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1.22 MB
- 文档页数:33
人工气道的管理一人工气道的基本概念所谓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人工气道技术大致可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确定性人工气道是指能保证可靠有效的通气并适宜长时间使用,这种气道可靠安全,只有患者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这2种气道属于此。
而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则相反,常见的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有:手法开放气道、口咽和鼻咽通气管、面罩和简易呼吸器、喉罩、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
我们着重讨论建立确定性人工气道技术后人工气道的管理措施。
二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证下列情况下需要建立人工气道:①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或气道受阻:②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③紧急保护气道以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道通畅性的因素。
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骡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
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除非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明确表示拒绝。
三3种确定性人工气道的比较因经口插管较经鼻插管容易进行,在大部分急救场合中,都采用经口插管。
如不属于·紧急情况,应争取进行经鼻插管,因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易(1)需要长时间地机械通气。
(2)已行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支气管内分泌物。
(3)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气管插管无法进行者。
(4)对喉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为安全起见,若可能的话,气管切开最好在先行气管插管、已建立起人工气道、确保呼吸的前题下进行。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绝不应把气管切开作为常规来进行。
许多患者经过气管插管后的短期治疗,即可得到缓解而拔掉气管插管。
2.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对比气管切开的主要优点是:①明显减少解剖无效腔,因而也能减少呼吸功的消耗;②比气管插管的管腔短、口径大,故气流阻力小,也方便于吸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如需插入支气管镜,也远较气管插管方便;⑧患者可吞咽口咽分泌物,亦可饮水,进食,便于营养、水分的补充与管理;④最易被患者耐受,可保持数月或数年。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人工气道的管理是重症监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管道插入气管,以维持呼吸功能。
这种管理涉及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经口气道。
管理人工气道的目标是保持气道畅通,确保氧气供应,维持适当的通气,并避免并发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人工气道管理的指南与最佳实践:1. 气道评估与准备在对气道进行管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
包括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阻塞、有无分泌物等。
同时,进行评估病情的稳定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准备气道管理之前,需要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检查气管插管或切开所需的器械是否齐全,并确保气管插管管道是否能够随时畅通。
2. 技术和操作对于气管插管,需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操作来确保正确插管。
这包括适当的位置和角度,以及适当大小的插管。
在插入气管插管之前,可以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气管切开手术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气管切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和固定器械的获取。
3. 高质量护理一旦人工气道插入,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这包括监测气道压力和通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及时拔除分泌物,以避免阻塞。
同时,专注于预防气道相关并发症。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以避免感染和梗阻。
通过床旁气管吸痰来清除分泌物,降低感染的风险。
确保插管处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4. 安全措施管理人工气道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这包括正确固定气管插管或切开管道,以避免其脱落或移位。
确保导管标识明确,避免与其他管道混淆。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设置和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保持呼吸机和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患者和家属教育对于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气道设备,如何维持通气和氧气供应,如何清洁和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部位。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序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人工气道来维持呼吸功能。
然而,人工气道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为了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
第二部分:管理范围和目的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
其目的在于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提高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三部分:管理原则1.依法依规。
在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操作合规合法。
2.严格操作流程。
对于人工气道的使用,必须遵循专业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严格培训要求。
医护人员在使用人工气道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相关证书才能进行操作。
4.重视术前评估。
在进行人工气道操作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手术风险等。
第四部分:管理责任1.医疗机构负责人对人工气道使用管理负最终责任,并应当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2.医师在人工气道的使用过程中负有最终责任,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护士在协助医师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负有全程监控和记录的责任,及时发现并报告操作中的异常情况。
第五部分:管理流程1.术前评估: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人工气道的选择等因素,并制定操作方案。
2.手术准备:医疗机构应对使用人工气道的手术进行精心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药品等,并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3.操作过程: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护士负责配合和监控手术过程,记录手术情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术后管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第六部分:管理措施1.定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人工气道使用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
[吸痰]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内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内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或因肺功能严重减退,呼吸肌无力等,大多不能自行排痰,极易造成分泌物潴留而堵塞呼吸道,使肺部感染加重。
用物准备: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根据气管插管导管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一、吸痰前评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位置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2)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上3) 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4)吸痰后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二、吸痰方式开放式、密闭式三、吸痰注意事项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2) 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3) 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后及时弃去,吸引气管插管和口鼻腔需分别使用吸痰管,不得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