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192.56 KB
- 文档页数:3
商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作为资本市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内控理论,对银行业而言,COSO的ERM体系针对性不及BASEL强,监管要求更为原则导向,容易增加实际应用的难度、引起使用者的疑惑,产生推行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全面落实ERM的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商业银行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内控管理举措,为全面推行ERM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商业银行内控三道防线建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实例。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是指由内控体系的设计监督、操作执行和防范评价三类保证活动、三类保证人员组成的全行内控体系,是全面覆盖集团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各条线、各职能、各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联动互动、适当交叉、合理覆盖的内控保证活动机制。
虽然国内外银行同业对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控三道防线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基本特点是一道防线强调过程实时控制和自我评估程序,二道防线强调各职能部门对一线部门(过程)进行设计、管理、指导、检查和监督,三道防线强调内部稽核部门对业务操作职能(一线)及业务管理职能(二线)进行再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并督促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从银行整体层面而言,构建内部控制三道防线是完善银行内控管理架构的重大变革,是内控关口前移、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牢固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全面满足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RM)的重要奠基石,将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建设纳入了统一规范的轨道。
从内控框架的改进发展来看,构建内控三道防线是COSO内控框架部分改革思路得以成形的典型实例,具体来讲:首先,ERM在内控理念方面强调了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三道防线建设思路表明,各机构、职能部门、人员都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唯有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三道防线牢不可破的威力。
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构与实施作者:刘亦聪来源:《科学与管理》2012年第03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加速。
然而,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同样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特别是世界三大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拉美金融危机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其碰到的巨大风险以及风险带来的危害也同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经济问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自1980年以来,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些风险产生的根源都是由于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科学的风险管理造成的。
在应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经营管理体系建立时间短、运行机制不稳定、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等缺点。
因此,有必要关注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面临的风险所具有的特殊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在采取全面风险管理时应当确定的原则和方向。
随着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不可控因素的激增与越来越大的风险,提高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重大研究课题。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QL银行案例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借鉴国外现有商业银行模式及先进经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适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管理框架;构建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加速。
然而,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同样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特别是世界三大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拉美金融危机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其碰到的巨大风险以及风险带来的危害也同时成为全球关注的经济问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自1980年以来,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1]。
·一、引言2011年初,“由于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处理不当,齐鲁银行被骗贷损失数十亿元的消息就迅速占据国内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虽然对于齐鲁案件的侦查还没有水落石出,其中详情还不为人所知。
但是,譬如诈骗人是通过何种手段进行诈骗的?损失的金额为什么高达十亿元?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它银行也会被牵涉吗?这一系列问题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民众之所以如此关注齐鲁银行诈骗案,主要是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屡次出事,屡次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而事实上,我国银行业大案要案屡屡发生,无不暴露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巨大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风险,连企业最基本地资产保全目标都无法达到,更不谈经营的效率效果性目标、合法合规目标以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目标。
2004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以下简称COSO报告)模型,为世界各国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框架。
该模型在国内也受到了重视,逐步被中国证监会、银监局所接受,以期有效应用于管理中国的银行、基金及上市投资公司。
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模型和指标,COSO模型在公司结构治理与内部风险控制框架建立等项目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诸多银行业大案要案的发生,都说明我国银行业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回顾总结内部控制发展以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产生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二、理论回顾与分析内部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它的发展与会计控制关系密切,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五个阶段:(一)内部牵制阶段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内部牵制(internalcheck)逐渐形成。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雏形,它基于以下两个假设:这两个假设均是针对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部门而言,首先,他们无意识的犯下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其次他们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银行关于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针对目前我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情况,我行应切实转变观念,加快推进内控风险管理转型,健全完善内控风险管理体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找准问题突破口,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第一,建立单独的国有银行所有权管理职能部门,对国有信贷资本(国有金融资本)的保值增值负责;对国有银行实行单一经营目标约束,使国有银行不再承担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政府职能,实现经营目标单一化和经营机制市场化。
第二,建立信用的法律保障制度,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
建立企业和个人的征信制度,使企业和个人收入有一定的透明度;建立对信用违约行为的法律惩戒制度,使不讲信用的行为能够绳之以法,为包括银行经营在内的一切金融交易提供有效的法制环境,这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条件。
第三,完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根本转换经营机制。
包括: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建立市场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科技建设,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防范银行经营风险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即银行业不仅要在宏观管理层面上,要求有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文化,也要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全面考虑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必须逐步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贯穿于业务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不断深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逐渐成熟。
今年4月下旬XX银行总行也正式启动了股份制改造计划,在股份制改造计划中,专门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价值导向下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王开瑜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摘要: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其作为助力企业进行正确财务决策的主要参考指标,是推动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关键前提。
商业银行是在我国经济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组织机构,强化其预算管理工作的处置能力对于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价值导向的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提升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效能。
关键词:商业银行;价值导向;全面预算管理市场变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亟需优化运作模式和业务结构,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此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价值得以发挥,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实施效果。
因此,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十分有必要。
一、价值导向下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概述区别于其他组织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存款和贷款,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对此,商业银行全面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从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提前编制下年度预算,将各个预算目标量化,总行将预算目标下发给各分支行,分支行根据预算目标结合工作计划形成自身的预算计划,总行监督、抽查预算管理情况。
但是存在分支行负责人监管不到位或者私人原因导致的预算执行与总行的预算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由此可见,这种预算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商业银行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以及核心指标预算等。
业务预算是一切业务开展的基础,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资本和财务管理,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预算应综合市场环境、政府监察、战略目标、自身情况等因素进行编制。
财务预算是在业务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产品和服务、利率、业务类型等因素,合理预测营业收入和支出,进而计算成本、税金和收入等指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巩剑璐 中国人民银行平遥县支行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发展已经与国民经济不可分割。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面对现今复杂的经济金融市场环境,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信用风险,这种风险越来越复杂,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常态化,这样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压力不断的增大。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管理文化;预警体系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一)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近几年以来,我国金融法律建设得以发展,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
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完整地制定出一部真正用来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只是部分银行制定出试行于各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这部分的缺失容易给银行业埋下潜在的危机。
例如:我国在征信管理法规的缺失,使得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放贷的时候,无法运用专业的法律法规对借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导致盲目放贷,最终致使很多借款无法收回,这无疑是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出台敲响了警钟。
因此,面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制度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规避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健全其信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二)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1.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结构亟待健全现如今,相当一部分国内银行尚未拥有完善、系统的风险管控体系,甚至不少银行的内部架构本身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即便大部分银行早已成立了各种性质的风险防控组织,然而却都没有对它们具体的管控范畴进行有效界定,同时也存在着数量均衡方面的问题。
因为银行内部风控部门或组织工作范围的模糊不清,进一步造成单位内部风险防控工作的混乱和无序,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推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管理方面的重叠和缺口。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摘要:全面风险管理对现代商业银行日益重要。
本文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管理实践之一,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二、关于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1.完善体制,全面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防范风险的体制框架。
要构建相互独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其中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向董事会提供独立的支持,各分支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也要与业务部门实行分离,成为完全独立的部门,只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类业务设立风险管理窗口,负责对所辖业务风险事件的监控和汇总,各级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对本业务中的风险事件负责。
在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上,实行风险经理制,前移风险管理关口。
通过对业务经营及管理流程风险的系统排查,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建立“风险库”和“风险控制工具库”。
二是确定全面风险管理的范围。
商业银行应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以及不同的客户种类和不同性质业务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和加总,实施全部业务风险控制和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多元化的结果,可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
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要对全部风险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要站在战略高度,制定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管理政策。
基层支行应该设立多个风险管理窗口,排查风险点,传递信息,建立动态识别机制,在银行系统内实现风险管理理念的统一、目标的统一和标准的统一,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全面化、系统化。
三是注重细节,搞好每一个环节的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更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深入分析其风险管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对策。
本文将首先概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风险识别不足、风险评估方法落后、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人才短缺、外部监管环境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外部监管环境等。
通过对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对策研究,本文旨在为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风险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然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仍有待加强。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如网络金融风险、操作风险等。
然而,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及时识别和评估这些新型风险,导致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量化和管理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
风险量化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前,世界经济的衰退以及欧债危机等各种因素不断冲击着我国经济,而作为经济润滑剂的商业银行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世界很多面临危机甚至破产的商业银行,几乎都是在风险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因此,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每家商业银行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随着股份制改造成果的不断显现,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在业务发展还是风险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风险控制体系日益健全,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大幅提高.国外优秀的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通过学习全球风险管理协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提出的有关风险管理的领先理论,再将我国国情和具体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与其相结合,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带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基本如下:组织核心是董事会,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下设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另外还设立风险部、监督检查部、法务部、稽核部、授信部等专业部门全面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风险,并将各条线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进一步细化,以期望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另外,银行业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设置了以三道闸门来进行风险管理:第一道闸门由最基层的各级营业机构、各个业务部门以及银行员工所组成,有他们组成的风险防范系统担任内部管理控制的工作,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定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自我检查、发生问题积极进行自我整改.第二道闸门是由法务部们牵头其他部门,对第一道闸门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评估对第一道闸门的检查结果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完善规章制度,为银行的经营安全保驾护航.第三道闸门是由稽核部门来执行的,稽核部门经常全面系统的对银行各类业务及风险管理状况等情况进行审查,对其的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并给出建议.在三道闸门相互协调工作以及各种专业化的管理,银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帮助其降低风险.[1]得益于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越来越健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现在的风险管理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银行的各个角落,风险理念深入人心,风险管理已经上升到一个有机的管理系统,而不是像以前单纯的就是防范违法犯罪的案件的产生.然而,要搞好风险管理并不是只要普及理念,框架成型就可以的,各种内外部环境,软硬件条件都会影响风险管理的发展,这还需要我们政府管理机构和商业银行共同去改革、完善.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状况是在不断改善中,而且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Vol.28No.5M 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上)2012年5月论新经济形势下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王睿(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前绝大多数的西方商业银行都已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在我国,各个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然而世界经济的跌宕起伏使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银行业所认知.尽快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词:风险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085-03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1sk579zd )阶段性成果85--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中的风险,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将成为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现在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理念上的差距,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加上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企业融资需求主要还是通过间接融资向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这就使得风险过度向银行集中.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需要继续深化和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架构职能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再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建立起风险管理构架,另外管理层再根据其自身的权限监控企业全局.作为银行来说,每年都会制定很多目标,包括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业务和发展的目标等等,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通过观察最近几年多家银行涉及风险的案例来看,现实是绝大多数银行都没能达到自身制定的风险目标,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问题还是内部控制架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没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监管作用.2,2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没有相应的内控文化银行想要发展,业务想要扩张,合规是最基本的前提.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很多有这样的问题,往往要求底下的部门和员工在工作时要合规、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承担防范风险的责任,自身反而却缺少合规和风险意识.这主要是由于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没有很好的和人力资源部相沟通,将风险意识和企业文化以及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致使问题不断出现.2.3商业银行需要继续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还比较片面,主要方法还是事先设定好全年的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进行检查,过于死板,没有考虑到风险的发生是有偶然性的.2.4继续健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信息都是自上而下一级级传递下来,在此阶段中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会发生流失.下级部门只是不停地呆板地完成上级下发的指示,不能及时地将具体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议上报个上级部门,效率低下,银行内部的交流也很缺乏,信息很难在各部门之间有效传递.[2]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就更少,很少有也很会主动将这段时间发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和其他银行分享,只单纯的靠银监会定期进行风险提示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银行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很难被及时发现.3加强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3.1树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要通过树立企业文化来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越有效就越能给企业创造价值.风险管理部门人员不能闭门造车来控制风险,一定要引入市场理念,主动加强风险管理,使风险管理闸门推前,风险部门和业务部门要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业务前期营销要有风险人员的参与,要做到对客户和业务的情况了然于胸,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给风险管理部门做决策带来不利影响,改变风险管理常常滞后的情况,使商业银行真正做到将管理有风险的资产到管理资产的风险上来.努力培育和谐、向上、努力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无处不在,风控人人有责”等观念深入人心,覆盖银行的各个层次人员,扎根与每个员工心底.作为银行的员工每个人都要树立风险理念,加强风险危机意识,增强对于风险控制能力,平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最终使整个银行的业务和风险管理水平和谐健康发展.[3]要达到此目的,道德方面的约束不可少,而且要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出了问题要加大对责任人的追究和查处力度,让内部管理严格到实处.另外,银行还要设置风险经理岗位或者是团队,专门对种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给出控制意见,合理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这需要建立起一支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具有团队精神的风险管理专家队伍,银行应在招聘是注意选择国内外优秀专家和人才.3.2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要清晰明确,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业务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之间86 --的关系平衡.股东大会根据股东意愿制定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经营发展战略,根据经营战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战略,确认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制度等内容,使风险管理切实服务于银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其次,集中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要共同发展,银行要在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下,制定合理有效、清晰明确的流程.在不同的业务、产品、地区下,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操作流程来识别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流程达到银行管理风险一体化.对于新的产品,要及时废除己经不再合适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构建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流程,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进行数据的收集、筛选管理,在客观度量风险方面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按风险可控和不可控对业务、产品、地区等进行风险管理权限的分配,以保证风险的控制在分支机构的权限之内.最后,要组织建立起一个层次清晰的风险管理专业化团队.为了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加强其专业化水平,银行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组成不同的风险管理团队,各自对相对应的风险管理类型的工作负责.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由董事会成立一个专业委员会制定,各类不同风险的控制由不同的风险管理部门处理.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等构成,银行成立的专业部门来对其进行检测和控制,以达到垂直管理的效果.银行最常见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由各分支行的高管负责控制.[4]同时,为了实现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每一位银行员工都要对自己所处岗位的风险负责.3.3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降低流动风险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后果中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确定性很强,一旦出现流动性方面的问题,可能会给我国金融市场以及整个经济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制定一套完整的流动性计划来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对流动性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流动性危机的计划,以及一旦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5]通过建立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预警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水平,有效的控制流动性风险.控制和降低流动性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提高居民储蓄率,资金的收益率即使用效率.当然,现阶段的形势比较严峻,各个银行的存款都在负增长;第二,对待以前产生的不良自产要早清收,采取现金清收、呆帐核销、还本减免息等方式加大清收力度,以求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将不良资产盘活;第三,目前银行业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增加业务,降低风险,必须要进行业务创新,培养和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接轨,满足客户需要,同时增加自身收益;第四,在做好内部制度控制的基础上,在确定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外部资本运作,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五,为了保证银行的长期稳定的发展,银行因根据贷款余额及时足额提取贷款损失准备,以保证其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商业银行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全球的经济波动很大,从欧洲债务危机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如此纷繁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式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当然也伴随着机遇.因此,风险管理越来越得到各个商业银行的重视,各银行必须采取大量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改革,以保证自身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参考文献:〔1〕武晓芬,屠强.加强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J].中国财政,2009(6):65—66.〔2〕陆岷峰,张玉洁.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征与管理策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2):1—5.〔3〕王明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研究[J].河北金融,2008(5):12—14.〔4〕李镇西.转变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模式[J].中国金融,2011(12):66—67.〔5〕高建侠.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能力的中小商业银行核心能力[J].北方经济,2009(6):85—86.87--。
一、引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监管机构逐步认识到风险偏好的重要性,加强了对银行风险偏好的监管与指导。
2009年,高级金融监管集团(SSG)发布报告《2008年全球性银行危机对风险管理的教训》,指出了金融机构亟待改进的两个领域,其中之一为“清晰表述定义明确的风险偏好”,同时该报告强调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参与风险偏好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性。
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BCBS)发布《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银行公司治理缺陷,强调了银行要设定明确的风险偏好。
2013年11月,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报告《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的原则》,明确风险偏好框架包括风险偏好陈述、风险限额以及风险偏好管理的角色及职责分工,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业务经营层的风险偏好管理职责分工提出了要求。
2012年6月,原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要实现资本水平与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目标。
同时,规定董事会负责设定风险偏好,高级管理层负责根据业务战略和风险偏好组织实施资本管理工作。
2016年9月,原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将风险偏好与风险限额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五大核心要素之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书面的风险偏好,做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重。
风险偏好的设定应当与战略目标、经营计划、资本规划、绩效考评和薪酬机制衔接。
该指引明确了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构建探讨谭 磊摘要:作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起点,风险偏好是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风险偏好的设定、传导、执行和反馈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的主线。
如何自上而下构建科学的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地推动实施,已经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从管理框架和流程的设计、风险偏好陈述、风险偏好指标的选取标准和阈值测算等方面对风险偏好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