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29.59 MB
- 文档页数:55
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字词解析。
1.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就是向远处延伸的意思。
你看,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望到远处呢。
“寒山”可不是寒冷的山,这里是说深秋时节的山,因为到了秋天,山上的草木凋零,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石径”就是石头铺成的小路,“斜”在这里读“xiá”,它表示山路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
2. “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很有趣哦,这个“生”字用得特别妙。
它不是“深”,而是说白云产生、升起的地方。
想象一下,在高高的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就好像那些人家住在仙境里一样。
3.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车”就是把车停下来,这个“坐”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诗人为什么要停车呢?原来是“爱枫林晚”,他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林。
4.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就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到了秋天,枫叶经霜之后变得火红火红的。
“红于”就是比……红,诗人说霜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呢。
二月的花可是很鲜艳的,但是霜叶更胜一筹,这就突出了枫叶的艳丽。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诗人杜牧坐着马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看到远处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然后他被傍晚的枫林吸引住了,停下车来欣赏。
他发现经霜后的枫叶红得像火一样,比春天二月的花朵还要艳丽。
杜牧可真是个很会发现美的人呢,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觉得秋天是萧瑟的,而是看到了秋天独特的美。
而且他把秋天的枫叶和春天的花朵作比较,这种对比很新颖,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枫叶的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字词解析。
1.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就是荷花凋谢了,“擎雨盖”是指荷叶。
荷叶像一把雨伞一样,能擎住雨水,所以叫擎雨盖。
可是现在荷花都没了,荷叶也枯萎了,就不再有擎雨盖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四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诗词大意:
1.《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主旨:
1.《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
3.《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三年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诗词赏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必修内容,《4古诗三首》以其优美的诗歌语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其中的三首古诗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第一首古诗是《江雪》。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咏雪佳作。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通过对江雪的描绘,表现出了雪的宁静和绵绵不绝的美丽景象。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林舍”、“江村”的描绘,使人仿佛置身于雪景之中,感受到了雪的美妙和神奇。
诗末两句“只有今年的今夜,才是世界的尽头”更是通过对时间的概念设置,给人一种生命瞬间的感悟,使人对雪更加向往。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柳宗元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他高超的诗歌才华。
第二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之一。
这首诗以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静夜思的时刻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描写诗人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描绘,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等,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诗的末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对诗人思乡之情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引发了读者对家乡和亲情的思考。
通过这首诗,《静夜思》深入人心,成为了不少人最喜爱的古诗之一。
第三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豪放洒脱的登高诗。
整首诗以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楼台的描绘,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昔人已乘黄鹤去”等,展现出了壮志凌云、追求卓越的情感。
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困顿,追求自由”的主题,以及对昔人的崇敬,使读者在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之余,也思考了人生的追求和意义。
通过这首诗,《登鹳雀楼》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表达出了人们追求自由和脱离尘世的愿望。
《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整理如下:一、课题引入本课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作者介绍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三、古诗学习1.《望天门山》(1)诗意: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和江水的奔腾不息。
(2)名句赏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天门山两岸青山耸立,孤帆在日边驶来的壮丽景象。
(3)背诵全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1)诗意: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
(2)名句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两句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背诵全诗。
3.《望洞庭》(1)诗意: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宁静和美丽。
(2)名句赏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诗描绘了洞庭湖秋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感情,还提高了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五、课后作业1.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一遍。
2.选择其中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章。
3.收集其他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并背诵。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现对这三首古诗加以整理分享。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
1.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为: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