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底河道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6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易超;陈心路;李西得;张康;王明太;李静贤【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
研究发现,区内铀矿床与古层间氧化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目前已发现的铀矿化主要赋存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区域上受古层间氧化带的控制较为明显。
笔者通过对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铀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铀矿化主要受沉积建造、古层间氧化带及古水流流向的控制。
综合归纳各控矿因素及铀矿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后生蚀变及铀成矿模式。
基于对区内控矿因素的分析,指出大营以西地区、南果大成梁一线以及柴登壕地区具有进一步的找矿前景。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i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for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and is rich in uranium resources.Previous study shew that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are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cient interlayer oxidation.Previously discovered uranium deposits are located in the lower member of middle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In region,uranium deposits are apparently controlled by ancient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was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and the direction of paleo river flow,and then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alteration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by the summarized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It was point out that the western regions ofDaying area,Nanguo Dachengliang area and Chaidenghao area is of further prospecting potential.【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5(000)0z1【总页数】11页(P247-257)【关键词】铀成矿特征;古层间氧化带;直罗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作者】易超;陈心路;李西得;张康;王明太;李静贤【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近年来,我国砂岩型铀矿勘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北方地区相继发现了多个中-大型的砂岩型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刘汉彬;李子颖;秦明宽;孙晔;韩娟;金贵善;李军杰【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2(019)003【摘要】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gress of new research about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from elemental geochemistry,isotopic 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geochemistry in the Northern OrdosBasin.Through elemental geochemistry,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s and wall rocks,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es and wallrock.The stage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period was determined by isotopic geochronology.The researchers constructed the area's thermal history by fission tracks.Ore-forming age similar to thermal history suggests the link between the ore-forming 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The uranium source,the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and the role played by organic matter in uranium have been discussed by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ults of isotopic geochemistry,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fission track studies.%叙述了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新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 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
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
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
从所跨地域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 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 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 ,“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 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 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 晋五省(区)地域。
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 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 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界。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铀成矿条件分析作者:杨丽娟谢燕桑晓霞高大飞张晓玉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下白垩统环河组;成矿地质条件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盆地[1],聚集和赋存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矿产资源。
2000年以来,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先后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大营等特大型、大型砂岩铀矿床[2-3],而下白垩统环河组中目前仅发现一个铀矿产地,为此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为铀矿勘查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陆块的西部,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块的鄂尔多斯陆块。
盆地主体是由陕北斜坡和天环向斜组成的轴向近南北的不对称大型向斜构造,向斜东翼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及伊盟隆起北东-南西向的平缓斜坡对水成铀矿的形成较为有利。
盆内基底断裂较发育,部分基底断裂在盖层沉积时重新活化,导通了深部油气等还原流体,为铀成矿提供了还原剂。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由太古界、古元古界及中元古界和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上石炭统、二叠系组成;盖层主要发育三叠系、侏罗系、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
下白垩统在研究区内的出露面积最大,自下而上分为洛河组、环河组、罗汉洞组、泾川组、东胜组(图1),环河组是区内主要含矿目的层。
2. 铀成矿条件分析2.1 构造条件2.1.1 有利于铀成矿的断裂构造研究区北部北西-南东向的亚斯图断裂带的北东部形成一个平缓斜坡带,环河组出露的地段就可能产生持续的渗入作用,从而形成层间氧化带,将所含活性铀源源不断富集到熔矿条件好的地层中,并在氧化还原过渡部位富集成矿。
目前发现的工业孔大多位于该断裂的北侧,推测亚斯图地区的铀矿化受该断裂控制。
该断裂可成为北东南西向河流的排泄区,还可导通深部油气,为铀成矿作用提供还原剂,该断裂对亚斯图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铀矿化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研究区南部北西-南东向的毛盖图断裂带及西部北东—南西向的三眼井断裂带,既是河流的排泄区,还可导通深部油气,为铀成矿作用提供还原剂,对区内下白垩统环河组铀矿化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铀矿化关系研究易超;韩效忠;李西得;张康;陈心路【摘要】该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手段,结合分析化验数据,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段和大营地段直罗组下段砂岩碎屑及填隙物的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微观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差异原因,建立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研究表明,纳岭沟地段与大营地段,在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纳岭沟地段碎屑含量高,而胶结物及粘土含量较低,这一方面表明纳岭沟地段相比大营地段更靠近物源,长石风化程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目的层埋深不同而导致的成岩强度的差异也是造成岩石微观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
基于对含矿砂岩微观特征的研究,笔者认为纳岭沟和大营地段与东胜皂火壕地段经历了基本相同的铀成矿作用,大致可分为早期主成矿和后期再改造两个阶段。
造成绿色调砂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后期油气还原蚀变而形成的绿泥石。
在成矿过程中,方解石与铀矿物的沉淀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为下一阶段东胜西北部地区铀矿勘查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interstitial material and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es combined with XRD data of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Zhiluo Formation in Nalinggou and Daying areas.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were identified and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of sandstones from the two areas were made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ore-hosting sandstone a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astic composition and the interstitial material in Nalinggouand Daying areas. The sandstones in Nalinggou area have higher detrital content and lower cement and clay content as compared to that in Daying area. On one hand, Nalinggou area is located closer to the provenance as compared to Daying area, leading 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feldspar.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fferences of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in ore-hosting sandstone resulted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tensity of diagenesis that was caused by the depth of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Zhiluo Formation. As mentioned above, we consider that Nalinggou and Daying areas experienced the same uranium ore-formation process as Zaohuohao area.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e., the early main mineralization and later reconstruction enrichment. And the green color of the sandstone came from the chlorites formed by the asending reduction fluid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uranium minerals and calcite were precipitated simultaneously. 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ranium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west of Dongsheng area.【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13页(P185-197)【关键词】岩石微观特征;直罗组;纳岭沟;大营;鄂尔多斯盆地【作者】易超;韩效忠;李西得;张康;陈心路【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北京10007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1砂岩型铀矿产自沉积盆地中,从6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的地质专家们便开始对其展开大规模的勘探和研究,中国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其已逐渐成为我国主要开发的铀矿类型之一(王正邦,2002)。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神山沟地区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周书平【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研究区内岩性-岩相特征,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环境,沉积环境的重点分析,阐述了神山沟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铀矿形成的地质特征,并得到以下结论:研究区内直罗组底部砂岩普遍具有铀异常现象,层位比较稳定,分布范围比较广,表明蚀源区具有较丰富的铀源条件;研究区铀的成矿地质条件是较为有利的,铀源充沛,沉积环境也有利于铀的迁移富集,含矿主岩物质及结构特征也有利于含铀溶液的活动,盖层保护条件很好,是铀成矿的有利远景地区.【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8(034)023【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砂体;含铀地层地质特征【作者】周书平【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1 地质特征1.1 地层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由东向西依次是延安组(J2y)、直罗组下段下亚段(J2z1-1)、直罗组下段上亚段(J2z1-2)、直罗组上段(J2z2)和下白垩统(K1),地层产状整体比较平缓,倾角变化不大,范围在1°~10°之间,整体上是向西倾斜。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并结合邻近皂火壕铀矿床钻孔资料,通过网络化地层对比的分析可以知道,研究区找矿目的层为直罗下段(J2z1),其中直罗组下段可以进一步地细分为下亚段(J2z1-1)和上亚段(J2z1-2)[1,2]。
1)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J2z1-1)。
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在本区主要分布在延安组的西部,为研究区的铀矿化层位,在其黄色、灰绿色砂岩及薄煤线中均有铀矿化显示,且与下面的延安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的接触关系。
主要出露的岩性是黄色砂岩、灰绿色砂岩和灰色泥岩。
与下覆延安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上亚段(J2z1-2)。
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在研究区分布稳定,主要出露在断崖的上部,该岩段岩性为绿色、浅绿色、黄色细砂岩、中细砂岩、中粗砂岩,局部夹红色泥岩、粉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地区大营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与铀矿化分析罗晶晶;薛辉【摘要】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野外地质考察,分析砂体展布特征和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来说明沉积环境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有助于丰富该地区的成矿理论,为砂岩型铀矿赋存的有利区块做出预测。
结果表明,大营铀矿主要位于直罗组下段,发育沉积相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其中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亚相、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亚相岩性控制易形成典型的“泥—砂—泥”结构为铀矿的形成赋存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层位和地球化学屏障,并且在辫状河道中-厚砂体中相对薄的砂体以及曲流河道的边缘,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易造成地层中还原介质的堆积而引起铀矿的沉淀富集。
%Based on the summarize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and field geologicalsurvey,characteristics of sand body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were analyzed to illustrate the control ac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or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and enrich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theory.It will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exploration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ying uranium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Zhiluo formation,and the main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fluvial facies,delta facies and shore 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in which the lithologic control of braided river-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 and meandering river-the meandering river d elta facies was easy to form a typical“mud-sand-mud”structure.It was provides a suitable and geochemical barrier foruranium enrichment.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of Daying mainly occurred in the relatively thin sand body of the medium thick sand body in braided channel and the edge of the meandering river.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hange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reducing medium in the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uranium enrichment.【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下段;砂岩型铀矿;沉积相;铀矿化【作者】罗晶晶;薛辉【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鄂尔多斯盆地盛产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等能源,是一个多种能源同盆共存的典型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7卷第4期2021年2月Vol.37 No.4Feb. 2021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白垩系地层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分析徐培(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铀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多个大型铀矿床,目的层均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
白垩系地层在空间位置上与侏罗系地层相邻,且下白垩统在盆地中相当发育,出露广泛,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大型的铀矿床。
本文从白垩系地层岩性特征、铀源分析、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还原剂因素五个方面分析该地层是否 具备铀成矿条件,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砂岩透水性优良,北部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水文地 质条件,并且北部发育广泛的花岗岩体群,铀背景值满足砂岩型铀矿成矿要求,早白垩世时期盆地内发生明显构造活动,华池环河组的沉积砂体接受氧化作用充分,在遇到深部运移的油气时,U"便被还原成U",在合适的位置沉淀、富集,形成铀矿。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白垩系中图分类号:TL212.9鄂尔多斯盆地矿资源丰硕,是一个铀、煤、油、 天然气并存的沉积盆地,特别是铀矿资源尤为丰富,迄今为止已在此发现多个大型铀矿床,如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大营砂岩型铀矿床和杭锦旗砂岩型 铀矿床等,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为其含矿目的层。
前人根据砂岩型铀矿成矿特点,已经对上述铀矿床 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丰富的成 果,如流体作用分析、沉积相分析和物源分析等。
白垩系地层在空间位置上与侏罗系地层相邻,且下白 垩统在盆地中相当发育,出露广泛,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大型的铀矿床,本文打算从白垩系地层岩性特征、铀源分析、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还原剂 因素五个方面分析该层位是否具备有利于砂岩型 铀矿形成的条件。
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是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坳陷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断块中。
鄂尔多斯盆地大营砂岩型铀矿古层间氧化带地球化学特征罗晶晶;李艳青;庞康;张婉莹;孙斌;程相虎;郑欣;郝欣【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8(034)005【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典型的古层间氧化带铀矿床,目前已发现的大营铀矿主要位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受层间氧化带和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笔者通过对大营砂岩型铀矿沉积特征、矿化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中各种主要化学成分及地化指标的变化主要受成岩作用、水-岩作用和油气二次还原作用等的影响.大营砂岩型铀矿主要受沉积建造和古层间氧化带的控制,铀矿化主要位于辫状河道中-厚层砂体夹持的、相对薄的砂体中,以及曲流河道的边缘.绿色蚀变与正常灰色砂岩的接触线区域,也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富集地带.【总页数】8页(P280-287)【作者】罗晶晶;李艳青;庞康;张婉莹;孙斌;程相虎;郑欣;郝欣【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 [J], 易超;陈心路;李西得;张康;王明太;李静贤2.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与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对比 [J], 陈肇博;陈祖伊;李胜祥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地区大营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与铀矿化分析 [J], 罗晶晶;薛辉4.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J], 乔海明;张复新;耿海波;黄建新;尚高峰5.产铀盆段有利目标层及砂体识别技术——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例 [J], 韩效忠;李胜祥;张字龙;姚春玲;王凤岗;张文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分析摘要: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现了几处大型的砂岩型铀矿。
本文主要从铀源、古层间氧化带、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等几个方面对研究区的砂岩型铀矿的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的铀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伊盟隆起、阴山褶皱带;含矿主要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为辨状河沉积相,矿体受古层间氧化带中的绿色砂体控制,而绿色砂体的展布可能和炭屑及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的分布有关,炭屑则主要分布在两种沉积亚相过渡的部位,因此绿色砂体展布及古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可能受沉积相的控制。
此外,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沉积时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而成岩环境过渡为干旱的气候条件,为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及铀的沉淀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砂岩型铀矿;因素分析1 铀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在中晚燕山运动时期表现强烈,北部的伊盟隆起、阴山褶皱带是该区主要物源区。
盆地基底岩石为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岩、混合岩、花岗片麻岩等,多为酸性、中酸性岩石,铀丰度较高,且工作区的基地岩层中Tu/U的含量基本都大于1,说明了铀的大量迁移,为沉积区提供了大量含铀离子的沉积物。
母岩区提供铀源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铀溶于水从补给区直接注入岩层,另一种为含铀碎屑堆积在盆地中。
而由于成矿时间为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地表水应为碱性氧化,水中的Na+、HCO3-、CO32-的含量较高,与UO22+形成碳酸合铀酰离子,不易被带同名负电的各种吸附剂吸附而可以大量随地表水或地下水迁移很远。
而当地表水注入岩层后,水体由碱性变为酸性,溶解已经沉积下来的碎屑中的铀,主要是形成了硫酸合铀酰离子,且铀的溶解度在弱碱性介质中比弱酸性介质中大约高两个数量级,因此地表铀溶于水而注入岩层富集应该是其主要的来源。
2 沉积相及古层间氧化带分析研究区的主要目的层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属砂质辩状河沉积相,辩状河为一种无主干流水线的游荡性河流,其沉积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的特征,在同一区域内,河床亚相和堤岸亚相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相互叠加,可见明显的河流冲刷面、交错层理等河流相标志。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图文
盆地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中国北方陆块东北缘,位于巴彦淖尔地块、巴音布
鲁克地块与呼伦贝尔地块的交界处。
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经历了多期构
造事件。
岩浆活动发育,构成了较复杂的构造体系。
由于多次构造作用,
盆地内部出现很多断裂、褶皱、岩浆岩和断阶地貌。
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印支期岩浆活动的喷发物和剥蚀产物,以及晚期的造山活动形成的碎屑岩储层。
盆地内沉积相较为复杂,沉积物
种类丰富,有海相、湖相和陆相沉积。
盆地内河流发育,形成大量的三角洲、河道、湖泊和海湾。
河流的冲刷和聚敛作用,使得沉积物在盆地内部
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单元。
矿产资源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盆地内的煤炭资源
储量极为丰富。
同时,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主要分
布在盆地的深层和孤立的小凹陷中。
盆地内的油气田分布广泛,主要为油田,但也有少量的气田。
另外,盆地内还存在着丰富的地下水和非金属矿
产资源,如石灰石、硼矿、盐矿等。
总结起来,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复杂的盆地构造特征、多样的沉积相特
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些特征使得盆地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
源供给地区。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勘探技术的提升,鄂尔多斯盆地的
资源潜力有望进一步发掘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