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小测卷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自学测试题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2.“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新罗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
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
后人称他为“诗圣”。
他是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①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人中原②玄奘前往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建筑知识④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历法、医药等方面的书籍A.经济繁荣B.民族团结C.国家统一D.文化交流9.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1.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为主题进行专题活动。
评测练习
1、1980年4月,我鉴真的塑像曾回国“探亲”,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鉴真的塑像应该是从哪个国家回中国“探亲”的?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俄罗斯
2、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要求注意答题格式:序号化、提示化、要点化、段落化)
材料一:“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朕盼你取经早日归来”……(1)材料一中的“你”指得是哪位高僧?他去往哪儿“取经”?他以亲身见闻写成了什么作品?“朕”指的是哪位皇帝?
材料二:他屡遭挫折,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直到第六次才东渡成功……他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事迹是什么?
4、看图片,讲故事:
以下三枚纪念邮票分别是《玄奘译经》《遣唐使船》和《唐招提寺》,请你选择其中的一枚邮票并结合今天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讲一个邮票的故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B. 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C. 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D.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A. 天竺B. 波斯C. 新罗D. 日本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佛教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B. 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D. 交通发达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 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6.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 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 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D. 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7.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那烂陀寺B. 白马寺C. 敦煌莫高窟D. 唐招提寺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阿倍仲麻吕B. 鉴真C. 玄奘D. 李白9.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A. 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B. 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C.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D. 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10.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去过日本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识读如图,回答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12.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著作。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小测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短暂统一的隋朝C. 统一国家的建立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答案】D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最典型的国家是()A. 印度B. 阿拉伯C. 朝鲜D. 日本【答案】D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象。
以下各项中,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张骞出使西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4.公元9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根据汉字创造的。
如今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汉字,而且字意同汉语基本一致。
这种日本文字起源于中国的()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5.xx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问印度,意图开启新型的防务关系,以遏制不断强大的中国。
报道称,中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印度不愿意和美国走得太近。
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A. 阎立本B. 鉴真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答案】C6.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A. 释迦牟尼B. 鉴真C. 法显D. 玄奘【答案】D7.日本官方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A. 征服中国B.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C. 援助中国D. 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8.唐朝时期,西行“求法”,将亲身见闻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记》的是()A. 玄奘B. 鉴真C. 李时珍D. 张骞【答案】A9.下面四幅画像中的人物,他们生在不同的时期,彼此不相识,但他们的事迹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却是相同的,即()A. 祖国统一B. 中外交往C. 反抗侵略D. 民族团结【答案】B10.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
A、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C、为了宣传日本文化
B、为了游山玩水
D、为了来唐朝交换物品
2、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人数达到()
A、200多人
B、300多人
C、400多人
D、500多人
3、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阿倍仲麻吕
B、吉备真备
C、玄奘
D、鉴真
4、高僧玄奘西行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5、记载了玄奘西游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著作是()、
D、唐玄宗
A、《春秋》
6、识图题
B、《史记》
C、《大唐西域记》
D、《资治通鉴》
图一图二
(1)图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的人物是在唐朝哪一位皇帝在位是东渡的?他有什么贡献?
(3)图二的人物在何时前往天竺?他有什么贡献?
(4)两人有什么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检测题答案:
1、A
2、D
3、D
4、B
5、C
6、(1)鉴真玄奘
(2)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唐太宗时期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前往天竺。
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品质。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质量检测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来华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这句话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朝鲜B.日本C.越南D.天竺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4.1998 年,唐招提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图是唐招提寺门前的立石。
唐招提寺是历史上哪两个国家友好交往的见证( )A.唐朝与阿拉伯B.唐朝与日本C.唐朝与新罗D.唐朝与天竺5.唐朝和新罗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B.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C.唐朝派官员去新罗任职D.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6.玄奘年少出家,遍读佛典,其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之路。
历史上,他曾( )A.西行天竺B.东渡日本C.出使西域D.七下西洋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的到来8.唐朝时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大唐西域记》B.《西游记》C.《史记》D.《资治通鉴》9.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A.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B.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C.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D.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10.下列哪一项不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A.都是僧人B.都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C.都为唐朝与邻邦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D.都是去日本11.“兼容并包,繁荣开放”是唐朝特有的文化符号。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试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有()①都是僧人身份②都是友好使者③都受政府派遣④都有顽强毅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宋朝僧人②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为弘扬佛法做出突出贡献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达651人,使团成员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录事等官员,还有文书、医生、翻译、画师、乐师等各类随员和工匠水手。
”材料中表述了遣唐使团的()A.背景B.规模C.目的D.作用4.唐朝时,我国与其它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A.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C.唐朝疆域比过去缩小,通过对外扩张来扩大疆域D.周边各国希望通过与唐朝的交往促进本国发展5.高僧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通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6.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代()A.没有统一的货币B.货币流通的时间长C.中外贸易较繁盛D.货币流通的范围广7.玄奘携带佛经自天竺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由他弟子记录整理而成的作品是()A.《西游记》B.《西厢记》C.《天竺记》D.《大唐西域记》8.唐朝时期,我国进口物产中居首位的是哪一个国家的物产()A.大秦B.天竺C.新罗D.日本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玄奘西游为中国道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C.马可•波罗来华激起了非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的友好往来A.A B.B C.C D.D10.古代中国和外国在交往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玄宗是对唐朝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君主。
以下属于他在位时期的重大史实有①重视吏治②玄奘西行③注重文教④文成公主入藏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②玄奘西行和④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时期做出的重要贡献,不是唐玄宗时期,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2.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
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A. 张骞出使西域B. 鉴真东渡C. 文成公主入藏D. 三征辽东【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唐朝对外关系”,结合课本所学,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不少。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B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A不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C不合题意;隋炀帝时三征辽东,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3.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的发明”“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活动”“诗仙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A.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时唐代经济达到极盛,称为“开元盛世”;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为了解答佛经中的许多疑惑,教化民众,玄奘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前往天竺。
他遍访佛教高僧,最终学成归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在A. 《西行记》B. 《西游记》C. 《大唐西域记》D. 《大话西游》【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记录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的著作。
河北省定州市花张蒙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检测题[复制]1. 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朝鲜半岛(正确答案)B.非洲C.阿拉伯半岛D.印度半岛2. 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正确答案)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 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道德经》B.《大唐西域记》(正确答案)C.《徐霞客游记》D.《史记》4. 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正确答案)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 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A.班超B.玄奘(正确答案)C.鉴真D.张骞6. 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正确答案)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 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正确答案)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8. 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正确答案)C.②③④D.①②④9. 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A.隋朝——隋文帝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正确答案)D.宋朝——赵匡胤10.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正确答案)C.天竺D.越南11. 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A.儒家思想B.建筑艺术C.佛学经典D.活字印刷(正确答案)12.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测试题一、选择题:1.唐朝时,日本政府选拔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组成遣唐使团,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2.“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措配在一起最合适()A.玄奘B.鉴真C.郑成功D.郑和3.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中国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 张骞出使西域D.郑和下西洋4.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 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 ( )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6.下列两幅图片的城市布局体现了()A.民族的交融B.文明的互鉴C.科技的影响 D .军事的征服7.《西游记》以玄奘西行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其中的“西天”是指()A.大秦B.天竺C.波斯D.大食8.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需要查阅的资料是 ( )A.《马可波罗行记》B.《资治通鉴》 C .《大唐西域记》 D.《史记》9.下列关于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求取佛经精义 B.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C .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D.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0.“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 C .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11.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求取佛法为历史背景。
唐代的“天竺”是指()A.阿拉伯 B.印度 C.伊朗 D.阿富汗2.《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A.崔致远 B.玄奘 C.鉴真 D.晁衡3.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A.玄奘B.鉴真C.晁衡D.崔致远4.盛唐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唐朝的制度、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诗歌、建筑等,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日本还保留着诸多“唐风”的印记。
当年由唐代高僧在日本修建的寺庙,被今天的日本政府定为日本“一级国宝”的是()A.唐大昭寺B.唐招提寺C.唐大明寺D.唐法门寺5.央视《探索·发现》制作了一期节目,讲述了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的故事,主人公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
这位传奇人物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6.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准备拍一部微电影——《遣唐使》,下列穿帮镜头是()A.日本遣唐使开始于贞观年间B.遣唐使来中国前,日本处于奴隶社会C.日本遣唐使船是依靠人力行驶的木船D.遣唐使来中国前,日本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7.唐朝时,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是()A.玄奘 B.鉴真 C.魏征 D.李世民8.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④都为完成各自使命历尽艰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②文成公主同松赞干布和亲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10.下列史实的发生,不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是()A.鉴真东渡日本 B.任用姚崇为宰相C.玄奘西去天竺 D.唐朝进入鼎盛时期11.追溯历史我们知道,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唐玄宗是对唐朝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君主。
以下属于他在位时期的重大史实有
①重视吏治②玄奘西行③注重文教④文成公主入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②玄奘西行和④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时期做出的重要贡献,不是唐玄宗时期,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2.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
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D. 三征辽东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唐朝对外关系”,结合课本所学,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不少。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B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A不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C不合题意;隋炀帝时三征辽东,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3.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的发明”“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活动”“诗仙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时唐代经济达到极盛,称为“开元盛世”;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为了解答佛经中的许多疑惑,教化民众,玄奘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前往天竺。
他遍访佛教高僧,最终学成归
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在
A. 《西行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大话西游》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记录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的著作。
A项是现代人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漫画;B项是时期清代吴承恩的长篇小说;D项是今天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
故选C。
5.请问下图中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A. 出使西域,沟通丝绸之路
B. 西游天竺,研习佛法
C. 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D. 航海西行,发展海上交通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个历史人物是鉴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曾经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A项指的是张骞;B项指的是玄奘;D项指的是郑和。
故选C。
6.“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不畏艰难的精神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人物,他们历尽艰险,到达日本(或印度),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7.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中的插图,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 )
A. 民族交融
B. 经济发展
C. 文化成就
D. 中外交往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反映了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中外交往。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8.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张骞出使西域
D. 派“遣唐使”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可知,玄奘西行是指玄奘去西方求取佛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主动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也体现了刻苦精神,故A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与佛学,张骞出使西域是民族之间的交往,派“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9.“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①与吐蕃和亲
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天竺
④鉴真东渡日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的话。
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它体现了唐太宗一视同仁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①项与吐蕃和亲、②项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符合题意,③项玄奘西行天竺、④项鉴真东渡日本体现了唐朝时开放的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二、非选择题
10.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请说说他治理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3)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材料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4)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答案】(1)唐太宗虚心纳谏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完善科举制等
(2)藏族文成公主
(3)遣唐使《大唐西域记》
(4)筒车曲辕犁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贞观之治政治方面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包括: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等等。
(2)根据材料“贞观十五年(641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吐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遣唐使;记录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表现在生产工具上,如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的出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