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复习文综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849.00 KB
- 文档页数:9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 2 ,完成6~7题6、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 2000年4.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说明 1 非选择题部分 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 但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 考生答案中 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 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 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I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40分。
1 B 2 D3 A4 B5 B6 B7 C8 D9 D 10 B 11 C 12A 13B 14C 15D 16 B 17 A 18 B 19 D 20D 21 A 22 C 23 C 24 D 25 C 26 C 27 A 28 C29 B 30 D 31 D 32 C 33 B 34 D 35 B Ⅱ卷共4大题 共160分。
36 (36分)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3分)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 热量充足 有灌溉条件。
(9分)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 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市场需求量大。
(6分) (3)劳动力不足 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资源有限。
(6分)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会过度消耗水资源 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 (4分)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 (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 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37 (32分)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 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 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 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 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8分) (2)特点 中国 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 有西方色彩。
西方 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农业文明高度发达 手工业技术精湛 现代化滞后 工业发展程度低 中西文化交流增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图1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 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图3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4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药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A. 10万件、80元、800万元B. 10万件、40元、400万元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D. 20万件、40元、800万元25. 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
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6.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
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
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A.银行居于垄断地位B.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C.银行提供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D.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枢纽27.小明在某专卖店购买了一台计算机,正常使用一个月后计算机出现黑屏等故障。
在与专卖店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小明决定采用其他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可以选择的维权手段有A.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B.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法律诉讼C. 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D. 行政部门处理、媒体曝光、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一)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1.C2.D3.C4.A5.C6.D7.C8.A9.A 10.D 11.B 12.B 13.C 14.C 15.B 16.D 17.C 18.C 19.C 20.D 21.B 22.C 23.D 24.B 25.B第II卷非选择题(共140分)26.(20分)(1)大致由南向北缓斜(或南高北低),由西向东降低(或西高东低);盆地北缘地势偏低。
(6分)(2)流沙掩埋、温差大管道易断裂、风蚀严重、养护困难等。
(5分)(3)加强流域内上、中、下游的水量统一调度;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给分)(4)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较少。
(2分)增速特点:轻工业增速较小,增速幅较大;重工业的增速较大,增速变幅较小。
(3分)27.(15分)(1)A处的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4分)(2)地形以高原为主,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河流稀少,发育热带荒漠(植被稀疏)。
(5分)(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丁聚落有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交通不便。
(6分)28.(20分)(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稀”机制。
(6分)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2)观点:中国的民主道路不能安全仿效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2分)原因:孙中山认识到中国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有着很大的不同。
孙中山一生争取民主的斗争经验的总结。
(4分)(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分)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2012年文科综合测试卷2012.2.2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 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
读图2,回答1~2题。
1.宣布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B.北极附近出现极光现象C.重庆已是华灯初上D.苏丹的昼比南苏丹长2图示地区的自然特征为A.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比较小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C.北部区域沙漠广布D.油气资源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题。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最主要是受到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读沿107°48′E线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某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汉水以北山脉北侧的A市最低气温为—20.6℃,山脉南侧的B市最低气温为—7.6℃。
两地气温差异形成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低的差异 B.冬季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C.吹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 D.阳坡和阴坡的差异5.汉水以北山脉是A.年降水量400mm的分界线 B.温带草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C.年平均气温0℃的分界线 D.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读右图,完成6—7题。
6.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B.引起M、N河流下游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变化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D.大陆沿岸常年受极地东风带影响7.据观测M河的月平均流量显著大于N河,最有可能的原因:A. M河干季河流流量少B. M河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C. M河上游流域面积较大D. M河上游有水库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新课标】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2012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总分:300分及格:18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TSE}题。
<ahref="/"></a>{TS}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 中国B. 美国C. 印度D. 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 单位GDP能耗B. 碳排放量C. 能源进出口量D. 煤炭自给率(3)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TSE}题<a href="/"></a >{TS}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 1970年~1976年B. 1977年~1984年C. 1980年~1989年D. 1989年~2000ian(4)该支流流入A. 黄河B. 长江C. 辽河D. 黑龙江(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 建设用沙量增加B. 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 连续干旱(6)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TSE}题{TS}该地可能位于A.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 地中海沿岸C. 北冰洋沿岸D. 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 正东,正西B. 东南,西南C. 东北,西北D. 东南,西北(8)根据以下资料,回答{TSE}题。
<a href="/"></a>{TS}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9)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 地形平坦B. 水源充足C. 陆路交通方便D. 水陆交通枢纽(10)根据以下资料,回答{TSE}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从2008年春节开始,直至北京奥运会开幕,英国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节──“时代中国”,充分展示现代中国文化的精粹与魅力。
据此回答第1~5题。
1.英国举办中国文化节── “时代中国”,说明()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从文化的角度看,在英国举办中国文化节──“时代中国”,是两国()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加强中英文化交流,是因为()A.中英文化需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汇多种文化特质B.中英文化交流,目的是使我国在中英文化竞争中保持优势C.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中英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中英文化的矛盾和竞争4.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视角是()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孔子,这一名字在2500多年后仍然经常在海内外传响: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教育奖颁奖;“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两岸同祭孔子仪式隆重开始。
据此回答第6~9题。
2011届高考复习每周一测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2.“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是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所衍生的家族观念,那么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能体现这一思想观念的是A.察举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A. 农具和酒器B. 礼器和兵器C. 礼器和农具D. 兵器和农具4.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 C.察举制的实行D.科举制的实行5.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A.专制皇权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6.西汉初年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差异在于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失,亦已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 唐朝 D. 宋朝8.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
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②汉代“内朝”的形成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从右图《元朝疆域》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有今天的A.台湾B.河北C.西藏D.新疆10.“夏、商、周、汉封建(封邦建国)而延,秦(朝)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在于A.把秦亡的原因归于郡县制 B.没有看到秦统一历史贡献C.认为秦朝不是封建社会 D.没有指出秦朝的暴政11.《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名,如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等,从中可以推测受哪种思潮影响了当时人的取名A.佛教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程朱理学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3.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后,中央限制行省长官权力的方法不包括:A.省官互迁B.监察监督C.定期觐见D.密折奏事14.从秦朝到清朝,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5.清朝设置的中央机构理藩院主要职能是A.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B.管理全国所有少数民族事务C.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D.管理边疆地区军政事务16.丞相被废除后,协助明朝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主要机构是A.枢密院 B.内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17.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18.下列官职中符合《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情形的是A.丞相B.郡守C.州牧 D.刺史19.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A.考试目的B.考试手段C.考试内容D.考试管理21.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抑制土地兼并,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
其原因不包括A.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地位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对政权的人心向背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稳定22.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我们做出的合理推断有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3、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4、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京居延注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
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的兵器及其它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
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26、下列思想家的主张,反映了中国古代小生产者的愿望,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是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27、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一图二A.铁力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8、“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描述的古代文学成就是A .楚辞B .唐诗C .宋词D .元曲29、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 .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C .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D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30、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小学概说》中指出:“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
苟失其原,巧伪斯甚。
”古代“小学”的表面形式是指 A .学校 B .训诂学 C .考据学 D .文字学第Ⅱ卷 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 (31.(14分)阅读下列图表图一图四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4分)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2分)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2分)(3)图四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2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32、(12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
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
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
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3分)(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4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5分)33、(14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类。
——贾谊《论积贮疏》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4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分)(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