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经济现象、解释经济规律和指导经济政策。
它源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根据供求关系,市场价格和数量在自由竞争下会自动调整,形成市场均衡。
供给方追求利润最大化,需求方追求效用最大化,通过市场交互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即边际满足度递减。
个体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决策。
3.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认为,自由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结果,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提升经济效率。
4.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涉及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
5.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分支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宏观经济学也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
6.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互的分支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7.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分支学科。
它认为政府官员也是有个人利益和动机的,政府决策可能受到个人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正性。
8.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分支学科。
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又称主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机制,如供需关系、价格决定、市场垄断等。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状态,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理论,即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并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以缓解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时,可以使用供需理论来解释市场均衡的变化;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使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来评估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争议。
首先,它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忽略了市场失灵和其他非市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其次,它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这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最后,它过于依赖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导致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在社会中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西方经济学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经济学体系,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兴经济学派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自由竞争可以有效分配资源。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对经济增长和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经济学派别,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主张市场均衡和效率。
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为后来的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
杰文斯则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概念。
三、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学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
凯恩斯的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危机的处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新兴经济学派新兴经济学派是指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兴起的一些经济学派别,如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经济制度的效率和稳定性。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考察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理性经济学的假设。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的不对称对市场效果的影响,探讨信息对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兴经济学派等。
西方经济学总结在西方,经济学一直被视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的经济行为和资源的分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西方经济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1.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的自由和自发性。
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中自私的个体行为会由于竞争和供求关系而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大卫·李嘉图则关注土地利用和价值的决定,提出了著名的边际效用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
2.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即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强调边际效用的概念,即个体的增量效用递减。
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引入了数学和统计分析的工具,并成为后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将市场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模,强调市场的均衡和效率。
3. 凯恩斯主义与福利经济学的兴起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即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节可以平稳经济周期,并解决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也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强调经济政策应该关注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而不只是追求经济增长。
4. 新古典合成与供给侧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家开始试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形成新古典合成理论。
新古典合成理论认为,市场可以自我调节,但在一些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这一理论的发展证明了经济学的进步,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
与此同时,供给侧经济学也逐渐兴起。
供给侧经济学认为,通过改善经济体制和减轻企业负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论为我们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框架。
本文将以清晰、简明的语言描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分析其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根据该理论,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可供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表示市场上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将实现价格的稳定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该理论,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是根据每单位增加的消费量产生的边际效用来衡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对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选择和效用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或个人应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专业化和贸易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体福利,并促进经济增长。
四、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经济决策的方法。
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该方法帮助我们判断某项政策或项目是否值得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广泛运用于公共政策领域,用于评估政府的投资和干预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活动,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来调整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
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干预和调节成为必要手段,以确保经济的效率和公平。
七、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以下是关于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要点:
1.古典经济学:早期的西方经济学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
卫·里卡多等经济学家。
他们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提倡自发性的经济秩序和比较优势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兴
起。
杰文斯、马歇尔、瓦尔拉斯等将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原理引入经济学理论框架中。
他们认为,个体的理性决策和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带来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
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
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来稳定经济和提供就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4.新古典合理预期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合理预
期经济学崛起。
该理论强调市场参与者有足够信息和合理预期,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他们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对政府干预持保守立场。
5.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行为和
经济结果的影响。
它关注市场机制外的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合同等因素对经济效率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主要流派和理论,其中还有许多分支和不同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变化,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相关综述论文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包含了广泛领域研究的学科,涵盖了从个人消费行为到国际贸易、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学派和理论被提出和发展。
比如,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观点。
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兴起使得宏观经济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凯恩斯的“赶上央行,放慢零售”等理论对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学派的兴起都在西方经济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经济现象的多种工具和视角。
与此同时, 西方经济学也在现实经济政策制定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边际效用、价格弹性、非理性预期等,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模型的建立和政策制定中。
这些新颖的理论和模型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和解释能力。
总的来说,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理论和学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和分析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看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再到现代的新古典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既是历史的脉络也是未来的潮流,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还受到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们常常将他们的理论与社会政策联系在一起,试图解决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传统使得西方经济学成为了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实际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对世界范围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理论建构开始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等问题,都需要借助西方经济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和解决。
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综述及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启示【摘要】西方经济学派在税收经济思想方面有着丰富的探讨和贡献。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税收应当尽量简单和公平,避免干扰市场机制;凯恩斯主义提出了通过税收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观点;新古典主义则强调税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共选择理论让我们重新思考政府在税收中的角色;供给学派则主张减少税收以促进经济活力。
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启示在于要平衡公平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未来发展方向应重视个人所得税改革、资源税改革和地方财政改革。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派的思想综述,我们可以为我国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公共选择理论、供给学派、税收政策、我国、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西方经济学派的发展背景西方经济学派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当时欧洲各国开始逐渐摆脱封建制度,走向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一时期,诸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关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理论,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自由竞争能够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活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等新的经济学派也逐渐涌现出来,对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派的发展背景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并不断演变,对后世的经济政策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税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税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学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支持国家运行和发展,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控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对税收经济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经济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经济学派对税收的看法和观点。
不同的经济学派对税收的理解和应用方式各有不同,包括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供给学派等。
西方经济学简介西方经济学是指发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体系和学派,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至今的一系列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以及其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家对经济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系统地探讨经济学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并将经济活动与伦理学相结合。
而西塞罗在其著作中对市场经济和财富创造进行了论述,强调了相互交易的重要性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二、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经济学家。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调节作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和供求关系等重要观点。
其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里程碑,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人创立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等核心观点。
马克思经济学对于理解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20世纪前半叶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它试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修正并发展成为一种符合现代经济现象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个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的分析,强调供求关系和效用最大化原则。
著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他们的研究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概述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生产活动的科学。
西方经济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学传统之一,它涵盖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观点,对于理解现代经济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在市场中表现为购买力。
供给则指企业或其他供应者愿意生产和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市场在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下,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二、供给与成本供给与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是基于成本和利润的平衡。
成本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
企业根据这些成本决定生产的数量和价格,以求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三、边际效用与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对某一商品或服务额外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额外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个体应该在各种商品和服务之间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满足最大化。
四、竞争与垄断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两个极端。
竞争市场存在多个供应者和需求者,市场价格和数量由供需双方的博弈决定。
垄断市场则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供应者控制,其决策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力。
西方经济学关注竞争市场的效率和垄断市场的管制。
五、边际效益与外部性边际效益是指个体对经济活动的额外收益。
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对其他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外部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西方经济学研究如何考虑和纠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六、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指的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且一人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市场失灵是指自由市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高效地分配资源。
西方经济学探索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供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七、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增加,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扩张。
经济发展则更综合地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总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我们购买日常用品的决策,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些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品等。
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研究诸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先来说说微观经济学。
在微观经济的世界里,需求和供给是两个核心的概念。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而供给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价格就是在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机制,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有效配置。
消费者行为理论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部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来做出选择,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而企业作为生产者,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的控制以及市场的需求等因素。
在微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市场结构。
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效率是不同的。
完全竞争市场是最理想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是存在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接下来再看看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指标。
西方经济学总结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为我们解析和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悠久,贡献巨大。
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总结与回顾,探讨其对经济研究和实践的影响。
1. 理性经济人假设及其限制西方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它认为人们在经济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行动。
这一假设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理性经济人假设忽视了人类行为中的感性因素,比如情感和信任,这在实际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该假设也假设了信息完全对称,然而在现实中,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市场失灵和不公平分配。
2. 市场经济与自由放任西方经济学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市场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使得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利用。
自由放任的政策倡导政府尽量少干预经济,相信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
然而,自由放任政策也存在问题。
它未能解决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导致了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困境。
因此,在实际政策制定中,应该注意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监管和调控。
3. 边际效用递减与效率边际效用递减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认为随着消费的增加,人们对物品的边际满足递减。
这一原理对经济学家来说,是在帮助决策和资源分配时进行最佳选择的有效工具。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原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些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不适用于某些情况,比如,在某些情境下,满足的边际效用可能会增加。
因此,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
4. 制度经济学与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将经济视为一种制度,研究不同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它强调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制度设计和改革的理论框架。
制度经济学对我国改革开放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制度,使经济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结论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宏大的学科,其发展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路和理论。
西方经济学总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
在那个时候,哲学家们就开始思考经济问题,如财富的本质、商品交换等。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则始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强调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古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在古典经济学之后,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和变革。
新古典经济学的出现,引入了边际分析的方法,对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则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应运而生,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如何做出消费决策,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和定价等。
它通过研究供求关系、成本和收益等因素,来解释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资源的配置效率。
例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约束来选择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而在生产者理论中,企业会考虑成本和收益来决定生产的数量和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当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就会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它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西方经济学评述评述是指对西方经济学学科性质,内容和基本原理,我们怎么看,怎么对待等。
一、学科性质1.1传统观点(指从斯大林开始至1978年)西方经济学用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没有科学性,是庸俗经济学。
高校除经济学说史专业外,不开设西方经济学。
一般出版社不准出版西方经济学书,只有商务印书馆可出版,但要有批判性的前言。
1.2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准确表述高鸿业教授:西方经济学有双重性质:1、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企图论证资本主义是“理想社会”——在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应持有否定态度。
2、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特别是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应该加以借鉴和吸收。
(高书11页)有人概括为:总体、全局上否定,具体、局部上借鉴,我国不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陈岱孙教授:已纠正了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应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摒弃其庸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框架,吸收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的成分。
《求是》96.2第38页二、研究对象2.1研究对象的一般界定。
一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稀缺资源节约的科学。
这里重点有两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进行选择。
如对生产来说,就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选择。
2.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研究每个厂商或资源所有者如何把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每个家庭或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或储蓄上,以取得最大的效用等。
2.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学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整体经济活动的。
如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消费、投资和价格的总水平等。
三、主要内容3.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理论,可用下图表示。
图1-1 微观经济学主要问题及相互关系3.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是指发源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包括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等多个学派和理论。
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等方面展开,对于理解和研究现代经济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提出。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
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等概念,为后来的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理论、供给和需求理论等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分配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凯恩斯经济学是在大萧条后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失业和经济波动的问题,主张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经济增长。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对于政府干预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这些主要的经济学理论外,西方经济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学派和理论。
比如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
行为经济学则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制度经济学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实证经济学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这些学派和理论在不同的领域和问题上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等方面展开。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经济学,每个阶段都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其他学派和理论也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学派的发展与演变,不仅反映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也对现代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早期经济思想综述周彩彩201121050030 一.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一)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19世纪40年代,德国产生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它是在德国资本主义较为落后,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已经尖锐化的时期出现的。
因此,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是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而是作为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历史学派虽然继承了李斯特的一些观点,但又与李斯特有明显区别。
李在当时代表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历史学派则适应大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无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要求。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雪儿,希尔德布兰德以及克尼斯等。
1. 罗雪儿: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
2. 希尔德布兰德:统计学3. 克尼斯:对历史学派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做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阐述。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定义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只承认具体国家的具体发展特点。
研究方法:历史方法。
它强调各个民族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把经济发展看做是一种历史过程,具有一定和理性。
但由于他们摒弃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法,因而他们的著作只能成为杂乱堆积的历史经济资料,在必要时还要借用英法经济学家的理论概念。
二.国内学者对历史学派的研究杨祖义在《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学分析》中认为,德国历史学派从大量的经济史料中抽象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 是第一个基于经济史的经济学流派。
我们应超越纯经济学视野, 对历史学派予以经济史学解读, 充分肯定它独特的历史地位。
历史学派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史学观, 它对经济史学发展的贡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推进经济学方法论的变化; 2. 树立了经济学与经济史结合的典范; 3. 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经济历史资料。
贾根良,黄阳华在《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中提出,德国历史学派的宗旨与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战略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不仅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重要先驱,而且在19 世纪下半叶对推动德国崛起并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马克思经济学在主体上与德国历史学派都是同一种哲学传统和经济学传统的产物,而这种传统与中国哲学传统之间又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和开创中国经济学研究传统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胡明在《历史学派与德国特殊发展道路》中分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观实质及其民族(国家) 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德意志特殊道路的关系。
作者认为,历史学派的民族(国家) 主义为德国的特殊发展道路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也为其悲剧性结局负有部分责任。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引起中国经济学家客观地分析和探讨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汤在新在《论历史学派》中提出,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年代至本世纪初流行于德国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中, 对历史学派的评价早有定论。
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表面现象并不是直接合而为一的,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要从事物的表面形式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正是依据这点从总体上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区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前者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 后者则是描绘经济关系的表面现象。
就这个观点来说,历史学派无疑应属于庸俗经济学中的一个流派。
三.李斯特的生平及著作李是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他反对封建政权的官僚专横,发表文章,创办刊物,要求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和各种自由。
他还要求国家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解除农民的封建负担。
1817年被聘为图宾根大学财政学教授,1820年当选为符腾堡议会议员,从此开始在全德进行政治活动。
1825年在美国侨居,1827年在美国发表第一部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后来又以美国公使身份返回德国,晚年自杀。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农地制度、小农经营及国外移民》,《德国政治经济的国家统一》。
一.经济学说李的经济学说有其自己的特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该书分为四编:历史;理论;学派;政策。
与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同,他从讲述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展开他的论述。
(一)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先来解释一下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世界主义经济学:是从事研究如何使全人类获得发展的那种科学,而不是以国家概念为考虑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凭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的那种科学。
李认为,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对立的。
从魁奈开始的西方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斯密和萨伊都继承了这一传统,都是以世界主义或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
李认为,在个人与整个人类中间有一中介体——国家,在现实情况下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果像“流行学派”(指英法等国的主流经济学)主张那样实行自由贸易,那么,“比较落后的国家将普遍屈服于工商业与海军强国的优势之下”。
虽然人类有趋于全世界的联合倾向,但当前世界仍存在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所以,“如果任何一个国家,不行在工业上,商业上还远远落后于别国,那么,它即使具有发展这些事业的精神与物质手段,也必须首先加强它自己的力量,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进的国家进行自由竞争”。
李认为,政治经济学或国家经济学更正确地了解各国的当前利益和特有环境。
李并不是绝对地否定斯密等人的学说,只是从历史和实践方面否定了斯密等人的理论,他主张德国实行保护关税,从而建立和确保国家的民族统一和独立。
(二)生产力理论李认为,要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
他认为,财富本身和财富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而且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李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地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 物的生产力。
根据李的观点,人的生产力和自然地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进行。
物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
斯密等人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的生产力,因而认为养猪的人是生产者,教育家就不是生产者。
而根据李的生产力理论,养猪的人是生产者,教师,作曲家,医生,法官和行政官员也是生产者。
前者生产交换价值,后者生产生产力,后者的生产性比前者要高得多。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是决定于积蓄的财富,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
法律、公共制度虽不直接生产价值,但却生产生产力。
(三)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论李认为,“个人主要依靠国家并在国家范围内获得文化、生产力、安全和繁荣,同样地,人类的文明只有依靠各个国家的文明和发展才能设想,才有可能”。
为此,需要探讨国家的发展。
李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
他把国家经济发展分为5个时期: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他认为,一个国家实现这5个时期转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先进城市,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但要使工业,海运等真正大规模发展,就要依靠国家的干预了。
他认为,德国已处于第四阶段,应实行保护关税,以迅速向第五阶段过渡。
四.国内学者多李斯特思想的研究朱曰强在《李斯特经济思想述评》中提出,李斯特是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历史学派的先驱人物。
他反对古典经济学, 提出了独创的“国民经济学”和“生产力理论”,首创了保护贸易学说。
他的经济思想不仅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而且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 对我们今天还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李斯特的研究不够重视。
他还认为,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不过是适应德国资产阶级特殊需要本国的经济学。
但是, 如果撇开李斯特经济学的这种资产阶级性质, 就他强调经济学研究必须重具体特点,而不能照搬外国的理论,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制定自己的经济战略,这点是很可贵的。
德国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没有自己的经济学经济学都是从英、法输入的舶来品, 正是从李斯特开始才创立起德国自己的经济学的。
这是李斯特对德国经挤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德国经济学的发展走上历史学派的道路, 这个学派否定油象法,否定普遍规律,正是渊源于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所以,李斯特成为历史学派的先驱人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汪红梅,罗良文认为,李斯特在批判亚当·斯密创立的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国民经济学。
这一学说具有鲜明的国家主义特色,独特的贸易保护思想和新颖的生产力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当今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有益的启示。
他还认为,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旨在使当时落后的德国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使国民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当时最发达的国家——英国。
可以说,李斯特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是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思想,其中不乏对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比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中国家对民族工业应该实行必要的保护政策,还有实现工业化是摆脱落后地位的关键。
北京大学的瞿茜在文章《李斯特的爱国主义经济思想及启示》中提出,经济学家所坚持的观点偏左还是偏右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应该自觉肩负起这样的社会使命,体现公共的良知。
在这点上,李斯特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一生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经济学学子学习的,能用这样的态度投入到经济学的研究当中,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一.美国早期的经济思想(一).19世纪末以前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美国是18世纪70年代才建立的新兴国家。
建国以前,它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从殖民地时期开始的。
北美殖民地在经济发展中与英国统治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宣告独立。
独立后的美国开始大规模向西扩张,小农场主的农业经营制度获得普遍发展,由此逐渐形成美国式农业资本主义道路,并为以后的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经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总产值已仅此于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
不过,独立后的美国经济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加剧了,北部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南部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矛盾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最终北部联邦政府取得胜利。
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道路,到1894年,美国企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
美国与德国类似,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具备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
经济学对美国来说,最初也是一门外来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