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用艾灸 四类人要警惕——天人中医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内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艾灸让你不再出糗
关于尿失禁,相信很多人都会很尴尬,患者都希望能找到尿失禁的治疗方法,艾灸疗法就是其中一个。
通过对艾灸的研究发现,艾灸治疗尿失禁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及关于艾灸养生的名人语录,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治疗尿失禁的方法
尿失禁又称小便不禁,是指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经尿道自行外溢的一种病症。
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以老年人及病后、产后体弱者为多,以白天为多见。
病因
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
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
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
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
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症状
小便失禁或频数。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等多种。
取穴
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灸法
用温针灸,温灸也是家庭比较常见的一种灸法,操作方便简单,可分两个阶段,首先需要让患者俯卧,对背部俞穴及施灸,每穴温针灸3艾段,每段2.5cm长,时间10~15分钟后起针,然后再让患者仰卧,取腹部穴位及足三里,方法同上。
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打喷嚏、笑等压力下,出现不自觉的尿液失禁。
这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影响了许多女性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护理中,可以运用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等方法来治疗这一疾病。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对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着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护理体会。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我首先会给她们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了解病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排尿习惯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有助于我更好地制定护理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患者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情绪压力,导致身体气血不足,脾胃失调,盆底肌无力,从而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接下来,我会采用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的方法来治疗患者。
艾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热量温热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理气血。
而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盆底肌无力的情况。
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疗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
在实践中,我发现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尿失禁的情况减轻了许多。
我还会给患者提供一些生活护理建议。
比如给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排尿姿势,饮食起居的调整等。
这些生活护理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给予患者心理的关怀和支持。
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后,会出现心理上的负担和焦虑情绪。
我会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和困扰,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她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工作要综合运用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和中药治疗的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详细的询问了解,提供生活护理建议,以及心理支持。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我的护理体会对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中医遗尿名词解释
中医遗尿是指尿液无法控制或排出不畅的病症。
这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妇科遗尿:主要指女性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情况下会有
尿液不由自主地漏出。
中医认为此种遗尿多由于子宫下垂、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等原因所引起。
治疗上以收紧盆底肌肉、调理子宫的位置为主要方法,如针灸、艾灸、中药等。
2.老年遗尿:老年人由于膀胱功能减弱、尿道粘膜松弛等原因
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液不禁的问题。
中医认为此种遗尿主要由于肾气虚损、阳气下陷、脾虚等原因所致,治疗上以补益肾气、提升阳气、健脾等为主要方法,如中药调理、针灸、草药泡脚等。
3.小儿遗尿:小儿遗尿是指儿童在睡眠中尿床的现象。
中医认
为此种遗尿主要由于脾虚湿盛、肾气不固、肠胃积滞等原因所引起。
治疗上以调理脾胃功能、补益肾气、祛除湿气为主要方法,如中药调理、针灸等。
4.阳痿遗尿:指男性在性生活中无法勃起或勃起不坚硬,同时
伴有尿液不禁的问题。
中医认为此种遗尿多由于肾阳不足、肝郁气滞、心肾不交等原因所致。
治疗上以补益肾阳、疏肝理气、调和心肾等为主要方法,如针灸、中药调理等。
以上是对中医遗尿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不同类型的遗尿病症有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
医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补益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遗尿病症的目的。
同时,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也是改善遗尿病症的重要措施。
尿失禁的艾灸方法(附案例)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位主要在膀胱,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
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涩无权,则膀胱之开合失度,即可出现小便失禁。
因此用灸法来治中风后尿失禁,可以固摄膀胱和尿道,效果还不错~案例
某院收治62例中风科住院患者,均为中风后尿失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1例,对照组 31例,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尿失禁患者健康教育、合理饮食、充足饮水、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无特殊治疗。
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
通常选择神阙、关元、气海、中极,然后点燃艾条放置艾灸盒中,取一片2毫米厚的生姜,用针灸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放于艾条与皮肤之间,置于以上穴位。
隔姜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患者感到温热且舒适而不灼痛为度,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结果
痊愈:小便时有尿意感,完全能自行控制;显效:小便基本能自行控制,但偶有失禁;无效:尿失禁程度无变化,无法自行控制。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13,有效10,无效8,总有效率74%小结
临床观察中多见于老年人,久病之人,病情多见于虚证、寒证,以肾气不足,脾气亏虚,膀胱不能约束,气化无权,而开阖失常所致。
故采用艾灸以益肾气,固摄下元,补脾温中散寒。
生姜,味辛性温,隔姜灸可利用药力和热力温通经脉,温阳扶正,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
中极为膀胱经的募穴;关元为治疗溺溲异常之要穴,气海、关元为任脉会穴,是人体元气之根,用以振奋,增补肾气;神阙穴是强壮要穴,艾灸能通过艾叶温通作用,使热气借经脉之道直趋病所。
穴位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穴位治疗尿失禁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48例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艾灸对患者进行治疗,于21天后评定疗效。
结果穴位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可靠。
【关键词】艾灸中医护理尿失禁尿失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中医学认为尿失禁是小便不禁范畴,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液自行排出的病证。
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与尿失禁的发生一致,病情越严重,越容易出现排尿障碍,且影响尿失禁的恢复[1]。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选取了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48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穴位艾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入选的48例病例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缺血性脑卒中后伴意识障碍;伴完全运动性失语;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尿失禁分级评估[3]Ⅱ度以上者,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48-76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尿失禁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护理等。
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将点燃的艾条放置在艾盒内对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腧穴部位,妥善固定,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
共3个疗程21天。
1.3评价标准痊愈: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无尿液溢出,能自行控制排尿,正常生活;好转:小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偶尔有失禁现象,基本不影响生活,能参加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小便仍失禁[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结果两组治疗效果见表表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表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观察组 24 10 8 6对照组 24 5 6 13经X2检验,x2=3.26,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是一种针对这种疾病的护理方法。
在我工作的护理工作中,我对这种护理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护理体会。
我想说一下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盆底肌群及骨盆底结构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泌尿功能紊乱。
多数因肌肉松弛、肌力下降、无力、肌肉功能失常或缺乏而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所致。
所以,盆底肌训练就成为了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首要选择。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盆底肌训练对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效果。
我会向患者介绍一些盆底肌训练的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我会告诉患者,盆底肌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持不懈。
患者需要将盆底肌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且持续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我会每周跟进一次患者的训练情况,和她一起总结训练的效果,并根据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除了盆底肌训练,我还会建议患者尝试艾灸。
根据中医的理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盆底肌的松弛有很大的关系,而艾灸有温经活络、理气行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的状况。
我会向患者解释艾灸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她们正确进行艾灸的操作。
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过程中,我还会建议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的情况。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方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的护理方法,我还会积极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饮酒、戒烟、减少咖啡因摄入等。
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护理的过程中,我不仅只是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还会主动与她们沟通、聆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所面临的困难。
我会通过耐心倾听和沟通,帮助她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治疗尿失禁的穴位按摩和艾灸方法
点按利尿穴:用两手大拇指按压利尿穴(神厥穴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压力逐渐加大,持续5~15分钟,每日1~2次。
点按阿是穴:用右手大拇指在下腹部寻找2~3个阿是穴,用指尖抵住穴位,微力揉按5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
点按中极穴:仰卧平躺床上,以右手拇指抵住中极(位于脐下4寸),微用力揉按5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
按摩趾骨下:仰卧平躺床上,两手食、中指置于趾骨联合上缘,沿趾骨上缘向两侧推摩,每次推拿5分钟,以有微热感为宜,每日1~2次。
按摩下腹部:仰卧平躺床上,两手掌叠加置于下腹部中央,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下腹部5分钟,以下腹部有微热感为宜。
每日l~2次。
民间用艾灸神阙、关元、中极、涌泉等穴位治疗尿失禁,其具体方法是:点燃艾条,在以上诸穴位轮换熏,每个穴位处感到灼热难忍时换穴再灸,一般一次需要半小时。
一日一次,连续灸一周,如果症状消失,即可停灸。
再次复发时,如法再灸一周。
如此反复施灸,可很快控制病情。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打喷嚏、笑或者运动时,由于膀胱肌肉功能失调而导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失。
这种情况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影响了她们的社交活动和自信心。
为了帮助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我们在护理实践中尝试了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来治疗这一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护理体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护理方法的具体操作及其效果。
我想介绍一下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
压力性尿失禁通常是由于盆底肌肉功能失调、膀胱功能异常或者相互配合不协调而导致的。
而在中医的理论中,认为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肾气不固导致的。
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需要针对盆底肌肉的功能进行训练,还需要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脾胃和肾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首先是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的治疗方案。
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药性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时,可以选择涌泉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进行艾灸。
患者可以选择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艾灸治疗,每次约15-20分钟。
配合盆底肌训练,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其功能,达到控制尿液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提高尿液的控制能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次数。
接下来是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方案。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药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健胃、益气固脱的功效。
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时,可以选用补中益气汤来调理患者的脾胃和肾气,增强身体的正气,改善膀胱功能。
患者每天可以根据药师的建议进行饮用,通常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脾胃虚弱、肾气不固导致的尿失禁问题,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实际护理实践,我们发现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方案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有着明显的疗效。
中医解释尿失禁的原因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多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或者受到高度恐吓时也会发生,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尿失禁的中医解析,希望能帮到你。
尿失禁的中医解析1、膀胧气化失司李挺《医学人门》云:下虚内损,则膀肤不约,便溺自遗,或尿后遗余沥,皆火盛水不得宁。
王纶在《明医杂着》提及膀胧火邪妄动亦可致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
这些论述均阐明了膀胧气化功能失调是遗溺、小便不禁的基本病因。
2、肾气、肾阳不足中风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可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阳利水,致膀胧气化无权,而溺不得生,加之患者常伴发偏瘫等症,长期卧床,久卧伤气,继则耗气伤精,肾'气不固,气不摄津,而致小便频数。
临床也见有肾阴不足致相火妄动,逼尿外出者。
3、脾虚失于运化薛己在《薛己医案》中云:膀胧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一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之枢纽,脾气不足,升降失调,水液无制则生遗溺。
4、肝失疏泄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送及气化功能,形成遗溺。
5、肺气虚弱,宣降失司肺为水之上源,有主一身之气,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胧的作用,肺气虚弱,气不布津,通调失职,水液无以下注膀胧则生遗溺。
6、三焦运化失司人体水液正常代谢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正常,三焦的气化功能又依靠肺、脾、肾三脏维持,三焦决读无力,膀胧疏泄失司,故小便失禁。
总的来说,从中医上看,尿失禁的病因病机在于膀胧气化失司,肾气、肾阳不足,脾虚失于运化,肝失疏泄,肺气虚弱、失于宣降,三焦运化失司等方面。
中医治疗尿失禁的偏方1、用水将人参、冬术、干姜、棒草、金樱子一起放在锅里面煎煮,等到煎煮好之后喝掉。
这个中医方有补益肺脾作用,非常的适合肺脾气虚型的病人。
2、迎阳子,补骨脂,覆盆莓,山药各30g,桑螵蛸12g。
尿失禁(遗溺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尿液无感觉的自行排出,或有感觉而不能自控,客观存在,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出尿液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对社交活动和个人卫生有不利影响。
病因有: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2.手术损伤膀胱及括约肌的运动或感觉神经。
3.尿道狭窄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稳定性膀胱5.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减退。
6.分娩损伤,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引起的括约肌功能减弱。
(二)分类诊断1、急迫性尿失禁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尿失禁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2、压力性尿失禁身体运作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时腹内压急剧升高后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缺陷在膀胱流出道(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
3、充溢性尿失禁当长期充盈的膀胱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其原因可以是无张力(不能收缩)膀胱或膀胱流出道功能性或机械性梗阻,无张力膀胱常由脊髓创伤或糖尿病引起,老年患者膀胱流出道梗阻常由粪便嵌顿引起,便秘的患者约50%有尿失禁,流出道梗阻的其他原因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膀胱括约肌失调,个别病例属精神性尿潴留。
4、功能性尿失禁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只是由于身体运动,精神状态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忍不住或有意地排尿。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小便失禁,属中医“遗溺”,为“膀胱不约”所致。
肾主津液,司开阖,分泌浊,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则膀胱失约,则出现遗溺不禁的尿失禁症状。
本病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在临证上与多个脏腑相关联。
肾虚不约为主要病机。
治以补肾益气,缩泉止遗为主要治疗方法。
仙芪补肾汤合桑螵蛸散加减:仙灵脾、黄芪、菟丝子、杜仲、白术、益智仁、覆盆子、乌药、肉桂、淮山药、芡实、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乌药等,在临床上随证加减。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笑、打喷嚏、跑步等活动时,由于膀胱颈部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不全,导致尿液意外流出。
这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问题,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护理实践中尝试了将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和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的综合护理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此,我将分享关于这一护理体会的心得体会。
一、认识压力性尿失禁我们需要认识压力性尿失禁这一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盆底肌肉松弛、尿道括约肌无力等原因导致。
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咳嗽、大笑等过程中会出现尿液意外流失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二、综合护理方案针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我们尝试了将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和中医药治疗进行综合护理的方案。
首先进行艾灸治疗,通过艾灸刺激盆底穴位,促进盆底肌肉的收缩,增加肌肉力量和紧张度,提高盆底肌肉的支撑能力,从而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结合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针对性锻炼,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持久力。
配合补中益气汤进行中医药治疗,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护理实践效果在一位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身上,我们尝试了这一综合护理方案。
经过连续的艾灸治疗和盆底肌训练,患者的盆底肌肉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肌肉的力量和紧张度明显增加。
患者的尿失禁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日常生活中出现尿液意外流失的情况明显减少。
配合补中益气汤的中医药治疗,患者的体质得到了改善,血气得到了调理,整体健康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护理体会在这一护理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护理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护理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病施治。
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文章目录*一、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二、艾灸的作用与功效*三、艾灸的禁忌事项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1、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以下人士,如需艾灸要谨慎。
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高血压患者,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仅针对传统艾条施灸,灸大夫隔物灸仪系列除外)。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2、艾灸的分类艾炷灸艾炷灸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点燃施灸的方法。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
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温灸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蒸气灸,将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3、艾灸最适合哪类人群艾灸最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
中医认为,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适合体质阳虚、气虚的人做。
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很容易出问题。
不适合艾灸人群如果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
因此在家做艾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1、局部刺激:艾灸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以艾火刺激,这种温热刺激,使受刺激的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能发挥镇静、镇痛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常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等。
然而,在使用艾灸时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禁忌:
1. 孕妇、月经期间的女性以及有出血倾向的人禁止艾灸,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加重出血情况。
2. 体温超过38C的人不适宜艾灸,以免提高体温过高导致不适。
3. 精神状况不稳定、有昏迷症状或服用兴奋剂的人不适宜艾灸,以免刺激神经系统带来不良反应。
4. 身体状况较差、严重虚弱、贫血或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人不适宜艾灸,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5. 有皮肤疾病、感染或炎症的部位不宜艾灸,以免刺激患处并恶化病情。
注意事项:
1. 艾灸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烟雾对身体的刺激。
2. 使用艾条前要检查是否有异物,以免引起过敏或损伤。
3. 艾灸前后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发生水泡或感染。
4. 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约10-20分钟,避免长时间灸烧引起皮肤烫伤。
5. 艾灸后可适当休息,避免劳累或受凉,以免引起不适。
6. 如有热感持续不退、肿胀变大、皮肤出现溃烂、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艾灸并就医。
这些禁忌和注意事项是一般情况下的指导,如果有特殊疾病或情况,还应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艾灸治愈尿蛋白的案例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一个被艾灸治疗的疾病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一种症状,通常指尿液中存在异常的蛋白质,这可能是由于肾脏或泌尿系统的某些问题所引起的。
艾灸可以通过激活身体的自愈机制,帮助治愈尿蛋白。
以下是一位患有尿蛋白的病人的艾灸治疗案例。
这位病人是一个40多岁的男性,他开始感到疲乏、无力并且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
当他去看医生时,被确诊为尿蛋白,并被告知可能需要接受肾脏病治疗。
他决定尝试一些替代疗法,因此前往看了一位中医师。
中医师认为他的尿蛋白可能是由于肾气虚弱和血液循环不畅所
引起的。
因此,他给这位病人开了一些中药,并建议他接受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草,以产生热量和刺激,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自我修复。
这位病人接受了艾灸治疗,并同时遵循了中医师的中药处方。
他每天都会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艾灸治疗,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十多次的治疗。
在此期间,他也定期检查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并发现尿液中的蛋白质逐渐减少。
最终,他的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到了正常水平,并且他的疲劳感和无力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这个案例证明了艾灸治疗可以帮助治愈尿蛋白,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接受艾灸治疗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治疗。
中医艾灸敲打穴位治遗尿
*导读:中医学认为,肾气不足,膀胱约束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是造成小儿遗尿的主要原因。
多数遗尿患者夜间熟睡不易唤醒,即使唤醒……
中医学认为,肾气不足,膀胱约束功能失调,不能制约水道,是造成小儿遗尿的主要原因。
多数遗尿患者夜间熟睡不易唤醒,即使唤醒也常处于神识模糊的状态。
因此治疗上宜用醒脑开窍和温补肾阳的治疗方法。
根据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的理论,选用督脉上的穴位,可温补人体的阳气,另外选用头皮上的其他穴位,可醒脑开窍。
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取督脉上的百会穴(在头顶两耳尖连线中点),以及此穴旁开1寸处,从前向后的纵向线,用手指尖在这些部位敲打。
每个部份各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以上治疗部份正处于大脑皮层尿便中枢的投射区,刺激此处有助于提高尿便中枢的兴奋性,加强对脊髓排尿反射的控制,从而防治遗尿。
除了敲打头皮,还可以采用艾灸法:将艾条点燃之后在以上部位温灸,以局部感觉温热,而又不会被烫伤为宜。
每次灸10分钟,每天1次即可。
有温补活血的功效。
第1 页。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女性失禁女性失禁是一个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预防和治疗女性失禁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女性失禁的中医认识在中医理论中,女性失禁多与肾、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若肾气不足,固摄无权,则可导致尿液失禁。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不能升提固摄,也会引发失禁。
肺主通调水道,肺气亏虚,水道失于通调,也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
此外,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产后损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女性失禁。
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肝郁气滞,影响三焦水道的通畅;过度劳累损伤元气;产后气血大亏,若调养不当,也容易出现失禁的情况。
二、中医预防女性失禁的方法1、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均衡和合理性。
对于预防女性失禁,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固涩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黑豆、核桃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2、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另外,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腹部,以防寒邪侵袭损伤肾阳。
3、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能够调节气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盆底肌锻炼,如提肛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预防失禁。
4、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会影响身体的气机运行,进而影响脏腑功能。
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舒缓情绪。
5、产后调养产后是女性容易出现失禁的关键时期。
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和劳累。
同时,可以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促进产后恢复的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三、中医治疗女性失禁的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医如何预防女性失禁失禁是一种让女性感到尴尬和困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预防女性失禁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达到预防和改善失禁的目的。
中医认为,女性失禁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
首先,肾气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肾主生殖和排尿,如果肾气亏虚,就无法有效地固摄尿液,容易导致失禁。
其次,脾气虚弱也可能引发失禁。
脾主运化,若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调,也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
此外,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等因素也可能对泌尿系统产生影响,增加失禁的风险。
那么,中医是如何预防女性失禁的呢?饮食调理是中医预防女性失禁的重要一环。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湿热内生。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芡实、黑豆、核桃等。
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芡实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黑豆补肾滋阴、健脾利湿;核桃则有补肾健脑、润肠通便的作用。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的正常功能。
起居有常也是预防女性失禁的关键。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以免损伤肾气。
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定时排尿,不要憋尿。
憋尿会导致膀胱过度充盈,使膀胱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增加失禁的可能性。
此外,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的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情志调节在中医预防女性失禁中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
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因此,女性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中医的运动疗法对于预防女性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练习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对尿液的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是: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及会阴部肌肉,持续 3 5 秒,然后呼气放松。
每天进行 3 5 组,每组 10 15 次。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司开阖,膀胱贮藏尿液,故夜间尿多、尿频多责之于肾与膀胱。
治疗时应以益气固本、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原则。
选取关元、气海、神阙三穴。
施术时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并将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如持笔状握住艾条,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
艾灸顺序是关元+ 气海+神阙,每穴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 余分钟,防止受凉出现肚子痛或腹泻。
方中关元、气海、神阙均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经常艾灸这三穴,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天人相应”与“三伏天灸”治病人生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中医学所谓“天人相应”的思想,“天人相应”是中医学养生思想的精髓。
冬病夏治是“天人相应”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初伏、中伏和末伏等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机体阳气最充沛最旺盛的日子。
相应的,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此时,将辛温走窜的药物贴敷在一定的经络穴位上,可经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达到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三伏天灸”疗法即是在“天人相应”和“冬病夏治”理论指导下,以经络腧穴理论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择平喘、祛痰及补益肺脾肾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敷帖穴位以治疗支气管哮喘等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关于天灸疗法的适应症,根据我科20多年来对贴药疗效的跟踪观察,以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体虚容易感冒等病的疗效最佳;其次对慢性胃肠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多种消化不良性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如能坚持贴药3年,对预防复发有很理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因贴药的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窜药物,因此怀孕妇女忌贴药。
其他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也不适宜贴药。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脱敏疗法和药物疗法两种,然而脱敏疗法适应症有限,且不能改善气道炎症反应,副作用亦较大,并会诱发哮喘,甚至可造成过敏性休克,其应用已日益减少。
药物疗法则存在对部分病人效果不佳,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易引起合并症,在儿童使用吸入剂易出现吸入量不易控制等诸多问题。
中医特色的“三伏天灸”疗法无疑为广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了非常简捷而有效的帮助,更因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而为广大群众所普遍认可,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
尿失禁用艾灸四类人要警惕
我们都知道憋尿容易形成尿道疾病,泌尿疾病的发生多多少少也由此相关,所以我们不能不憋尿,有需要就要立刻去解决。
但是在某种程度下,往往是有尿意或者无尿意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尿也排出的现象,这种排尿障碍的发生率也在随着年龄和生活节奏而发生改变。
中医认为,尿失禁多与肾虚不固有关,选用穴位按摩、艾灸的方法可以缓解尿失禁症状。
尿失禁,指病人尿液不由自主地从尿道流出的疾病,多见于老人和女性。
艾灸神阙、关元、涌泉穴:神阙即肚脐,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涌泉位于脚掌前“人”字凹陷中。
点燃艾条,在以上诸穴位轮换熏,每个穴位处感到灼热难忍时换穴再灸,一般一次需要半小时。
1日1次,连续灸1周,如此反复施灸,可很快控制病情。
如果症状消失,即可停灸。
再次复发时,如法再灸1周。
因此当出现排尿问题时要警惕疾病的发生,及时进行治疗,那么生活中哪些人要注意此类问题呢?
压力大、容易精神紧张的人,60岁以上的人。
这两类人常因为主管排尿的神经不能准确向膀胱送达“开”、“关”的信号,造成排尿障碍。
表现为突然出现强迫性的排尿欲望,很难憋住;排尿次数增加,白天≥8次,每次排尿量<200毫升,夜晚≥2次,常在睡梦中憋醒。
对策:症状轻的人要改变饮水习惯。
少喝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夜尿多的人上午少量多次喝水,下午晚上少喝;出现急迫排尿冲动时,做几次强烈的盆底收缩。
生过孩子的中老年女性。
这类人常为压力性尿失禁,即在咳嗽、大笑及跑跳后尿液溢出,通常无尿频和尿急症状。
对策:分娩后经常练习提肛能预防尿失禁
的发生。
每次收缩2~6秒,休息10秒,重复10~30次,每天练习三四回。
做过前列腺手术的男性。
前列腺手术后不少人会出现尿失禁,如果在半年内恢复不过来,可能会变成永久性损伤。
对策:术后积极做盆底肌肉刺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