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一般认为,现代金融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1952年马柯维茨(H.Markowitz)发表《证券投资组合选择》一文为开端,随后关于公司财务的Modiglian-Miller理论,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构建起了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
这些理论都假定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所用的分析框架为一般均衡理论或无套利定价理论。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其对主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一是理性人假设,这是分析的起点;二是套利方程,为套利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正因为EMH在现代证券理论中的特殊地位,EMH得到了金融学家广泛的检验和讨论。
随著对金融市场理论研究、以及实证检验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出现了很多不能被主流金融学所解释的异常现象,使EMH和主流金融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
而正当主流金融学陷入理论困境的同时,一门以研究、解释这些异常现象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学派--行为金融学派正在崛起,无论主流金融学派是否愿意承认,行为金融学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EMH和主流金融学派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Grossman-Stiglitz悖论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一个市场的证券价格总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的"。
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
其逻辑推理简单地说就是,在由完美理性的投资者构成的完全竞争下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根据最大效用原则,利用已有的私人信息和前期均衡价格所包含的公共信息,进行证券组合的选择,交易的结果是所形成的新均衡价格就会包括所有的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即证券的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的信息。
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即若证券价格不会由于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信息集而受到影响,则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二.有效市场的层次划分:三.有效市场假说的成立主要依赖于以下基本假定:1.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他们能够对证券进行理性评价,市场是有效的;2.当部分投资者为非理性投资者时,他们的交易是互不相干的,因而彼此之间相互抵消而不会对资产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因而不会形成系统的价格偏差;3.即使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以相同的方式偏离于理性标准,竞争市场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也会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使资产价格回归基本价值,从而,保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4.即使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价值的价格交易时,他的财富也将逐渐减少,以致不能在市场上生存。
四.有效市场理论的缺陷●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有限理性●完全信息假设缺陷a)交易客体是同质。
---满足b)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
---满足c)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
---不成立d)所有交易双方都具备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
---不成立●检验缺陷市场的有效性是不可直接进行检验的。
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必须借助于有关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等,而模型假设条件就是市场是有效的。
●套利的有限性现实中的套利交易不仅是有风险和有成本的,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套利交易会由于市场交易规则的约束而根本无法实施,从而使得证券价格的偏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
与套利相关的风险主要有:第一,基础风险(fundamental risk),即不能找到完美的对冲证券所带来的风险第二,噪声交易者风险(noise trade risk),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期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
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主要观点对比有效市场假设的基本涵义有效市场假设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指,证券价格迅速地、充分地反映了与该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价格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真实体现,投资者无法通过某种既定的分析模式或操作方式始终如一地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设也如同一般的经济理论一样,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假设条件之下。
这些假设条件主要是:·没有交易成本、税负和其他交易障碍;·个人的交易无法影响证券价格,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投资者均积极追求利润最大化,积极地参与市场;·每个市场参与者能同时免费地获得市场的相关信息,并能正确地解读这些信息。
理解有效市场假设须注意两点:·该假设只是认为,投资者不能获得超额利润1,其并不否定投资者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即与投资风险相对应的利润。
·该假设不否定投资者可以在某一段时间获得超额利润,只是认为,这种超额利润不可能长期存在。
关于有效市场假设的争论肯定态度:对有效市场假设持肯定态度的,最主要的是从事投资理论研究的人士,也包括少数投资界实务人士。
这些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或者至少在弱有效和半强有效两个层面上是有效的。
对有效市场的认同,大多是建立在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上,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前后期股票的收益率是否具有关联性。
研究显示,股票某日的收益率和前几日的收益率,其相关系数非常接近于零;某段期间的收益率与过去相同期间的收益率,其相关系数也非常小。
这就说明,股价变化的相关性很低,无法利用过去的价格走势预测未来。
·利用交易法则投资能否持续获得超额利润。
股票交易法则(stock exchange skill)是指导投资者买进股票和卖出股票的技巧。
金融市场的金融经济学理论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和发展对整个经济的稳定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金融经济学作为研究金融市场的一门学科,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解释和预测金融市场的行为和现象,为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金融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金融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投资者不能通过分析市场价格获利。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思想是市场具有信息的高效性,市场上所有信息都能迅速被参与者获取并利用。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二、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机制。
该理论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建立资产组合模型和预期效用理论,解释了资产的价格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对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优化资产配置的方法。
三、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理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理论认为市场参与者并不完全了解市场中的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市场的运行。
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金融市场采取了各种制度和机制,如信息披露、监管和契约等。
不完全信息理论对解释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市场失灵和金融危机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转移。
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价值 at Risk(VaR)、条件风险模型和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这些理论和方法,金融机构可以降低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行为金融学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它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传统金融理论假设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投资者的行为常常受到情绪和认知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金融学十大模型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资源配置和金融市场运作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金融学领域中的十大重要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决策过程。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金融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模型之一。
它描述了资产定价的原理,通过衡量资产的系统风险和市场风险,预测资产的预期回报率。
CAPM模型对于投资组合的构建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有效市场假说(EMH)EMH认为金融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这一模型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告诉他们不应该试图通过分析市场来获得超额收益,而应该追求市场上的均衡投资组合。
3.期权估值模型期权估值模型用于计算金融衍生品(如期权)的价格。
著名的期权估值模型包括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和它的变体。
这些模型对于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4.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最优化问题,即确定债务和股权的比例。
这个模型帮助企业决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最大化股东权益和降低成本。
5.股票定价模型股票定价模型用于估计股票的公允价值,帮助投资者决定是否购买或出售股票。
常见的股票定价模型包括股票的相对估值模型和基本估值模型。
6.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研究不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模型对于利率预测和债券投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ICAPM是CAPM的扩展,它考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这个模型对于跨国投资和国际资产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8.风险管理模型风险管理模型帮助金融机构识别、测量和管理风险。
常见的风险管理模型包括价值-at- risk 模型和条件风险模型。
9.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给模型研究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个模型对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金融市场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们在进行金融决策时所表现出的认知偏差、情绪影响以及社会因素等内容。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模型在金融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进而作出更为理性和准确的投资决策。
本文将就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模型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1.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它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会被迅速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市场价格会全面、快速且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存在着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和非理性行为,因此金融市场不可能完全有效。
2.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项基本理论,指的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在行为金融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被用来解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会受到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即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加,投资者的满足感逐渐减少,导致他们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3. 锚定效应理论锚定效应是行为经济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受到最初获得的信息或者某个特定数值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后续决策中过度依赖这个锚定点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也会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导致他们对资产价格的预期过度依赖先前的价格水平或者特定的信息,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1. 心理账户模型心理账户模型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用来解释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划分成不同的心理账户,并对不同账户中的资金做出不同的决策。
心理账户模型认为人们会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如日常开支账户、储蓄账户和投资账户等,而对不同账户中的资金会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导致他们在金融市场中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2. 群体行为模型群体行为模型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模型,它认为人们在进行金融决策时会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的决策偏离理性。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观点对比一、有效市场假说1970年,法玛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成为有效市场的条件是:⑴投资者都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的报酬;⑵证券市场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迅速而准确,证券价格能完全反应全部信息;⑶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旧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而与新信息相应的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或随机的。
该理论包含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
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弱型有效市场,完全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使技术分析无用。
半强型有效市场,包含所有公开可用信息,使大多数财务分析无用。
强型有效市场,包含所有公开和内幕的信息,在该市场中没有人能一直赚取较多的利润。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有效市场假说近年来,金融市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发展和运作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解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以及有效市场假说,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全部有效信息。
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弱式市场有效性、半强式市场有效性和强式市场有效性。
弱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过去历史信息,即不能利用过去的价格走势获得超额利润。
半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全部公开信息,即不能利用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强式市场有效性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即不能通过任何途径获得超额利润。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由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和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根据这一假说,投资者不能通过分析研究或者利用内部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对于解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实践表明,金融市场并非绝对有效。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反对观点。
其中,行为金融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总是理性行为的,他们可能会受情绪、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些错误决策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价值,并产生一些套利机会。
因此,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并不完全成立。
此外,金融市场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好的信息,而另一方不了解或者无法获得这些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效率下降,同时也给市场参与者带来风险。
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会依赖信息中介和分析师的建议去做决策。
而信息中介和分析师的诚信问题会对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即若证券价格不会由于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信息集而受到影响,则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1.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2.完全信息假设缺陷(1)交易客体是同质(2)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3)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4)所有交易双方都具备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3.检验缺陷用市场有效性前提下的预期收益模型是无法检验市场有效性的。
4.套利的有限性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2、“股票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短视的损失厌恶3、封闭式基金之谜指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
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同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
但是,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四阶段特征:溢价发行、折价交易、折价率大幅波动、折价缩小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1)代理成本理论(2)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限制性股票假说大宗股票折现假说(3)资本利得税理论(4)业绩预期理论封闭式基金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1)Zweig(1973)、Weiss(1989)认为基金折价变化是投资者预期的结果;(2)Delong、Shleifer、Summers 和Waldmann(1990)建立了“噪音交易者”模型;(3)Lee、Shleifor和Thaler认为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受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4)Datar(2001)研究了市场的流动性对封闭基金折价交易的影响。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碰撞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指的是市场上的所有信息都能够被及时且准确地反映在股票价格中,因此投资者在决策时无法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市场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对市场表现的影响的学科。
与有效市场假说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决策中受到情绪、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波动,并且投资者有可能通过分析市场情绪和行为来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碰撞和冲突。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是理性的,准确地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价格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存在非理性波动。
这两个观点从根本上来说是相互矛盾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存在很多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比如过度自信、损失规避和从众行为等,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偏离。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市场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市场情绪和行为来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的碰撞也引发了许多对投资决策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讨论。
一方面,有效市场假说提供了一种市场参与者需要接受和遵循的基准,使得资本市场更加透明和有效。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结果提醒投资者注意市场情绪和行为带来的影响,并尝试寻找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第7章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引导案例地上的钞票要不要?一位金融学教授和一个商人正在马路上走,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张百元钞票,商人立刻上前捡起这张钞票。
教授对商人说,你不用捡,这张钞票肯定是假钞。
商人就问:“为什么?”。
教授回答道:“如果是真的,早就被人捡走了。
”案例思考如何看待金融学教授“路上的钞票肯定是假的”的观点?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有三种可能性:·路上钞票是假的,因为行人早就捡起过这张钞票,发现是假的后就又丢在路上。
·路上的钞票是真的,因为行人都认为这张钞票是假的,从未有人上前捡起这张钞票。
·路上的钞票是真的,因为这是刚刚经过这里的一个人遗落在路上的。
教授的答案只是肯定了第一种可能性,还存在两外两种可能。
请在学习完本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教授的观点体现了什么样的投资学原理?另外两种观点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投资思想?有效市场假设是投资学中饱受争议的一种学说,而行为金融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有效市场假说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两者孰优孰劣,在投资实践中如何利用它们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就成为投资学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7.1 股价波动的无规律性学习投资学就是要掌握股价波动的规律,并借助这些规律获得高额利润。
这是绝大多数学习者的认识和愿望。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投资学中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让你达到这个目的,因为股票等证券的价格波动本身无规律可循,你会不会感到非常失望呢?7.1.1 股价波动呈现随机游走态势在投资界有这样一则经典的笑话:那些殚精竭虑的投资分析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与一群蒙住双眼的猴子在股票报价表上用飞镖胡乱投射所选中的股票,在投资收益率上没有质的差别。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的解释是,股价是对各种信息做出反应的结果,由于各种信息随机进入股市,因而股价变化就是随机性的。
这就是著名的随机游走假设(Random Walk hypothesis)。
7.1.2 随机游走是偶然还是必然?你可能会说,股票价格变化无规律只是说明我们没有发现这个规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最终还是会发现这个规律。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碰撞有效市场假设与行为金融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它们在金融领域的碰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效市场假设是指市场上的信息是充分的,投资者能够理性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在市场上形成公允的价格。
行为金融学则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投资者的决策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是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就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的碰撞进行探讨。
我们来介绍一下有效市场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是由尤金·法马提出的,它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充分反映了各种公开信息,并且投资者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能够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有效市场假设包括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假设、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和强式有效市场假设。
弱式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所有信息,因此技术分析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则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包括公司的财务报表等,因此基本面分析也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强式有效市场假设则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司的内幕消息等,因此任何形式的分析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行为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可能会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情绪,导致他们高估了某些股票的价值;他们还可能会出现保守偏误,导致他们低估了某些股票的价值。
投资者还可能会受到情绪偏误的影响,例如因为恐惧而出现“卖出低谷”和因为贪婪而出现“买进高峰”的情况。
投资者还可能会出现羊群效应的情况,即他们会跟随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而做出决策,而不是通过理性的分析。
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对有效市场假设提出了挑战,因为它表明了市场上的价格并不总是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事实上,行为金融学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关于市场价格形成的行为学证据,来表明投资者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
他们发现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有时会出现明显的过度波动,这些波动并不能通过已知的信息来解释。
他们还发现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会出现明显的不连续性,即股票价格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也不能通过已知的信息来解释。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行为模型与市场研究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对市场的运行和价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投资者行为模型,并通过市场研究来验证这些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将讨论几种主要的投资者行为模型,并探讨市场研究对于理解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一、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这一假说,金融市场是信息高效的,所有公开信息都能够被及时反映在资产价格上,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一切可得到的信息,投资者不能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根据这一模型,投资者不可能通过预测市场趋势来获取利润,只能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二、行为金融学模型然而,实际市场并不总是遵循有效市场假说的预测。
行为金融学模型认为,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往往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其中著名的模型包括:1. 套利限制模型套利限制模型认为,套利者的活动受到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限制性规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无法将价格推向理论价值。
这些限制使得市场价格无法达到真实价值,并给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2. 压力反应模型压力反应模型认为,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市场价格可能会偏离真实价值;当投资者情绪低迷时,市场价格可能会低于真实价值。
3. 羊群行为模型羊群行为模型认为,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专家的投资者。
这种跟随行为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不合理波动,从而产生机会。
三、市场研究的重要性市场研究是理解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市场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投资者行为的动因和规律,帮助解释市场价格的变动。
市场研究可以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此外,市场研究对于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主要观点对比
有效市场假设的基本涵义
有效市场假设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指,证券价格迅速地、充分地反映了与该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价格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真实体现,投资者无法通过某种既定的分析模式或操作方式始终如一地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设也如同一般的经济理论一样,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假设条件之下。
这些假设条件主要是:
·没有交易成本、税负和其他交易障碍;
·个人的交易无法影响证券价格,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每个投资者均积极追求利润最大化,积极地参与市场;
·每个市场参与者能同时免费地获得市场的相关信息,并能正确地解读这些信息。
理解有效市场假设须注意两点:
·该假设只是认为,投资者不能获得超额利润1,其并不否定投资者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即与投资风险相对应的利润。
·该假设不否定投资者可以在某一段时间获得超额利润,只是认为,这种超额利润不可能长期存在。
关于有效市场假设的争论
肯定态度:
对有效市场假设持肯定态度的,最主要的是从事投资理论研究的人士,也包括少数投资界实务人士。
这些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或者至少在弱有效和半强有效两个层面上是有效的。
对有效市场的认同,大多是建立在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上,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前后期股票的收益率是否具有关联性。
研究显示,股票某日的收益率和前几日的收益率,其相关系数非常接近于零;某段期间的收益率与过去相同期间的收益率,其相关系数也非常小。
这就说明,股价变化的相关性很低,无法利用过去的价格走势预测未来。
·利用交易法则投资能否持续获得超额利润。
股票交易法则(stock exchange skill)是指导投资者买进股票和卖出股票的技巧。
这些交易法则大多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许多研究对投资市场上流行的交易法则进行了实证经验,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利用这些交易法则进行操作,并不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
·投资分派股票股利的公司能否获得超额利润。
实证研究显示,分派股票股利本身并不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可能是,投资者预期公司未来盈利有可能提高的信息。
反对态度:
反对有效市场假设的人员构成,和赞成有效市场假设的人员构成相比,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其主要以投资实务界人士为核心。
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我就只能以乞讨为生。
这些反对市场有效假设的人,使用最多的证据是,投资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能用有效市场假设解释的投资现象,如周末效应、小公司效应等。
·周末效应(weekend effect)是一种经验性规律,是指在周五购买股票的投资收益较其他时间都要差,而根据投资理论,周五购买股票到星期一的投资收益应该好于其他时间,因为两个日期的间隔时间是三天。
由于存在周末效应,投资者可以将原本打算在周末购买股票的计划推迟到周一,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小公司效应(small firm effect)也是一种经验性规律,是指小盘股的投资收益率常常高于大盘股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者可以小盘股作为投资对象,持续获得高额利润。
对于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将伴随投资市场的发展持续下去,最终也不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证明市场有效,从理论上来说,必须证明所有的投资方法都不能获得超额利润,而投资方法伴随市场的发展会不断推陈出新,要对不断产生的新的投资方法都加以证实,实际上是永无休止的工作。
·要否定有效市场,只需要找出其不能解释的若干投资现象即可,这在一个时刻变化的投资市场中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争论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使得争论有可能受到利益倾向的诱导,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结论。
许多投资实务界的人士之所以反对有效市场假设,是因为有效市场假设如果成立,就表明他们自我标榜的高超投资技巧和持续的高额利润都是站不住脚的,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严峻挑战。
而赞同有效市场假设并不断提供新的实证检验作为支持的理论研究者,往往希望藉此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
有效市场假设的反对者——行为金融学
虽说有多种因素促使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但向有效市场假设挑战,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设的理论基础发动了全面的冲击,并试图在更加坚实的学科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自己。
对理性人的攻击
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条件中有一条是说,投资者可以正确解读各种投资信息。
这条假设实际上就是假定投资者是理性人。
理性人(r ational man)是传统金融理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且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
但现实情况又如何呢?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理性是有限的,根本达不到理性人的要求。
行为金融学的学科基础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行为金融学的若干行为假定
基于对现实投资活动的深刻观察,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在决策时常常表现出的一些心理特点进行了归纳:
过度自信与归因偏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有高估自己能力和对成功过分乐观的倾向。
在投资市场上,人们容易忘记过去的失败,也很难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这会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自信。
投资市场上投资者的自信程度,可以用其交易的频繁程度来间接衡量:交易越频繁者,自信程度越高。
这是因为:在进行交易之前,投资者必须对整个市场和拟操作的个股走势有个基本的判断,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操作。
证实偏差:我们知道,投资者通常分为“多”“空”两大阵营。
一旦某个投资者加入到“多头”阵营,则其内心会形成一种强烈期盼市场上涨的愿望。
这时,该投资者会积极寻找支持市场上涨的各种原因,不再关注或者不愿意相信会导致市场下跌的新信息。
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加入空头阵营的投资者的内心世界进行相应的分析。
我们把投资者寻找支持自己立场的
证据的倾向,即这种证实而不是证伪的倾向称为“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处置效应:行为金融学将投资者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盈利的股票,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即通常的“出赢保亏”,称为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之所以产生处置效应,是因为投资者力求避免后悔。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herd effect)是投资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投资行为。
羊群效应就是投资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s),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简单地模仿他人的行为。
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意义
行为金融学产生于对投资实践的深刻洞察和透彻分析,对投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不断递进的层次来理解行为金融学对投资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
无论是过度自信、证实偏差,还是处置效应、羊群效应,其中都包含相当程度的非理性成分,都有可能对我们的投资效果造成负面的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尽量避免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
认识到可能会犯的错误是第一步,其目的是要避免这些错误。
如投资时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投资能力,要尽可能学会倾听对立方的观点和意见,卖出股票的决策必须建立在股价上涨动力是否充沛的客观评价基础上,对大众的观点要仔细分析和研究,而不是轻信和盲从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投资能力和水平,获得更好的投资效果。
·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错误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是学习行为金融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说的“利用市场的愚蠢有规律地进行投资”的真谛。
如在羊群效应的推动下,市场将在疯狂和绝望之间不断循环,这时利用逆向投资策略(contrarian investing strategy),即采取与市场观点相反的思考方式买卖股票的投资风格,在市场看多时看空,市场看空时看多,将获得绝佳的投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