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八》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15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八》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于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加减法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数,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实物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数数棒、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让学生数一数物品的总数。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实物卡片,呈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然后,让学生观察数的组成,例如23可以拆分为20和3,37可以拆分为30和7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八的学习,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加减法运算。
2. 20以内数的排序。
3. 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加减法运算,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
2. 教学难点: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人民币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挂图,计算器。
2. 学具:学生自备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加减法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数学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八2. 板书内容:20以内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排序,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八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运算,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克服。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八 2-苏教版前言本次说课是针对一年级上数学练习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讲解,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数字0-20的认识及其大小关系的掌握。
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学生分析和教学实施计划4.总结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0-20的认识2.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比较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教学重点1.数字0-20的认识2.数字大小的比较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1.数字0-20的认识2.数字大小的比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数学教具,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到规律。
比较大小通过将数字放在一起比较大小,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进行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数字认识的学习。
教学步骤第一步:公开目标讲师首先向学生公开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引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依次教学数字0-20的大小关系以及认识。
第三步:让学生互相比较大小将数字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并让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步:总结教师让一个学生将数字从1到20排列出来,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扩展他们的数字优先顺序表,并编写他们自己的数字优先顺序表。
学生分析和实施计划现有条件的分析教室条件较好,并且拥有足够数量的数字教具,可以满足本节课的教学需求。
教学实施计划•第一步:通过认知活动,介绍数字0-20的认识及大小顺序。
•第二步:小组互相比较数字大小,并互相讨论其合理性。
•第三步:让学生借助数学教具,进行组队比赛,将数字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四步:教师总结和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将数字按照大小排序,并编写他们自己的数字优先顺序表。
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字0-20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这些内容。
参观了本节课之后,学生将学会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并能够将数字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认识数字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PPT、黑板、粉笔、实物道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角,座位排列有序,教学道具摆放整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实物道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八》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八》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等基本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问题,需要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实践活动充满好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等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等知识。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和课件。
2.学生准备:复习前几个单元所学知识,准备参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讲一个关于小动物比本领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比一比。
通过呈现不同数量和种类的物品,引导学生运用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和数的比较等知识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4《练习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4《练习八》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加法运算,二是减法运算。
通过本题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因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运算;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练习八的题目,教学课件。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练习八的题目,让学生观察题目,引导学生发现题目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加减法运算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加减法题目,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练习八(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之初——认识数字0和1》这一章节的最后一节,主要内容是对数字0和1的应用进行练习。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字0和1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出发,巩固数字0和1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数字0、1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2.能够应用数字0、1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字0和1的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数字0和1的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理解数字0和1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具:数字卡牌、白板、笔、计数器等。
2.课前预习:了解数字0和1的基本概念,进行预习,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课前,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复习数字0和1的表示方法以及含义。
2.通过提问、让学生展示数字卡片等方式复习数字0和1的表示方法以及含义。
(二)讲解新知1.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理解数字0和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将0、1两个按钮代表的数字进行模拟操作展示给学生观看。
3.利用白板和计数器展示更多含有数字0和1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应用数字0、1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分发纸张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实际场景,将所需要的数字0和1填写到纸张上。
2.提供多组实际场景,让学生按照场景填写数字0和1,并进行相互核对。
3.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数字0和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和场景。
(四)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课堂所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数字0和1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的纸张作业。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并按时完成预习作业。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八-苏教版教学目标
1.熟悉1~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
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3.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能够区分大小。
教学难点
1.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导入:
1.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并引出学生们对大小比较的兴趣和疑问。
提高:
1.引导学生们通过举例子来判断数值的大小,比较大小的方式包括比较数量、比较长度、比较面积等。
实际应用:
1.带领学生们完成练习册练习八。
2.让学生们先由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用笔在图片旁标注出哪个物品比较大或比较小。
3.在理解本题的意思后,让学生们在相应的空格内填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
巩固:
1.师生互动问答,对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进行追问和引申,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思考题
1.比较大小的符号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符号?
2.举出三个比较大小的例子,其中包括数量、长度和面积等不同层面。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老师可以在介绍不同层面的方法时,使用具体的例子或者小实验来进行应用,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及时反馈学生们的回答。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思考,提高思维水平。
3.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可以采用一些在线互动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使用数字化课件、在线互动等。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八(1)-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辨别图形中的水平线和垂直线;2.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划分图形。
二、教学重点1.图形中的水平线和垂直线;2.如何使用直尺划分图形。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使用直尺划分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各类图形的模型;2.黑板、彩色粉笔;3.班级点名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合理利用模型,引导学生识别图形。
2.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中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孩子们会发现:有些形状既有水平线,又有垂直线,也有的只有一种线性质。
3.学生利用模型演示图形中的水平线和垂直线,老师帮助学生概括性的认识和描述这些线。
4.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引导学生在图形中寻找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 新知识讲解1.取一张舞台模型图,让学生使用直尺画出2份相等的长方形。
2.教授新词“分割”,并让学生操作直尺进行图形的划分。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并教授使用直尺将矩形分割成相等的小图形。
4.引导学生立即进行练习,在训练中,学生应将长方形划分为4个,5个等图形。
3. 课堂练习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四边形与三角形,让学生使用直尺分割成两份。
2.让学生自己找找自己的练习册,找出类此练习题并快速完成。
3.老师在黑板上划出一个复杂图形,让学生使用直尺进行划分,建议模仿黄金分割法。
六、教学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重温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口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2.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有个总体的理解并下课之前反复强调。
3.教师跟全班交流、讨论本节课有哪些值得大家好好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孩子们在课外多加联系、思考和实践。
七、教学反思1.整堂课中,老师强调了多次如何使用直尺划分图形,在帮助学生“科学用具”方法特别重要,才能避免残留线条,设计上需要更多的方法让孩子们浅显易懂。
2.整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真正让学生记住这些线性质和划分图形的方法,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加巩固、唤醒学生兴趣。
“练习八(2)”
教学内容补充,《补充习题》第34、35页共几课时
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进一步加深对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理解,会用正确地方法进行解答。
3.进一步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4.培养学生细心做题和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看图列出算式,求未知加数。
难点:根据图画列出正确的算式。
教学
资源
教学准备:小黑板。
预习
设计
6+()=10 5+()=10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1.谈话导入。
2.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练习内容及目标。
3.板书课题。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0分钟)
必做题:
1.基础练习,完成《补充习题》35页的第一题。
(1)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
2.基础练习,出示学生自编的题目。
例如■■■■□□□
学生说说列出的算式【板块一】
1.师生谈话:
昨天小朋友学着自己编了一些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做这些题目,看看小朋友们会不会解答自己出的题目。
2.板书课题:
【板块二】
1.计算一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解答自编的图形题
请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编的题目,你能根据他编的图列出四道算式吗?
交流校对,选择一道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3.出示学生自编的图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