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前素材准备的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27.62 KB
- 文档页数:2
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摘要:如同没有花朵,再勤劳的蜜蜂也酿不出甘甜的蜜;没有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工程师也建不出高楼大厦;没有素材学生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比解决好“怎么写”尤为重要;没有写作前的“厚积”就不可能有写作时的“薄发”。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作前的“厚积”问题呢?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所得,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条有效径。
一、观察要精于思考人人都在观察,但并非人人都会观察。
如果观察时仅仅带上“五官”,不用上自己的“心”,所获得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大家一起外出观察,有的回来有写的,文思泉涌;有的回来却感到一无所获,写起来一筹莫展,无法动笔。
这是因为后者在用五官观察时没有开动脑筋边观察边思考,而是光观察不思考,收获当然不同。
观察离不开思考,因此,观察时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更要用脑去想,一句话,就是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如让学生写《家乡变了》,我们可要求学生们用独特的视觉去观察家乡的具体变化,如从住房变大、道路变宽、小区变美、休闲娱乐方式变多等角度反映家乡新貌;还可以另辟新径,要求大家在观察家乡变化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这个社会问题。
其次就是观察中思考要有深度。
如观察中发现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就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看见一处景物很美,也要想一想,它怎么美,美在何处?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才好?二、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初中生生活圈子小,他们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难免使视野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走向“十字街头”;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全过程。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写好一篇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缺乏素材、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适当的素材,并且有效地组织语言,展示出清晰的逻辑关系和鲜明的思想观点。
下面,本文将就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的引导方法进行探讨。
一、培养全面的知识面作为学生写作文的素材,对于教师来说,首先需要要有一定的知识面。
只有了解了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够在作文中运用得当。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跟上时事热点,了解社会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引导学生多方面地获取素材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缺乏素材,难以展开论述。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等途径,积累各类素材。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等,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取到更多的素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人物和事件。
学生可以观察事物的特征、状况、变化等,通过观察得到有关的素材。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其对所观察事物的理解深度。
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作文引导的一部分,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中展示思想观点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篇作文能否条理清晰的关键。
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存在逻辑不清、条理混乱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思维导图的训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思维的脉络串联起来。
如何指导小学生提炼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将作文材料挖掘、分类好以后,目的是为了使用,使用不当也产生不了好的效果,因此提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首先是指导学生拟题。
有了好素材,一定要有好题目,拟好了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拟题的原则是角度要小,尽量要从小角度切入,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类大范围的题目只能作为框架,而要指导每个学生从这一范围内拟出自己所适用素材的题目,如“那晚红红的篝火”、“月夜情思”、“他教会了我端盘子”等,这样就显得新颖、贴切、有特色,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内容。
二是立意要新。
要在与同类文章中出新意,在提炼主题时,应尽可能考虑其材料作文已达到的高度,争取立意上有新的突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一半命题性质的题目,每个同学在立意上均要争取有新的突破,不要仅仅限于一般的“有意义”,而希望在人生追求、哲学、美学上的“有意义”给他人以生活的启迪。
三是要体现时代精神。
指导学生提炼素材时,一定要考虑现实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
也就是说主题要闪耀时代光辉,展示和体现时代精神。
如当今有些人物欲横流、见死不救、道德沦丧,就可指导学生从多方面搜集正面典型人物的素材,拟出“乐于助人的大妈”、“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以及“致见义勇为者的一封信”等作文题,引导学生深刻挖掘生活内涵,从中提炼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从而写出一篇篇佳作。
如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提炼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
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材[摘要]好材料,用好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选材呢,笔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选材选材,是我们写作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审题结束,作文主题明确之后,就进入选材阶段了。
几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平淡、老套以及盲目编凑,写出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是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原因。
由此可见,选好材料,用好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选材呢?一、学会搜集素材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
正所谓:“厚积薄发”。
可见只有当学生心中装的作文材料多了,他们才能溢于言表。
那么学生在写作文前应该占有哪些材料呢?1.从生活中找素材。
生活有三大组成分别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这三方面的生活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就在于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注重观察生活。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在生活中,用真诚、善良和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你会发现,有不少细节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
2.从阅读中找素材。
可以从课内课外中搜集素材。
如:从名著中找素材,选取名著中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情节、片段,或直接与古人对话,或故事新编,巧妙地在原有情节上创新,也可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来。
从古诗词中找素材,诗词中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来。
从课文中找素材,活用课文中的人、事、景,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学以致用也是找到好素材的绝妙方法。
例如:河南09年中招命题作文《逆耳忠言助我行》,小作者巧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内容引入,使文章内容新鲜、充实。
3.从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找素材。
如:可以从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去搜集,从时事中找素材。
这些材料可以用于议论文,为我们写作提供了较好的典范。
会让我们的文章内容新颖、富有魅力。
二、明确选材标准写作的第一要素是有充足的材料,有了材料后,还必须根据文章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以此能准确、有力、具体地表现作文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在选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
作文临场指导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作文临场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临场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作文临场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临场指导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文临场指导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作文临场指导对于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作用。
3. 方法和技巧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文临场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构思、组织、写作和修改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4. 实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学生了解作文临场指导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 练习。
让学生进行作文临场指导的练习,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然后进行互评和讨论,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6.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文临场指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多加练习,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作文临场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作文临场指导的技巧,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同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痛,总感到无内容可写,写作时不是照抄就是东拼西凑,脱离实际,很难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一、指导学生阅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要用眼去看,用心去想,做到处处留心,处处注意,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我要求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自己身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中所见到的各种事物的细微特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厚积薄发。
正如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是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注意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首先要从课文中学会观察的方法。
如《荷塘月色》的作者就从多角度多层次描写了月色下荷塘的朦胧、素雅、柔和的境界。
仅描写荷花,就从叶形、花态、香气三个方面落笔,而且经常改变描写角度,如描写荷花就写荷花的近处美、远处美、整体美、个体美、静态美——真正具有了工笔画的优美意境。
表现了观察的细腻和准确。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生活中的事物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因此,要有一双慧眼,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见人所未见。
例如,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可谓平凡,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看似平凡的工作,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才能保持整洁优美,这就是平凡工作的伟大之处。
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扩大阅读范围,培养兴趣。
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观察毕竟是有限的,必须借助间接观察。
作文教学方法及指导方案作文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提出指导方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示范引导法示范引导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写作来示范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和创作。
教师可以准备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逐句解读并解释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
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让他们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二、主题拓展法主题拓展法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或一个写作框架,引导学生思考、收集素材,并展开写作。
主题拓展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作思维和拓展想象力。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主题,然后引导他们通过思维导图或其他方式来搜集相关素材,接着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写作框架。
最后,学生可以根据框架进行写作,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反馈指导法反馈指导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通过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作文技巧,并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指导方案:1.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每天都进行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培养写作的兴趣和习惯。
2. 扩大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增加他们的写作素材。
3. 注重写作技巧训练:教给学生各类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句型转换、过渡词的使用、修辞手法等。
4. 持续的反馈指导: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5. 提供优秀范文: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和学习。
通过以上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的技巧和要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提升整体的写作水平。
周刊16教育观点|写作指导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课前准备的“三步法”。
关键词:作文课;写作范围;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备课;作文评改;作文评讲一、明确写作范围,激发学生积累动机叶圣陶先生指出:“通常作文,学生胸中应该先有-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
”但是学生平时对身边的人、事景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自己摘抄的内容没印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需要是积极个性的源泉。
”因此要让学生积累,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把积累变成自己的需要。
只有需要,才会产生动机,动机就会激局学生去行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累动机,可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和不同单元的写作重点,确定该次作文去阅读吸收,而且有充裕的时间发挥想象,构思等。
既让学生跳一特制到了械子,又不致使学生感到压力过大。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自觉二、是指导积累方法,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积蓄的多又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积累材料的方法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要多看、多听、多问、比如。
义务教材第七册的一次作文,要求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写成一个片断。
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抓住植物的干、叶、花、颜色等各方面的特点,展开联想。
对这一题材, 也许学生熟悉的植物很多,但学生对事物印象淡漠,感受不深,课堂上回忆写起来有困难。
又由于课堂时间是个常数,观察体验的时间多了,写作表达的时间就少了,再加上学生各有所爱,我们不可能经常带学生集体去观察。
因此,可要求学生平时在放学路上,家园四周,学校内外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在观察前提出如下要求:观察时一定抓特点,考虑:枝干粗细?表皮怎样?叶子是什么形状、颜色?龙星什么形状、颜色?这种植物什么特点对人有好处,值得赞美?在观察时展开联想。
同时要多听别人的见解,不明白的要同别人,还可以作多次反复观察。
通过这指导,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语文论文之作文素材指导四要素作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
训练形式上应以“定量”“定向”相结合。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
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
”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
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去观察生机盎然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多彩的春天,丰硕的秋天。
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封闭式的课堂作文教学往往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
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的草丛,夏日的荷花,秋天的果实,冬天的瑞雪,都会触发他们的灵感,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提供了契机。
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春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之初与搬家之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边垂柳、文峰高塔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杜鹃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新颖;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如涌泉。
二、让学生走进书本,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写作。
我发现语文程度好,作文水平高的,不是那些平日照着课本苦读的,而是那些在课外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同学。
可见,要想提高学生对作文水平,仅仅靠课堂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鼓励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的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极大地充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心灵。
课外阅读是“杂粮”饭,营养丰富,含有增强学生素质的多种“维生素”。
前作文教学的运用方法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感没“米”是学生写作中的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前作文教学。
前作文是准备材料的阶段,它主要是帮助学生在作文中“找米下锅”,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多形式、多渠道地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放下写作负担,轻松作文,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放开时间,轻松作文课内限时定量完成一篇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既感到轻松又言之有物呢?只有放开时间,才能让学生轻松作文。
开学初的第一堂作文课上,我没有按常规写作,而是先指导学生在作文本的首页上把一学期要完成的作文以目录的形式全部写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说:“这学期需要完成的作文都在里面,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写作的材料。
什么时候准备好了,什么时候再写作文,再也不用一天完成作文了,老师还会允许你们偷偷懒,一次作文可以分成几天或十几天来完成……”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就欢呼起来了,写作的劲头马上来了。
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前作文教学,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热情。
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写作材料,就不怕在写作时腹内空空、抓耳挠腮了。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些孩子之所以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
写作的题目有了,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前作文本上积累写作素材呢?方法一:提出问题,填写卡片第一篇要完成的作文是:《我的愿望》。
我首先采用了提问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填充作文材料。
我留给学生的问题是:“什么是愿望?我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愿望?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愿望,我现在会做哪些努力?假如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会做哪些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我让学生把问题抄在前作文本上,利用三天的时间来回答。
随后又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调查自己最感兴趣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辛苦程度。
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 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 魏耀峰罗亚丽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指导作文难, 学生写作文难,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作文成了无米之炊,没有 内容。
作文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 作文素材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生活、 教材、 现代媒体、实践。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
一、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中提出,写作要多角 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活中的素材是最鲜活的,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中积累素材,是作文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我国学生生活的大环境无外乎农村和城市,农村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大 多与繁忙的农事有关,就劳动而言,有种植技术、劳动过程、收获喜悦、 稼穑艰辛,勤懒不同酬等素材;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就有婚丧嫁娶、节日 风俗,集体活动等素材;在自然风光里,有山水林壑,有民间古迹,有寺 庙村居;在农村生活里,更有耐人寻味的民间故事,充满童趣的游戏以及生动的村人村语。
城市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农村不同, 素材主要来源于闹市, 就城市而言, 有市区变迁,商贾贸易;就社会关系而言,有邻里友情和纷争,有市民生 活百态;就人文景观而言,有闹市建筑,广场园林,书肆小吃,居住环境 等。
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一是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留心观 察, 发现最原始直接的第一手材料, 接触的事物多, 见识广, 视野开阔了, 发现的原始材料就更多;二是把有感触的材料写成日记或随笔保存;三是 写过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材料概括提炼,进行思想内容上的升华;四是鼓 励应用,在尊重学生写作个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用以联想,拓宽素材的内涵和外延。
上述四步,既是积累素材的方法,也是积累的步骤,是长期的系统工 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开始接任班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 识的训练这种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作文素材积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作文素材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对各类素材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4.能够运用积累的素材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PPT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文素材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讲解(15分钟)a) 作文素材的定义和分类教师结合PPT介绍作文素材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生活中的素材、文学作品中的素材、历史事件中的素材等。
b) 作文素材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素材对于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3.积累方法和技巧(20分钟)a) 观察积累法教师讲解观察积累法的原理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积累各种素材。
b) 阅读积累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素材,包括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
c) 写作积累法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包括心得体会、思考问题的过程、写作中的新发现等。
4.素材分析和运用(25分钟)a) 素材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素材进行分析,包括素材的优劣、适用领域等。
b) 素材的合理运用教师示范和讲解如何将不同素材运用到作文中,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5.作文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运用所学到的素材积累方法和技巧进行作文写作。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作文素材,并使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
作文素材积累指导五法本文从看、读、记、品、用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有些学生很怕作文,问他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
学生没有什么可写,就是缺乏材料的缘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基础。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方面有几点体会。
一、看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作文素材积累的主要源泉。
据科学家研究,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是以观察输入的。
人的大量知识就是通过观察而获得的。
“观察、观察、再观察”是前苏联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
他曾一再告诫他的学生:“应该先学会观察。
不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最基本的观察就是从身边的人物和日常生活入手。
在家里可以观察父母、兄弟姐妹,观察他们的穿戴打扮、语言特点、心理活动、生活细节等等;在学校可以观察老师和同学,关注课堂、课间、寝室生活的有趣细节,关注校园的新变化、新事件等等。
例如:一次作文课,讲到观察,我顺手把前排一位同学拉到门外,然后让其他同学说出这个同学的外貌。
结果有30%的同学把最明显的服饰和发型都说错了。
之后,我把这位同学叫到讲台上,让大家仔细观察后,写到作文本上,这一次的外貌描写很成功。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二、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通过看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情景,学到许多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扩展知识、开拓眼界,而且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阅读比较宽泛,学生学习时间又较紧。
那么,怎样有选择、有重点地去读呢?首先,学生要立足课本,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例、经典言论,有着无数精美的词汇语句,把课本学懂、学通,有些文章段落甚至要会背,就会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加强“作文前准备”指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摘要要加强“作文前准备”指导,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里作文的内容开展相应的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观察”,指导学生定向观察,丰富写作素材。
同时,还要想方设法针对写作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再现生活情景,加强作文前的情感体验,以唤起学生回忆,激发其写作情感。
加强作文前准备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
关键词作文前准备定向观察再现情景激发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作文前准备”,是指作文内容的准备。
“作文前准备”指导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前掌握写作素材,它与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前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作文指导”是不同的概念。
我们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较多地考虑怎样写的指导而忽视了“作文前准备”指导。
那么,如何进行“作文前准备”指导呢?1 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观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平时日积月累的知识、观察、经验和想象之上。
因此,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观察是说话写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
但是,小学生对于经历过的事,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原因何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有意注意过渡。
可见小学生对于经历过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是“无意注意”在作怪。
因此,作文教学要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观察”转移。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前可根据作文训练内容和班级实际,安排、组织好相关准备活动,并在开学初就把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内容和有关活动公布于教室内,让学生“早知道”,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向为“有意观察”,做好收集素材的准备。
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观察,在活动中他们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拿起笔作文时不再是“咬断笔杆无滴墨”了,写出来的文章也较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试谈小学生作文预习指导许多阅读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学前预习,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与阅读教学齐头并重的作文教学,却往往被忽略了作前预习的指导。
作文预习,就是教师在某次作文教学前几天,提醒学生即将习作的内容,布置学生仔细观察,选择相关素材,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好的开头和结尾,感悟优秀的布局谋篇方式,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指导学生作文预习中的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法我指导学生作文预习方法主要有:1.观察——熟悉作文对象教师要在作文前指导学生明确观察要求,教给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抓住有价值的内容去观察去记录。
如写人要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外貌神态;记事要记录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景要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不同变化,不同特点;状物要掌握物的外形,功能,特点。
我在教学小语第九册习作2《秋天的树叶》前,将此次作文课前预习资料设计成如下表格:习作前一周,我布置学生留心周围的树叶,去校园、公园拣几片落叶,细心观察其特点的同时,填好观察记录表。
学生通过自己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头脑里有了自己对秋天的树叶的发现,获得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自然就有内容可写,而且作文的内容也不会千篇一律。
2.查找——准备相关素材教师教学生习作,一是教写作方法,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搜集素材、选择素材。
教师在提前两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将习作内容有意识地告知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请教同学、家长,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或查阅百科全书,搜集、整理好相关的写作素材。
有了这些原材料,到习作时,学生已心中有数,下起笔来自然胸有成竹。
像“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设计一张动物名片”、“端午节”、“保护青蛙”这类知识性强的作文,都需要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材料,学会处理信息、筛选素材,以备自己的作文之需。
3.构思——理清写作思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都可以提前告知写作要求,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空间内构思设想,怎样列提纲,怎样选取人物的典型事例,怎样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提炼怎样的主题,怎么安排材料,表达怎样的情感,选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写作素材与写作构思指导语文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实施有效教学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档。
编写教案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而教案的写作素材和构思则是编写出高质量教案的基础。
一、教案写作素材1.学生情况:包括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同年级学生普遍掌握的知识点、存在的平均能力水平以及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等。
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在教案中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教学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可以参考教材的章节标题、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细化为每个小节的具体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点,能力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包括讲授、示范、游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助教材、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利用。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案写作构思指导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例如,“学习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素,提高写作水平”。
2.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仔细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确定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和难点。
尽量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节,确保每个小节的教学内容有逻辑关联。
3.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可以包括导入活动、讲解新知、巩固练习、实践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工。
4.编写教案步骤和方法: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编写教案的步骤和方法。
作文教学前素材准备的指导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正是
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写作文时觉得没什么好写。
于是,我在写作教学
前特意给他们腾出时间和空间,创建“材料仓库”。
关键词:素材观察活动查找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然而,当前作文教学正是教学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
主要是他们觉得没什么好写,茫茫然无从下手。
确实,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有“什么”可以写呢?于是,我在每次写作教学前特意给他
们腾出时间和空间,创建“材料仓库”。
一、在观察中准备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印入学生
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就是观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来的文
章才会生动感人。
因此,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
例如:我在教写景物作文的前两天就带学生到校园观察景物。
我主要指导观
察木棉树,先观察它的整体样子,然后,仔细看看它的干、枝、冠、叶、花等,
并让学生用手摸摸,用鼻闻闻气味,用耳听听声音,了解特点。
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不但熟悉了木棉树的特点,还掌握了观察景物的方法,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
接着,放手让学生按照我教的观察方法在校园内细心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
课后,我再布置学生在自己的住所或附近仔细观察喜欢的景物。
学生通过调动自己的各
种感官去观察后,对喜欢的景物特点了如指掌。
到第二天的写作中,就有材料可写。
二、在活动中准备
喜欢实践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
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主动参
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作文素材,培养
写作兴趣。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平日,我会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捕捉写作
素材。
比如参观高楼大厦,享受田园风光,参加歌舞表演,讲故事比赛,贴鼻子
游戏……孩子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在教学“写我最喜欢的一次活动”前一天,我先让学生想想自己喜欢的活动,
并准备好开展活动的用具。
第二天,我会不惜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自由组合,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
每个学生都组合好了,我就讲清要求,要
求他们边玩边观察,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看谁的观察最仔细。
而
我就故意站到一边,放手让他们尽情地玩。
结果发现他们玩的活动丰富多彩,有“吹泡泡”“老鹰捉小鸡”“点鼻子”“瞎子摸人”……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笑声响遍我们的校园。
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课结束后,我会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作。
此时,他们正迫不及待地与
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于是,滔滔不绝,下笔如有神。
他们不但能写出活动名称、规则、过程,并且能写出快乐的场面,把伙伴们活动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心
理活动等描写得栩栩如生,活动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充满了感染力。
可见,课前的活动体验课是多么的重要,它既能丰富写作素材,又能激发学
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可千万别吝啬这节课呀!
三、在查找中准备
查找也是积累材料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内容的不同,通过上网、
看电视、看报纸、走访等方法查找相关的资料,获取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材料,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教学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时,在课前的一周,我从学生中了解到:
很多学生家中都没有种花,只有少数学生家里有种植,他们对花的种植、用途、
长势等都不了解,甚至是一片空白。
于是,我要求学生上网、走访花农、阅读有
关花的书籍查找有关花的知识,如花名、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并把相关资料整理好,用于写作。
一周后,在写作课上,学生对花都很熟悉,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出来的
都是佳作,绝不是吹牛浮夸之作。
那效果真的让我出乎意料!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下笔,更无法谈论佳作。
学生只有在查找搜集中,才能了解、熟
悉写作的内容,才能有“料”可写。
要不然,写作的课堂上,学生就成了巧妇“无米之炊”,不知从何写起。
因此,作为写作的指引者,真的要在作文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准备,绝不能“临急时才抱佛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不断思考、
不断尝试,开拓学生的素材天地,我的作文课堂就会有声有色,我的作文教学就
能一帆风顺,我的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间必将自由地、快乐地翱翔。
参考文献
[1]李玉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初探。
[2]骆林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