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包拯的拒礼诗
- 格式:doc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1
拒礼诗解析
拒礼诗是古代官员拒绝接受礼物的诗歌,表达了官员廉洁自守、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的决心和信念。
以包拯的拒礼诗为例,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清官,他的拒礼诗表达了他对于廉洁从政的坚定信念和对于个人尊严的坚守。
他的诗歌中明确表示,他不会接受任何礼物,因为这会让他受到人们的利用和捆绑。
他认为,做官应该秉持公正、廉洁、不徇私情的原则,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包拯的拒礼诗反映了古代官员对于廉洁从政的追求和对于个人尊严的坚守,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
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因私利而违背道德良心。
包拯的相关作文家乡的名人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家乡的名人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包拯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我最崇敬的人—包公包拯是北宋著名政治家。
字希仁。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从小就深受伦理道德的熏陶。
父亲名令仪,号肃之,在进士及第之后,曾在今河南商邱一带做官,官至...读《包公拒寿礼》有感包拯从不为自己办寿辰,但是在60大寿那年,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破例要给包拯办一次寿辰,包拯这下可为难了。
最后,包拯决定拒礼不收,白水招待。
不一会,衙门外...南游记(二)只见包拯威武堂堂的端坐于大堂之上,皮肤哟黑,额上的月牙清晰可见,官服朴素而整洁,堂下站着整齐的两排官兵,有的手中举着“威武”和“肃静”,多数官兵手里拿...廉洁故事宋朝的包拯。
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
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
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考试惊魂于是我强制自己镇静下来,开始分析歇后语,包拯和包勉是什么关系?仔细一想,他们都姓包,会不会是父子呢?应该是吧,否则老师为什么会将他们放在一起呢?包拯杀...三晋师生反腐倡廉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
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
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游花园湖公园包拯为人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审过很多奇案、冤案,虽做过大官从不贪赃枉法。
包拯不仅生前得到人们称赞,死后人们也拿他当清官的典型,并称他为“包公”。
包拯颂
饱读诗书整十霜,凄风冷雨为栋梁。
借住寒山游子泣,只因时时念故乡。
学成归来满心喜,四邻咸来问短长。
高堂花甲鬓霜雪,耳顺之年添荣光。
吾儿学识五车载,衣袍隐约文墨香。
尔若功成状元时,切记为官清廉长。
竖子如若心不记,
滴血父子无可当。
兄弟之情不顾及,
割袍断义弃儿郎。
拜别父老江上渚,
鸶鹭齐鸣飞两旁。
寒潭水深虽千尺,
不及父母恩情长。
谆谆教诲心谨记,
日进一日赴汴梁。
连中三元金身塑,
开封府内保忠良。
三兽口吞奸佞命,
两袖清风美名扬。
碧落黄泉洗冤屈,
两帝称其世无双。
面如墨碳心忱细,
明镜高悬在内堂。
四方英豪皆来助,
智擒东京五霸王。
遭逢乱世仍自若,
岂如他人常慌张。
双手力擎天下土,
怎奈花甲命长亡。
恍然隔世难相见,
结草衔环侍君旁。
姓包名拯天下颂,
孝肃世世永流芳。
——通辽市甘旗
卡二中二零一一
级八班何强作于
癸巳年孟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古代清官拒贿诗联选文/智真“清廉”是对官员操守的表征,强调的是为官者的品德。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讲究天理良心,相信因果报应,崇尚洁己爱民,清心直道,淡泊自律,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
他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作的诗、文、辞、对联等,脍炙人口,充满正气,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话。
以下举些例子。
诗歌1、西汉时,汲黯新任淮阳太守,当地豪绅们欲备厚礼登门拜望,汲黯知悉,即写诗一首以榜文张示: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
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
2、唐代杜甫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
一次,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名“织成锦”。
杜甫原物送还后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3、唐代白居易上任陕西周至县县尉时,针对当地贿赂之风,他当堂宣示:自古衙门面向南,理在后边钱在先。
本县改衙面向北,钱路堵衙理通天。
此诗一出,百姓称颂,政风焕然一新。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还乡时,检点行囊发现箱内有两片天竺山石片,那是他游天竺山时捡的。
此时他想,它山之石据为己有,似有不妥,便写诗以自省: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为两片石头自责,其为官之清白,令人感佩。
4、宋代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不爱乌纱只爱民”,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妇孺皆知其名。
他出知端州(广东肇庆)时,端州的特产——端砚闻名天下,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
而包拯直到离开端州,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
他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书写了一首明志诗《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5、宋代山西阳城知县张之才,任上清谨爱民,颇有政声。
他秩满离任时去当地商汤庙辞拜古帝商汤,并赋诗《辞汤庙诗》: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廉洁家风古诗1、《咏史》: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拒礼诗》:明·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3、《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书端州郡斋壁》: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5、《入京诗》: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6、《任满复城隍》:明·胡守安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7、《题贿金》:明·吴讷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
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
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身正气。
一次,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人暗中馈赠两根金条,李汰厉声斥责,并在礼品盒上题诗回绝:“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古代诸多清官“作诗拒礼”,并非“作秀”,而是口心一致、表里如一地“袪贪戒贿”。
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为官时,一天,太子舍人张某当面送给他一条华贵的锦褥。
杜甫吟诗曰:“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透迄罗水族,琐细不足名。
”张某见杜甫不为所动,便说:“睡在这锦褥之上,定会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杜甫见对方仍不想收回锦褥,又吟诗一首:“领客尊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俱不祥,施之混柴荆。
”那人只好收起锦褥怏怏而去。
还有一些清官更是高明,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张贴告示,有言在先”。
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
面对官吏臣民送礼,他或婉言谢绝,或拒之门外。
尽管如此,拜谒者仍然络绎不绝。
于是,张伯行便写了一则如诗如歌的檄文,张贴于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未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送礼者看罢檄文,一个个汗颜离去。
送礼者与拒礼者“诗来诗往”的佳话,更有意思。
北宋清官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念其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
包拯推辞不过,只好从命。
但他再三声明“拒收寿礼”。
张奎是包拯的同乡好友,又同殿为臣,心想,我的礼他总该收吧。
于是前去送寿礼,并赋诗一首:“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
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
”包拯看后提笔写道:“我们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
关于清廉的10首古诗1、《石灰吟》《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书端州郡斋壁》《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3、《咏史二首·其二》《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4、《招魂》《招魂》先秦:屈原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5、《七谏》《七谏》两汉:东方朔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6、《题贿金》《题贿金》明:吴讷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7、《金陵怀古》四首(其一)《金陵怀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l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8、《拒礼诗》《拒礼诗》明:况钟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9、《题贿金》《题贿金》明:吴讷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10、《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名人之禁包公禁贪包公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墓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他以此来告诫后代,若要做官,一定要清正廉明,决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脏枉法,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后也不得葬入祖墓。
朱元璋禁赌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发现京城内外游手好闲之徒甚多,他们好赌成癖,聚赌成习。
朱元璋对此十分气恼,传旨立即建造一楼,名曰:“逍遥楼”。
此楼建好之后,又命人把那些赌主赌徒统统抓到楼内,把没收的赌具也放在楼里,让那些赌棍们集中到一起“乐逍遥”。
但还有一条严令,一律不给饭吃。
据说,自此以后,大批赌棍受到严惩,使京城内外的赌博之风大大收敛。
康熙禁妇女殉节在我国,由于封建礼教和男尊女卑的影响,丈夫死了,妻子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为表示“从一而终”,多数被迫殉夫。
康熙对这种现象极为反感。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初四,他针对礼部提出请将山西殉节的烈妇荆氏等妇女旌表一事,发出一道上谕,说,从今以后,凡妇女因夫死而殉节者,国家停止旌表,上至亲王,下至百姓,妇女殉节的事要永远严加禁止。
孙中山禁呼万岁有一天,孙中山在大街上步行,有的群众认出了他,立即惊呼起来,围观者愈来愈多,有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一听“万岁”二字就觉得不是滋味。
他边向群众点头招手,边吩咐侍从队长劝阻大家不要喊“万岁”。
不久,机要人员向孙中山反映,各省都督发来的电文,好几份都有“恭祝大总统万寿无疆”的颂词。
孙中山听了十分生气:“封建遗毒真深!”必须继续肃清!我们已经革除了帝制,难道还要做皇帝吗?对那些凡是祝我‘万寿无疆’的,你们应该开导几句。
以后如果再是这样,就把原件退回。
”。
包公与侠客立誓
包公刚到开封府上任,开封城外常出怪事,连续有好几个恶霸在睡梦中被人勒死,而家里人连声音都听不到。
官方悬高赏、出精差,却连杀人者的影子都没见上,因此只好将案情报告给包拯。
包拯将案情反复研究、勘察后,发现这些死者,都是刚刚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坏事。
百姓称杀人者为“无名大侠”。
有人密告开封城里一个恶霸,仗着亲戚在朝中做大官,抢了民女,还把姑娘的父亲打伤致死。
包拯用计守着“无名大侠”的到,双方了解后,包拯说:“今后我若有哪件对不起百姓的事,你随时可取我的人头。
我也有一事要你答应,日后再有恶霸害人之事,请不要擅自杀人,我定以国法治他的罪。
”“无名大侠”爽快地答应道:“只要大人能秉公执法,我决不再杀一人。
若有违背,我必以死谢罪。
”双方击掌为誓,各自归去。
包拯果然把那恶霸定了死罪。
此后,当包拯遇到困难时,就想到和“无名大侠”的誓约,总没辜负那位义士的期望,那位义士也没再出现。
三年后一个清晨,一把比首把书信插到包拯的书桌上。
他展开一看,大意是:我守约三年,未杀一人;昨日遇一伙歹人拦路劫杀良民,不听劝阻,我一时激愤,杀了四人,留下一活口,绑在大人房后树上;我已违约,请到城隍庙验我尸首。
包拯依言去看,果真如此。
包拯深受感动,叹道:“这真是自古以少有的义士!身怀绝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诚待誓约,视生死如鸿毛,守大义如泰山,惊天地,泣鬼神,可惜命归黄泉了!”
【大视角】
人心最易于相通者,不是形式或类别,而是信义或性情。
如果坦荡无忌、真实不欺,那么,生死、好恶、得失等等,也便轻若浮云。
包拯的拒礼诗第一篇:包拯的拒礼诗包拯的拒礼诗北宋清官包拯,一生做过四十余个官位,因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不徇私情、清正廉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青天。
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家喻户晓,历代文人墨客还写了不少颂扬包拯的诗词,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
包拯自己曾写过两首拒礼诗,一时被传为佳话。
嘉?v六年(公元1061年),礼部侍郎包拯六十大寿,皇上宋仁宗念其在朝野德高望重,且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
包拯再三推辞不过,只好勉强从命。
但他言于皇上: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意思是说做寿可以,但“拒收寿礼”。
生日这天天不亮,想不到皇帝先第一个派太监来送寿礼。
太监担心包大人不收礼,自己不好交差,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这个聪明的太监等于把老包公“将”了一军,皇恩浩荡,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但收了礼又坏了自己的规矩。
包公思索良久,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了规矩。
挥毫题诗,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太监没办法,只好带着拒礼诗回去复命。
同在朝廷为官的张奎是包拯的同乡,两人私交甚密。
张奎想,好友大寿,不备寿礼于情于理都讲不过去,这包大人不至于连我的贺礼也不收吧。
于是,带着寿礼来到包府,并递上礼单,包拯打开一看,礼单上赋诗一首: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
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
包拯看后不动声色,提笔在礼单背面写道:我们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
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
写罢,包拯把礼单又递到张奎手里。
张奎一看,只好把礼品让家人带了回去。
两人相视一笑,步入宴席。
(冯兴方摘自《牡丹晚报》2014年1月20日)第二篇:包拯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
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
出任天长知县(今属安徽滁州天长市)、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等地。
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
古人机智拒贿良言拒贿《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才能佩带!”子罕回答:“你有你的宝贝,我也有我的‘宝贝’。
你的宝贝是美玉,我的‘宝贝’是‘不贪’。
假如我收下你的宝贝,那么我们俩都没有宝贝了,咱们还是各自守住自己的宝贝吧!”来人见子罕言衷意诚,只好红着脸将美玉拿走了。
从此,“人贵不贪”便成为千古名言。
婉辞拒贿北宋文豪苏轼曾在京做过大官。
一日,其乡友带上厚礼想求他帮忙谋个一官半职,并说:“如您不便,劳令弟之驾也行。
”乡情不便明伤,苏轼便先给来客讲了一则“寓言”。
大意是:某人穷极盗墓,数掘无获,便想去掘伯夷、叔齐之墓。
只听伯夷在墓里说:“我是在首阳山上饿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别无一物,何如尔愿?”盗墓人丧气地说:“那我就挖开叔齐之墓,碰碰运气吧!”伯夷又说:“连我也不过如此,我弟弟(叔齐为伯夷之弟)就更帮不上忙了!”苏轼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们兄弟都无法帮忙啊!乡友悟知求官无望,只好知趣地带上礼物走了。
挂联拒贿清末著名爱国志士林则徐曾任两广巡抚挂帅处理鸦片顽疾。
林素知南方贪、贿二风盛行,上任伊始,便在衙堂和客室各挂一副对联。
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为:“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二联一出,准备行贿“走后门”者纷纷龟缩,贪风大敛,民心大振,终于取得了禁烟运动的胜利。
这种用悬挂对联的方式表明心志,拒收贿礼的方法,类似如今的“颁布政纲”或发表“施政演说”,大多收效明显。
赋诗拒贿明代有个名叫吴纳的监察御史,曾受命到贵州考察“三司”吏治。
返京城时,已走入四川境内,后面却追赶来一位骑者,说是奉命向巡按大人献上黄金百两。
吴纳一边戏说“姓吴名纳”就是“无纳”之意,一边取笔墨在礼盒上题诗一首,以示拒受。
诗云:“萧萧行李东西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言下之意,即使你勉强塞给我了,到前边我也要扔掉,绝不会收受带回。
包公与侠客立誓
包公刚到开封府上任,开封城外常出怪事,连续有好几个恶霸在睡梦中被人勒死,而家里人连声音都听不到。
官方悬高赏、出精差,却连杀人者的影子都没见上,因此只好将案情报告给包拯。
包拯将案情反复研究、勘察后,发现这些死者,都是刚刚做过一件伤天害理的坏事。
百姓称杀人者为“无名大侠”。
有人来密告开封城里一个恶霸,仗着亲戚在朝中做大官,抢了民女,还把姑娘的父亲打伤致死。
包拯用计守着“无名大侠”的到来,双方了解后,包拯说:“今后我若有哪件对不起百姓的事,你随时可来取我的人头。
我也有一事要你答应,日后再有恶霸害人之事,请不要擅自杀人,我定以国法治他的罪。
”“无名大侠”爽快地答应道:“只要大人能秉公执法,我决不再杀一人。
若有违背,我必以死谢罪。
”双方击掌为誓,各自归去。
包拯果然把那恶霸定了死罪。
此后,当包拯遇到困难时,就想到和“无名大侠”的誓约,总没辜负那位义士的期望,那位义士也没再出现。
三年后一个清晨,一把比首把书信插到包拯的书桌上。
他展开一看,大意是:我守约三年,未杀一人;昨日遇一伙歹人拦路劫杀良民,不听劝阻,我一时激愤,杀了四人,留下一活口,绑在大人房后树上;我已违约,请到城隍庙验我尸首。
包拯依言去看,果真如此。
包拯深受感动,叹道:“这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义士!身怀绝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诚待誓约,视生死如鸿毛,守大义如泰山,惊天地,泣鬼神,可惜命归黄泉了!”
【大视角】
人心最易于相通者,不是形式或类别,而是信义或性情。
如果坦荡无忌、真实不欺,那么,生死、好恶、得失等等,也便轻若浮云。
包拯扔端砚廉洁征文
包拯一贯服从朝廷的调遣,当年被视为蛮荒之地的端州,他也甘愿赴任,并做出了出色的政绩。
除长子病故,要求回乡任职以便就近照顾家庭外,他从未向朝廷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
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
《宋史·包拯传》中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最典型的例子是,据司马光《涑水纪闻》所载,他知庐州后,“亲旧多乘势扰官府,有从舅犯法,希仁戳之,自是亲旧皆屏息”。
横行霸道的官员为之收敛,堂舅犯法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他发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训,叮咛子孙务必将清正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几十年间,除朝廷给予的俸禄外,包拯没有多吃多占过一分一厘。
广东端州出产一种紫云般的石头,当地府百姓用此制作质地优良的宝砚进贡皇上和权贵。
包公前任均借进贡之机,贪污多达数十倍于贡品之数的端砚据为私有,除个人享用之外还馈送权贵,大搞不正之风。
包拯却一改前规,下令制砚数量不得超过进贡之数,榆次同时,他还要求属下,不允许他们索要一方宝砚,同时上奏皇帝宋仁宗,减少宝砚的进贡数量,减轻了百姓负担。
当包公调离此地时,当地百姓悄悄将一方宝砚放入他的箱里,只有其下属包兴看到,包公发现之后,竟然取出端砚,随手丢落江中。
这个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包公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包青天”,是他始终坚持洁身自好,为官清廉的结果。
包公掷砚,扔掉的是有价的端砚宝物,获得的是不同凡响的大“公”和大“廉”,留下的是感动当朝和后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
我们应该学学包公,时刻将“廉”字置于心头。
《宋史·包拯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
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
朝廷多施行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包拯》阅读中整理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手法1、《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原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某如此。
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某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落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不会再谈及我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2、节选自《高斋漫录》【原文】东坡尝谓钱穆父曰:“寻常往来,心知称家有无①;草草相聚,不必过为具②。
”穆父一日折简③,召坡食皛饭。
及至,乃设饭一杯,萝卜一楪,白汤一盏而已。
盖以三白为皛也。
后数日,坡复召穆父食毳饭,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报。
比至,日晏④并不设食,穆父馁甚,坡曰:“萝卜汤饭俱毛也。
”穆父叹曰:“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注释】①称家有无,根据家中财力行事。
②具,引申为筵席、酒食。
③折简,写信。
④晏,晚、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等到……时候)(2)子瞻可谓善戏谑者也(善于,擅长)2.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A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饥饿。
B时间很晚了还没有吃过东西,钱穆父非常生气。
C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饥饿。
D时间很晚了还没有摆出食物,钱穆父非常生气。
读《包公拒寿礼》有感_700字包公,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今天我看了一篇包公拒寿礼的故事。
包公,姓包名拯,包公是人民对包拯敬爱的称呼,包拯一生爱民如子,非常清廉。
包拯从不为自己办寿辰,但是在60大寿那年,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破例要给包拯办一次寿辰,包拯这下可为难了。
最后,包拯决定拒礼不收,白水招待。
不一会,衙门外人山人海,不管送礼的人怎么说,包公都一再拒礼,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送礼,包公一个一个的拒收,时间过得很快,到了夕阳要落下的时候,一个老汉匆匆走来,手里捧着一盆“月月红”,包拯看后,认为这不同于前面的礼物,这花代表了许多人们的心意,同时也表达了乡下人的朴素,不能不收。
于是包公亲自走出衙门,双手托过老人的“月月红”,笑容满面地说:“赵钱孙李住村营,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慰,丹心要学年年红。
”同学们,你们是否会觉得包公很傻,包公怎么那么笨,这么多好礼送上门来,都拒之门外,偏偏会收下了乡下老人的一盆花。
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廉政。
人们常常把廉政挂在嘴边,却不知什么是廉政。
廉,就是官员廉洁、正直。
政,就是机关政府。
廉政,合起来讲就是官员正值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廉洁、无私的奉献给官府,而且要不收贿赂,一丝不苟的为人民服务。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到处都收贿赂,被人比作虽生犹死的人。
另一种人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当然是廉洁的人,这种人的名字会流芳百世,被人们当作虽死犹生的人。
在我的述说下,廉政已经不再那么难理解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如我们最熟悉的公安局长任长霞,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同志牛玉儒,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好干部郑培玉等。
好多这样的楷模,用自己的心血创造出了我们今天安宁的幸福生活。
他们虽死犹生,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们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英雄精神流芳百世。
我们要记住这些伟大的英雄。
同学们,我们长大后是想流芳百世,为人们歌颂。
还是要遗臭万年,留下骂名呢?让我们好好想想。
高中作文素材:包拯的拒礼诗
【人物名片】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包拯的拒礼诗
北宋清官包拯,一生因其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成为百姓心中的青天。
包拯曾写过两首拒礼诗,一时被传为佳话。
嘉祐六年(1061年),礼部侍郎包拯六十大寿,宋仁宗念其德高望重,要给他做寿。
包拯推辞不过,只好勉强从命。
但他言于皇上: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意思是做寿可以,但“拒收寿礼”。
生日这天,皇帝派太监来送寿礼。
太监担心包大人不收礼,自己不好交差,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
这个聪明的太监等于把老包公“将”了一军,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但收了礼又坏了自己的规矩。
包公思索良久,挥毫题诗,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太监没办法,只好带着拒礼诗回去复命。
同在朝廷为官的张奎是包拯的同乡,两人私交甚密。
张奎带着寿礼来到包府,礼单上赋诗一首: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
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
包拯看后,提笔写道:我们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
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
张奎只好让家人把礼品带了回去。
两人相视一笑,步入宴席。
【名师解读】贪赃者往往以“情义为重”“盛情难却”,给自己的贪污行为找借口;他们贪,其实是本性使然。
皇恩浩荡的寿礼、至交朋友的“盛情”,应该最难拒绝的,但包拯却能够委婉拒绝。
这表明,只要你心中有“不逾矩”的底线,就能远离贪婪的泥淖,做个名垂青史、百姓拥戴的好官。
【适用话题】底线清廉礼节情与礼
高中作文素材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