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解困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合一住人法规依据
摘要:
1.概述三合一住人法规
2.三合一住人法规的依据和目的
3.三合一住人法规的具体内容
4.三合一住人法规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正文:
一、概述三合一住人法规
三合一住人法规是我国针对城市中的住房问题,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出台的一项政策。
这个政策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三种保障性住房合并,形成一个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二、三合一住人法规的依据和目的
三合一住人法规的依据是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规范、高效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的效率和公平性,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三、三合一住人法规的具体内容
1.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通过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政策,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向城市低收入家庭供应的、能够满足基本居住需要的政策性住房。
2.廉租房:是指政府通过出租、补贴等方式,向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的、
租金低于市场价的政策性住房。
3.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通过出租、补贴等方式,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新就业无房职工提供的、租金低于市场价的政策性住房。
四、三合一住人法规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三合一住人法规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提高了住房保障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谐。
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与权益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保障性住房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问题,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并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一、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用于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住房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住房保障法住房保障法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基础,于1998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国家对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保障责任,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机制。
2. 住房租赁合同法住房租赁合同法是为了保护租房者的权益而制定的法律,于2019年生效。
该法规定了住房租赁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加强了对租房人的保护。
3. 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是为了保障征收户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规,于2011年颁布实施。
该条例规定了城市房屋征收和补偿的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征收户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二、保障性住房的权益保护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权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房屋供应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通过修建廉租房、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提供了可负担的住房。
2. 价格控制政府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的价格管制政策,将房租或房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能够承担得起。
3. 补贴与补偿对于无力购房或租房的住房困难人口,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补偿,帮助他们缓解住房压力。
4. 加强监管政府加大了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违规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行为,保护购房者和租房者的合法权益。
5. 法律援助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为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住房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低收入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口的住房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法》是国家法律,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该法旨在加强住房的管理,保护居民住房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该法共计七章五十条,下面仅列出部分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了本法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住宅安全、居住环境、住房供给、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住宅业主、住宅使用权人、住宅承租人、住宅服务提供者等均需遵守该法。
第二条规定,国家主张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的住房建设方针,鼓励发展绿色住房并制定住宅设计标准,提高住房的品质。
第二章:住宅所有权第四条规定,住宅所有权人享有住宅物权、土地使用权和共有部分的所有权,有权改建、维修、增设附属设施等。
但需注意遵循国家的建筑和环保法规,不扰民、不影响他人利益和环境。
第五条规定,住宅所有权可通过买卖、继承、赠与等方式转移,但需严格执行有关房地产权证登记规定。
第十四条规定,住宅使用权人享有由住房产生的收益、使用权和卫生、安全、环保等权利,有权在经批准的范围内自主决定住房的装修和使用。
第四章:住宅承租人第二十五条规定,住宅承租人有权按协议租住住房,享有居住权;在协议期内不受房主擅自侵犯及房屋拆迁等影响;有权对所租住的住房进行装修、使用等。
第二十六条规定,住宅承租人须按合同约定的租金、使用范围等支付租金,并保护住房设施的完好并不影响正常使用。
第五章:住宅服务第三十五条规定,住宅服务提供者应保证住房的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基本设施,并为住户提供安全、方便、优质、饮食等服务。
第三十六条规定,住宅服务提供者在对外销售住房时,应公开住房面积、户型和交通、环境等情况,并保证住宅的图纸、规划等符合国家的标准设计。
第六章:住房保障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着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确保住房安全和质量,维护群众住房权益。
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将住房保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住宅的供给和公平分配。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法》是保障公民住房权益的必备法律,是建设规范住房、提高人民住房品质的指南,加强住房管理和改善住房条件的利器。
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修订后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及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等,并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负总责,对所辖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和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价格)、监察、财政、国土资源、税务及金融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住房保障工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促进实现住有所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镇住房保障,是指通过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或者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为住房困难且收入、财产等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家庭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
前款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限定面积标准、租售价格等,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提供的住房。
第三条城镇住房保障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保障基本、公平公正、全程管理、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条城镇住房保障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
国家对城镇住房保障工作实行地方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住房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住房保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城镇住房保障补助资金,对城镇住房保障工作提供支持。
第五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运营和收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鼓励金融机构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运营提供金融支持,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为保障性住房融资提供担保。
第六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的居住区以及建筑质量差、设施不配套的住房(以下统称棚户区)进行改造。
棚户区改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用地供应、税费优惠等政策。
第七条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镇住房保障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城镇住房保障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住房保障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城镇住房保障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可以委托城镇住房保障实施单位,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住房保障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城镇住房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组织编制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
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 24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修订后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及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等,并组织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负总责,对所辖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和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价格)、监察、财政、国土资源、税务及金融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并遵循以下原则:以区为主、全市统筹;自愿申请、逐级审核;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交易、动态监管。
第四条市政府建立本市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
市建委负责全市经济适用住房的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规划、财政、税务、民政、交通等有关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各区县政府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
第二章供应对象第五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应符合以下条件:(一)申请人须取得本市城镇户籍时间满3年,且年满18周岁,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
单身家庭提出申请的,申请人须年满30周岁。
(二)申请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收入、家庭资产符合规定的标准。
城八区的上述标准由市建委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市居民收入、居住水平、住房价格等因素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远郊区县的上述标准由区县政府结合实际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第六条申请家庭成员之间应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包括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
但申请家庭成员中已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或已作为其他家庭的成员参与经济适用住房申请的人员,不得再次参与申请。
第七条家庭住房是指全部家庭成员名下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
申请家庭现有2处或2处以上住房的,住房面积应合并计算。
第八条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各类保险金及其他劳动收入、储蓄存款利息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政策法规解读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城乡建设则直接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了保障人民的住房权益,推动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本文将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并为实践提供参考。
一、住房建设政策解读住房建设是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系列政策为住房建设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其中,住房保障政策是广泛受关注的一部分。
1. 保障性住房政策政府通过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的住房需求。
这包括公租房、廉租房等多种形式,旨在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
同时,政策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优惠。
2. 人才引进政策为了吸引人才流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这些政策提供了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福利,为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住房贷款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一系列住房贷款政策,旨在为购房者提供便利条件。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贷款利率优惠、调整首付比例等,降低了购房门槛,促进了居民的购房需求。
二、城乡建设政策解读城乡建设涉及面较广,政策法规既关乎城市建设,也关乎农村发展。
以下是一些城乡建设政策的解读:1. 城市规划和建设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政策,旨在推动城市的科学规划与有序建设。
这些政策鼓励城市实施城市更新与改造,提高城市的功能和环境质量。
同时,政策还规定了建筑物的高度、用地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加强了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 农村建设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农村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政策,旨在推动农村的发展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这些政策包括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提升。
3. 环保建设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环保建设政策,鼓励使用绿色材料、节能设备等,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环保性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21•【字号】新政发[2007]73号•【施行日期】2007.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07〕73号)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区城市住房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以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廉租住房、解危解困住房、住房公积金等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仍然存在,主要是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小、覆盖面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依然比较困难。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新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一)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对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从讲政治和全局战略的高度出发,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新疆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公共服务职责,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国有企业职工住房解危解困工程等为重点的、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保障性住房是指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和无住房家庭的住房问题而建设、配售或租赁的住房,旨在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供应。
为了更好地管理保障性住房,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该办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和标准。
建设主体包括政府投资建设、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等多种方式。
建设内容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
建设标准包括建筑面积、居住条件、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以确保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
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管理《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与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对住房需求对象的认定、申请方式、审核程序等进行了规定。
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公平、公正、透明的住房申请和分配制度,确保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和无住房家庭能够享受到合理的住房保障。
另外,还对保障性住房的使用管理、维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住房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维护。
三、保障性住房的租金与售价管理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经济适用性,《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对租金与售价进行了管理。
根据不同的住房形式,制定了相应的租金与售价政策。
其中,廉租住房的租金由政府进行定价,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限价商品住房的售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这些措施旨在保障低收入家庭能够承担得起住房费用,同时保护保障性住房的运营可持续性。
四、保障性住房的监督与评估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对监督与评估提出了要求。
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住房建设、分配、使用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求开展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工作,对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完善政策措施。
结语《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管理的重要法规,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和无住房家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租售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住房保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八大政策出台国企职工住房困难问题解决国有企业可自行组织危改、利用自用土地集资建房、同意住房困难职工出售非成套公房使用权……昨天,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市房改办、市总工会、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和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解决国有企业住房困难职工住房问题促进企业稳定的若干意见》,提出八项政策措施,为解决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拓宽了渠道。
政策1国企职工可申请廉租房政策规定:国有企业职工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按廉租住房的政策规定执行。
政策解读:市国土房管局房改方案处处长程建华介绍说,2001年8月21日市政府批准实施《北京市城镇廉租房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
考虑目前收入监管系统不健全,对居民的收入审核有相当难度,起步阶段将廉租对象限定在民政部门确定的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和城镇优抚对象家庭。
按廉租办法规定,解决困难的方式,包括货币配租、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
这个文件在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将企业廉租家庭明确提出,以便落实住房解困。
政策2支持国企自行组织危改政策规定:国有企业可以自行组织危旧房改造,改善企业职工住房条件。
政策解读:程建华介绍说,这项规定是一个突破。
同意企业作为危旧房改造的组织主体,而且单栋或多栋危旧房也可以组织改造。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经危改项目所在区危改办批准,企业可按照《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0019号),对其现有用地范围内的成片危旧房屋或单栋(含多栋)危旧楼房进行改造,并享受危旧房改造的政策。
而且要将改造范围内非本企业单位职工住户统一纳入危改范围,与本单位职工政策一致。
另外,单位土地、房屋等原始资料丢失的,国土房管、危改等部门核实后应尽快办理有关危改手续。
政策3企业可用自用土地集资建房政策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自用土地集资建房,或者组织职工参加住房合作社建房,解决职工住房困难。
政策解读: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原则上已不再允许单位自建职工住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住房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障住房产权保护第三章保障住房人员的选择与审定第四章保障住房生产第五章保障住房经营第六章保障住房使用第七章保障住房质量第八章保障住房的流通第九章保障住房行政管理第十章保障住房房屋住居人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住房资源,规范保障住房产权和保障住房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保障住房生产者和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保障住房质量水平,推动保障住房产业化,促进保障住房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保障住房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保障住房,是指由政府免费供应土地,零利润管理,所生产的用于保障居住的房屋。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部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保障住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保障住房工作。
第四条国家扶持保障住房建设工作和生产、更新、推广使用工作,鼓励保障住房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保障住房生产、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就近,方便,快捷需要制定保障住房发展规划,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保障住房的生产和推广。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条国家建立保障住房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安居需要,保障人民生活,生产安全。
对贮备的保障住房应当定期检验和维护。
贮备的保障住房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章保障住房产权保护第八条国家依法保护保障住房产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保障住房。
第九条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供免费的平整好的土地,享有土地及上述盖房的从房屋交于第一个居住者时间起,享有75年后的土地及上述盖房的所有权。
第十条住房者在自己提供资金建房后,享有政府提供土地的房屋居住权75年,75年后政府有权收回。
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正文:---------------------------------------------------------------------------------------------------------------------------------------------------- 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建设的发展,特作如下决定: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高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要坚持配套、分阶段推进。
近期的任务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城镇住房制度,使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
上海市解决居住困难户住房暂行办法【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公布日期】1991.04.29【实施日期】1991.04.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解决居住困难户住房暂行办法(1991年4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条为分期分批解决上海居住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根据《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到本世纪末,上海市市区解决居住困难户住房问题的目标是: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以上至4.0平方米居住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大多数得到解决。
1991年至1993年,解决1990年末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及以下的居住特别困难(以下简称居住特困户)。
第三条凡在本市工作和生活,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职工,不论租住公房、自住私房、租住私房的居住困难户,均属解困对象。
第四条解决居住困难户的住房问题,继续贯彻“职工住房困难由职工单位负责解决”的原则,职工和退休职工的住房困难,由职工和退休职工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第五条解决居住困难户的住房问题,由户主所在单位负责解决;不是户主的年大结婚家庭成员,由其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第六条根据“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筹资建设住宅的机制”的原则,居住困难户应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分别通过购买平价房(按综合造价出售的住房)、优惠价房和认购住宅建设债券等办法,取得住房的产权或使用权。
第七条支持和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和职工,采取互相合作的形式,组建住宅合作社,共同筹资建房,解决住房困难。
个人合作建房建设的住宅,免缴建筑税、营业税和人防工程建设费。
第八条对于有建房资金、而无房源的单位,可购买由本系统或市、区房产开发部门提供的平价房,据此落实居住特困户所需的房源。
对于无建房资金、又无房源的单位(以下简称双困单位),要给予支持和帮助。
凡企事业单位除在本系统范围内调剂外,可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申请住房专项贷款,购买由市、区房产开发部门提供的平价房,据此落实居住特困户所需的房源。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6•【字号】绍政发[2008]30号•【施行日期】2008.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绍政发〔2008〕30号)越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市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省政府《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7〕57号)、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发文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令第162号)、《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解决市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明确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8年,实现低保标准两倍以下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2009年,基本解决低保标准三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到2010年底,基本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完成现有旧住宅区的综合改造,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农村困难群众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基本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任务。
二、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
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和实物配租相结合,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
对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军烈属家庭、残疾一级家庭、低保家庭的无房户实行实物配租,但上述家庭现住房面积已达到廉租住房保障水平80%以上的,实行货币补贴;享受实物配租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控制在建筑面积36平方米到50平方米之间。
对城市低保家庭,在保障面积标准以内的实物配租租金按照《浙江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定标准收取;对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其租金标准按低保家庭廉租住房租金标准适当上浮,超过保障面积标准的部分均按照公有住房租金标准缴纳。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转发上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人均居住面积两平方米以下困难户住房的通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6.07.05•【文号】[87]城房字第465号•【施行日期】1986.07.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转发上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人均居住面积两平方米以下困难户住房的通知》的通知((87)城房字第465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建委),北京、天津、上海市建委、房管局,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房管局:现将上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困难户住房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供参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把解决人民住房问题列入重要日程,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城镇住宅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全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由1978年的3.6平方米,上升到1986年的6平方米(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城镇住房原来基数低、欠帐多;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快,近期又处于青年婚龄高峰,大户型变小户型,以及住宅建设投资体制不合理和住房分配方面的不正之风等原因,致使城镇住房困难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1986年城市缺房户为671.2万户,占城市总户数的23%,其中,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特别困难户有65.1万户,占城市总户数的2.2%。
这些居民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生活和情绪都受到严重影响。
群众对一部分人住房较多,而另一部分人居住条件却十分恶劣的情况反映强烈,意见很大。
我们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了解和关心群众住房的疾苦。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要把解决无房、严重拥挤户的住房问题放在首位,做出规划,分期分批解决”(国务院国发〔1983〕193号文)的指示,并参照中央农村扶贫政策精神,在近几年,各地要首先解决人均居住面积在两平方米以下居民的住房问题。
福建省房改领导小组关于确认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困项目的暂行办法正文:---------------------------------------------------------------------------------------------------------------------------------------------------- 福建省房改领导小组关于确认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困项目的暂行办法(闽房改[1997]第084号1997090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计委第6号令《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要求,规范我省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困项目的确认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因解决住房困难户住房需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的确认。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标准是指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确定的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住房困难户,是指无房户、危房户和人均居住面积少于6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安居工程,是指由国家批准的,面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建设项目。
第五条申请确认的解困住房建设项目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按标准建设的公寓式普通住房,且仅限于自住;2.住房标准严格按照闽政(1996)2号《福建省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设计和施工的;3.当地人民政府计划实施的解困项目,严格按照闽政(1996)2号文件执行的;单位解困项目经当地人民政府解困主管部门确认后上报的。
第六条住房解困项目确认应提供材料:1.经主管部门或当地街道核实的住房困难户名册,并要求注明困难户的家庭收入情况、现住房情况、职务(职称)、拟安排住房等情况;2.解困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规划、设计、年度计划实施、施工、资金来源和分配等情况;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标准;4.国家安居工程项目须附由各计划部门批准立项并安排年度投资计划以及各实施城市分解下达落实的文件,当地人民政府解困项目须附当地政府批准文件,单位解困项目须附当地人民政府解困主管部门确认文件。
完善住房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住房权益的重要制度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住房救助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加以完善。
本文将就如何完善住房救助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大住房救助对象的范围和覆盖率目前,住房救助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住房救助的需求面日益扩大。
因此,应适当扩大住房救助对象的范围,覆盖更多有住房困难的居民。
二、建立健全住房救助评估机制为确保住房救助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应建立健全住房救助评估机制。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立评估委员会或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申请救助的居民进行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住房条件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资金能够精确地投向最需要的人群。
三、完善住房救助资金来源和管理当前,住房救助资金多来自财政拨款,覆盖面和资金规模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可以探索多元化的住房救助资金来源,如通过社会捐赠、企业公益基金等渠道筹集资金,以增加住房救助资金的规模。
同时,也要加强对住房救助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与公正。
四、强化住房救助政策的宣传和推广现阶段,部分城市住房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导致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居民并不知情。
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住房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如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住房救助政策的存在和申请流程。
五、强调住房救助制度与其他救助政策的衔接住房救助制度应与其他救助政策有机衔接,实现政策的整合利用。
比如,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可以考虑在住房救助中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可以同时纳入住房救助范围,通过协同发力实现更好的住房保障效果。
六、加强住房救助制度的督导与监督建立健全住房救助制度的督导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住房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同时,也要建立相关投诉举报渠道,对住房救助工作中的不正之举进行查处,维护住房救助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城镇解困房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城镇解困房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1994]106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现将《广东省城镇解困房建设管理规定》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广东省城镇解困房建设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解困房,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为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而建设的住宅。
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是批经济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而且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标准的住户。
经济收入水平和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制定解困房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保障规划的实施。
第四条省、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解困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解困房的建设工作。
第五条解困房售价的构成:(一)征地拆迁补偿费、地价款和占用土地应缴纳的有关税费;(二)规划勘测设计费;(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费;(四)建筑安装工程费;(五)贷款利息;(六)5%以下的利润。
具体售价由县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制定,报同报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给予减免地价款和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配套费等有关费用。
第六条符合本规定第二条规定条件的住户,可向户籍所在地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购买解困房的书面申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登记造册,并予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