片]“两面对一面”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等这些两面词,就要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的问题。
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句子看起来有上述之类的两面词,但不存在“两面对一面”不搭配的问题,切不可机械地记忆“单起单承”“双起双承”而忽略了句意逻辑。
因为有些词语本身就会有两面性,如“行动”“水平”“质量”等词属隐性均衡,不可一律当成病句看。
另外,对一时判断不准的句子,可采取“分别组织句子”的办法来检验:先用“肯定”这一面组织句子,再用“否定”这一面组织句子;如果这两个分开产生的“肯定句”和“否定句”都合乎逻辑事理,则表明原句不存在“两面对一面”不搭配的问题;反之,则存在“两面对一面”不搭配的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解析:选C。
联系上文“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可知,下文所接内容应紧扣“精华”二字,③⑤②⑥都属于这一方面,④①属于另一方面,可用排除法。
5.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要“望”。
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丰富了。
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④景色都不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6.近年来,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
湖北省在建设秀美湖北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
请你用简要的文字描述下面一幅宣传画的内容,并拟写一条宣传语。
(5分)内容简介:宣传语:解析:第一问,介绍宣传画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
这幅漫画中“手”的标志明显,再联系“保护”“传统村落”等有效信息,不难得出答案。
第二问,拟写宣传语,较为简单,注意宣传语的语言基本要求即可,但要注意内容中必须包括“传统村落”的相关内容。
答案:(内容简介:)一双有力的大手高高托举起绿树掩映中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在人们的呵护中炊烟袅袅,祥和静谧。
(宣传语:)(示例)①守护秀美村落,留存文明记忆。
②建设灵秀湖北,呵护传统村落。
③留住古村文明之根,建设精神家园之魂。
④美丽乡村幸福路,传统村落觅乡愁。
(任选其一即可)二、阅读提升(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建筑的阅读(节选)张抗抗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
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
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
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
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
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我们走进香山饭店。
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
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
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
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
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将“意味”完全分解。
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所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象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
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大海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我们无尽的想象。
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
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鸿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的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魂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的,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
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
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
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
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
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
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
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二百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
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了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了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
因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有改动) 7.下列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家爱‘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伟来揭露秦朝的暴政。
B.文中引用李白的诗句和列举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C.建筑语言会超越建筑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D.本文认为建筑与文学构思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形式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
解析:选A。
A项中“批”字理解有误,应为“鉴赏”的意思。
8.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6分) 答:答案: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①构思:构思都充分地考虑到其功能和价值;②想象:创作中都依靠想象产生灵感;③语言:都以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或:都以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9.文中说“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请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6分)答:答案:第一个比喻:建筑和文学有相当多的共同特点,两者都离不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