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生理名词解释mcjs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其定义、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生理名词解释大全重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重点》篇1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相连,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2. 兴奋性:兴奋性是指神经元在接受足够强度的刺激后,产生膜电位去极化,从而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是神经元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础。
3. 抑制性:抑制性是指神经元释放的递质或神经调节物质,能够降低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细胞的兴奋性,从而抑制其活动。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负责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
交感神经主要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副交感神经则主要负责“休息和消化”反应。
5.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指通过血液循环释放化学物质来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系统。
内分泌系统包括许多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
6. 激素:激素是内分泌系统释放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从而调节其功能和代谢。
7.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作用。
生长激素主要通过刺激肝脏、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合成蛋白质,促进生长和修复。
8.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胰岛素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激素。
9.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出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重点》篇2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生理学名词的解释:1. 兴奋性:指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
2. 阈值:指刚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arcuate line 弓状线:位于脐以下4~5cm处,此处腹直肌鞘后层转至前层,而缺乏后层结构,腹直肌后方仅为腹横筋膜。
上方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成为弓状边缘,称为弓状线或半环线。
abdominal ring腹环:即腹股沟管内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 cm处,为腹横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裂隙,有精索(男性)或子宫圆韧带(女性)穿过。
axillary tail腋尾:为乳房外上部的乳腺组织,沿第三肋间经胸小肌下缘突向腋腔的部分。
在检查乳房病变时应注意,以免遗漏。
ansa cervicalis颈袢由第1~3颈脊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其中第1颈脊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颈袢上根,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浅面下行。
第2、3颈脊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下行。
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发支支配舌骨下肌。
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伤及神经。
adductor canal收肌管:即Hunter管,为位于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约15~17厘米。
管的前壁为架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
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
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bare area of liver肝裸区:冠状韧带前、后两层之间有一定距离,这部分肝脏因无腹膜被覆故名肝裸区。
此处肝的被膜直接与膈下筋膜相接。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的总称。
肺段的整体形态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相邻肺段之间以薄层结缔组织分隔,是构成肺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由急性肺损伤引起的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ARF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代谢产物蓄积的临床综合征。
AG: 阴离子间隙,一个计算值,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AB:实际碳酸氢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azotemia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含氮废物在体内蓄积,当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含量超过40mg/dl时,称为氮质血症。
Acidic permeability酸透析:当结肠内环境PH降至5.0时,不但不从肠腔吸收氨,反而可向肠腔内排氨,使血氨降低,这种现象叫做酸透析。
autotransfusuion自身输液: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促使组织液回流进入血管。
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
acid-base disturbance酸碱平衡紊乱:是指病理情况下由于体内酸碱物质超负荷或严重不足或调解机制障碍,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使ph偏离正常范围的病理过程appearance of dehydration脱水貌: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使组织间液减少更为明显,因而病人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血门凹陷BB: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量BE:碱剩余,在标准状态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减的量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共同、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brain death脑死亡:枕骨打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CRF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地破坏肾单位,使健存肾单位逐渐减少,以致肾脏不能充分排泄代谢废物,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从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1.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壁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活动。
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道,环行肌在许多不同的部位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不同的节段,随后,原来收缩的部位发生舒张,原先舒张的发生收缩将原来的食糜分为两半,而相邻的两半则合并为一个新的节段,如此反复交替进行,使食糜不断分割又不断混合。
2.锋电位:膜电位首先迅速去极化(从-70mv)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像),随后迅速复极至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复极像),两者共同形成尖峰式的电位变化,具有动作电位的特征,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部分。
3.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4.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膜转运的过程。
5.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7.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改变。
8.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个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9.强化: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过程。
10.管——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率过滤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11.球——管平衡: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率过滤增大或减小时,近端小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也随之增大或减小的现象(正相关)。
12.滤过分数:肾小球率过滤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3.脊休克: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的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的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14.肾糖阈: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2013.1.9生化名词解释(复习资料)50个0.结构域domain:指一些较大的蛋白质分子,其三级结构中具有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
其特点: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同一蛋白质中的结构域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蛋白质中的结构域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1.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指氨基酸或蛋白质在溶液中解离呈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这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变性) :指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结构被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3.Km :即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抑制剂可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的抑制作用。
(酶的可逆性抑制:抑制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一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这种抑制采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恢复酶的活性,故称为可逆性抑制。
)5.糖异生:在肝线粒体和胞液内,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某些氨基酸)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6.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在细胞液中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 + 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也称己糖磷酸支路,或简称PPP途径。
7.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8.酮体:酮体是脂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产生的特有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肝脏合成酮体,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9.血浆脂蛋白:血浆脂蛋白是脂质和载体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重庆医科大学外科学名词解释(2)重庆医科大学外科学名词解释胆血返流:当胆管梗阻,胆管内压力超过胆汁分泌压(39cmH2O)时,即可抑制胆汁分泌和发生~ 第一肝门:门V、肝A、和肝总管在肝脏横断面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V(肝左V、肝中间V、肝右V)在肝后上方的.V窝进入下腔V称~第三肝门:肝有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动力性肠梗阻:由于N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未能正常运行,但不器质性肠腔狭窄。
对吻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前后壁或是胃大小弯侧同时见到的溃疡。
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统称~大出血:通常指的是每分钟出血>1ml且速度较快的出血。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突将导管插入胆管和(或)胰管内进行造影。
F腹内疝:又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形成。
腹外疝:由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膜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Glisson纤维鞘: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胆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Grey-Turner征:少数急性胰腺炎严重病人可因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径渗如皮溶解脂肪造成出血,在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淤斑,称~,若出现在脐周,称Cullen征。
Goodsall规律:肛-门中点作一横线,外口位于横线上方的肛瘘呈直线走肛管,内口常在附近的肛窦上。
外口位于横线下方,瘘管常是弯型,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处。
▲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又称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与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
肛裂: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同时存在称~肛瘘: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管三部分组成。
名词解释内环境、稳态、正(负)反馈、单纯扩散、静息电位、阈强度、动作电位、血细胞比容、血型、心指数、射血分数、慢波电位、通气/血流比值、潮气量、消化、容受性舒张、基础代谢率、呼吸商、食物的氧热价、近视、暗适应、渗透性利尿、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糖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牵涉痛、脊休克、去大脑僵直、激素的允许作用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ph等,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
Homeostasis负反馈:大多数情况下,反馈信息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的调节是双向的。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某种生理功能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而不至于发生过大波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正反馈:少数情况下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又通过控制部分增加的传出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而增强的受控部分再通过反馈,使控制部分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如此往复循环,称为正反馈。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某种生理功能逐渐增强,迅速达到需要的状态,使之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
与负反馈相比,正反馈不仅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反而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单纯扩散:是指被转运的物质分子,通过膜脂质双分子层,从高浓度一侧自由地向低浓度一侧跨膜扩散,最终均匀分布于膜两侧的过程。
simple diffusion特点: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也不耗能。
静息电位:功能和结构完整无损的细胞,未受到刺激而处于相对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之为(跨膜)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RP阈强度:能使静息电位减小刚好能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强度。
生理学上常用阈强度来衡量组织兴奋性。
threshold intensity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受到刺激后,由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短暂的和可逆性的改变,引起一次快速而短暂的膜内电位倒转和随后复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1正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2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3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为人类所特有,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
4被动转运:物质移动时消耗的能量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本身所包含的势能,无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的转运过程。
5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的转运称单纯扩散。
6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利用ATP能量并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对离子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
7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的动力不是直接来自ATP,而是靠消耗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势能进行的。
8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这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9超极化:当静息时膜内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
10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全称跨膜静息电位。
11局部电流:当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只限于受刺激局部的细胞膜而不能向远处扩播,故被称为局部兴奋,所引发的电流即为局部电流。
12电紧张兴扩布:当膜的某一部分出现局部去极化后可向周围短距离扩布,并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衰减乃至消失,这种方式称为电紧张性扩布。
13兴奋-收缩耦联:肌纤维的收缩总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后数秒才开始出现。
肌膜上的动作电位需通过某种中介环节而引起肌丝滑行为基础的肌肉收缩。
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胶胨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固。
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15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也称为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16动脉血压: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动脉管壁单位面积上的侧压力,即压强。
1.adaptation syndrome:应激反应,又成适应综合征,是指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做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
2.EEG:临床上在头皮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
3.ECOG:皮层电图,打开颅骨,将一道电极直接放在皮层表面上记录到的脑电波。
4.Brain evoked potential: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的任何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或撤除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称之为脑诱发电位。
5.Pain:疼痛,疼痛是与实践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或用这类组织损伤的词汇来描述的主述症状。
6.Muscle tonus: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是发生的牵张反射,多为突触反射。
7.Pulmonary surfctane: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以单分子层排列于肺泡内衬液-气界面,具有降低表面张力作用的物质。
8.盆腔反射:浅麻醉时,牵拉盆腔脏器,引起心动过缓,以及血压降低,并可出现呼吸暂停反应,临床上称为盆腔反射。
9.肺泡隔: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间隔,肺毛细血管常穿行于其中,不仅是气体交换的部位,也是液体交换的部位。
pliance:顺应性,肺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
11.解剖无效腔:指由鼻到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管腔,仅仅起到传导气流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12.通气效率:生理无效腔与潮气量的比值减少,通气效率增加,反之亦然。
13.FEV:用力呼气量,是指在进行用力肺活量测定时,某一指定时程内的呼出气量。
14.FRC:功能余气量,指平静呼气末残留在肺内的气量,等于余气量+补呼气量。
15.CV:闭合气量,是指肺部气道闭合时,来自肺上部的呼出气量。
16.IPPV:间歇性正压通气,进呼吸道实行间歇性压力降外界气体送入肺内,使肺泡节律性舒缩形成对流通气。
17.IMV:间歇性指定通气,残留部分自主呼吸,,间隔一定次数自主呼吸强制性通气。
生理名词解释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针对细胞质膜提出的一种膜的结构模型,描述膜为结构和功能上不对称的脂双层所组成,蛋白质以镶嵌样模式分布在膜的表面与内部,并能在膜内运动。
此模型也可适用于亚细胞结构的膜。
心指数(Cardiac index):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barrier )①由胃粘膜上皮表面覆盖的富含HCO3-的不可溶性粘液凝胶构成,它可以保护胃粘膜,使其免受胃腔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减压反射:(depressure reflex)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发放神经冲动,分别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至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加强,而交感紧张和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是心率减慢,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小,从而使血压降低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控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射血分数,即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3.12目录: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3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A)4危急值(critical value):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6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7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8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10白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WBC)11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12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13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14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15高色素性红细胞(hyperchromic erythrocyte):16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17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18卡-波环(cabot ring )19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throcyte):20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21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22杜勒小体(dohle bodies):23核变性(degeneratio of nuceus):24棒状小体(auer bodies):25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26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27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28分裂池(mitotic pool)29贮备池(storage pool)30边缘池(vessel wall)3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3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ete ESR)33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34骨髓增生程度(proliferative degree)35粒红比(myeloid erythrocyte ratio,M:E) 36、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37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stain,POX)3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NAP)39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MF)40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41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42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4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44束臂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45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46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 P-LCR)4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2010年重医考博病理生理真题回忆一:名词解释(3分X10=30分)1. generic predispostion2.dilirium3.去极化阻滞4。
methemoglobincmia5.dilutional hyponatremin6.stressor7.secongdary fibrinolysis8.CARS9.venous admixture10.renin-dependenct hypertension二:简答(8 分X 5=40分)1. 充血性心衰水钠潴留机制2.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无复流现象及其意义3。
急性左心衰导致缺氧的类型及其机制4。
发热时体温上升期的机制及表5。
何为caspase,及其在调亡中的作用三:论述(10分X3=30分)1。
以休克时微循环障碍为例在疾病损伤和抗损伤中相互作用2。
大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及其机制3。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基本环节并举例2011重医考博病理生理真题回忆(顺序有变)一、名词解释(全英文)3*101、基因病2、热限3、MARS4、谵妄5、Acute phyogenic(不确定) reaction6、肾性骨营养不良7、心肌重构8、隐性水肿9、诱导性分化10、反常性酸性尿二、简答题:5*61、低镁血症对电解质的影响。
2、高AG酸中毒原因和机制。
3、慢性低张性缺氧机体代偿反应及意义。
4、非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机制。
5、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三、论述题4*101、应激性高血糖的神经体液机制2、钙超载的机制3、ARDS的酸碱失衡类型、机制及代谢指标变化。
4、举例继发性受体异常的机理、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2011年重医考博病理生理真题回忆(顺序有变)一、名词解释(全英文)3*101基因病2热限3MARS4谵妄5Acute phyogenic reaction(不确定)6肾性骨营养不良7心肌重构8隐性水肿9诱导性分化10反常性酸性尿二、简答题:5*61低镁血症对电解质的影响。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大全,考生福利~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叫内环境,即指细胞外液。
它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液等。
2.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指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控制部分的始发作用朝相反方向发展,起减弱控制息作用的反馈。
5.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子借助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完成其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6.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7.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时指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8.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9.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短暂、可逆而且可扩布的膜电位变化过程。
10.绝对不应期:指可兴奋细胞和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极短时间内,无论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11.阈电位:指细胞受刺激后膜去极化达到爆发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12.阈强度(阈值):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13.终板电位:是由ACh与终板膜上的N-ACh受体通道结合导致通道开放,K Na跨膜流动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14.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5.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6.等渗溶液:以血浆渗透压为标准,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17.生理性止血:指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的现象。
18.心动周期: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19.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生理学名词解释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利用分解A 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电位由静息时的负值向零电位变化的过程。
比顺应性:比顺应性是顺应性和测量顺应性时的肺容积的比值,比顺应性= 顺应性/ 肺容积被动转运:指物质或者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者电位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转运方式成为被动转运。
超极化: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
电紧张性扩布:指局部电位只能沿着膜向临近做短距离的扩布,并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乃至消失,这种方式称为电紧张性扩布.潮气量:在平和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叫做潮气量。
明适应:人从黑暗处来到强光下,最初感到强光耀眼,不能视物,只有稍等片刻才能恢复视力,这种现象叫做明适应。
动脉血压:动脉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强化:刺激物之间的加强作用,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引起吸气被抑制和肺缩小引起吸气的呼吸运动反射。
容受性舒张: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成为容受性舒张。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比值。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是感受器在持续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所产生和传导的神经冲动减弱的现象,不同性质的感受器发生适应现象的程度不同,适应现象最明显的为触觉感受器。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两侧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所生成的原尿量。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 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稳定状态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称为负反馈前馈(feed forward) 控制部位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出胞(exocytosis) 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endocytosis)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因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因子兴奋性(excitability) 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去极化(de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复极化(repolarization) 质膜去极化后,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离子泵利用直接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势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物质逆浓度或电势梯度转运的动力不直接来自ATP,而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的势能贮备所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阈值(threshold) 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将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与机械收缩两个过程耦联起来的中介机制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极化超射(overshoot) 去极化至膜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反极化,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极化(polarization) 通常将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前负荷(preload)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几分钟后出血就自行停止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指血液由流动的固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液体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x心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搏出量为70ml(60~80ml)心指数(cardiac index) 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血压(blood pressure)是指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 当心脏停止跳动时,循环系统的内各处的压力都相等,但都比大气压高0.93kPa (7mmHg), 这个压力就称为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潮气量(tidal volume,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指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也叫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 / perfusion ratio) 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 即平静呼吸时的肺顺应性与功能余气量的比值。
{肺顺应性--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消化(digestion)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由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分节运动(segmental motility)是一种以肠壁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舒张和收缩活动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胆盐随肝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入血,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合成胆汁,而后又被排入肠内,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是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形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是指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如何变动,近球小管始终将肾小球滤液的65%~70%重吸收的现象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管球-反馈通过致密斑感受器调节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肾小球腔内液体的溶质浓度增高时,形成的渗透压增大,从而对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称为渗透性利尿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其值为180mg/100ml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constant fraction reabsorption)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液的65%~70%,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ates)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人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觉编码作用(Sensory coding) 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近点(near point)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远点(far point)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叫暗适应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人在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 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听阈hearing threshold) 人耳对于每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声音的气传导(air conduction)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园窗膜进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气传导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传人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传入神经在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的同时通过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枢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使另一个中枢神经元抑制的现象回返性抑制(defense reaction) 中枢神经元有冲动外传时通过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再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其他神经元的现象单向传播(one-way conduction) 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受体的激动剂(receptor 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但结合后本身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动剂受体的拮抗剂(receptor antagonist)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但结合后本身不产生效应,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拮抗剂运动单位(motor unit) 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骨骼肌的牵张反射(muscle stretch reflex ) 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腱反射(tendon reflex) 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被牵拉的肌肉迅速而明显的缩短肌紧张(muscle spindle) 是由缓慢持续的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被牵拉的肌肉表现为轻度而持续的收缩脊休克((spinal shock)) 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时功能丧失,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是伸肌和屈肌的牵张反射同时亢进,由于上位脑的强烈易化作用导致脊髓交互神经支配机制消失的一种状态强化(reinforcement) 由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extinction of conditional reflex) 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又得不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时,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