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本课测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49 KB
- 文档页数:6
必修二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
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图3《市担婴戏图》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高中历史必修二答案写在前面:本文旨在提供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答案供大家参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和备考。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以便他们更好地教授历史。
注意,本文提供的答案并非唯一的正确答案,仅供参考使用。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城邦有以下特点:1.政治制度 :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以城邦制为主,每个城邦独立自主,没有共同的政治中心。
城邦的政治组成是由贵族和平民两类人组成的,他们通过政治斗争争夺权力。
2.文化和艺术 :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相当丰富,如建筑、雕塑、文学、哲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
古希腊是文化和民主的代表,艺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3.战争和军事 : 希腊城邦的战争和军事非常重要,因为各城邦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战争成为实现政治意愿和保障自由的重要手段。
城邦的武器都是手持冷兵器,如剑、盾等。
4.宗教和神话 : 古希腊人崇拜多种神明,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
二、古希腊民主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特点是:1.平民主导 : 古希腊民主制度是由平民阶层主导的,平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政治决策。
2.市民权利 : 古希腊的市民享有政治权利,包括投票、参选和言论自由等方面。
3.公民集会 : 古希腊的政治决策是由公民集会通过多数票数决定的,更加民主。
4.审计机构 : 古希腊民主制度中设立了审计机构,负责审核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保证财政透明。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源头,对全球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征服欧洲的方法是什么?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征服欧洲的方法是:1.快速移动:蒙古骑兵通过野战和迅速移动来打击敌军,强调快速突袭和劣势兵力的优势。
2.集中兵力:蒙古军队注重集中兵力,迅速攻占敌人的要地和弱点,打破敌方的防御。
3.信息收集:蒙古帝国会采用情报侦查,从各种途径搜集敌军的信息和情报,为命令下达和作战调度提供参考。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B[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是在揭示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故B项正确。
] 2.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③男女分工明确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D[材料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故④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3.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A[文物A是商代的青铜器,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排除;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排除;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
]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D[从材料中可知李充是在官方“公凭”下才去的日本,“公凭”是市舶司发给经营海外贸易商人的凭证,这说明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仅是中国商人与日本贸易,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方面,C项与材料无关;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正确。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中载:“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之,勿令有块以待时……”这里所说的耕作工具主要是( )解析:《汜胜之书》是对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犁是西汉时主要的耕作工具,再结合材料可得出D项正确。
其他三项是夏商周时期的农具,且与材料不符。
答案:D2.(2015·南京高一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由“水激轮转”“众筒”“绝胜人力”可知,该灌溉工具以水流带动转轮上的竹筒打水。
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2015·扬州高一期中考试)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耕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的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B4耕作方式时间(天) 面积(担田)锄耕 1 1木牛 1 4牛耕 1 14A.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C项。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
这说明()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区域经济发展均衡C.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大豆能够改良土壤,因此大豆种植区域的扩展说明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故选A项;材料强调大豆种植区域扩大,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均衡,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豆种植区域扩大,没有提及生产工具的变革,排除C项;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过于夸大,排除D项。
2.下表是根据《汉书》统计的西汉时期农业诏书颁布情况(共43条),这些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
这可以用来佐证西汉时期()A.社会经济日益繁荣B.农本立国传统稳固C.精耕细作农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答案B解析西汉高帝到哀帝颁布的农业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这体现了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农本立国的传统进一步稳固,故选B项;材料强调农本立国传统稳固,没有涉及社会经济日益繁荣,排除A项;精耕细作从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抑商”,并且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形成,排除D项。
3.有学者指出,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养活更多的人口,其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出现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
该学者认为()A.美洲与欧洲具有相互依赖性B.新航路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新航路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D.美洲在新航路中的受益更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观点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的作物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开发,而欧洲的牲畜传入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这说明新航路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C项正确。
4.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强调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还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唐代诗人姚合作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地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中“尽去作商贾”可知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D2.从公元994年起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铸过钱币。
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解析:铸钱停止而没有出现钱荒,说明金属货币的功能被取代,而公元994年到公元1005年为我国北宋时期,成都在四川境内,可判断原因为纸币的发行,交子为宋代四川境内出现的纸币。
故C正确。
答案:C3.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商人因偷税被县民所捉、官府罚没其货物等信息可知,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故A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婺州和杭州两地丝织业水平的信息,故B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江南商业环境的信息,故C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故D错误。
答案:A4.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写道:“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解析: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故B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错误;市镇自治说法错误,故D错误。
答案:B5.“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
专题三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解析: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这之后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A项中文章是对该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探索过程的体现;B项中“标准”说明这两篇文章是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应该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C项中“多快好省”和“高速度”反映出该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D项中“‘左’比右好”和“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可以看出这两篇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对50年代的“左”倾错误进行了评价,对家庭副业进行了调整。
故答案选A项。
答案:A2.(2018·甘肃武威十八中期末)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
上述法律()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这一时期通过的法律主要是“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经济方面的法律,从用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主体的经营、销售行为来看,这些法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故答案为D项;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B项;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三“蒸汽”的力量1.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额直线上升。
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解析:材料说明市场需求与生产手段的关系,市场需求的扩大要求技术的更新。
而非“殖民掠夺”“资本流动”“经济发展”引发、带动或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C2.导致下图(英国城市化过程曲线)中B—C段数量激增的历史因素包括()①农村的“圈地运动”②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③新兴城市涌现④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从图中可知,题目是考查1800—1850年英国城市化过程加快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条件,故④不正确。
答案:B3.“1750年到1850年英国在人口增加的同时,人口中心发生移动。
总的流向是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中心的转移B.三角贸易的发展C.殖民霸权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解析:材料信息“1750年到1850年”“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作为新动力打破了原先城市发展依赖河流等地域的限制,故选D。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D4.“自由放任主义”的原意是“让我们自己干”。
下列关于这一经济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表达的主要观点B.它的提出与工业革命有密切的关系C.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原则D.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使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解析:由“自由放任主义”的原意及所学知识可知,其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原因是() A.迫于列强的压力B.决定实业救国C.洋务运动的推动D.解决财政危机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巨额债务,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D2.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是()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了奖励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从而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答案: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面粉业、烟草业B.烟草业、纺织业C.化工业、面粉业D.面粉业、纺织业解析:一战期间,中国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答案:D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包括()①沦陷区,日军的摧毁或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府的压榨③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④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③出现在民国初期,④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5.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矿企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 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借口战争需要,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全册综合练习卷一、单选题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2.“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者。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资本主义的萌芽B.商品经济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衰亡D.官营手工业繁荣3.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了A.关贸总协定B.亚太经合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世界银行4.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国争霸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5.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6.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50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
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材料说明A.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这一局面B.“文革”严重滞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文革”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D.“文革”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7.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
模块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寻找食物的方式逐渐从原始的渔猎采集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这种变化反映了()A.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分工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开始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C项正确;远古时期,种植经济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并非根本改变,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远古时期种植经济的发展,未反映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是否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未体现社会分工,D项错误。
2.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人口都出现了一次爆炸式增长,不同的是,欧洲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中国则主要集中在边疆或山地地区。
明清人口增长的这一特点()A.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B.有利于改善人地关系C.受益于新作物的传入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偏远地区人口的增长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马铃薯、玉米等耐旱、高产的新作物品种的传入,故选C项。
3.商周时期,锸、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与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
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周时期的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战国晚期的垄与沟宽度之比变为1∶1,再结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出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劳作方式主要是个体耕作,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排除C项。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
【答案】 C2.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答案】 C3.“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耕作农具种类齐全,这是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典型表现。
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
【答案】 B4.(2017·1月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解析】根据“李冰”“成都平原”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5.下列有关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解析】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答案】 D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
……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
”这一模式体现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项。
A、B、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自我测评] 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
答案提示: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答案提示: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
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自我测评]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答案提示:(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
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
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模块滚动检测二(必修2)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
材料反映出()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2.(2016-惠州四模)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这反映了()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3.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A .技术发展进妇女角色转B .民主政治进女权意识增C .社会分工细妇女思想解D . 对外殖民扩男性远离故A .社会等级观念明显B . 物质财富影响社会C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D . 等级制度阻碍社会7.C. 重农抑商政策己经发生变化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4. (2016-商丘二模)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 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 : 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己达1 : 15之多。
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
事 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 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 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 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 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5. (2016-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 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 1851 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 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
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更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B[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起先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更,也变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
]2.鸦片斗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行业出现“异化”状况,如棉纺织业、造船业日益衰落,而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缘由是( )A.西方商品物美价廉B.传统手工艺创新实力强C.自然经济坚韧反抗D.世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倾销商品,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导致其纷纷破产,另一方面掠夺原料,推动了中国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故选D项;西方商品物美价廉,只能导致传统行业衰落,不能推动其较快发展,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手工艺创新实力,解除B项;中国传统行业出现“异化”不是自然经济坚韧反抗的结果,解除C项。
]3.据统计,英美等国从中国进口的茶丝数量,1844年为茶7 047.65万磅,丝2 604包;1853年茶超过10 122.7万磅,丝为62 896包。
这一变更( )A.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B.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鸦片斗争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增幅较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这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出口与进口比重比较,解除A 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
学业分层测评(九)(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导学号:14330065】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产品的销售陷入困境,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下图所反映的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输华货物统计A.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解析】阅读统计图可知,鸦片战争时期及之后,英国输华货物不多,个别时期有所减少,从根本上讲,这是中国自然经济抵制的结果。
【答案】 D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里“解体”的含义是()【导学号:14330066】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趋商品化【解析】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趋商品化。
【答案】 D4.(2016·北京会考)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解析】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解决军事企业的资金问题,达到“求富”的目的而创办了民用工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为军事工业。
【答案】 B5.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本课测评】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1、从时间上讲,中国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并且农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从农业技术上讲,中国农业强调精耕细作。
对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不断改进,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从耕作方式上讲,中国农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本课测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一、官营手工业发达,基金雄厚、技术高超、产品精美。
例如:我国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表明我过得冶金业长期领先世界。
二、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但有所发展。
例如: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赞誉。
例如:西汉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绸、瓷器传到西方并大受欢迎。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一、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二、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和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宋朝出现了纸币;三、宋朝之前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宋朝以后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四、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五、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六、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本课测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原因:A、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B、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等,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影响:A、“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B、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本课测评】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答:1.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
2.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和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
3.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汇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本课测评】荷兰和英国等国的殖民侵略带来了哪些后果?答案提示: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获得巨额利润,殖民国家由此迅速聚敛了大量财富,运往欧洲化为资本,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但这些都是以殖民地人民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
2.在美洲,殖民者对土著印第安人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罪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1亿左右的精壮劳动力。
在殖民强盗的掠夺之下,亚、非、拉美国家丧失财富、资源、劳动力,发展迟缓、贫穷落后,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被大幅度地拉大了。
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本课测评】想一想,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影响: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
③工厂集中使得工业化城市出现,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⑤各国资产阶级积极开展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促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①交通运输的进步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流。
②欧洲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侵略的步伐,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工业文明逐渐成为全世界的主导。
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本课测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A相同之处:1、两次工业革命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机器生产普遍应用。
2、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4、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人类的城市化进程。
B不同之处: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局限于轻工业领域,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部门发展为主;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英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4、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本课测评】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1)经济结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课测评】民国时期,民族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答案要点:民国时期,民族经济发展艰难曲折。
(1)1912~1919年,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于是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但由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2)1927~1936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4)民国末年,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摧残挤压,加之国民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本课测评】纵观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答案提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认识国情;第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第四,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
对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主要是: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本课测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解题关键:掌握和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措施及其作用。
思路引领: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中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改制。
答案提示: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B、主要内容和作用:一、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
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本课测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答案提示: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大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
一、1980年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二、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三、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四、随后为了加快对外开放,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中又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十多年里,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本课测评】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提示:变化表现: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变化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
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
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本课测评】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案提示: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
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
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
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
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