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sCARTSP1原核表达纯化及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77.23 KB
- 文档页数:5
κB、mTOR、Par-4、p21等 [10]。
在本研究中发现PESV 能显著降低K562细胞的PI3K,p-Akt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两个蛋白的表达随PESV作用时间的延长下调更为明显,与其诱导凋亡的效应相一致,其效应均优于环磷酰胺。
说明PESV较好的抑制了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及该通路作用的下游通路,从而通过影响调控因子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
由此,可以认为慢粒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转化可能是通过BCR/ABL 融合蛋白P210 表达,激活信号传导途径,影响下游因子,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示我们通过研制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因子,抑制蛋白酶体或通过作用于BCR/ABL下游的靶向信号途径[1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阐明中药全蝎提取物PESV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干预PI-3K、p-Akt信号蛋白的表达,进而起到调控下游信号因子的表达,促进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小剂量K562细胞成功建立NOD/SCID小鼠白血病的病理模型郝征7 杨文华 于文俊 张佳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1]。
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以NOD/SCID小鼠已成为血液学实验研究的有用工具。
人白血病细胞株注射于NOD/SCID小鼠体内,可以在外周血、脾脏、淋巴结等处检测到并长期存在,各类白血病细胞及杂交瘤细胞均能在其体内迅速增殖。
本研究取白血病人K562细胞系尾静脉接种到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建立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病理组织变化。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及预处理SPF级NOD/SCID小鼠,3-4周龄,雌雄各半,购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饲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SPF级层流室,标准颗粒饲养,饮水酸化处理,垫料及一切与鼠接触物品均灭菌处理。
大黄素对白血病K562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体外研究近况孟 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0193摘要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大黄(Rhubarb)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大黄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及改善脏腑功能等多种作用。
其有效成分之一的大黄素(Emodin,EM)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对于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杀灭作用。
关键词 白血病 中药 大黄素 K562细胞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2)16-1978-03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2.76/10万,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儿童和35岁成人中则居第1位。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仍有30%左右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能缓解或者缓解后再复发。
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或继发耐药(drug resistance),特别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导致化疗失败。
因此积极寻找新的有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已经成为血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黄(Rhubarb)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大黄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止血、健胃、利胆、泻下、解热、镇痛、抗炎、利尿、降脂、降压、抗肿瘤及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
其有效成分之一的大黄素(Emodin,EM)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作用,如抗肿瘤、抗菌、抗老化及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1~5]。
1 大黄素对血液系统肿瘤的影响Kawai等首先发现,大黄素能够抑制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生长,随后发现大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6]。
p-糖蛋白在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线粒体上表达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多药耐药是白血病治疗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存在多药耐药的现象,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是一种跨膜输运蛋白,能够将多种化合物从内部输送到细胞外,包括许多抗癌药物。
P-糖蛋白在多药耐药的癌细胞中高度表达,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多药耐药的主要指标。
因此,研究P-糖蛋白在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其对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线粒体是细胞内储能和凋亡的重要场所,多药耐药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引起化疗患者治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P-糖蛋白在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线粒体上的表达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糖蛋白在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线粒体上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建立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模型将K562细胞株连续压制5-20次,筛选出具有多药耐药性的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
2、检测K562A02细胞株P-糖蛋白表达情况及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K562A02细胞株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探针,检测K562A02细胞株线粒体功能如膜电位、呼吸、自由基等参数的变化。
3、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糖蛋白过表达和沉默的K562A02细胞株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糖蛋白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K562A02细胞株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
利用siRNA技术对P-糖蛋白进行沉默,通过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SHP-1基因表达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白血病是一种以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和抑制正常造血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髓系白血病根据患者体内异常细胞的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髓母细胞的恶性克隆,具有高度增殖性和分化障碍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患病率逐年上升。
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则属于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恶性转化的肿瘤,在临床表现上相对缓慢,但容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危害也不小。
SHP-1是一种重要的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是T细胞和B细胞受体的信号负反馈调节器,能够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来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等生命过程。
在髓系白血病中,SHP-1的表达水平通常会下降,从而造成白血病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存活。
因此,研究SHP-1基因的表达状态对于白血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探究SHP-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研究方法:1. 病例选择:选取20例AML和20例CML患者进行研究,同时收集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做对照组。
2. 血样处理:使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外周血进行分离,获取单个细胞后,采用RNA纯化试剂盒提取总RNA。
3. 实时荧光定量PCR:采用反转录酶链反应法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PCR) 基于SYBR Green荧光染料的定量RT-PCR测定SHP-1基因表达水平。
4. 数据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来分析SHP-1基因在不同组间的表达水平差异。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SHP-1在AML和CML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探讨白血病的发生机理,并对白血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SPARC和Tiam1基因在HL-60与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李虹颖;彭志刚;刘列;罗军;邓东红;赖永榕;苏良焱;黄莹;刘振芳【摘要】目的:探讨SPARC和Tiam1基因在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取在对数生长期的HL-60、K562细胞进行mRNA抽提;以HUVEC细胞的mRNA 作为对照组,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法检测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均为低表达;②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ARC与Tiam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86,P<0.01);SPARC与Ti-am1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0.086,P=0.872).结论:在髓系白血病中,评价SPARC与Tiam1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SPARC和Tiam1可能通过共同的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6【总页数】4页(P891-894)【关键词】SPARC;Tiam1;髓系白血病【作者】李虹颖;彭志刚;刘列;罗军;邓东红;赖永榕;苏良焱;黄莹;刘振芳【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柳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柳州 54500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 M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造血系统的髓系原始细胞克隆性恶性增殖血液肿瘤。
90×35=31分。
叙述清楚,逻辑性较强。
Sp1基因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丘国彬 200671149 06本硕四班指导老师:蒋纪恺摘要转录因子Sp1是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基因调控锌指蛋白,它特异性地结合GC 盒启动因子,选择性地活化从含功能识别位点的基因到mRNA的转录,它的c端含有3个连续的cys2His2型的锌指。
有许多蛋白能与sp1作用,它是通过磷酸化和在单糖乙酰葡萄糖胺的O键的糖基化而被修饰的。
在与白血病的关系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成果:1.Sp1能调控PML(promyelocytic leukemia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的转录,降解PML-RARα蛋白诱导APL 细胞分化;2.Sp1能调控EFN的表达,限制EFN的过量表达而达到治疗白血病的效果;3.Sp1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性产生影响。
前言Sp1转录因子的简介:Sp1最早是在类人猿病毒40的启动子中被发现的,它可以和GC盒结合而激活基因转录[1]。
1987年Kadonaga等人从Hela细胞中克隆出了人SP1的部分cDNA序列,在通过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和磷酸纤维素纯化后被命名为Sp1。
随着Sp1的纯化和克隆,证实Sp1只是特异蛋白(specificity protein)家族的一员,它们通过GC盒调节转录[2]。
它的c端含有3个连续的cys2His2型的锌指。
锌指(Zinc finger),是存在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中的重要的DNA结合蛋白结构域(DNA-binding protein domain)之一。
1.Sp1的结构与功能(Fig1 sp1的结构区。
右侧标明为氨基酸的含量和分子量)Sp1基因编码105kDa的蛋白质,2000年从cDNA序列推算出了人类Sp1氨基酸序列[3]。
Sp1蛋白被分为数个功能亚区[4](Fig.1)。
转录激活区包括A、B两个亚区,当通过DNA结合区与DNA结合后,它们都可以发挥促转录活性。
一种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白血病K562细胞蛋白的方法陈曼;王骊丽;耿信笃【期刊名称】《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年(卷),期】2007(013)002【摘要】分别通过3种色谱模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弱阴离子交换-反相高效液相色谱(WAX-RPLC)和排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SEC-RPLC)对K562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收集的色谱馏分采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 MS)进行鉴定后,比较所获得的蛋白质数据.结果显示:当选择SEC-RPLC模式构建K562细胞蛋白质图谱时,检测到的蛋白质数目最多,信息最为全面.此法的建立为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总页数】4页(P98-101)【作者】陈曼;王骊丽;耿信笃【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现代分离科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现代分离科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现代分离科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2【相关文献】1.纳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HaCaT细胞膜蛋白 [J], 曾卓颖;张航;黄爱博;夏菠;洪文旭;刘建军;郭时印2.纳升电喷雾毛细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K562细胞株中混合蛋白质 [J], 蒙根;岑坚;王海龙;刘炳玉;王鸿丽;李卫华;王红霞;魏开华;张学敏;杨松成3.酸性丝氨酸蛋白酶ASPNJ对K562白血病细胞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J], 贾博;吴昕哲;王鎏越;张建一;崔佳乐;刘剑凯4.融合蛋白sCAR-TSP-1原核表达纯化及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研究 [J], 梁天祥;谌贺宽子;陈磊;武虎;唐斌5.墓头回提取物作用白血病K562细胞蛋白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 [J], 刘婷婷;卫东锋;赵春燕;苏刚;吴剑华;卢艳;曹慧明;程卫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奥沙利铂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研究陈姝;汤为学;娄世锋;陈林【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04(020)013【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铂类化合物奥沙利铂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HL-60细胞作用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光镜和电镜观察奥沙利铂作用后细胞形态变化.结果:随着作用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增加,奥沙利铂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0.032 mmol/L奥沙利铂作用72小时,细胞生长抑制率86.5%,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G2/M期细胞增多,形态学显示细胞凋亡.结论:奥沙利铂有明显抑制恶性白血病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总页数】3页(P1194-1196)【作者】陈姝;汤为学;娄世锋;陈林【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青藤碱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实验研究 [J], 牟凤林;陈华2.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体外诱导人巨核细胞白血病DAMI细胞株凋亡与P73蛋白表达 [J], 毛彦娜;徐学聚;白松婷;王飞;卢洁;张艳华3.奥沙利铂诱导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研究 [J], 郑直;曲延征;陈伟辉4.熊果酸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J], 潘莉萍;袁伟;郭静明5.人参皂甙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J], 凌昌全;俞超芹;黄雪强;潘瑞萍;张登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凋亡张翠梅;高建慧;李德乐;李璟;施玉麒;林骏;罗深秋【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8)003【摘要】目的体外研究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4 d.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l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K562细胞相比,0.10/gL浓度的苦参碱诱导后K562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均显示有凋亡特征,同时细胞内p27kipl蛋向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苦参碱在体外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伴随凋亡.可能与p27kipl蛋白表达增加相关.【总页数】3页(P478-480)【作者】张翠梅;高建慧;李德乐;李璟;施玉麒;林骏;罗深秋【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广东,中山,528403;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相关文献】1.苦参碱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 [J], 刘小珊;蒋纪恺2.苦参碱上调K562细胞γ珠蛋白 mRNA表达和诱导红系分化 [J], 张翠梅;尹晓娟;封志纯3.苦参碱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J], 张彦;蒋纪恺;刘小珊;刘北忠;许相儒;何渝军;戴碧涛4.CGI-100基因在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J], 黄凤霞;曹励民;张彦5.氯化高铁血红素诱导K562细胞红系分化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J], 马艺戈;王冰蕊;高洁;刘金花;佟静媛;刘丽君;石莉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