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节
- 格式:ppt
- 大小:479.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 =St ,根据公式v =St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 1,将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格中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的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利用公式v =St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即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S 1t 1,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S 2t 2实验结论 越大。
本实验需要注意的点:1.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但是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各段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知识点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01新课知识解析2.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3.若多次测量,则每次都要使小车从同一位置自由滑下。
4.若小车到达终点之后没有及时停止计时,所测平均速度偏小;若小车开始运动之后没有及时开始计时,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典型例题】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到达位置B和位置C,记录下小车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为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C.根据图示测量数据,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在BC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车在AC段的路程s AC,所用时间t AC=3s,平均速度v AC=s ACt AC=0.8m3s≈0.27m/s,B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和BC运动的路程相同,在AB段运动用时2s,在BC段运动用时3s,根据v=st可知,路程相同,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所以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符合题意。
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1.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电荷的初、末位置有关;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2.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该点移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3.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4.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5.无论粒子电性如何,当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后,电场力一定做正功。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在静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二、电势能1.概念电荷在静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用E p表示。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W AB=E p A-E p B。
错误!3.电势能的大小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做的功。
4.零势能位置 电场中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位置,通常把离场源电荷无穷远处或大地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三、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2.公式:φ=E p q。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1 V =1 J/C 。
4.特点(1)相对性:电场中各点电势的高低,与所选取的零电势的位置有关,一般情况下取无穷远或地球为零电势位置。
(2)标矢性: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5.与电场线关系: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四、等势面1.定义电场中电势大小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2.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1)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
(2)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只要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一定做功。
(×)(2)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类似,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3)电势有正、负,是矢量。
(×)(4)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最快。
(√)(5)等势面上,不仅各点电势相同,电场强度也一定相同。
(×)(6)电势能是相对的,规定不同的零势能点,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不同。
第4节阻尼振动__受迫振动1.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指系统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
物体做阻尼振动时,振幅逐渐减小,但振动频率不变。
2.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一定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发生共振,振幅最大。
4.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越接近,振幅越大,两频率差别越大,振幅越小。
1.阻尼振动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逐渐消逝(A减小),振动能量逐步转变为其他能量。
2.自由振动系统不受外力作用,也不受任何阻力,只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振幅不变的振动。
3.固有频率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
[跟随名师·解疑难]1.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切阻力都不考虑。
2.阻尼振动考虑阻力的影响,是更实际的一种运动。
3.阻尼振动与简谐运动的对比。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振幅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守恒B.能量正在消失C.总能量守恒,机械能减小D.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解析:选C自由摆动的秋千可以看做阻尼振动的模型,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也不是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振动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
系统由于受到阻力,消耗系统能量做功,而使振动的能量不断减小,但总能量守恒。
1.持续振动的获得实际的振动由于阻尼作用最终要停下来,要维持系统的持续振动,办法是使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系统,外力对系统做功,补偿系统的能量损耗。
2.驱动力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的外力。
3.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4.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周期(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系统的固有周期(频率)无关。
[跟随名师·解疑难]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的对比[学后自检]┄┄┄┄┄┄┄┄┄┄┄┄┄┄(小试身手)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
第4节 楞次定律学习目标 核心提炼1.掌握右手定则。
2个规律——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3个定则的区别——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的区别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
3.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一、右手定则1.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2.当切割磁感线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即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注意等效电源内部感应电流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二、楞次定律1.实验探究根据如图1甲、乙、丙、丁所示进行电路图连接与实验操作,并填好实验现象。
图1甲 乙 丙 丁 条形磁铁运动的情况N 极向下插入线圈 S 极向下插入线圈 N 极向上拔出线圈 S 极向上拔出线圈 原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根据上表所填内容可得结论:甲、乙两种情况下,磁通量都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丙、丁两种情况下,磁通量都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思考判断(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2)感应电流的磁场可能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
(√)(3)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4)当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时,只能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思维拓展(1)右手定则与楞次定律有什么关系?两定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较方便?(2)什么情况下应用右手定则,什么情况下应用左手定则?答案(1)导体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第四节批注摘要:1.介绍《红星照耀中国》及其作者埃德加·斯诺2.分析第一章第四节的主要内容3.探讨第一章第四节的历史背景和意义4.总结第一章第四节的主要观点和贡献正文:《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代表作,该书是他在中国进行实地采访后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斯诺主要描述了他在延安采访期间的所见所闻,包括对红军领导人的采访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观察。
在这一部分中,斯诺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试图探究红军的精神力量和信仰。
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斯诺采访了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通过他们的讲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和红军的建军原则。
朱德讲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周恩来则向斯诺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和抗日主张。
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斯诺向读者展示了红军领导人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风貌。
此外,斯诺还对延安当地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展现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他描述了红军战士们的日常生活、训练和战斗情况,以及当地居民如何在红军的领导下开展土地改革和建设事业。
这些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军不仅是一支战斗队伍,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总之,第一章第四节是《红星照耀中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通过这一部分的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红军领导人的坚定信念以及红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