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运用中用以达到细腻、生动、美感效果的一种技巧。
修辞手法通常以修饰和增强叙述效果为目的,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演讲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用以加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比喻可以使听者或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强修辞的效果。
例句:他是我的太阳,给我温暖和希望。
2.拟人:将非生物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好像一个细心的母亲。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现象,以增加表达效果和激起读者的感受力。
例句:那个西瓜大得像一颗天文引力超强的行星。
4.对比:通过对两个相对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例句:他的笑容像夏日阳光,她的笑容像冰山上的花朵。
5.并列:将同等重要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明确性。
例句: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6.排比:通过并列结构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节奏感和力度。
例句:不仅仅是勇敢,不仅仅是智慧,不仅仅是慷慨,他们拥有的是一种不言退缩的精神。
7.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例句:中国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8.修辞问句:是一种以表达感情或强调其中一观点的修辞手法,不需要回答,只是提出一个反问的问题。
例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9.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用一个与事实相反的事实提问,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例句:难道这不是一个对人类的耻辱吗?10.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正面或负面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例句:与其无谓地争吵,不如彼此理解与包容。
11.借代:用一些事物来代替另外一个事物,以传达一种深刻的意象或隐喻。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大: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样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构造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认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根底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开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比照〔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拟。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一个演讲者或者写作者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以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写作或演讲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不同但相似的事物相比,以强调其特点。
比如,“这个人就像猫一样灵活”。
2. 拟人:把非人的物体、动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
比如,“时间悄悄地溜走”。
3. 夸张:夸大说法,以取得滑稽、夸张的效果。
比如,“我饿得连手指头都可以吃了”。
4. 对比:将两个相似或者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显它们的特点。
比如,“黑夜里的一束光线显得格外明亮”。
5. 排比:将一系列类似或者相反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以强调强调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我有爱心,我有责任,我有使命”。
6. 反问:通过质问表达论点,并产生一种说服力。
比如,“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情非常荒唐可笑?”7. 重复:将同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多次出现,以强调重点和节奏。
比如,“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8. 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优劣势。
比如,“他的计划比我的更为详细,更为可行”。
9. 借代:用一个意象代替另一个意象。
比如,“春天的花朵象征着希望和生命”。
总的来说,修辞手法通过精炼、鲜明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当然,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使用修辞手法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
因此,在写作或演讲时,除了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之外,还要注意运用得当,以打动读者或听众的心灵。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3、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4、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6、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7、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2、对比:作用是突出强调。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3、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4、伏笔、照应: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情节发展自然、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5、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6、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7、托物言志: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把要表达的意思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之上,这叫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好处是,能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8、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1、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初中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
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等。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1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比拟: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感情更充沛,爱憎更鲜明。
3、排比:增强文章气势。
用来写景,使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有条不紊;用来抒情,酣畅淋漓。
4、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
6、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诵读。
7、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8、设问、反问:设问,语意突出,反问语意更突出,感情更强烈。
2特殊性的描写方法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
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的写作的语⾔表达⽅法的集合。
这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希望能帮助到⼤家。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常见的修辞⼿法及作⽤1⽐喻作⽤:(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动、形象、具体、逼真 (2)能给⼈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作⽤:能使事物⼈格化,⽣动、形象。
3夸张作⽤:(1)揭⽰事物的本质,烘托⽓氛,增加语⾔感染⼒。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的⽣动性。
4排⽐作⽤:(1)加强语⾔⽓势⼀⽓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章的说服⼒和感染⼒。
5对⽐作⽤:(1)能使语⾔⾊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
(3)对⽐鲜明。
7反复作⽤:(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和颜⾊。
8反问作⽤:(1)加强语⽓。
(2)增强语⾔⼒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1)标题与开头⽤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3)结尾处⽤设问,既可点明主旨,⼜能增加回味。
10引⽤作⽤:(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
(2)增强说服⼒,富有启发性。
(3)语⾔精炼,含蓄典雅。
其他优秀的⽐喻句1、那雪,就如⽩⽟,铺满了⼤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个性格粗犷骠悍的⼭野⼤汉。
3、⼈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彩虹就像⼀座七彩的桥⼀样⾼挂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巧,娇嫩,好像是⼀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亮像1条⼩船挂在夜空中。
7、⼏次渗地⾬下过,⽟⽶苗像⽓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年⼀度的青纱帐⼜出现了。
qq个性签名8、这⼏天的天⽓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割⼀样9、⽥垄⾥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苦盼着下⾬。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拟。
定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句:①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②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③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
2.拟物。
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例句: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②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③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
3.拟人的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xx”词语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出了……特点/情状,表达了作者……情感。
【赏析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一词将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初春青草萌芽的情态,表达作者对春回大地、春草悄然萌芽的欣喜之情。
二、比喻。
1.分类。
①明喻:有明显的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②暗喻:比喻词变成“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用破折号连接本体和喻体。
例: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一柄弯刀搁在夜空上。
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2.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情景,表达了……情感。
【赏析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各种颜色的花比作火、霞、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春花色彩斑斓、万紫千红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缤纷春花的喜爱之情。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排比: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5、设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6、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7、反问: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什么)。
④、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什么)。
⑤、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什么)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⑥、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什么)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怎样找中心句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在课文中出现的特点,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
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1. 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 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 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 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 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 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将内容说得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人: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更生动形象。
3.夸张:强调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加强语势、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7.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8.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9.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0.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突出其中的一种。
ABAB的词语:研究研究、讨论讨论、收拾收拾、ABAC的词语:无法无天、自由自在、、若隐若现不A不B: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仁不义、AABC词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面面俱到ABCC成语:文质彬彬小心翼翼千里迢迢反义词成语:惊天动地声东击西七上八下数字成语:一字千金三言两语五光十色近义词成语:呼风唤雨、丰衣足食、欢天喜地形容雨大的词语:瓢泼大雨、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胸有成竹闻鸡起舞含有心的成语口是心非小心翼翼一心一意“AA不X”式:源源不断恋恋不舍滔滔不绝念念不忘2、过故人庄孟浩然(唐)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该诗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
)3、题西林壁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该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含义。
通过比喻,作品可以增强修辞效果,丰富形象,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阳光般温暖。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
通过拟人,作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大海张开了怀抱,欢迎着远航的归人。
3.排比:通过平行的语法结构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以达到加强语气、铺陈事实、加强逻辑关联的效果。
例句:她热情、真诚、坚定地为社区的发展奋斗。
4.对偶:通过两个相对矛盾的词、词组或句子的相互呼应,以强调两者的对比。
例句:天上的星星温柔闪烁,地上的人们慌乱奔忙。
5.倍数修辞:通过重复使用同一词或词组,强调事物的特性或加强其中一种情感效果。
例句:他不止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和导师。
6.比较:通过比较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细雨般轻柔。
7.夸张:通过夸大和放大事物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句:他飞奔得像一只飞驰的箭矢。
8.反问: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断言,常常用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人生就只有成功吗?9.省略:通过删除语句中的无关部分,使句子更加简练有力。
例句:聚精会神地学习,全情投入地工作。
10.梁木:在句子中插入一个或多个形象明显的修饰语,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句:这个村庄是一个宁静而舒适的世外桃源。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不易理解的事物.
他的作用是:将表要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
怀,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