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五年级两班学生共计90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都比较平均。
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
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多从农村转学而来,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
同时,有几个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较差,学习效率不高,需给予特别的关注。
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家庭的支持度不高。
本学期除做好家长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并且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扎实抓好阅读质量,逐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略读课文各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语文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对高中学生学术能力的影响。
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报告通过对101名高中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他们在语文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学术收益和心理感受。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性课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语文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语文研究性课题,培养高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了深入了解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本研究将调查101名高中学生在语文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学术收益和心理感受。
方法受试者本研究共有101名高中学生参与,其中男性48人,女性53人。
受试者的年级为高二和高三,平均年龄为17岁。
测量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术收益,二是心理感受。
学术收益部分包括学生在语文研究性课题中表现出的学术能力增长情况。
心理感受部分包括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和感受。
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等,以描述学生在学术收益和心理感受方面的情况。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对学生填写的问卷数据进行内容分析,整理出一些主要的观点和感受。
结果学术收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语文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其中,92%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87%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67%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高中语文研修工作总结报告(通用8篇)高中语文研修报告篇1学海无涯,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需要终身学习。
教育工作是动态的鲜活的进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社会时代的步伐,这也需要不断汲取新的理念。
特制订本学期个人进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为中心。
二、基本情况本人已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士文凭,系统学习了有关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还需继续努力。
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善于学习,能珍惜各种学习机会。
三、进修目标1、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3、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4、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5、提高自己的教室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6、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教研能力。
四、方法措施第一、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
1、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书籍,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且广泛阅读文学书籍充实自己,以不断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使教室教学效果更好。
2、借助先进的媒体学习,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建立自己的博客语文园地。
3、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充电时刻。
4、利用一切资源,校内多向同事学习,并主动走出去,向教育界名师寻经问宝。
第二、善于思考,把教学工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1、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
2、坚持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并主动反馈于教学工作。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反思教育学生的点滴,在反思中感悟,写出高质量的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
4、善于思考善于创新,主动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第三、主动创造精彩的语文教室,主动展示自我。
1、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创造精彩语文教室,多打造精品,在此过程中,学习提高。
2、多听同事们的课,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提高。
3、主动上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虚心接受同事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室授课水平。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天门市天南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2007年7月至今, 在天门教科院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语文课题研究组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及评价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现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总结近四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在,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开拓精神和创造力是人才的最重要特征。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要求教育界尽快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
(二)信息社会的要求。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追求“高效学习”的同时,更应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
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才能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三)教育的需要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的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以往的教育仅仅停留在继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学习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
这种陈旧的教育理念,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严重影响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要求,阻碍中国的发展。
教育必须来一场新的革命。
新的教育理念已经产生,培养高素质、创造型、实践型人才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
(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篇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附录九:《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平阳县昆阳二中语文课题组1[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创新是通向时代的发展动力。
中华民族要在今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就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语文子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阐述一些体会和看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一、引言1、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与以往的课程完全不同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课程。
它是怎样产生的呢?<1>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我们所处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洪流正席卷全球,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越来越高,并居于主要地位。
过去那种使用原材料和使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例会越来越小。
人类将会以更少的材料与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注入了更高的知识含量。
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换代、创造升级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
不仅在科技创新,而且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光靠引进与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因为引进与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自主力。
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文言文虚词的研究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指导教师:所属领域:语文一、课题背景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相差很大,我们学生平时接触得少,因此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成为了一大难点,尤其是其中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学习。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二、课题目的对于高考中所涉及到的重点文言文虚词“之、其、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中学文言文中的虚词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信息、小组讨论四、研究过程确定课题探讨并设计研究方案成员按照分工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整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一步进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与反思五、概述虚词在语法意义的表达及语法任务的完成上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实词的数目远远多于虚词,但是虚词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正如马建忠所言,“实字其体骨,虚字其精神也。
”[1]实词如果是骨架的话,那么虚词则是骨头里的血液,而整个句子正是通过血液串起来的。
因而甚至可以这样断言:汉语少了虚词,便不能正常表达。
因此,本小组重点针对“什么是文言文虚词”“高考中所出现的高频文言文虚词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用法又是什么”,重点选取“之、其、以”三个文言虚词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它们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例句,然后对每个例句中对应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研究和分析,再进行归类,整理出各个虚词在中学教材中的典型的用法及意义。
六、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的概述1.虚词的定义:汉语虚词在古代有各种称谓,如“语助”、“虚字”等。
关于虚词,北宋周辉在《清坡杂志》里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2]许多古代学者认为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却推动感情抒发。
《马氏文通》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实词和虚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他认为实字即“有事理可解者”,是文的“体骨”;虚字即“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是文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经典五篇)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经典)(精选篇1)“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大家知道,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
学生的创造发明是从小开始的。
由此可见,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现象,屏弃那些知识只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材的狭隘的认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20__年3月学校以“研究性学习”为研究课题在语文教师中进行了广泛地研究。
课题操作如下:一、认真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提高教师理论上的认识研究性学习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之中。
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会,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样要组织好教师学习新课标,提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走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研究什么、发明什么,就是小制作等一些误区,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并轨。
第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二、通过教师之间的研讨,进一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形成研讨的氛围。
第三、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研究课题,为学生选择课题时发挥导向功能。
二、组织学生选择课题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题,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与提高。
三、以点带面,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们以点带面进行教师个人学习的小汇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把个人的研究认识在教师间进行广泛地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
1、由学校走向社区学校的教育只是学生受教育的一方面,获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学校把学生由学校教育走向社区教育,开展了“用童年看世界”,“用小小手改变家乡环境”等一系列活动,活动之后学生写下了许多篇很不错的小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是我们与人交流、思考、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理解、感知世界的窗口。
而作为一种学科,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和研究。
在语文学科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访谈、调查、实验等方式展开。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产生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对象,学习成果也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而研究性学习则突破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局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自主选择和负责任地处理学习任务,这不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此外,研究性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献、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的信息,同时还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这种思维活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实地考察、交流讨论等方式获取相关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科知识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从鲁迅小说看民族的劣根性课题组员:组长:武昭意义:你猜摘要:所谓“民族劣根性”,系指旧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其反动本质下刻意培养起来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
关键词:鲁迅小说民族劣根性研究方法:度娘1.问题的研究:对鲁迅来说,“国民性剖析”既是个思想概念,又是他反思、批判传统的武器与手段。
这促使鲁迅的“国民性剖析”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思想的尖锐性。
鲁迅披露“瞒和骗”、“卑与怯”等国民性的外在表现,探究其得以孕育的深层结构,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注重对其中间层次一一社会心理进行分析,并由此展开反省、剖析与批判。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将文学艺术与哲学思想融为一体。
“艺术作品如果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逻辑,提供现实生活发展的趋势、可能性,那么这种作品就是富于智慧的,有助于真理的认识。
在大作家的作品中,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可以达到统一。
”鲁迅正是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
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处境和命运。
他本质上是一位思想家,热切而不懈地关注人,思考人类、人生、人性等普遍性问题。
在他那里,人生探索与哲学思考一致,文学典型塑造与国民的共性反思并存。
那么,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小说,去看看中国民族的劣根性。
2.研究过程与分析:我们通过网络、图书、长辈们了解到所谓“民族劣根性”,系指旧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其反动本质下刻意培养起来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
劣根性是传统文明的堕落,是千百年来封建理学和礼教遗留下来的疽痈。
我们的祖先创造过许多灿烂的文化,但很不幸,我们在秉承这些历史文明和优秀传统的同时,那些封建遗毒也被承袭了下来,并且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子孙。
中国现代史上,率先摘指于民族劣根性,并敢于剖析和批判的,当属文化智者鲁迅先生。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
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结伴而行,互为条件。
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模式已走入死胡同,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加以淘汰,而是因为大多数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地倚重接受性学习模式,而对研究性学习完全忽略或不加提倡。
现在我们强调基础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适应素质教育时代的发展趋势,确立研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应有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或完全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的一种模式。
这种学习活动模式不是语文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
曾经听一位老师讲鲁迅的《祝福》一课,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来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但是这个结论如果老师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运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以及与同伴的合作,去获取正确的结论,学生就会对课文理解得深刻而透彻。
根据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以及她最后陈尸雪地的悲剧结尾,这位老师为学生确定了研究的主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以此为切入点来探究文章的主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语文学科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学科。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对于高中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的选题是基于对高中语文学科本身特点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综合考虑了当前教育要求中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通过这一选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希望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推动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推动传统语文教育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育多注重对文本的理解与阅读,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而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对真实问题或话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自主选择和处理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向学生主体型教学转变,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真实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效果分析。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支撑研究工作,包括:•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查找和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篇一XXX:茶是中国的*大饮料,海南的茶叶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研究性学习报告6篇关于研究性学习报告 (1)一、研究背景1、高中语文学科之现状与困境进入新世纪,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普遍而言,仍然是没有大的改观。
仅以我们学校及接触的周边学校为例——新安中学地处深圳市南头关外,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直属学校。
就生源水平而言,属区内二类学校。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潜力和写作水平,多处于中等甚至中下水平。
如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资料空洞、幼稚,字里行间充斥的或“风花雪月”般的柔弱无物,或“新新人类”样的无病_……此种现象,在我们这类学校以至往下的三、四类学校比比皆是,往上的一类的学校也绝不少见。
笔者曾多次参与过各种级别的语文统考改卷工作,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看到学生“阅读理解”答卷,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领;作文表达资料肤浅、空洞无物,内心极为焦虑。
一句话,阅读和表达缺少甚至没有“文化含金量”,教育家于漪比之为“缺钙”乃至“失语”。
2、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之要求本次语文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理解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第二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潜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明确提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必须的阅读表达潜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潜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决定潜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用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势的迅猛发展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我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潜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潜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潜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9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1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
《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
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
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研究性学习总结范文6篇研究性学习总结范文 (1)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
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
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
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
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
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
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
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
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
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
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总结四篇研究性学习,历时五个月,长达20周,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时间里,我体验到了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乐趣,虽然是第一次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但是和学生一起,通过努力,看着在自己的指导下,学生努力的付出下,他们一同精心灌溉的种子终于一点点地发芽、破土而出,甚至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我感到自己已经置身于开满鲜花的小花园里,收获着,庆祝着,品尝着丰收的喜悦。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又是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没有什么经历,在一边备课一边学习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也教会了我很多,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
首先,教师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主动探寻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以知识的传授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探求体验。
在确定研究课题环节,怕学生想不出好的课题,就给学生罗列出了很多参考课题,大多都是和学科教材严密结合的课题,例如“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神六与化学”、“汽车中的物理”、“李白诗歌‘月’意象分析”、“英文精曲赏析”等。
本以为自己抛出的课题学生肯定会借鉴个一二,谁知学生自己推出的课题更让我耳目一新:“省锡中高一学生叛逆心理与学习生活的关系”、“省锡中堰桥校区植物种类研究及其分布情况”、“省锡中堰桥校区高一学生消费倾向调查”、“我国历代服饰的变革”、“省锡中校服的优化设计研究”这些课题,不仅仅与我们的校园生活相关使课题更具有意义,而且学生显露出了极大的兴趣,研究热情非常高涨。
其次,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一方面,教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哪怕是在实验过程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对学生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探求活动应该有严谨的方案,在选题、分组、调查、查找资料等方面,教师要给予详细有效的指导。
作为一名指导老师,我本能地把各个研究小组揽入了自己的胸怀中,鼓励他们,替他们出谋划策,希望他们能够多走一些平坦的道路,少走曲折,我经常找课题小组长谈话,了解他们的研究动态和遇到的困难,每当他们把发现的困惑告诉我,我都会帮他们出主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习研究。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语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1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
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
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
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1、主题:由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提炼;2、整合:对学习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习;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
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
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
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
本单元是举办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习研讨任务,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习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谈语文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应时而生——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 ,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开展而不断开展变化的。
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 ,不同的社会开展阶段 ,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 ,并效劳于不同的目的 ,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张肇丰先生的研究结果说明 ,农业社会主要是个别接受式学习。
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低下 ,其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少数统治人才 ,与这个目的相适应 ,教育内容主要是传递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文化。
这种由少数人所掌握的文化是以不容置疑的真理或权威的面目出现的。
传统社会是垂直型社会 ,上级是绝对权威 ,?说文解字?说:“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可见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 ,即教师讲 ,学生记 ,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 ,习得和掌握。
古代学校教育的规模也很小 ,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或数个学生。
“接受学习〞和“个别教学〞是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根本特点。
工业社会主要是集体接受式学习 ,日新月异的工业化进程急需大批各行各业的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在教育目的上,“开发民智〞取代了少数统治人才的培养。
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被拿破仑打败后对教授们说:“科学无禁区 ,科学无权威 ,科学自由。
〞励精图治办教育 ,兴科学。
在教育内容上 ,以探究自然奥秘为宗旨的“知识—技术〞文化取代了意在稳固社会秩序的“价植—标准〞文化 ,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教育普及 ,受教育者的数量大大增加 ,于是出现了班级授课制。
集体教学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有相似之处 ,它表达了“效率〞的观念。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有两条思路。
一条是高效学习——提高人的学习速度 ,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 ,以?学习的革命?为代表。
重效率 ,强调“授人以渔〞 ,而实际上不管什么“鱼〞 ,它所追求的 ,首先是掌握知识的量 ,而不是质 ,然而信息时代的现实说明 ,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
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任务:分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及其身上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研究对象: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学交流、上网调查、看电视中的有关专题节目等方法进行研究。
小组人员:组长:组员:研究报告:《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
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
书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现摘取几个人物,对他们做浅要的赏析。
人物之一——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
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
”同时,贾宝玉这一人物形像既丰满深刻,又生动鲜明,至今还流行在生活中,并且将会永远活在人间。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
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
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
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
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
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
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
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
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
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
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人物之二——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
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
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
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后来病情渐重,处境更加艰难,她预感到寿命不久,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悲吟。
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红楼梦》中的人物,褒贬最多的恐怕就是林黛玉了。
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本身是一个柔弱的女性。
而她却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用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
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非常关心的。
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
“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认为拿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这里,她的封建阶级思想表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
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还有,她偶尔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的说教。
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从此变得和宝钗非常亲密。
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疼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
由于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后因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
同时,险恶的环境更推进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家长。
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
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
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直逼须眉。
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爱看《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同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基础。
人物之三——王熙凤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
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就会有热闹。
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
在卷首,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要说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
”我们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
当她第一次出场,马上就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
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
”仅仅一句话就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能是凤姐说出的。
也许贾府众人早以习惯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
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
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
因为红,所以才敢这样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
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出场写得极其鲜明。
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凤姐。
作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还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
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
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最后才得到接见。
而见到的凤姐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
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寥寥几笔,足以传神。
通过对细节描写,写足了一个贵族家庭的管事奶奶对穷亲戚的威风。
另外,其家仆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
“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
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阴暗面。
“弄权铁槛寺”,水月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却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
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等人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
而她贪婪狠毒的天性,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