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8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古代汉语背诵文选16篇译文1.《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
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
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译文按:此据热心网友整理,适当调整,仅供参考。
目录郑伯克段于鄢 (3)齐桓公伐楚 (3)宫之奇谏假道 (3)烛之武退秦师 (4)蹇叔哭师 (4)晋灵公不君 (5)齐晋鞌之战 (5)楚归晋知罃 (6)祁奚荐贤 (6)子产不毁乡校 (7)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江乙对荆宣王 (8)庄辛说楚襄王 (8)鲁仲连义不帝秦 (9)触龙说赵太后 (10)学而 (11)为政 (11)里仁 (11)公冶长 (11)雍也 (11)述而 (11)泰伯 (12)子罕 (12)先进 (12)颜渊 (12)子路 (13)宪问 (13)卫灵公 (13)季氏 (14)阳货 (14)微子 (14)子张 (14)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 (15)战于郎(檀弓下) (15)苛政猛于虎(檀弓下) (15)大同(礼运) (15)教学相长(学记) (16)博学(中庸) (16)诚意(大学) (16)寡人之于国也 (16)齐桓晋文之事 (16)文王之囿 (18)所谓故国者 (18)夫子当路于齐 (18)许行 (19)攘鸡 (21)陈仲子 (21)弈秋 (21)舜发于畎亩之中 (21)非攻 (22)老子 (22)北冥有鱼(逍遥游) (23)不龟手之药 (24)庖丁解牛 (25)胠箧 (25)百川灌河 (27)庄子钓于璞水 (27)惠子相梁 (27)惠子相梁 (27)运斤成风 (28)曹商使秦 (28)劝学 (28)察传 (30)五蠹 (31)淮阴侯列传 (35)魏其武安侯列传 (38)艺文志诸子略 (42)霍光传 (44)哀郢 (46)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牧誓1. 在甲子日的黎明时刻,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外的牧野,于是誓师。
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军旗指挥,说:“远劳了,西方的人们!”武王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
”2.武王说:“古人有话说:‘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衰落。
’现在商王纣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视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他的同祖的兄弟不用,竟然只对四方重罪逃亡的人,这样推崇,这样尊敬,这样信任,这样使用,用他们做大夫、卿士的官。
使他们残暴对待老百姓,在商国作乱。
现在,我姬发奉行老天的惩罚。
今天的战事,行军时,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将士们,要努力啊!刺击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
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象虎、貔、熊、罴一样,前往商都的郊外。
不要禁止能够跑来投降的人,以便帮助我们周国。
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就会对你们自身有所惩罚!”城濮之战夏天四月初三,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懿带领军队进驻城濮。
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
他听到士兵们唱的歌辞说:“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
”晋文公心中疑虑。
狐偃说:“打吧!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
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
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晋大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
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
一、《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古代文言短文50篇(译文)1.黄琬巧对黄琬人小但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的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而黄琼把这情况报告了皇上。
太后命令问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年龄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为何不说日食如初升的弯月?”黄琼听了大吃一惊,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为黄琬的与众不同而更加喜欢他。
2.神童庄有恭番禹的庄有恭,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
邻居是驻镇番禹的将军官府,庄有恭在放风筝时,风筝恰巧落在将军府的内宅里,庄有恭直接进去寻找。
差役们因为他年小而忽视了他,没有及时阻止他进去。
将军正与客人下棋,见他神采气质非凡,立刻问他到:“小孩为什么进来?”庄有恭以事实回答。
将军说:“你曾经读过书吗?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答:“对子,小事嘛,有什么难的!”将军说:“能对几字的?”庄有恭答:“一字能对,一百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说话夸大,因此指着大堂上挂的画吟道:“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有恭答:“以此屋的一局棋,就可以对。
”就应声到:“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3.曹植聪慧曹植十多岁时,便已诵读过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
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对他说:“你是否请人写呀?”曹植跪下说:“这话要议论一下,下笔写文章,只要当面试一下,为什么要请人?”当年邺城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众儿子登上亭台,让他们各自作赋,曹植拿起笔立即写成,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4.鲍子难客齐国姓田的贵族在家中设宴,有食客千人,有送鱼、送雁的,田氏看见了说:“老天爷对老百姓有恩德啊!繁殖五谷,造鱼鸟,给他们享用。
”众食客都附和他。
有一位鲍氏的儿子,年方十二,也在座,他说:“不像你说的那样。
天地万物和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低不同而制约,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一)《左传》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译: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译:国都的城墙超过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译:不久太叔使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译:太叔修葺城墙聚集百姓,制造铠甲和兵器,备好步兵和兵车,即将袭击郑国。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
译文:古指有品德修養的人。
这里是作者的假托,是《左传》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译:齐国的诸侯率领各国军队侵袭了蔡国。
師進,次於陘。
译:军队行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译:您若是用武力强攻,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即使我们人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啊!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虞公说:”我把食物献给神明,祭品丰盛清洁,神明一定会保佑我.”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译:假如晋国消灭了虞国,用黍稷向神敬献来使德明,神难道会不食所祭之物吗?師還,館于虞。
译:从京师回来后,住在虞国.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以南.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译: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为邻(晋)国增加土地呢?邻(晋)国的国土扩大了,您的却缩小了.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译:假如(舍弃)不灭掉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为其供应馆舍资粮等不足,对您而言也没有害处.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译:削弱秦国的力量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以亂易整,不武。
译:用无秩序代替有秩序,用攻晋代替秦晋友好,这是不明智不道德的.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译: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到过的事.其南陵,夏后之墓也;译:南陵是夏君主皋的陵墓.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文章翻译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
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会无法控制。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着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着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庐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译文(一)牢牢抓住八条:(1)"四到"法眼至──繁体字,一笔一画看看认真;只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没用,例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简体中文。
存有注释,逐条看看。
"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没用。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
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
"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至──用心记,记特定音义,记特定句型等等。
多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官》)。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就是古今多少学问家顺利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
"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
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
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
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
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
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散文、辞赋部分)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遗弃了他的手杖,化成桃林。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一夫子之於是邦也【子禽问子贡说:夫子他老人家每次到一个地方,一定会知道这个国家的正事,你说他是求教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着温和,恭谨,节俭,谦逊的人品得来的消息,夫子得来的方法与别人不尽相同。
】贫而无谄【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器,象牙,玉器、石器一样,切磋它,琢磨领会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啊(子贡的名)你能从我已经说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说到的意思,会举一反三,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背熟)【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学识品行都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了;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会容易迷惑糊涂;五十岁,听见什么话都习以为常了不会再感到逆耳了;六十岁,一听别人的话语,便能辨真假明是非;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超越出常矩了。
】哀公问社【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时,用什么材料做木牌。
宰我说:夏朝用松木,殷朝用柏木,周朝用栗木,意思为了使人战战栗栗】孔子听了宰我牵强附会的说法,批评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解释:已经完成的事情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了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我未见好仁者【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
”】女与回也孰愈【孔子对子贡道:“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么,怎敢和回相比?他啦,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道:“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
”】颜渊季路侍【译文】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
孔子道:“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遗弃了他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岳陽樓記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巴陵郡(即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上下和諧,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賢人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優美的景象,全在洞庭湖這一個湖上。
洞庭湖包含著遠處的山峰,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
清晨日光照耀、傍晚天色昏暗,景象千變萬化。
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
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
那麼這裏向北通往巫峽,向南一直到瀟水、湘江,降職到外地做官的人和詩人們,大多在這裏相會,觀賞這裏的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能夠沒有差別嗎?像那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沒了光輝,山山嶺嶺潛藏起形狀;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官離開都城,懷念家鄉,擔心小人進讒言,害怕人別人譏諷的心情,滿眼都是蕭條淒涼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波平浪靜,上面的天色和下面的湖光相連成一片碧綠,寬廣無邊;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息在一起,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青蔥茂盛。
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打漁人的歌聲互相唱和對答,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呢?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對著風端起酒杯,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個人的處境好壞而歡喜悲哀。
在朝廷做高官就為他們的百姓憂慮;貶謫到邊遠地方做官或隱居不仕時就為他們的國君憂慮。
《古代汉语》译文(诗词部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1.夫子至于是邦也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2.贫而无谄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4.哀公问社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译文】鲁哀公向宰我问,作社主用什么木.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到了这话,[责备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5.我未见好仁者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6.女与回也孰愈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译文】孔子对子贡道:”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么,怎敢和回相比?他啦,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道:”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7.颜渊季路侍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译文】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道:”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道:”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来源:考试大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道:”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孔子道:”[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青人使他怀念我.”8.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译文】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季氏准备对颛臾使用兵力.”孔子道:”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上代的君王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境早在我们最初被封时的疆土之中,这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道:”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孔子道:”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再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譬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你的话是错了.老虎犀牛从槛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冉有道:”颛臾,城墙既然坚牢,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今不把它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道:”冉求!君子就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必着急财富不多,只须着急财富不均;不必着急人民太少,只须着急境内不安.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相季孙,远方之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兵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哩.”9.子适卫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译文】孔子到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子.孔子道:”好稠密的人口!”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道:”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道:”教育他们”10.阳货欲见孔子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译文】阳货想要孔子来拜会他,孔子不去,他便送孔子一个[蒸熟了的]小猪,[使孔子到他家来道谢.]孔子探听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两人在路上碰着了.他叫着孔子道:”来,我同你说话.”[孔子走了过去.]他又道:”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却听任着国家的事情糊里胡涂,可以叫做仁爱吗?”[孔子没吭声.]他便自己接口道:”不可以;——一个人喜欢做官,却屡屡错过机会,可以叫做聪明吗?”[孔子仍然没吭声.]他又自己接口道:”不可以;——时光一去,就不再回来了呀.”孔子这才说道:”好吧;我打算做官了.”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向善吗?我明白告诉你吧.比如说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戴不胜说:”找齐国人来教他好.”孟子说:”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观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相反,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不是像薛居州和样的好人,那君王又和谁去做好事呢?单单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采集者退散2.齐人伐燕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裏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溪我後,後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王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译文】齐人讨伐燕国占取了它,诸侯们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许多诸侯谋划要讨伐我,怎样来对付他们呢?”孟子答道:”我听说有凭藉方圆七十里的疆域而治理天下的人,那就是成汤,没听说拥有千里国土而畏惧他人的.《书》说‘成汤的征讨从葛国开始’,普天之下都信任他,他东向征讨,西方的夷人便埋怨;南向征讨,北方的狄人便埋怨,都说:‘为什么丢下我们啊!’民众对他的盼望犹如大旱时盼望云朵一样,所到之处,赶集的不停止买卖,种田的不改变耕作,诛杀了残暴的君主而抚慰那儿的民众,如同及时降下甘霖一样,民众非常喜悦,《书》说:‘等待我们的君王,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现在燕国虐害他们的民众,大王前去征讨,民众认为大王将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筐装着饭食.用壶盛着饮水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假如杀掉他们的父兄,拘禁他们的子弟,拆毁他们的宗庙,搬迁他们的礼器珍宝,这样做怎么可以呢?普天之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又扩展了疆域并且不施行仁攻,这就招惹天下各国与齐国为敌.请大王赶快发出命令,放回他们的老人和小孩,归还他们的礼器珍宝,与燕国人士商议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那儿撤离,这样还可以来得及制止战祸.”3.桀纣之失天下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雲:‘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译文】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乌雀赶来的是吃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英和殷纣王.当今之世,如果有哪位诸侯喜好仁德,那么,其它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赶来.就是他不想统一天下,也会身不由己了.现在那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就像害了七年的病需要用三年以上的陈艾来治疗一样,如果平常不栽培积蓄,终身都得不到.同样的道理,如果平常不立志行仁,终身都会忧患受辱,一直到陷入死亡的深渊.《诗经》说:‘那如何做得好,不过是相率落水罢了.’正是说的这个意思.”4.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吧!河内饥荒,就把那里的民众迁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去,河东饥荒时也这样.了解一下邻国的政绩,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民众不见减少,我的民众不见增多,是什么道理呢?”孟子答道:”大王喜好打仗,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战鼓咚咚,交战开始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奔逃,有的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了.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行不行呢?”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也同样是逃跑.”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多了.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沼,鱼鳖就吃不完;斧子.砍刀按季节进入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就使得民众的生.死都没有缺憾了.生.死没有缺憾,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宅田种植桑树,年满五十的人就能穿上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畜养,年满七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百亩农田不误了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能没有饥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斑白的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物负重了.年满七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能不受饥寒,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着人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却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怪罪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民众就来投奔你了.”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多見曰閑,少見曰陋.難進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秏.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译文]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以是为是.以非为非的叫做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叫做愚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进取或退止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听到的东西多叫做渊博,听到的东西少叫做浅薄.见到的东西多叫做开阔,见到的东西少叫做鄙陋.难以进展叫做迟缓,容易忘记叫做遗漏.措施简少而有条理叫做政治清明,措施繁多而混乱叫做昏乱不明.2.士君子之勇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衆彊,牟牟然唯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译文]有狗和猪的勇敢,有商人和盗贼的勇敢,有小人的勇敢,有士君子的勇敢.争喝抢吃,没有廉耻,不懂是非,不顾死伤,不怕众人的强大,眼红得只看到吃喝,这是狗和猪的勇敢.做事图利,争夺财物,没有推让,行动果断大胆而振奋,心肠凶猛.贪婪而暴戾,眼红得只看见财利,这是商人和盗贼的勇敢.不在乎死亡而行为暴虐,是小人的勇敢.合乎道义的地方,就不屈服于权势,不顾自己的利益,把整个国家都给他他也不改变观点,虽然看重生命.但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这是士君子的勇敢.3.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則異矣:小人也者,疾為誕而欲人之信己也,疾為詐而欲人之親己也,禽獸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慮之難知也,行之難安也,持之難立也,成則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惡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親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慮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則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惡焉.是故窮則不隱,通則大明,身死而名彌白.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夫不知其與己無以異也.則君子注錯之當,而小人注錯之過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餘,可以為君子之所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译文]资质.本性.智慧.才能,君子.小人是一样的.喜欢光荣而厌恶耻辱,爱好利益而憎恶祸害,这是君子,小人所相同的,至于他们用来求取光荣.利益的途径就不同了.小人嘛,肆意妄言却还要别人相信自己,竭力欺诈却还要别人亲近自己,禽兽一般的行为却还要别人赞美自己.他们考虑问题难以明智,做起事来难以稳妥,坚持的一套难以成立,结果就一定不能得到他们所喜欢的光荣和利益,而必然会遭受他们所厌恶的耻辱和祸害.至于君子嘛,对别人说真话,也希望别人相信自己;对别人忠诚,也希望别人亲近自己;善良正直而处理事务合宜,也希望别人赞美自己.他们考虑问题容易明智,做起事来容易稳妥,坚持的主张容易成立,结果就一定能得到他们所喜欢的光荣和利益,一定不会遭受他们所厌恶的耻辱和祸害;所以他们穷困时名声也不会被埋没,而通达时名声就会十分显赫,死了以后名声会更加辉煌.小人无不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而羡慕地说:”这些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肯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啊.”他们不知道君子的资质才能与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将它措置得恰当,而小人将它措置错了.所以仔细地考察一下小人的智慧才能,就能够知道它们是绰绰有余地可以做君子所做的一切的.拿它打个比方来说,越国人习惯于越国,楚国人习惯于楚国,君子习惯于华夏;这并不是智慧.才能.资质.本性造成的,这是由于对其资质才能的措置以及习俗的节制之不同所造成的啊.4.圣王之制也聖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汙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译文]圣明帝王的制度:草木正在开花长大的时候,砍伐的斧头不准进入山林,这是为了使它们的生命不夭折,使它们不断生长;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怀孕产卵的时候,鱼网.毒药不准投入湖泽,这是为了使它们的生命不夭折,使它们不断生长.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四件事都不丧失时机,所以五谷不断地生长而老百姓有多余的粮食;池塘.水潭.河流.湖泊,严格禁止在规定时期内捕捞,所以鱼.鳖丰饶繁多而老百姓有多余的资财;树木的砍伐与培育养护不错过季节,所以山林不会光秃秃而老百姓有多余的木材.5.有乱君无乱国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徧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後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不知法之義,而正法之數者,雖博,臨事必亂.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勢.急得其人,則身佚而國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勢,則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故君人者,勞於索之,而休於使之.《書》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擇.”此之謂也.[译文]有搞乱国家的君主,没有自行混乱的国家;有治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治理的法制.后羿的射箭方法并没有失传,但后羿并不能使世世代代的人都百发百中;大禹的法制仍然存在,但夏后氏并不能世世代代称王天下.所以法制不可能单独有所建树,律例不可能自动被实行;得到了那种善于治国的人才,那么法制就存在;失去了那种人才,那么法制也就灭亡了.法制,是政治的开头;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不懂得法治的道理而只是去定法律的条文的人,即使了解得很多,碰到具体事情也一定会昏乱.所以英明的君主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而愚昧的君主急于取得权势.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就会自身安逸而国家安定,功绩伟大而名声美好,上可以称王天下,下可以称霸诸侯;不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而急于取得权势,就会自身劳苦而国家混乱,功业败坏而声名狼藉,国家政权必然危险.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在寻觅人才时劳累,而在使用他以后就安逸了.《尚书》说:”要想想文王的恭敬戒惧,亲自去选择人才.”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啊.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博学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曾子寝疾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牀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译文】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大同与小康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虽有佳肴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蔔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的美女编辑们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可以由”小成”到”大成”)”.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官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采集者退散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古代汉语课文翻译一、《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①。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②。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③。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⑤。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⑥。
①姚炳:“燕燕,纪鸟,本名燕燕,不名燕。
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之类,最古之书凡三见,而语适合此诗及《释鸟》文。
”“则旧以燕燕为两燕及曲为重言之说者,皆非也。
”又“差池”,曰“当专以尾言,燕尾双岐如剪,故云‘差池’耳”。
按依此说,古称燕为燕燕,不必特指双燕。
不过诗中之燕燕不妨仍指双燕,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仓庚于飞”(《豳风·东山》),皆非以一鸟为言。
②毛传:“之子,去者也。
归,归宗也。
远送过礼。
于,於也。
郊外曰野。
”陈奂曰:“‘于’训‘於’者,释‘于野’之于与‘于归’之于不同义。
‘于归’,往归;‘于野’,於野也。
‘於’犹‘之’也。
”③飞而下曰颃,飞而上曰颉。
颉颃,即顾盼翱翔。
④将,朱熹曰“送也”。
伫立,毛传曰“久立也”。
⑤朱熹曰:“‘送于南’者,陈在卫南。
”⑥毛传:“仲,戴妫字也。
”范处义曰:“先君,庄公也。
寡人,庄姜自谓也。
《周官》六行信于友为任(按《周礼。
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姻、任、恤”,郑注“任,信于友道”),庄姜谓仲氏于我相信如友,故曰‘任只’,且称仲氏之德塞实而无伪,渊深而不流,温和惠顺,终始如一,既能自善自谨其身,又当不忘先君,有以助我,相诀之辞如此,冀仲氏不遐弃也。
”但“先君之思”,也可以解作是戴妫对庄姜的临别赠言。
译文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
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
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
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任课:黄易青我们不赞成机械地照搬或模仿古文翻译,那样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锻炼。
这里提供参考译文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从古今对照中琢磨用现代汉语对译古代汉语的方法,并通过古今对照从而能够对古今词汇演变、词义演变发展及语法变化等有深入具体的认识。
希望同学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来参阅这些参考译文。
总之,这里提供的是方法,不是具体答案。
这里重申:译文对一些词汇和句法的对译不必完全一样。
有的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发现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及时提出以使改正。
一、郑伯克段于鄢当初(郑武公十年),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名叫武姜。
武姜生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逆生,使武姜受到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
武姜于是讨厌庄公,喜欢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
武姜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她。
到了庄公即位时,武姜为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城邑。
武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东虢的国君)死在那里。
其它的城邑唯命是听。
”武姜请求京这个地方,武公命共叔段居住在那里。
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长,是国都的祸患。
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这个地方不合法度规定,不是先王的制度。
您将承受不起。
”庄公说:“姜氏要京这个地方,怎能够逃避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合适的地方,不要让他发展,发展后就难图谋了。
滋生蔓延的草尚且不可除去,何况是您贵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定会自己倒台,你姑且等待事情的发展吧。
”过后不久,大叔命令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既属庄公又属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打算给大叔,请您允许我侍奉他;如果不给他,就请除掉他。
不要让民众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他将自己赶上灾祸。
”大叔又把那些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城邑,到达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了,土地扩大将得到民众。
”庄公说:“既然不义,则民众不亲昵,土地扩大将会崩溃。
”大叔修茸城墙,聚集粮草,修理盔甲武器,备齐了步兵和兵车,打算袭击国都。
武姜将为共叔段开城门。
庄公打听到他们袭郑的日期,说:“可以了!”命令子封率领兵车二百辆以讨伐京。
京的人们叛离大叔段。
大叔段进入鄢城,庄公到鄢城讨伐共叔段。
五月辛丑日,大叔段出逃到共。
《春秋》记载说:“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不守弟的本分,所以不称“弟”;(庄公和共叔段)像两个国君(相互攻伐),所以叫做“克”;称“郑伯”,讥刺他失教——认为这是郑伯的意图;不说“出奔”,对这样记载感到为难。
庄公于是就把武姜安置在颖城,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之下,不再相见。
”过后又后悔对姜氏的处置和发誓。
颖考叔任颖谷的守官,听到这件事,献东西给庄公。
庄公赐给他食物,颖考叔留下肉不吃。
庄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吃过了,还没有吃过您的肉羹,请求把这些肉送给她。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独我没有。
”颖考叔说:“请问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回答他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的后悔。
颖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到泉水,挖隧道然后相见,难道有谁说不是黄泉下相见?”庄公听从他的意见。
庄公进入隧道之中赋道:“大隧之中,快乐之情温暖融融。
”武姜走出隧道赋道:“大隧之外,快乐之情渲泄淋漓。
”于是两人恢复母子之情如初。
君子说:“颖考叔大孝,爱他的母亲,扩大影响到庄公。
《诗》说:‘孝子之道不穷尽,长久地影响同类。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二、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行君道,多收税来雕画宫墙;从高台上用弹丸射人,来观看被弹的人躲避弹丸。
厨师煮熊掌不烂,灵公杀了他,把他放在畚箕里,让妇人荷戴着经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见到厨师的手,问厨师被杀的缘故而为灵公的暴行忧患。
两人打算进谏。
士会说:“如果进谏而不被采纳,那么就没有人接着您了。
请让我先进谏,如果不被采纳,那么你接着我进谏。
”士会向前走了三次,到了内庭屋檐下,灵公才看他。
灵公说:“我知道所犯的过错了,将改正过错。
”士会伏地磕头拜答说:“人谁没有过错,有过错而能改正,好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诗》说:‘没有谁没有一个向善的开端,但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照《诗》的意思,那么能补过失的人很少。
您改正过错能坚持到底,国家就能稳固了,难道只是群臣有利?《诗》又说:‘天子上服刚有破缺,仲山甫即修补它。
’说的是能弥补过失。
您能弥补过失,社稷就不会败毁了。
”灵公仍然不改过。
宣子多次进谏,灵公害怕他,派鉏麑去杀害宣子。
鉏麑早晨去到宣子住处,卧室的门已经开了,宣子穿戴好衣冠准备去早朝,时间还早,就坐着打盹。
鉏麑退出,叹气说:“不忘尊君敬业,是百姓的主人。
杀百姓的主人是不忠,放弃国君主命令是不信。
两者之中有一样,不如死。
”鉏麑撞槐树而死。
秋,九月,晋侯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将攻杀他。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这个情况,跑上堂,说:“臣子侍奉君主饮酒,超过三爵是不合礼的。
”于是就扶赵盾退下堂。
灵公嗾使那只猛犬扑向赵盾,提弥明徒手与犬搏斗,将它杀死。
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犬,虽然犬勇猛,又有什么用?”一边搏斗一边退出,提弥明为赵盾而死。
起初,宣子在首山畋猎,驻扎在翳桑。
发现灵辄饿倒,宣子问他饿得这么厉害的原因。
灵辄说:“三天(多日)没有吃饭了。
”宣子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
宣子问他原因,他说:“给人做事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
现在离母亲近了,请允许把这些食物送给母亲。
”宣子让他都吃完,并且为他准备一筐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
过后不久,灵辄入伍当了灵公的甲士。
[在这次搏斗中]他掉转兵器来抵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逃脱。
赵盾问灵辄原因,灵辄说:“我是那个曾经在翳桑饿得要死的人。
”赵盾问他的名字和住处,灵辄不回答就退下了。
赵盾于是就自己逃亡了。
乙丑日,赵穿在桃园攻杀灵公。
宣子还没逃出边境处的山就返回国都。
大史写道:“赵盾弑杀他的国君。
”拿它在朝廷上宣示。
宣子说:“不是这样。
”大史说:“你任正卿,逃亡而没有越过边境,返回国都而没有惩治杀害国君的人,不是你是谁?”宣子说:“呜呼![《诗》所说的]‘因为我的怀念祖国,给自己招来了这种忧患。
’说的就是我啊!”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依照记载历史的原则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记史的原则而蒙受恶名。
可惜啊,如果越过边界就不会蒙受恶名了。
”三、鞌之战《左传》。
成公二年,春,齐侯攻伐我国北部边邑,围攻龙城。
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龙城城门,龙城人擒获了他。
齐侯说:“不要杀他!我和你们订立盟约,不进入你们的疆界。
”龙城人不听齐侯的话,杀死卢蒲就魁,把他的尸体剖开披在城墙上。
齐侯亲自擂鼓,士兵登陵龙的城墙,三天,攻取龙城。
接着,齐国军队向南侵入,到达巢丘。
卫侯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入齐国,卫国军队跟齐国军队相遇。
石稷要返回,孙良夫说:“不可以!率领军队攻伐别人,遇到他们的军队而返回,将对国君说什么?如果知道不能胜,则应当不出兵。
现在已经遇上了,不如与他战。
”夏,有(中缺文)。
石稷说:“军队战败了。
你不稍事等待,军队恐怕会被消灭殆尽。
你丧失士兵,拿什么回覆国君的命令?”都不回答。
石稷又说:“你是国家的正卿,损失你,是国家的耻辱。
你带领大军撤退,我在这里抵御。
”并且告诉说援军兵车来得很多。
齐国军队于是才停下,驻扎在鞫居。
新筑大夫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桓子因此而逃脱。
过后,卫国赏给仲叔于奚城邑,他不要城邑,请求享受诸侯规格的乐器“曲悬”,以诸侯所用的马饰“繁缨”朝见,卫国答应他。
孔子听知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城邑,最是标志名位的器物和名号不能够不合名分地给他人,这些是国君所掌握的。
名位是用以显示威信的,威信是用以保守器物的,器物是用来蕴含礼的,礼是用来推行义的,义是用来产生利益的,利益是用来安定民众的。
——这些是政治的大节要。
如果把这些标示名位的器物和名位给他人,是送给他人政治。
政治亡失则国家跟着它灭亡,无法控制了。
”孙桓子从新筑回来,不进入国都,就接着到晋国求救兵。
臧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两人都以郤克为主人。
晋侯答应郤克七百辆战车。
郤克说:“这是城濮之战的兵力,城濮之战因为有先君的圣明和先大夫的敬肃(或译敏捷),所以能获胜。
我和先大夫相比,没有能力完成七百辆取胜的任务。
请给八百辆。
”晋侯答应他。
郤克率领中军,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韩厥任执法官,来救鲁国和卫国。
臧宣叔迎接晋国军队,并且引导晋军。
季文子率领军队和晋军会合。
行至卫国的地方,韩厥要处决犯人,郤克驱马疾行,打算制止他。
赶到时,那人已经被处决了。
郤克命令快速载犯人在军营巡行示众,告诉他的仆从说:“我用这个做法来为分担指责。
”晋军追逐齐军到莘。
六月壬申,军队追至靡笄山下。
齐侯派人请战,说:“你带领你们国君的军队辱临敝国边邑,不多的敝军,明天早上与你们相见。
”郤克回答说:“晋国和鲁国、卫国是兄弟之国,他们来报告说:‘齐国从早到晚来到我国发泄怨恨。
’我们国君不忍心,派我们臣子向你们求情,不是要让军队久留在您的地方。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用不着辱您派人请战。
”齐侯说:“晋国统帅的应允,是我希望的;假如他不应允,也将相见。
”齐国高固冲入晋军营中,举起石头投掷晋人,擒获晋人然后乘上他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后,在齐军营田垒中巡行,说:“要勇敢的,买我剩余的勇气。
”癸酉日,军队在鞌地列阵。
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为车右。
晋军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为车右。
齐侯说:“我姑且先消灭晋军然后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马进击。
郤克被箭所伤,血流到了鞋上,仍然击鼓不止。
他说:“我伤得很厉害了。
”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中了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断了来接着驾车,左边的车轮都深红色了,哪里敢说伤得厉害?您忍耐一下伤痛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如果有险阻难走的地方,我一定要下去推车,你该知道这些吧?——这样您是伤得很厉害了……”解张说:“军队所看所听,在于我们的旗帜和战鼓,前进或撤退都跟从它们。
这辆车一个人镇守住,就可以成就战事。
怎能因伤重而败坏国君的战事呢?穿上铠甲,拿起兵器,本来就是走向死亡。
伤重还没有到死的地步,您勉力指挥吧!”解张左手并合缰绳,右手拽过鼓槌来击鼓。
马狂奔不能停止,军队跟从这辆战车。
齐国军队大败。
韩厥追赶齐侯,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韩厥头一天晚上梦见子舆对自己说:“早上避开车的左边和右边。
”所以站在车中驾驭以追赶齐侯。
邴夏说:“射他们驾车的,那是君子。
”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而射他,不合乎礼。
”射韩厥左边的人,左边的人翻掉到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倒仆在车中。
綦毋张丢失了车,追上韩厥,说:“请让我搭车。
”綦毋张陪立在韩厥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背碰他,让他站在自己的后边。
韩厥俯下身子放稳他的车右。
逢丑父和齐侯换位置。
快到华泉时,骖马被树挂住而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