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中的重学轻术问题研究_杨江云
- 格式:pdf
- 大小:207.60 KB
- 文档页数:5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及我国职教领域可取之借鉴【摘要】技职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我国借鉴。
本文概述了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并分析了我国技职教育现状。
台湾成功经验包括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我国可借鉴的方面有学生评价体系和师资培训等。
通过两地技职教育比较,可以找到我国改革的方向。
技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校企合作,扬长避短,为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途径。
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技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技职教育,台湾,研究,我国,借鉴,体系,现状分析,成功经验,改革,发展方向1. 引言1.1 技职教育的重要性技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强的特点,能够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技职教育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
技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加大对技职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的意义台湾技职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提供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台湾作为亚洲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技职教育体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非常成功和健全的。
通过深入研究台湾的技职教育模式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理解技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技职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2. 正文2.1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概述台湾的技职教育体系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的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技职教育体系。
目前,台湾的技职教育主要分为高职教育和高级中等技术教育两个阶段。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及我国职教领域可取之借鉴台湾技职教育一直以来备受瞩目,其技术与职业教育在全球乃至亚洲地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教育模式,这对于我国职教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在研究台湾技职教育的基础上,可以为我国职教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台湾技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他们将课程设置与现实生产与服务需求相契合,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这种贴近实际的课程设计,有助于让学生更快速的适应市场,并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台湾技职教育对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体系。
台湾的技职教育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视为教育的延伸,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园企业、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以此来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为我国的职教领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台湾技职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具有一定的经验可取。
台湾技职教育非常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鼓励教师参与产业技术的研究和项目的开发,并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加贴近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并且能够更好地传授先进的技能和知识。
这也为我国职教提供了一些建设师资队伍的方向,要不断完善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计划,鼓励教师参与产业研究和项目开发等。
台湾技职教育在学校管理上也有一些值得我国职教借鉴的经验。
台湾的技职教育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校会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并加强对学生成长的全程管理。
学校还会不断完善学生档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与职业规划的服务。
这对于我国职教领域来说,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及我国职教领域可取之借鉴台湾技职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开展较早,具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和经验。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可以从台湾技职教育的经验中汲取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技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台湾的技职教育历史悠久,自1691年清朝下江南以来,便开始了机械制造部门的技术教育。
1952年,台湾开始建立技职学校,逐渐形成了技职教育体系。
1989年后,台湾的技职教育进入高峰期,针对新兴产业和引进国际品质,设立了多种专业,并与企业一起制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
二、台湾技职教育的现状1.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台湾的技职教育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生能够接受最为专业的培训。
政府投入也很大,为学校购置设备和资料,提供实践教育的必需条件。
2.企业合作台湾的技职教育与产业密切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3.开设实践课程台湾的技职教育注重实践性,开设大量实践课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用于实践操作,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职业技能。
三、借鉴与启示1.改善职业教育环境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香港和台湾在这方面比我们更为先进。
所以,我们需要改善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同时提升师资力量。
2.实现产教合作4.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方面,台湾技职教育也较为成熟。
学校和企业开展“设立导师”、“产教合作育才专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就业指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总之,台湾的技职教育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多借鉴和启示,需要我们认真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借鉴①技术与职业教育在台湾地区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并为其他地区的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政府支持台湾地区政府高度重视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设立职业教育相关机构和学校、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行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等,以促进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体系台湾地区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高中、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
职业高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培训,技术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与企业合作台湾地区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与企业密切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合作项目得以开展。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培训。
学校还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培训计划,使学生所学更符合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率。
四、持续的教师培训台湾地区对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也非常重视。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为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师提供培训机会。
教师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实践操作培训以及教育理论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台湾地区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实践。
学校设立了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创新的条件和资源。
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为:政府支持、职业教育体系,与企业合作、持续的教师培训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的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可以促进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1期(总第58期)黎明职业大学学报No .12008年3月Journal of L i m i ng Vocati ona lU ni versityM ar .2008收稿日期:2008-02-25作者简介:杨江云(1954 ),男(汉),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科研处教授,从事高职教育理论方面研究。
文章编号:1008 8075(2008)01 0005 05专论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中的重学轻术问题研究杨江云(黎明职业大学科研处 福建 泉州 362000)摘要:海峡两岸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相似的难点与困难,重学轻术、大学至上和文凭至上就是其中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
追求读所谓的一流大学是情理,问题的关键是一种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和培养模式,不被社会、学习者及学生家长认同,甚至被歧视,又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扭转,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信号。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出现的重学轻术问题,主要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高峰已达,加上台湾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还不能适应和协调,而出现的一种暂时紊乱性的迷失现像。
大陆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重学轻术问题,既有发育过程的问题、文化因素、政府政策等因素,解决它必须回归!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的!技术本位∀的高教理念和通过立法形式以硬指标规定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足够经费投入等五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重学轻术;海峡两岸高等技职教育;难点中图分类号:G719 21 文献标识码:A一、引 言中国台湾经过二十世纪中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大陆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两岸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世界所瞩目,在这巨大成就的成功背后与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分不开。
目前台湾高等技职院校数量是初期高等技职院校数量的92倍,达92所。
高等技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是初期1000倍以上,达110万人#1∃。
大陆目前的高职院校(含专科学校)数量是建国初期的100倍,达1200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是建国初期的150倍以上,达1200万人以上。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及我国职教领域可取之借鉴近年来,技术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其中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台湾的技职教育经验中,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做法,并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和改进。
本文将从台湾技职教育研究的特点和我国职教领域可取之借鉴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台湾技职教育研究的特点1.注重实践和实用性。
台湾技职教育注重将教育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互渗透。
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合作,设置实习和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2.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台湾技职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注重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法守规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软实力。
3.贴合产业需求。
台湾技职教育致力于调查和分析行业的需求,开设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技术专业课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1.加强产教融合。
我国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的对接还有待加强。
应鼓励教育机构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展实践教学,推动产教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强化实践环节。
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设置更多的实习和实训环节。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学生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推动课程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4.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师队伍。
要加强职业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5.加大政府投入。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需要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技职教育研究的支持,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好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台湾技职教育在实践教学、学生素质培养、产业需求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办学缺位盲位问题研究(一)杨江云【摘要】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办一所高职院校最为基础性的战略思考,是办学的一大关键性工作.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办学存在办学定位缺失、办学定位虚拟化、办学定位盲目化、办学定位形而上化的问题.办学缺位的内部直接原因有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缺失、高职院校办学者教育思想浅陋和缺乏系统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以及不重视高职教育理论对办学的指挥,因此要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理论学习,高职院校的办学者必须是教育家和高职教育理论研究者.【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缺失原因【作者】杨江云【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科研处,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5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关键大问题,是办好一所高职院校最为基本的战略思考内容。
因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的开篇的首要标题就是“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这说明了高职院校只有找好自己的办学的位置,即准确定位(科学定位),才能找到准确的办学方向,或才能明确办学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科学发展和办出特色。
因此,对高职院校科学定位 (准确定位)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或办学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的一个办学重要问题。
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比较复杂,说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不算夸张或概念炒作,因为要把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测量”准确,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有较高的智慧、专业知识和预测能力。
任何一所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位于同类院校中属于自己的“心智的格子”上,是容不得乱来与胡搞的。
正因如此,在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下发后,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再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讨论与研究,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办学者也在办学定位方面身体践行。
台湾技职教育研究及我国职教领域可取之借鉴台湾重视技职教育研究的广泛渠道与机制值得学习。
台湾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创设了各类研究机构和中心,如教育部、劳动部、经济部和科技部等,形成了研究机构与职业教育机构的良好衔接。
台湾的技职教育研究也由学校、行业组织以及民间社团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研究网络。
与此台湾政府还积极鼓励并支持技职教育的研究项目申报与论文发表,以提高技职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加大对技职教育研究的投入,搭建行业、学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台湾注重技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建立了有效的产学合作机制。
台湾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教育、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台湾各大学校还举办了各类行业技能竞赛,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将学生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台湾还注重将技职教育纳入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体系,为职业人才提供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产业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打破学校教育和实践的壁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台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台湾在技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台湾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变革和就业市场需求的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台湾的技职教育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
台湾教师每年需要参加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有助于他们与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保持紧密联系。
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99海峡两岸高等职教研讨会移师深圳
宋尚忠
【期刊名称】《职教论坛》
【年(卷),期】1999(000)012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宋尚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
【相关文献】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99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综述 [J],
2.寻求共识促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第五次海峡两岸海上通航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J], 王敏华
3.’9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J], 王薇
4.全国高等职教教学改革研讨会日前在深圳举行职业技能开发司提出落实十五大精神工作思路 [J],
5.第七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J], 张健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加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
台盟中央研究室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16(0)14
【摘要】加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应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加强两岸职业教育学历互认,促进两岸职业教育体系衔接,拓展合作交流平台,健全合作交流机制.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台盟中央研究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协议》的生成与建构——基于对《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的思考
2.加强两岸技术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农产品认证一体化发展
3.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现状和建议
4.对未来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探索与展望——以发展的观点看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5.发挥戴云山桥梁作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陈家宽教授在海峡两岸(德化)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交流合作常态机制会商会上的讲话(摘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期(总第58期)黎明职业大学学报No .12008年3月Journal of L i m i ng Vocati ona lU ni versityM ar .2008收稿日期:2008-02-25作者简介:杨江云(1954 ),男(汉),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科研处教授,从事高职教育理论方面研究。
文章编号:1008 8075(2008)01 0005 05专论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中的重学轻术问题研究杨江云(黎明职业大学科研处 福建 泉州 362000)摘要:海峡两岸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相似的难点与困难,重学轻术、大学至上和文凭至上就是其中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
追求读所谓的一流大学是情理,问题的关键是一种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和培养模式,不被社会、学习者及学生家长认同,甚至被歧视,又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扭转,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信号。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出现的重学轻术问题,主要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高峰已达,加上台湾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还不能适应和协调,而出现的一种暂时紊乱性的迷失现像。
大陆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重学轻术问题,既有发育过程的问题、文化因素、政府政策等因素,解决它必须回归!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的!技术本位∀的高教理念和通过立法形式以硬指标规定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足够经费投入等五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重学轻术;海峡两岸高等技职教育;难点中图分类号:G719 21 文献标识码:A一、引 言中国台湾经过二十世纪中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大陆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两岸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世界所瞩目,在这巨大成就的成功背后与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分不开。
目前台湾高等技职院校数量是初期高等技职院校数量的92倍,达92所。
高等技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是初期1000倍以上,达110万人#1∃。
大陆目前的高职院校(含专科学校)数量是建国初期的100倍,达1200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是建国初期的150倍以上,达1200万人以上。
这一组统计数据说明海峡两岸的高等技职(高职)教育都经历了迅速发展和扩张期,并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尤其促进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高等技职(职业)院校数量的巨大增加,必然引起高等技职(高职)院校质量变化,加上社会发展与变化、转型,产业结构改变、调整,产业升级等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办学的外部条件及因素变化,必然要求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加以调整以适应它。
由此,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量的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和严重,成为目前海峡两岸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其面临的问题或难点,很有必要提出来共同检讨,达到寻求发展和繁荣高等技职(高职)教育的愿景的方案或思路。
下面就海峡两岸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发展面临几个共同问题中的重学轻术、追求大学文凭、贱高职院校的问题提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3月出来共同研究。
二、两岸高等技职院校的!升学热∀的难点分析高等技职(高职)院校仍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大学。
这种!大学主义∀与!学问至上∀、!文凭至上∀的观念,已沉淀为一种!以上大学为贵为成功,以上高等技职(高职)院校为贱为失败∀的升学文化。
这种歧视技能学习,贬低技术价值的升学文化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改变,长期以往,技职(高职)教育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
这种对高等技职教育发展很不利的观念意识在海峡两岸是普遍性的问题。
问题不在于学生想读什么层次的高校,追求读所谓一流的大学是人之常情,但关键是许多家长及学生认同了,读高等技职(高职)院校是学生的理想失落,是对之前学习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失败后住进暂时!避难所∀。
这种追求升读大学,看不起甚至鄙视高等技职(高职)院校之风,在海峡两岸愈刮愈烈,使高等技职(高职)教育的办学根基受到冲击,高等技职(高职)教育的技术价值陷入危机中,高等技职(高职)教育文化无法真正形成并被社会认同,高等技职生无法被社会真正接受,造成高等技职(高职)院校及其在校生的数量!虚胖∀。
这为海峡两岸高等技职(高职)教育发展所造成的困难越发突出,也为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投下阴影。
在台湾升普通大学热,职校生源下降,甚至招不到学生,而录取在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不安心高等技职院校学习,一心想着升入普教系统大学,其结果就是他们放弃高等技职院校规定的技能的学习,而进入补习学校去补习历史、哲学等升入普教系统大学的考试科目。
近期以来台湾每年都有20万以上的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参加大学插班考试#2∃。
这些为了升大学的高等技职院校的学生的精力及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一方面为了升上普教系统大学!恶补∀了升学的理论性功课,另一方面就没有时间、精力专注于技职院校所规定的技能课程学习与训练,致使本该努力学的没有精力、时间学习,不列为学校课程的拼命去学习、补习,这样造成了教育资源极大浪费。
甚至相当一些高等技职院校为了生存,投其所好,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些升大学的文化与理论课程,减少技术与技能课。
其结果是高等技职院校的功能日见弱化,高等技职院校陷入升学恶补困境中。
高等技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与普教院校的区隔日渐模糊。
大陆的高职院校虽有高等教育院校!半壁江山∀之誉,但举办者的目的首先要满足的是考生升高校的热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和体现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具体数据的这社会!效能∀,高职院校仅是一种!四流∀的高教形式。
至于为什么办高职院校、发展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干什么,已经沦为举办者的下下位!概念∀,更何况还有一些在经济主义和一切向钱看驱使下追求经济利益,来抢滩高职教育市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性的私立高职院校。
由此,大陆高职院校普遍被认为是不入流的高校,是在高考战场战败者的一种无奈的临时!逗留所∀,或者伤口!包扎所∀,是高考失落者的!集中营∀。
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想升上大学,拿到本科大学文凭,改变自己高职生的身份,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因而出现与台湾技职院校十分相似的!升学热∀,而且更加惨烈的专科升本科的情况。
其后果是导致普通高中热,升学!本一∀、!本二∀加!本三∀热浪越掀越高,有的学校还把升入本科的学生数,当作办学质量高的一个指标。
高职院校不为许多高职学生和学生家长认可,使高职教育丧失了定位与功能。
虽然高职在校生近1200万之众,但它是高等教育另类,被边缘化了,甚至被冷漠与歧视日益严重。
目前大陆高职院校已是高校!虚胖的弱势群体∀。
台湾技职院校学生在学期间的!升学热∀,大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专升本∀热和追求!大文凭∀热的背后,是社会、学生及学生家长仍把高等教育的场所分为贵与贱两种,而高职院校是贱的,是教!雕虫小技∀的场所,不是学习学问的地方,这是传统士大夫文化观念在发酵。
关键是一种高等教育办学类型或一种培养模式与培养类型,不被社会、学习者及学习者的家长认同,被误解,甚至被他们歧视,而长期又得不到扭转纠正或改变,这种类型或这种培养模式与培养类型的高等学校能!基业长青∀吗?6第1期杨江云: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中的重学轻术问题研究这对技职(高职)永续发展是值得思考的。
三、两岸高等技职教育的!升学热∀的思辨对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重学轻术、追求大学名份的问题,是发生在同文同根又不同政治体制的海峡两岸,台湾已相当注意和重视,加上台湾比较完整技职体系,同时高等技职院校在台湾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也得到企业认同,此问题发生是其发展高峰已达时,对发展过程存量问题无法调整、化解的一种抗争表现。
因而解决它,既有不容易的一面,又有容易的一面。
因为一种社会行为或活动与传统文化或观念不吻合并被其抵制、排斥,那么要改变它,就必须有强大的外部动力及其所形成的相似的文化观念。
就这一点台湾还需一定时间才能实现。
比大陆解决它容易得多的一面是,这是因为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受欧美教育影响大,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融入较多的美国、德国的高等教育元素,加上台湾社会具有传统中华文化背景的同时,又融进许多欧美的文化教育的理念。
台湾发展繁荣的高等技职教育就是欧美的文化教育理念的教育类型及与中国文化合成的成果。
而重学轻术、追求大学名份是中华传统观念的顽强!诉求∀表现,传统的文化观念的转换还要靠形成新的文化观念来接替,这在台湾已有些基础了。
在台湾150多所普通大学和高等技职院校中,台北科技大学连续10年被台湾企业认同为!企业界最爱的毕业生∀的院校,同时又是两次排名在台湾高校第二名#3∃。
这足见,高校平等、职业平等的文化观念已在台湾!发芽∀了,解决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学生重术轻学、追求大学名份的升学风气的文化基因已开始发育、生成了,况且台湾当局对高等技职教育真正投入!真金白银∀去建设和发展它。
中国大陆解决重学轻术、追求大学本科文凭热,轻视高职院校和院校平等的问题,显得困难,又相当重要和紧迫,这是关系到大陆高职教育能否开创永续发展,建设足以傲世的高职教育事业的一个元问题。
大陆的高职院校的!出生∀,不是像台湾那样由劳力密集生产型产业和知识密集产业发展来催生,而是对国有的高教计划体制的某些原则作某些微调,即!走读、不包分配∀,这是大陆高职院校的出生证。
其!基因∀是普通高校的,仍是普通高校的婴儿,只不过取个!别名∀或穿件与普通高校不同的!小衣∀、!小裤∀,是普通高校分蘖出来的。
让它!出生∀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升学高校的压力,满足考生及考生家长的升学热望。
因而大陆高职院校虽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但它基本仍是普通高校的!克隆∀并做些小!整容∀,是!概念性∀的院校强于实质性高等技职院校属性。
其教育过程及教育、教学内容及模式更多是普通高校的!克隆∀及!压缩∀。
虽然在这过程有些!变∀,但不是!本质∀的变,而是一种理论概念!变∀,或一些高职教育研究的有识之士对大陆高职教育的一种呼吁,甚至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更多表现为高职在校生迅速增多,对高职院校规定要求,甚至限制的红头文件越来越多,即似乎是高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在办高职院校,而不是高职院校的主体在办院校的现象越发明显。
而让高职繁荣发展,真正把高职教育办成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核心或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或者有些方面虽然变了,但对高职教育发展却转变为负面。
例如对高职教育少得可怜的经费投入一点没变,对高职院校依据%高等教育法&自主办学的独立权被某些上级主管部门剥夺的情况一点没有变,等等。
由此,致使大陆许多高职院校还在为!生存糊口∀忧虑,还在看上级主管部门的脸色行事。
这样的背景因素,高职院校谈何容易发展到让社会,让学生家长等同为!本一∀、!本二∀的老牌院校,谈何容易发展到与!老大学∀平等。
更何况上述提到的一些私立高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办高职院校,把高职院校等同企业。
这使原本就脆弱、不被社会认同的高职院校,又多了些不良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