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诊改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35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分析报告目录1 项目基本实施情况 (1)2 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2)2.1 课程建设情况 (2)2.1.1 教材建设情况 (2)2.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情况 (2)2.2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2.3 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2)2.4 科研教研建设情况 (3)3 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4)1 项目基本实施情况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通过对市场和企业对数控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和分析,并结合我校多年的办学经验以及当前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等内容重新进行设置,并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下,对传统的基于学科体系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解构,根据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同时,按照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校实训条件,尽可能打造了与企业工作环境相近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努力下,已开发出了适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3门核心课程及2门精品课程,并初步完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搭建。
2 教学模式改革成效2.1 课程建设情况2.1.1 教材建设情况通过对原有的校本教材进行整合,编写了适合本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与《机械制图》等3本校本教材及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3本。
2.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情况在“行动导向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应以行动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中应以“教学做合一”为教学理念。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课堂教学外组织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研讨,实施互动式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办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中职教师难点问题。
二、调研目的淡化原有的应试功能,关注学生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其有学习的成就价值感;促进其专业技能的不断进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就业适应性。
同时为了了解我校示范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和学生对“项目+任务”教学方式的认识以及教师和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培训、学习、评价和课程建设等情况的了解,为示范校建设各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以便为示范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方法主要有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电话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四、调研分析及结论1.调研问卷数据分析从学生调研问卷分析可知学生不知道项目教学法的占67.2%、喜欢“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占65.8%、喜欢应用“项目+任务”教学的老师占58.2%、对“项目+任务”的课程感兴趣57.8%、看过“项目+任务”相关的书籍较少的占58.2%、自学时碰到“项目+任务”相关难题请教老师的47.1%、项目+任务教学效果好占36.1%、“项目+任务”学习占43.2%、在“项目+任务”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一般70.1%、中职开始学习“项目+任务”教学法的占61.1%、中职学校的同学没有学习过“项目+任务”教学占59.1%、数控专业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课程有数控编程、机械基础、学校所有专业课都可以使用“项目+任务”进行教学的占64.2%、实训课是应用“项目+任务” 进行教学的占61.2%、“项目+任务”对你其他科有帮助的占52.3%、学校教师应该在“项目+任务”教学作传统教学方面改善占50.7%、教师应该进行“项目+任务”教学培训占74.6%。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诊改报告不够突出,专业知名度较低,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
3.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和更新设备。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效果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加强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投入更多资金更新设备,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专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涉及的课程包括数控编程、数控工艺、CAD/CAM、机械识图、数控车编程、车工、钳工、数控铣、数控维修、3D打印等。
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5名,平均年龄32周岁,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中级职称7人,技师、高级技师18名,双师型教师21名。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已完成4门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目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正在组织教师开发研究领域校本教材。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了共建共享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以及试题库、课件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涵盖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液压等方面。
专业教师团队中有骨干教师4名,双师比例达84%。
在教育教学方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车工、钳工技能,以及数控车、数控铣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同时,专业还关注数控维修、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基础课程的教学。
专业教师团队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先后获得了广东省财政支持资金500万,建成了五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了十余个实训场室,引入企业文化,实现了仿真实训与实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场室,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自评报告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自评报告一、专业介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高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数控设备应用、维修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程序设计与应用、数控机床维修与保养等一系列与数控设备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技能和组装能力,适应企业生产中数控技术应用的需要。
二、专业教学质量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立足于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引进先进的数控机床,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学院根据市场需要,先后组织了多次企业参观和座谈活动,与企业对接需求,了解市场变化,助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了一批数控专业的教学老师,推动专业教学不断发展。
三、学生特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强、技术实用性强、创新精神好的特点。
学生经过专业的培训,在企业中担任中、高级技术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对新型工艺和设备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专业建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始终以高质量的教学为核心,不断完善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改善,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五、发展前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由于国内数控设备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涉及多个行业,如制造、航空、航天、机床、汽车、医疗器械等。
同时,随着工业4.0的发展,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强的数字化能力将会对数控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总结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在企业中具有很高的雇用率。
教学诊改报告(审阅版)附件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参考格式)学校名称:XXX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内)XXX是一所工科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于1989年4月成立,其前身为平顶山市职业中专。
200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被教育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拥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3亩,截止目前拥有教职工264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85人,“双师型”教师64人,省级职教专家1人、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11人,市级拔尖人才4人。
在校生1436人。
现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0个专业。
依据省、市教学诊改工作会议部署,学校召开专题班子会议,认真研读教学诊改相关文件精神、梳理教学诊改工作思路,确定教学诊改工作流程,成立XXX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校长XXX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XXX负责教学诊改工作的全面推进,为教学诊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教学诊改工作中,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制度体系。
从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和需求方反馈等人才培养要素,认真查摆问题,寻找不足,制订措施,力求不断提高完善。
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一、办学理念(一)办学定位主要成绩: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开课程,面向技能抓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校内乔灌木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草坪生机勃勃,景观廊架、校园雕塑等情趣小景相映成趣。
教室走廊两侧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标语、名人名言,楼道内亲切活泼的提示语,实训室醒目的企业文化,教学楼、实训楼、食堂内外墙上的标语,无不催人振奋。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进行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了解。
我们向相关院校的教师、学生和企业负责人发放了问卷,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部分企业的数控技术应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教学模式现状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则集中在实训中心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设备成本较高,部分院校的实训中心设备数量不足,学生实践机会有限。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2. 教学模式改革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改报告一、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实行学分制后,我们相应地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过去培养的是知识单簿、技能单一、技术陈旧落后的操作工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在生产领域里的分工已经越来越不明显,生产工人已不是过去那种技术单一和分工操作型人才,而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我们把教育目标由一次性就业教育转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性教育。
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改变原来专业教学只针对某一劳动岗位或某一工种的劳动进行教育的做法,使新一代劳动者掌握相关岗位群的多种知识与技能,成为不仅可以动手,而且可以动脑的“多面手”。
为此,教学管理也作出相应的改革,如授课计划的调整等。
二、教学方法突出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例如PLC、CAD、CAM、PRO/E、Master CAM等高新技术课程,注重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手工编控制程序到自动编程,怎样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产品设计,怎样使用计算机控制产品的加工,使已有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的学生容易学,学得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上,广泛推行了讨论式、案例式、边讲边练式等教学方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讲授专业课知识,形成互动式教学。
有的课程采用边授课边实践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数控机床与编程,在讲解编程指令时,可以把实验室当教室,边讲授边实践,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编程指令的用法和执行过程。
四、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专业教学积极探索课程结构改革,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与生产一线同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内容。
自编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打破传统的单一学科型课程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部课程分成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
专业毕业生在学校期间要获得相应证书才能毕业,如:全国计算机一每类课程按照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分成几门课,每门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构成。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诊改研究作者:郭亮谭霖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0期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大举措。
对于一流特色专业群中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我校由智能制造学院牵头组建了学校企业参与的数控技术专业诊改小组,根据专业诊改小组提供的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改革等方面实施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控技术诊断与改进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1专业教学诊改背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湘职诊改委〔2019〕01 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组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组,制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切实履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责任,构建完善的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扎实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形成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教学工作诊改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的指导思想。
遵循主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三个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为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与运行流程,确保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结论为“有效”。
2建设规划2.1专业分析与定位《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业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机械制造业竞争的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已跃居成为全国支柱产业,因此市场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战略的挑战对职业教育在质量和规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同类学校开办数量多,国际化水平低,品牌尚未形成,同时对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来讲,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诊改报告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背景和新背景下专业定位和发展思路(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背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等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认为我国蓝领、灰领数控人才需求明显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
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中职毕业生已经不能完全企业用人需求,部分企业已经大规模引进了高职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可以预见,企业对蓝领层的数控技术工人有很大的需求。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
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灰领层数控人才需求明显增加。
广东揭阳素有模具之乡美称,众多模具生产企业遍布乡镇,生产各类塑料模具和金属拉伸模具。
其中不烦知名企业,比如广东巨轮、天阳模具、大立模具厂、长荣模具、伟立模具等。
2017年7月,****发布了《“揭阳制造2025”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四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为特征的揭阳制造业“4+5+5”产业体系。
四大支柱产业是石化、纺织服装、金属和食品医药产业;五大新兴产业是节能环保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五大特色产业是玉器、制鞋、模具、玩具和电线电缆产业。
预计,到2020年,揭阳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2025年,高新企业达到200家,装备数控化率达65%。
需要数控加工类人才15000名。
(二)数控技术应用业专业定位与发展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师资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培育专业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能够不断适应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本专业在省内机械加工企业和同类型院校中的知名度,将其建设成精准示范性品牌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论证报告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论证报告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
实用的高速加工技术跟随引进的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刀具(工具)、数控机床(设备),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数控装备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制造技术和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范围覆盖领域包括:(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最基本的装备,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
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数控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展望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工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床工业是机械工业的基础,它向机械工业提供“工作母机”。
现代机床工业中,主流产品是数控机床,它汇集了精密机械、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
发展数控机床,是国家工业化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装备的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结汇报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一)专业发展定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专业,是省、市指定的承担“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是省、市两级示专业。
2011年,我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中职示校立项建设单位,同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示校建设专业,《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于2011年7月获得批准通过,目前该专业每年招生都超过400人。
通过两年的建设,按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现已通过教育部审核。
(二)专业发展指导建设思路以建设国家级示学校为抓手,以强化涵建设为主线,以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扩大专业在市、省乃至全国的示辐射作用。
(三)专业发展总体目标构建“两工一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以“基于两个支点”的课程体系;建成“五位一体”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专兼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教师团队。
真正做到教育与产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
三、实施过程与成果以服务于制造业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三全理念”为指导,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需求为基准,以培养机械制造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依托“三托(依托国际联合办学、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六和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学技合一)”创建“两工一专”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三个方面的建设为重点,完成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企业调研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组织专家论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修改。
根据调研报告的相关容,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解构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总结报告一、引言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类,高层互选”的原则,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共享型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涵:基础“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底层共享、中层分类、高层互选”为专业培养目标,并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主,以职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教学上采用模块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教育改革,该课程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面向岗位工作过程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卓越校建设重点专业之一。
是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中的覆盖专业,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共享型课程体系。
根据能力要求和岗位标准,构建以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等为专业群共享平台,以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等为主的核心课程基本框架,与手工零件加工、车床零件加工、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AutoCAD等基础课程灵活组合,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生产与质量管理、CAXA制造工程师、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模具结构与制造等拓展课程补充和完善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2.运行方式(1)采用串行课表和并行课表,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体系的可操作性,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2)建立网络课程,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训室、资料室、图书馆全天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3)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保证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4)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比如,设立答疑时间;利用教学服务器及时发布教学讲义和教学指导;利用课余时间或第二课堂与学生沟通,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
数控专业期末工作整改总结一、引言本学期数控专业期末工作整改总结报告旨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并对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整改,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二、工作回顾本学期数控专业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 课堂教学我们依托先进的数控设备和实验室条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活动。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数控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2. 实验室管理本学期,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了学生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保障水平。
3. 学生评价我们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三、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对于一些高端或较新的设备,我们的实验室还无法配备。
这给某些实践教学活动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虽然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反映理论内容较为枯燥,实践操作内容不够丰富有趣。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学习的效果。
3. 实验室管理存在漏洞。
尽管我们已经加强了实验室的保养和安全管理,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违反实验室规程的行为。
这需要我们加强实验室管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
四、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谋求更多的教学资源。
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拨款,购置更多高端数控设备,以提供更好的教学实践环境。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洗衣机、空调器、集装箱等一百多种制造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些沿海地区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
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
“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对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努力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是知识结构内容的改革。
由于社会对中职教育的特殊要求和自身的特点,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就应该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尺来设置。
由于中职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如何设置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课堂上所有内容都涉及,想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其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时间受限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我们在课程开发上,应该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这样对利用有限的学时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