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6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成为了学习研究的三大基本范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学习理论进行总结与比较。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实验心理学和动物学习研究而得到的总结。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人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学习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反应方式。
学习者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接受刺激,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相信通过外部的正反馈和惩罚机制,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
比如:教练在训练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学员加强训练、避免在赛事中犯轻易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竞争性学习方式等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和惩罚手段,可以提高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常常忽略了学习者的内在感受和认知加入,这对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并会不短受到限制。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又叫“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传播和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主体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现有认知结构,一个有系统的内部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转化、编码、存储、组织、加工、检索、表达的主观感性体验。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者如何获取、加工和应用知识。
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试图为教学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中的效益(效果)。
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各派主要学习理论的简要比较
>一、行为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该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追求知识的掌握,教学任务是教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是控制外显行为,媒体作用是提供感性材料。
目前,对言语信息、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结果,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认知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将外来刺激同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的基础。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教学任务是教怎样学习,教学设计是指导学生内部加工,媒体作用是激发动机、调动思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批判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人的外显行为忽视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片面性,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能够有效指导教学。
三、人本主义:
1、基本观点:
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尊重;良好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
2、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是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学任务是教怎样自我实现,教学设计是放任自我选择,媒体作用是调动情感取向。
四、建构主义:。
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比较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中涉及的心理学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规律,以及如何最有效地促进学习和知识的传递。
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几种主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交学习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系,认为学习是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结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他们提出了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提供正确的刺激,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巩固学习效果。
尽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外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但它忽视了学习者的内在心理活动和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则着重于个体对信息的处理、组织和理解。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者通过积极思考和内化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元认知、元学习和学习策略,这些都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节和管理学习活动的能力。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知识获取和应用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重视个体差异和情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和社会互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世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德维高斯基和皮亚杰,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实际活动和交流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重视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强调了学习者在交往和合作中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强调了个体和社会因素的同时作用。
社交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20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地教学改革运动.简单地说,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把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基于这种假设,他们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我们将为老师们介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概念: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我们老师理解这个概念时,最关键的是理解两个修饰词的内涵,即非人为和实质性.l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l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和机械学习相区别的,机械学习中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的联系是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2)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有三条:l学习者的心向,即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l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l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外一个由奥苏贝尔提出的,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概念: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至今为止,接受学习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即有效又经济.通常我们提倡将奥苏贝尔提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量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否认发现学习的优点,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发现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和注重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定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2.信息加工理论早期的学习的认知观受"信息加工"(Calfee 1984)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类比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界定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份(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输出系统)与认知过程(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重构).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效应器感受器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望图10-1-3 加涅的学习模式上述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这样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这一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非常关键."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下进行的.这两个部分也为教学设计者设计教学提供了工作线索.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典型的学习认知观.按照学习的认知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累的,建构的,诊断的,情境化的具有目标导向的过程(Shuell,1988).学习不会自动地产生,而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密度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者对已获得知识进行意义归属;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智力模型中.此外意义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学习目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而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需要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不断地诊断,从而判断认知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学习是有情境特征的.学习不会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可能是一个教室,或是一个课桌上).将知识从特定情境中分解出来并迁移到其它情境中需要学习者很大的努力.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下面我们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self_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那么,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什么呢罗杰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真实或真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教师尊重学习者的意见和情感,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所在.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基于这个假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注:图式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结构.图式可以被合并,扩展或改变来适应新的信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的这种变化远比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转化更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创设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不容易被测量出来,而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也可能不同.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却有着相似的观点.比如,它们都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行类比;它们都支持图式理论,并都认为将超媒体,多媒体用于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今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而,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参考书目1.《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一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 第十章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2.《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编学习理论。
浅谈教育心理学中几种常见学习理论的异同_对于教育心理学中的一般学习理论,其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及其人本主义四种类型。
下面张锐来详细讲解下它们的异同。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强调的是行为的变化。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狗进食摇铃实验说明了先有铃声刺激后有唾液分泌的反应的行为过程。
华生的实验是一个小孩子和一只白色的猫,当小孩摸猫的时候就制造一突然的噪音,于是孩子就害怕猫了(之前他是不害怕的)。
华生的实验表明在对于一定刺激的情感反应中条件的角色,可以解释人们的恐惧、偏见的形成。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通过迷箱实验,强调的是先反应后刺激的过程,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认知主义主要强调了对待事物的认知,面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强调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桑代克的失误说。
而托尔曼通过了白鼠走迷宫说明白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
教育理论: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摘要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科。
在现代教育中,有许多不同的学习理论被提出,并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中。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基于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关系的学习理论。
它强调通过反馈和奖惩来改变学习者的行为。
行为主义注重可观察到的结果,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
优点 - 易于操作和测量:行为主义方法可以量化和测量学习者表现,便于评估和监督。
- 建立基础技能:通过重复练习和强化,可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 高效率:由于关注明确目标并有严格组织,行为主义通常具有较高效率。
缺点 - 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忽视了学习者的思考、情感和动机等内在因素。
- 缺乏灵活性:此理论较为刻板,不适用于刺激复杂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
- 仅关注结果:行为主义着重于“正确答案”,而忽视了理解和意义的重要性。
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如何通过接收、处理和组织信息来构建知识。
它涉及到注意力、记忆、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优点 - 注重理解和意义:认知主义强调建立深层次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
- 强调个体差异:该理论将个体差异纳入考虑,允许个别人发展他们自己的认知策略和技能。
- 可迁移性:认知主义提供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学习策略,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其他领域。
缺点 - 忽视情感因素:认知主义偏向于忽视情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无法全面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 概念复杂:理解认知过程需要较高的心智发展水平,对于年幼儿童可能不太适用。
- 注重理论性知识:认知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偏袒纯理论和抽象知识,而与现实生活的应用脱离。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并通过交互作用和合作来促进知识的构建。
它关注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学习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摘要: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条件三个主题展开对学习现象的研究,基于这三个主题,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比较,认识他们的关键特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对人类学习的认识时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学应灵活运用备派学习理论知识。
关键字: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的比较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简述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代表人物及优缺点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合(简称联结学说)。
常用S—R加以表示。
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主与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
他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动物与人的行为类比的客观研究,着重于客观的观察和实验。
1.联结学习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联结学说。
在他设计的用猫解决疑难笼问题的著名实验中,笼外放有鱼和肉,放入笼中的猫开始东抓西抓,乱撞乱闯,在这种冲动的过程中,猫会偶然拉动门闩逃出笼外,取得食物。
然后再将猫放回笼中,猫仍需经过乱抓乱跳,最后打开笼门吃到食物,不过所花的时间减少了。
如此连续实验多次,所需时间逐渐减少,无效的动作逐渐摒除,最后,描一入笼内,就能打开门闩取得食物。
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惭近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
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
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基本学习定律和五项学习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学习理沦。
(1)桑代克的三条基本学习定律的内容。
①准备律。
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②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③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
(2)桑代克的五项学习原则。
①多重反应的原则。
对同一情境先后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当一种反应不能适应外在情境时,学习者就会触发、产生另外一种新的反应,—直到某一反应最终导致满意为止。
②心向和态度的原则。
心向或从事活动的意向对于反应的始发是重要的,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小编收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欢迎阅读。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
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各派学习理论的比较引言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在中国更有孔子的学习思想,可见,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学习需要有其一套相关理论。
而各派对于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又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侧面揭示了学习过程的一些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使我们能更好地认知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更为清楚学习的发生、规律及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更有效地学习。
广义的学习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而狭义的学习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这些实践活动是什么,如何掌握都是学习理论所要解答的问题。
各派学习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及评价一、行为派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习变化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等问题。
行为主义将心理学引向科学化。
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等。
1桑代克的联结说桑代克是教育心理的创始人,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并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
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学习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箱外放着一盘食物。
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踏板。
猫只要按下踏板,门就会开启。
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乱碰乱转,试图逃出迷箱。
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
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以至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并提出学习的规律: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他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学习,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但却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且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教育学中的不同学习理论比较研究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与教育方法。
在教育学的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学习理论,这些理论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初期由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提出的,它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所决定的,学习的目标是要能够正确地对刺激做出反应。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者强调奖惩机制的运用,以激发学生正确的行为反应。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时的思维过程。
该理论由心理学家Piaget和Vygotsky等人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构建个体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在教育环境中,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应提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由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认为学习发生在社会交往中。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新行为。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该理论由Piaget和Vygotsky等学者进一步发展而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融合和重建来实现的。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质的任务。
综上所述,不同的学习理论提供了多种途径来理解和实践教育。
行为主义注重行为反应,认知学习理论关注思维过程,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交往,建构主义提倡学生的主动构建。
教育工作者应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理论评价的优缺点篇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 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
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
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几种学习理论总结学习理论总结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基本观点认为心理学家主要应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人和动物之间并无分界线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应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要用刺激—反应来分析所有的行为,包括情绪反应 2.学习律频因(frequency)律。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华生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
近因(recency)律。
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必定更容易出现。
在华生看来,习惯反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
但华生在以后的著作中又推翻了自己的频因律。
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著名的实验: 1.囊袋实验巴甫洛夫把狗胃的一部分组织切开,接着在躯体一边切开一个洞口,外面再连接一个囊袋(“巴甫洛夫囊袋”),此囊袋分泌情况与胃的分泌活动一样,且其内部是可观察的。
巴甫洛夫借助这一囊袋发现,实验的狗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随胃里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胃液分泌。
另外,引起胃液分泌活动的,还可以是嘴里的食物,狗原先吃过食物的盘子以及喂过狗食物的人。
2.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巴甫洛夫将狗用一幅套具固定,用联结在狗鄂外侧管道收集唾液。
他先把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引起本能固有反应的刺激)即肉进行一系列配对尝试,然后只给出铃声不提供肉。
并在此过程中,研究狗的唾液分泌情况。
实验结果是: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得出的规律学习律习得(aquisition)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
消退(extinction)律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如肉),条件反射逐渐消弱直至消失的过程。
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
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
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
优缺点:控制之下的程序教学法,鼓励采用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的各种方法。
(3分)对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应用及案例评价:1.认知学习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与行为主义学习观念相适应,教学应创造情境来引起学心者的反应,并为各个反应提供适当的强化。
操练和练习是教学的要旨。
如教师给学生提出引起反应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那么教师就说“正确”,给以强化;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就让学习者继续操练。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现代认知观把学习视为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也因此由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建构者。
如维斯塔(1989)也认为,“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出现。
”2.认知学习理论的操作性较强,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如,学校教学目标也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对于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他的学习的八个阶段、课堂教学的八个阶段的构思和假设,对实际的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再如,布鲁纳根据其有关发现学习及教学的观点。
编写或改编了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科教材,直接指导美国教育改革。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认知学习理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认知学习理论缺少统一的理论体系。
尽管认认知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学习心理研究的主流,但从认知研究情况来看,其理论范式十分松散,从本书中,我们可看出加涅的观点与布鲁纳的取向截然不同,前者代表了信息加工模型取向;后者则更侧重于纯认知研究。
而且,认知学习理论家们的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像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奥苏伯尔则提倡接受学习等。
再如,加涅有一套关于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又有一套分类。
2.认知学习理论较少地考虑到情绪、意志等因素对于教学过程的具体作用。
如,加涅就把能力级级归结为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在能力的构成因素上,只看到知识的作用,而忽视了思维和智力技能的作用,这有一定的片面性。
本书所述的情绪智力、多元智力等在认知学习理论家们的研究体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近期关于认知学习的研究,已经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行为主义以客观主义为基础,认为学习就是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
学习者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的,每个人的经验世界都是自己的头脑创建的,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就不同(即原有知识基础不同),于是每个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迥异的。
缺点:受学习者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的限制…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即个体知识再生产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完全否认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这显然又走进另一个极端。
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优缺点:从建构主义认识和学习观出发,教育专家们得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可以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
这些原则被许多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者付诸实践,创造了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模型。
(4分)但该理论过于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而忽视知识内容的教学,没有实际知识内容的传授,难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忽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必然落空;并且片面强调发现学习方法,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应用及案例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在教育领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怎样从认识论上评价建构主义呢?(一)建构主义阐释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力地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但是,我们以前更多在强调认识的客观性,而对认识的能动性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揭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更是如此。
于是,我们把教材内容看成是对世界的标准解释,又用标准的语言表征出来,教师首先具有了些知识,他用清楚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达到标准的理解,最后再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理解。
而且,我们把知识教条化,好象学生知道了这些条条,便掌握了事物的规律,便可以去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了。
这不就是典型的填鸭式"的教学吗?建构主义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主体指向事物的活动,依赖于主体对自身活动的反思。
建构性是认识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建构的研究对于揭示认识的能动性是很有启发的。
在认识的能动性上,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认识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反映,而是通过人的实践,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且认识的正确与否,也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习者的活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活动本身强烈地受到物质对象的限制,因而,经得起活动的检验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本身的客观性。
其次,对事物的认识是以个体的知识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它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因此,要重视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而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等着装东西的空容器。
再次,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辩证的过程,认识开始于感性直观,同时它又要通过分析、抽象,对感性材料作筛选识别,抽取并概括出一定的抽象的规定,超越感性的具体限制;而且,认识活动仍不就此终止,而是反过头来,进一步把事物的各种规定(属性)、各个方面按照它们在具体总体中的真实关系具体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达到对事物的具体的、而不仅是抽象的把握,即从本质抽象走?quot;思维中的具体"。
因此,学习不能满足于对抽象的概念、规则的理解和记忆,而是要进一步深入,把握它在具体问题中的复杂性和具体变化。
最后,真理同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现实是复杂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知识对事物的把握只能是相对的,对于知识的相对性的一面,我们应给以足够的重视,这会影响到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看法。
(二)建构主义的很多观点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色彩。
建构主义看到了客观主义经验论的种种弊端,对此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攻击,应该说这种批评是切中要害的。
但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特别是激进的部分)却走向了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相对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它虽然一般不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一些研究者却怀疑认识的可能性,否认客观对主观的决定作用。
它认为,知识并不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不要去追求"真理",只能评价知识的一致性、"生存力",看它能否帮助我到达行为的目的,所以在真理观上又是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Gergon, 1995; Osborne, 1996)。
Von Glasersfeld (1996)认为,传统哲学面临这样的困境:认识永远无法证明自己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因为这样的比较又是靠另一次认识活动完成的。
所以激进建构主义要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哲学决裂:不再问知识与客观世界是否一致,是否"真",而是把知识看成是经验世界而非本体论世界的体现,看成是适应的结果,去追求它的"生存力",看它在活动中的效果。
他把这种适应仅仅归结为生物进化论意义上的适应,归结为经验内部的一致性,而没有看到在活动中折射出来的认识的客观性,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也可见Phillips, 1995)。
另外,一些建构主义者过于强调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甚至完全否认本质,否认规律,否认一般,有一定的相对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这是学习和教学理论在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思想基础上的又一次大综合和大发展,是为改革传统教学而进行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这正是其主体性的内在根据。
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我们仁慈地赋予他们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只有认识了学习的建构性才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所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这些是使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内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