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素质升级检测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1) word版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11
其次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1.下列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还柱而走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张良出,要项伯 D.⎩⎪⎨⎪⎧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秦兵旦暮..渡易水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②君知其.难也 C.⎩⎪⎨⎪⎧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3)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材料,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永久的烛之武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最终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灵。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念和士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2014秋期东溪中学高17级第一学月语文检测题(必修1一二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浮藻秋毫无犯彷.(fáng)徨浪遏.(è)飞舟B. 拊心人为刀俎百舸.(gě)彳亍..(chìchù)C. 忸怩书生义气廖廓.(kuò)岁月稠.(chóu)D. 瓦菲行而无信颓圮.(qǐ)挥斥方遒.(qiú)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指游泳)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4.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深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名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C、艾青,现当代诗人。
诗集《归来的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
D、《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5-6题。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
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 而耻学于师学于余【答案】D【解析】A项乎相当于“于” 比/介词对B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言发语词无实义/动词说D项于均为介词向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个字南极冰盖的变化①_______________ 比如企鹅?对此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程晓说企鹅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物种受气候变暖、受冰的变化影响非常剧烈在全球环境变化、冰盖融化和冰架崩解的大背景下②_______________对企鹅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为企鹅是从海洋里抓鱼和磷虾来吃的因此冰的退缩、海冰和冰架的变化必然会对企鹅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另外冰架崩解产生大的冰山③_______________ 如果挡住了一些企鹅下海的路径就会对整个企鹅群落的觅食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导致企鹅大批的死亡【答案】①是否会影响到南极的生物, ②南极冰盖的变化, ③会随着洋流漂浮【解析】①处结合后文“比如企鹅”的疑问句式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探讨南极冰盖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南极的物种因此可填“是否会影响到南极的生物”之类的句子②处前文一直提到“南极冰盖的变化” 而横线后边是“对企鹅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据此分析此处应填的内容应和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因此可填“南极冰盖的变化”之类的句子③处结合前文“冰架崩解产生大的冰山” 后文动词“挡住了”分析可知横线处应是指冰山的移动因此可填“会随着洋流漂浮”之类的句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御史按视还言“畋尝战山下人乐为用今欲殄贼非畋不可”②畋即领众出岭外涉夏秋凡十五战贼溃畋感瘴疾归A. 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B. 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C. 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D. 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提点本路刑狱/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答案】C【解析】(1)“劫掠州县”意思是抢劫州县“州县”作“劫掠”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专治盗贼事”意思是专门负责捕捉盗贼事务“盗贼事”是一个完成的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C【答案】A【解析】(2)A项“文武官员”错误吏部只掌管文官武官归兵部掌管【答案】A【解析】(3)A项“派去人质”错误原文为“纳质使还” 意为让贼寇派出人质后放他们回去【答案】(4)①御史前往察看(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作战人们乐于被他任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②杨畋就率军从岭外出击经历夏秋总共作战十五次贼寇溃败杨畋感染瘴疾返回【解析】(4)①视察看巡视为表被动翻译成“被” 殄歼灭②领率领涉经历凡总共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诗歌颈联描述了诗人赴官途中的所见所闻请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A. 首联用“竟”和“又”二字表现了作者因生活所迫而复出为官的深深无奈B. 颔联运用的两个典故准确贴切符合诗人赴官实际突出路途的遥远艰难C. 诗人听说关中名胜古迹众多真心劝告有志的男子一定要到长安游历赏玩D. 本诗在叙述方式上与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相近都用诗人自述的形式【答案】C【解析】(1)C项“要到长安游历赏玩”错误传说关中胜迹如云可供游赏诗人不禁发出如此的壮哉豪言“男儿须到古长安”其中流动着诗人感情的波涛表现了江南人对于古长安的羡慕隐含着赴任秦中的愉悦气氛【答案】(2)①表现了作者对秦中人文风情与自然风光的喜爱既含蓄又形象地表达出到秦中为官的欣慰②与上联叙写行程艰难形成转折使情感不拘于无奈忧愁为下联写立志为官秦中作情感铺垫让情感转变更加自然【解析】(2)辞阙十年重返京城一檄文书分发陕西诗人叙完赴官秦中的缘由再借“凫飞”和“五羊皮”两个典故写自己前往秦地上任离京城越来越远离秦地越走越近随着离秦地愈近诗人的心情也愈发忐忑颔联中“远”“难”二字流露出诗人因养家的压力需再次出山做官而又畏惧做官繁难向往自由的矛盾心绪但毕竟能够赴官秦中还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颈联写诗人想到自己以前喜欢的伊、凉曲调就是出自盛唐时期的长安这次去秦地一定可以大饱耳福又想到自己去秦中赴任可以饱览西岳华山的壮丽景色更令人欣喜的是传说关中胜迹如云可供游赏故诗人在尾联不禁发出壮哉豪言“男儿须到古长安”据此分析可知颈联既表达了作者对秦中人文自然景观的喜爱也流露出赴官秦中的欣喜之情与上联构成情感转折一改烦闷而为愉悦同时结合尾联来看颈联也为其埋下了情感伏笔使情感的转变更加自然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5.(3)木兰是林语堂先生《京华烟云》中的女主角请简要分析本文所选取的片段中木兰的人物形象A. 文中用细节描写写杭州遭轰炸杭州人往上海的外国租界逃侧面反映战争残酷以及帝国主义国家明目张胆支持日本的现状B. 木兰和荪亚之所以一开始不同意阿通从军打仗是因为他们首先是站在父母角度来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这是人之常情C. 文章插入阿通出征前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具体内容将阿通忠勇爱国、牺牲自我、勇于斗争的精神展现出来非常具有真实感D.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写描述了一个小家庭在大背景之下的抉择与成长展现了国难当头时刻国人的团结与爱国精神【答案】A【解析】(1)A项没有细节描写原文是“很多上海杭州的居民四散逃难杭州人往上海的外国租界逃以求安全上海居民则往内地逃逃离日渐扩展的战事地区” 文中这一句交代很简单“侧面反映帝国主义国家明目张胆支持日本的现状”在文中没有依据【答案】(2)①“渡船夫”本意是指在渡船上送人渡河的工作人员②本文中指自己要参与抗战帮助蒋介石一起赶走日本人③展现了阿通想要投入抗战保家卫国甘为人梯的精神【解析】(2)画线句是“阿通说‘我愿给他做个渡船夫’”“渡船夫”本指在渡船上送人渡河的工作人员这里阿通使用的是比喻义联系上文“蒋介石向全国广播抗战到底的国策他警告全国必须准备重大牺牲中途绝无妥协可能否则其恶果更为不堪”“荪亚说‘他这个人别人做不了的事他都做成了北伐战争这项空前艰巨的任务他必须要担当起来他已经完成了现在他又遇到更艰难的任务要领导中国对抗日本’” 可知这里的“他”指的是蒋介石他要做的事是要对抗日本而阿通说的“我愿给他做个渡船夫”取得正是“渡船夫”的“帮助”之意意思是自己要参与抗战帮助蒋介石一起赶走日本人这句话展现了阿通想要投入抗战保家卫国甘为人梯的精神【答案】(3)①木兰是一位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形象②她爱护自己的孩子面对残酷的战争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战场希望孩子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③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她忍痛同意儿子参战并在接受这件事情后感受到了一种由衷的激动与光荣【解析】(3)木兰是阿通的母亲当听到阿通要去参军的时候她作为母亲是不愿意的“又经过一个钟头她也一句话没说她失去了心情的平静她突然的感觉就犹如战争来临时普天下的父母的感觉一样战争已经来到门前为什么过去她没想到呢?中国现在向她来有所索取索取她的儿子” 听到儿子已经决定了时“木兰心里在挣扎交战她眼中流出泪来她说“阿通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说着哭起来”“木兰喊道‘我宁愿自己死不愿看见你死我受不了’” 这些描写表现出她对孩子的爱面对残酷的战争她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战场希望孩子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同时她也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最后“木兰脸上流着眼泪抬头看了看儿子她说‘好去吧!我命里是要受罪是要伤心的’” 由此可以概括出木兰是一位有着爱国情怀的母亲形象甚至在文章最后当收到儿子参军前写的信的时候“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情绪是一种快乐感一种光荣感……她的激动为从前所未有这种激动只有个人溶进伟大的运动中才会感觉得到……再大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而上之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她忍痛同意儿子参战并在接受这件事情后感受到了一种由衷的激动与光荣6.(1)下列关于“长征五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该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这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长征五号能助力中国航天“超级2020” 根本原因在于其运载能力B. 长征五号的发射与载人空间站等重大工程任务的执行有直接关联C. 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发射探测器抵达火星开展火星探测D. 长征五号发射的成败核心在于原始发现上有没有实现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1)A项“根本原因”于文无据原文是“将以其位居世界前列的运载能力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打下坚实基础” 可表述为“主要原因”C项“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发射探测器抵达火星”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2020年我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发射后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时间的飞行抵达火星我国将于2021年实现火星软着陆开展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D项材料二中并未提及长征五号发射的成败核心在于原始发现上有没有实现重大突破且材料三中的“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在原创研究、原始发现上实现突破”并不专门针对长征五号的成败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从材料二中可知此次复飞成功“成为中国航天2019年最具标志性的任务” “不仅是因为它决定着后续嫦娥五号、载人航天空间站和首次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执行更在于它将科学试验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以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公众面前”两个方面答案只给出一个方面【答案】(3)①材料一侧重展望2020年介绍长征五号的复飞成功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②材料二侧重回首过去介绍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背后一波三折的研发过程③材料三侧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介绍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突出其重要性【解析】(3)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一“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载火箭——昵称‘胖五’的长征五号此次复飞成功将以其位居世界前列的运载能力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将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择机发射‘嫦娥五号’ 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作为执行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预计将在2020年迎来首秀这也将加速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的步伐”等分析材料一主要展望2020年介绍长征五号的复飞成功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结合材料二“长征五号从2017年7月2日遥二发射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遥三发射成功历时908天累计进行了40余次关键技术试验”“各个系统、各个岗位重整旗鼓、从零开始立即投入火箭复飞的准备中”“一次又一次地推演流程一项又一项地预想回想一遍又一遍地操作演练”分析材料二侧重回首过去介绍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背后一波三折的研发过程结合材料三“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探索未知世界奥秘、揭示重要机制机理的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在原创研究、原始发现上实现突破”等分析材料三侧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介绍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突出其重要性7.(1)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7.(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7.(3)文章首段引用了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的话有什么意义?7.(4)你认为这篇文章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1)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极致追求专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近乎道的信念【解析】(1)仔细阅读文章可以找到这些语句“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根据这些关键语句概括归纳即可【答案】(2)①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②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③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解析】(2)本题信息点主要在文章的一、二段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从文章第一段可以概括出“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 从第二段可以概括出“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答案】(3)首段点明文章主旨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的内容【解析】(3)“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点明了文章主旨并引出了下文对工匠精神的具体阐述【答案】(4)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解析】(4)解答此题结合“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等句子加上自己的理解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技术运用于新闻业中如果得不到相适宜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导致新闻失范的问题出现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B. 人与工具、技术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如何正确看待算法以及合理规范地运用算法使算法服务于新闻传播的需要C. 作为未来新闻生产的方向“人机协同”的模式将实现人与技术平等和谐人不会高于技术也不会过度依赖技术D. 算法技术被应用到新闻传播中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配套的监管和法律及时跟上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答案】A【解析】(1)B项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反思人与工具、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探讨如何在新闻活动中正确看待算法以及合理规范地运用算法使之服务于新闻传播的需要”C项根据原文“‘人机协同’是对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统一和平衡状态的表述”可知“人机协同”的模式有利于实现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统一和平衡另外根据材料可知人机关系中人的地位高于技术居于统摄地位D项“只要配套的监管和法律及时跟上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文章首先针对问题提出观点接着阐述观点最后论述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B【解析】(3)B项原文中“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一句并不是说“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增加人体功能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9.(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A. 栖息居然就是聚精会神B. 栖身竟然如果聚精会神C. 栖息竟然就是屏息凝神D. 栖身居然如果屏息凝神【答案】C【解析】(1)栖息歇息栖身寄生暂住第一处依据“静静地”“在水边的岩石上”可知应选填“栖息”竟然表出乎意料使用范围较广居然也表意外后面常接说话者不希望得到或发生的结果第二处依据“造出这样完美的有生命的宝石”可知应选填“竟然”如果假如假使倘若就是虽说是即使是表示假设的让步第三处下文“找到了雄麝”是对上文“难以捕捉它的踪迹”的假设让步应选填“就是”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屏息凝神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侧重于神态描写第四处依据“靠近雄麝时”“千万要……”“不能让雄麝感觉到你的存在”可知此处更强调神态应选填“屏息凝神”故选C【答案】A【解析】(2)结合下文“而实际上麝香不过是雄麝脐下的分泌物而已”分析从叙述角度一致原则方面考虑排除C、D两项 A项和B项比较 A项更起到强调作用与下文形成强烈转折更符合文意故选A【答案】(3)雄麝生活在密林深处身手敏捷(矫健)来去如风如果不是一流的猎手根本难以捕捉它的踪迹或“雄麝生活在密林深处身手敏捷(矫健)来去如风如果是一般的猎手根本难以捕捉它的踪迹”【解析】(3)画线句子中用“便捷”形容“雄麝”的身手用词不当可将“便捷”修改为“敏捷”或“矫健” “如果不是一般的猎手根本难以捕捉它的踪迹”不合逻辑可将“一般”修改为“一流” 或将“不”去掉1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言简明不超过70个字11月9日央视新闻官方账号推出了“康辉的第一支Vlog” 视频中康辉手持前置摄像头分享自己出国报道前一天的行程迅速引起网上热烈讨论 Vlog即视频博客作者以影像的形式记录生活与网友分享抵达希腊后康辉又连发三支Vlog 将央视主播的工作日常与中国外交的最前线消息及时、真实地展示给大众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很快火爆社交平台凭借轻松明快的短视频康辉拉近了与千万网友的距离让普通群众更多了解央视报道以及主持人“神秘”的生活获得大批网友的追捧央视7月29日正式推出《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充满着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听众随时随地获得最新、最官方的报道与解答这是新闻媒体人的创新相比较重内容轻视觉、重新闻轻用户传统方式这次的创新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也是公众喜闻乐见的【答案】康辉的四支Vlog(视频博客)火爆社交平台有效拉近了新闻与大众的距离央视短视频栏目创新新闻表达方式【解析】解答本题要找出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本语段共有五句话前三句介绍主要事件可概括为“康辉的四支Vlog(视频博客)火爆社交平台” 第四句写康辉的这种做法“有效拉近了新闻与大众的距离” 第五句话阐述“央视短视频栏目创新新闻表达方式”。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诗句最适合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的一项()A.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B.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意境特点的能力题干中提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东坡对王维诗画的评价现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A.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是琵琶女自叙身世不属于景物描写B.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交代的是赤壁古战场在故垒西边没有对古战场进行景物描写不符合题干要求C.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用典作者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不属于写景D.出自李清照《声声慢》描写黄昏时分雨打梧桐的寂寞景色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按顺序插入文中最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成都是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率先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城市之一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居内陆的成都已发展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其实力在很多方面不低于一线城市成功获得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对于成都而言意义深远办好大运会有助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有利于四川建设体育强省达到走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目的①同时②随着③甚至④也⑤以【答案】①也是, ②经济, ③不低于, ④有利于, ⑤达到【解析】虚词可使文句更工整使文意更严谨“同时”表示并列放在“也是”前面比较合适“随着……发展”搭配合理所以“随着”放在经济前面“甚至”放在“不低于”前面更严谨更能突出其“实力” “有助于”“有利于”并列在“有利于”前加“也”更能体现逻辑关系“以”意思是“为了” 放在“达到”前面合适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你认为两首诗中的“满”字哪个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3.(2)两首诗都写了“菊花” 请简要分析其异同【答案】(1)郑诗中的“满”是用来形容“香”的可以理解为化无形为有形.黄诗中“满”与“城”相连用来形容菊花的多像满城黄金甲用了比喻.由此切入较好.【解析】(1)郑诗中的“满”是用来形容“香”的可以理解为化无形为有形.黄诗中“满”与“城”相连用来形容菊花的多像满城黄金甲用了比喻.由此切入较好.【答案】(2)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手法相同但情感不同.郑诗主要表达的是高洁黄诗表达的是战斗情怀这就决定了同样是菊花但内涵有鲜明的不同之处.答案(1)学生无论答哪首诗炼得好或两首诗炼得都好皆可只要能自圆其说.示例① 郑诗炼得好.“满”字形象贴切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示例② 黄诗炼得好.“满”字极写菊花盛开之色彩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将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2)①相同两首诗都托菊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人格化.②不同郑诗中的菊花高洁、清幽、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是文人雅士铮铮傲骨的化身黄诗中的菊花怒放、霸气是农民起义领袖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精神风貌的写照.【解析】(2)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手法相同但情感不同.郑诗主要表达的是高洁黄诗表达的是战斗情怀这就决定了同样是菊花但内涵有鲜明的不同之处.答案(1)学生无论答哪首诗炼得好或两首诗炼得都好皆可只要能自圆其说.示例① 郑诗炼得好.“满”字形象贴切缕缕幽香飘满池岸沁人心脾.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示例② 黄诗炼得好.“满”字极写菊花盛开之色彩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想象奇特设喻新颖.赋予菊花农民起义将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2)①相同两首诗都托菊言志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人格化.②不同郑诗中的菊花高洁、清幽、不求高位、不慕荣利是文人雅士铮铮傲骨的化身黄诗中的菊花怒放、霸气是农民起义领袖翻天覆地、扭转乾坤精神风貌的写照.4.(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C. “忽在/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①选取典型意象用地球、月亮、星球、无线电等人们都知晓的意象的速度来衬托”一念”的快速化抽象为具体②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引起读者的联想如临其境【解析】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这一主题的一项是()5.(3)有人评价杜甫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 请从《房兵曹胡马》《病马》中选择一首分析作者对马的吟咏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A. 《房兵曹胡马》是杜甫看到房兵曹的胡马时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胡马的赞颂之情B. 《房兵曹胡马》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C. 《病马》颈联两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D. 《病马》这两首诗通过对马的吟咏反映了杜甫青年和晚年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态【答案】C【解析】(1)C项“先扬后抑的手法”错误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答案】B【解析】(2)“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是杜甫诗歌表现的重要主题这实际上表明一种有忧愁的内容表明诗人忧国情怀和深沉的爱民思想B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明内心的喜悦之情【答案】(3)示例一《房兵曹胡马》前四句正面写马通过描写马的骨相、双耳和奔驰状态写出马的神清骨俊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这里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写照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这首诗使得马超越形式达到神似的境界示例二《病马》颔联承接首联两句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尾联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杜甫在这首诗里借马以自况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表达了与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秦州的老人形象【解析】(3)解答本题需要把握这两首诗歌的主要意蕴从不同角度进行重点分析即可第一首诗感情基调是激昂向上的写此诗时诗人正值人生壮年雄姿英发、气宇不凡“骁腾有如此”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的本领既是对房兵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第二首诗感情基调是抑郁低沉的诗人此时弃官西行颠沛流离饱经战乱诗人以病马自喻表达了对君国的一腔赤诚之心感动沉吟之中更寄予着无尽的辛酸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6.(1)“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一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2)在评价托尔斯泰时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妥或错误的做法?6.(3)请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方面概括作者说“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的原因【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用“花朵”比喻托尔斯泰的作品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法兰西对俄罗斯艺术的期盼、惊喜、赞赏【解析】这句的表现手法很明显用了比喻的手法在解答该题时要将本体和喻体都找出来然后说一说比喻这种手法在这个句子中达到的表达效果即可抓住“美妙”“花朵”“终于”进行分析写出托尔斯泰作品特点影响意义【答案】①认为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是借鉴的结果他的伟大与魅力源于他的思想②只是从文学的角度赞赏作品没有全面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③把托尔斯泰的复杂思想纳入狭隘的宗教的或政治的范畴去评论【解析】从文中看主要有“他思想中的精华是汲取其他作家的”或者“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 (第④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单是赞赏作品本身不知道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第⑤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人们愿意效法他人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托尔斯泰(第⑥段中的原句略有改动)【答案】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理性的认识【解析】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热烈的生命青春的心(从“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概括)②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博爱与和平的追求(从“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概括)③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坚持正义(从“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概括)④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世界、生命客观、理性的认识(从“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概括)7.(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7.(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画线语句体现了陈原和胡适治学中哪些不同的风格7.(3)陈原先生为什么被称为“通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7.(4)陈原作为一位通才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通才的看法A. 陈原所说的“万金油”是指无论什么知识都要懂一些但不必深究浅尝辄止足矣这体现了他独特的治学风格B. 陈原迷恋各种字典、词典不仅反复读而且改正词典中的错误这为他编写字典、词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 作者运用丰富的数字和大量的事例表明陈原阅读广泛及其刻苦的钻研精神使得读者对陈原的治学精神有直观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了解D. 文章将作者自己对陈原的评价、别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以及陈原对自己的谦虚的评价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相对矛盾、复杂的多面争议学者形象E. 文章先从陈原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入笔再从多个方面表现陈原的贡献最后联系现实体现了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特点【答案】B,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不必深究浅尝辄止足矣”错原文中的“浅尝辄止”是陈原对自己成就的谦虚之辞.D项“相对矛盾、复杂的多面争议学者”说法有误其形象应是“丰富多面”.E项文章未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答案】①陈原治学勤奋刻苦胡适治学随性安逸②陈原不惧怕新的研究领域胡适喜欢独钻一行③陈原博览群书胡适研究专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基本能力.解析理解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明白其具体含义如句中的“酒”比喻什么“烈”“多”“畅快”和“温”“少”“和润”分别指二人治学的什么特点.还要联系全文找出二人治学的对比性语句如第⑤段的最后就体现了二人治学的不同风格.【答案】组织参与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多部词典的编写修订会多种语言一生译作丰富将多部外国文学艺术、地理作品介绍到中国给多本杂志写评论参与社会语言学研究著作涉猎辞书学、翻译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多方面.【解析】本题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通才”的含义是在各方面都出色的人才然后需要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找出他在各方面的杰出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本题只涉及贡献才能不谈他的思想个性不要混淆概念.从“他从头到尾读完了一本旧《辞海》一本旧《辞源》一本第5版的《简明牛津词典》做了四卷笔记.面对陈原狂览群书的疯劲胡适也自叹弗如”“陈原先生‘六门外语’ 出国演讲、写作都不用翻译”“70年代开始社会语言学研究著述丰厚 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陈原语言学论著》(共3卷)达130多万字”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答案】①从社会发展来看通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正需要陈原这样踏实、善于钻研、学贯中西的通才来掌握全局②从心性完善来看成为通才需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环境中更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充实与快乐③从文化传承来看民族文化的血脉延续需要有多种才华的通才这样文化发展才会有一个长远的基础④从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来看通才因研究领域较多可以让人与各行业保持联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该题一方面要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能联系材料分析原因即可.解析探究要结合社会现实可将陈原作为通才的精神与浮躁的社会风气加以对比论证通才的时代意义.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促进我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哪些非技术因素的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 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新一代网络来承载这是国内三大运营商计划建设5G的重要背景虽然他们还处于4G领域投资的成本回收周期B. 5G网络对整体网络频谱利用率更高能够连接更多终端的新系统物联网时代家庭智能化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终要依托5G网络C. 大量建设小基站将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基本解决SG频段高、覆盖难的问题使依托多天线技术的波束赋形和快速扫描追踪得到明显改善D. 芬兰的奥卢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本国学生的欢迎他们可以在这座被誉为欧洲“生活实验室”的城市里自由开展各种新技术试验【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1)B(2)D(3)①行业合作上倡导政府部门与企业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消除运营商的投资顾虑③人才培养上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人才优惠政策【解析】9.(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9.(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B. 《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C. 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D. “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答案】B【解析】(1)A项应该是“以‘情僧’角度来看的人” 了解苏曼殊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C项“由玉变石”只能体现欲望之灭“由石变玉、由玉变石” 才能体现欲望之“生灭”D项原文意思是“红楼”代表现实世界但不一定拘泥于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文章没有详细阐述《石头记》的优点【答案】A【解析】(3)A项通过第二段可以看出文章对于《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阅读角度是不赞成的很难体现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读不尽的《红楼梦》”与这五个书名的关系在文中也没有体现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10.(2)在文段中两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注意修辞特点每处不超过30个字10.(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人在好文字面前是词穷的如心意相通的两人无须言语” 有什么表达效果?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1)C项【丙】句中问号使用有误应使用逗号“庾信的《哀江南赋》好在哪里”充当句子的宾语当含有疑问词的语句充当句子中某种成分时句末不用问号【答案】(2)①仿佛粼粼碧波一路流啊流流了几千年②若移至书架关上玻璃门在远处观望则是艺术【解析】(2)第①处根据下文“流到当下”可知此处将古雅的汉字比作水一类的事物第②处根据上文“脱离了庸常”和下文“隔着的不仅仅是一道玻璃门还有一双双审美的眼”可知所补写的句子应包含“玻璃门”“看/望”“艺术”等相关信息【答案】(3)句式短小灵活语句大体工整节奏鲜明语意上强调“词穷”“无须言语”【解析】(3)从句式上来说修改后的句子采用了短句的形式句式更加灵活相对应的语句字数差不多大体工整采用短句的形式使节奏更加鲜明“无需言语”由定语变成了谓语在语意上更加强调“词穷”“无须言语” 使人能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侧重点。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各句中标点省略号作用不相同的一句是()A. “您的服务态度真好我无缘无故向您发火您还能这样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B. 当天端起缸子匆忙地喝着水又有人对他说“您喝足了我们多等会儿没关系……”C.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D.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答案】C【解析】A项表示说话中断B项表示说话中断C项表示列举的省略D项表示说话中断故选C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C.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 《桃花扇》是清初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创作宗旨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答案】D【解析】A项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弹劾纠察之职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错误太学之名始于西周C项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①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对联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关例如昆明翠湖海心亭有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此联的②_______________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多学习这样一些对联可以使我们温故知新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对联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联例如有的商店会写“经商信为本③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联的种类繁多, ②上联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③买卖礼当先【解析】语段阐述了有关对联的相关知识①处下文“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是对对联具体分类的介绍据此推断①处应填总括性的语句故可填与“对联的种类繁多”语意相近的内容②处“此联”承接上文指“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有亭翼然”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仿照横线后“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的句式故该处可填写与“上联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语意相近的内容③处从语境来看画线处就是填写“经商信为本”的下联根据对联相同位置的词语、短语词性结构要一致及仄起平收的原则此处可填写与“买卖礼当先”或“买卖礼在先”语意相近的内容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署归安县典史②泰亨募民垦辟因地势以为蓄泄田熟租完民无扰A.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B.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C.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D.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答案】A【解析】(1)“大喜”的主语为“执政” 所以“执政大喜”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又佐池州”的主语是“泰亨” 而非“经理” 排除D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服除”与“服阕”含义相同【答案】B【解析】(3)B项“找到藏在七人家中的赃物”错误文中说“七人以己物实其赃” 意为七个人用自己的物品充当赃物【答案】(4)①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州掾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②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赋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解析】(4)①用因为岁年这里可译为“任职期” 署暂任、代理官职②因根据按照完缴纳(赋税)扰侵扰惊扰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 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 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答案】C【解析】(1)C项“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答案】A【解析】(2)B项“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的桃花和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项“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错误第二首前两句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现在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项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选A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朱庆树说得最多的是“医道”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医道”的含意6.(2)文中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6.(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4)文中朱庆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不求回报造福乡亲(原文“不用谢这是医道”)②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原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解析】(1)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由文中第四段内容“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总有些人家是没钱吃药的这时候他存的药就会派上用场”可知体现出朱庆树的“医道” 不求回报造福乡亲由文中“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朱庆树只要伸出左手把把脉开上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 以及被狗咬伤还为狗主人看病都体现出朱庆树的“医道” 即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答案】(2)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②开篇点题“左手神医”照应标题③设置悬念他的右手怎么啦?他医病到底有多神?这些问题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④突出人物特点“神医”的名头突出了朱庆树的医术高超【解析】(2)本题可从结构、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效果入手作答文章开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开篇点题“左手神医”照应标题设置悬念他的右手怎么啦?他医病到底有多神?这些问题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突出人物特点“神医”的名头突出了朱庆树的医术高超【答案】(3)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概叙朱庆树九年的去向及跟随道人学医的不易——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与“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的句子形成照应【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然后从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几方面对画线语句进行分析鉴赏根据文本“原来当年他是跟着那位道人进深山学医去的他的右胳膊是一次釆药时被老虎咬掉的”可以看出这是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概叙朱庆树九年的去向及跟随道人学医的不易——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与“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的句子形成照应【答案】(4)①医术高明只用十副药就把瘦得不成人样的接生婆治好了救活了病得快死的大户人家的老爷只花了两天工夫就把大佐的病治好了②医德高尚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后仍救狗的主人③智慧勇敢利用治好大佐病成为鬼子座上宾的机会炸死营区里的所有鬼子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④有爱国情怀炸死镇里鬼子营区所有的鬼子朱庆树也在其中这表明他杀身成仁的爱国情怀⑤恪守医生职责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解析】(4)由文中“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原来这家的老爷吃午饭时突然倒在桌边不省人事呼吸十分微弱就和死人差不多”“朱庆树花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鬼子的病治好了”可知朱庆树医术高明“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就三步并着两步进了院子身后留下一行血印”可知朱庆树医德高尚“镇里鬼子营区发生了一次爆炸所有的鬼子全被炸死了”可知朱庆树智慧勇敢“朱庆树也在其中”可知朱庆树有爱国情怀朱庆树坚持“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主张在他的心目中治病救人是超越一切的人是第一位的哪怕是咬伤他的狗的主人哪怕是日本鬼子大佐有病都给治好可知朱庆树恪守医生职责7.(1)下列与秘鲁《公言报》报道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7.(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请结合材料分析骚扰电话屡禁不止的原因A. Truecaller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骚扰电话最多的20个国家中大多数的骚扰电话内容涉及销售活动B. 位于全球骚扰电话最多的20个国家排行榜第二名的印度平均每个智能手机用户每月接到22.3个骚扰电话C. 秘鲁从2017年到2018年平均每个用户每月接到骚扰电话数量从12.2个猛增到19.8个排名垫底D. 巴西平均每个智能手机用户每月接到的骚扰电话数量几乎是在排行榜居第五位的墨西哥的两倍高居榜首【答案】C【解析】(1)C项“排名垫底”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到相关的内容【答案】C【解析】(2)C项“一周内活跃度峰谷出现在周三”有误结合材料二的数据可知峰谷应该是在周四【答案】(3)①电信运营商无法真正拿出有效措施实现治理骚扰电话的目标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置骚扰电话③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创新技术手段需要成本【解析】(3)结合材料一“纵观短信内容我们发现这更多的是一种宣示性表达与真正拿出有效措施实现治理骚扰电话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不得不承认虽然涉及骚扰电话的法律法规不少却都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置”“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创新技术手段有效识别和精准拦截骚扰电话这才是治本之……这点投入都是合理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8.(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8.(3)“断舍离”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A. “断舍离”的爆发原因在于经济世界中的两个错位其中家庭和社会的错位即社会生产和家庭需求的失衡B. “断舍离”最初只是山下英子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个体事件却发展成了带有划时代特征的经济现象C. “断舍离”预示着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将从以往的研究具体细微事实转向而今的探索一般宏观逻辑D. “断舍离”虽然只是一个微观的经济生活案例却能让我们见微知著认识宏观经济大局预测大势走向【答案】C【解析】(1)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提到“断舍离”“开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细微事实到一般宏观逻辑的探索” 意思是指研究经济学要能从小事件中预测大势走向而不是说以往研究的是小事现在要研究宏观【答案】A【解析】(2)A项“正是她们主导了这场经济学的巨大革命”错误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这个由日本家庭妇女启动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实际上是一场关系到经济生活模式的巨大革命” 是她们倡导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关系”到经济革命【答案】(3)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将从“生产之事”转变成“生活之人”②“断舍离”将推动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从服务各种经济体向服务人类的自由和幸福靠拢③“断舍离”将开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细微事实到一般宏观逻辑的探索即从真实的经济生活里去发现“断舍离”类的小事理解并分析其中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成分以及这种成分可能的广泛代表性进而预测“小事”合为“大势”的走向【解析】(3)题目里问“断舍离对经济研究的影响” 提到经济研究的是在第四段、第五段根据“这场革命的深层本质则是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人实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生产之事’到‘生活之人’的转变推动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从服务各种经济体向服务人类的自由和幸福靠拢开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细微事实到一般宏观逻辑的探索”“从真实的经济生活里去发现‘断舍离’类的小事理解并分析其中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成分以及这种成分可能的广泛代表性进而预测‘小事’合为‘大势’的走向”可概括作答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9.(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A. 融会贯通马革裹尸感同身受栩栩如生B. 举一反三马革裹尸身临其境活灵活现C. 融会贯通赴汤蹈火身临其境栩栩如生D. 举一反三赴汤蹈火感同身受活灵活现【答案】A【解析】(1)融会贯通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融会贯通”马革裹尸指军人牺牲在战场赴汤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马革裹尸”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感同身受”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根据语境第四空应选“栩栩如生”故选A【答案】C【解析】(2)注意需填充的句子是顺应前文汉代雕塑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排除B、D两项根据语境来看补写的语句应突出“熟悉汉代历史”这个前提因此应以“熟悉汉代历史”为落脚点排除A项另外 A、D两项颠倒了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B项过于绝对故选C【答案】(3)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解析】(3)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主语残缺介词“在”置于句首掩盖了主语“国产动画” ②“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语序不当关联词“既……更……”关联的内容应互换1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根据合作协议联通运营公司将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另外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网络共建共享合作不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答案】关键信息①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②共建共享5G网络③用户归属不变品牌、业务保持独立【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可重点关注新闻中的导语部分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解答本题要通读语段抓住关键性的语句提取出关键词即可语段叙述的主要事件是“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将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 其中的关键信息有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共建共享5G网络用户归属不变品牌、业务保持独立由此概括即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同步练习与单元测试(含解析共30套)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1沁园春长沙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2沁园春长沙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3雨巷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4再别康桥……………………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23飞向太空的航程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24飞向太空的航程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1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2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3第三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4第四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5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XX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检测6学习质量综合检测题沁园春•长沙本练案共2页,共17题,满分为60分,用时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42454004A.沁人心脾橙黄橘绿金碧辉煌百舸争流B.龙飞凤翔怅然若失寥若晨星大体轮廓c.茫无边际沉默寡言携手并肩人烟稠密D.诗朋酒侣遒劲有力当局者迷遏制腐败【解析】A“舸”应读“ɡě”。
B“怅”应读“chànɡ”。
D“遒”应读“qiú”。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42454005 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解析】B“州”应为“洲”。
c“苍”应为“沧”。
D“竟”应为“竞”。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2454323①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使得一些国家唯其马首是瞻,但在中国面前,却踢到了铁板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硬反击。
②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③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其好游者不能undersetcdot穷也穷走到尽头B. 独其为undersetcdot文犹可识曰“花山”文文字C. 则或undersetcdot咎其欲出者咎罪过过失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undersetcdot相之相辅助帮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罪过过失”错误应该译为责怪句意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 “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C.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D.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答案】A【解析】A项“射者中弈者胜”的“射”指宴饮时一种“投壶”的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指射箭技术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把握对象及其特点“孟尝君”是对象“善养士”是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的句子采取排除的方法“孟尝君舍业厚遇之”“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客无所择”都是表现孟尝君”善养士”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是孟尝君门客所为○“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这是写孟尝君为没有狐裘献给昭王宠妾而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及孟尝君有奏难卒此二人拔之” 这是说孟尝君在奏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这是说明孟尝君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这三个句子与孟尝君“善养士”无关故选A.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②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4.(5)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A.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B.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C.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D.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答案】D【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传谕”的对象是“安溪公” 排除AB 应在“每作书”后断句故选D 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朕初学书法时每下笔写时同时分析缘由每次写字”【答案】B【解析】B.“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姚鼐”有误桐城派还有一个代表作家是刘大櫆【答案】C【解析】C.“在三藩作乱时向皇帝献《入闽策》原文为“盖由三藩播乱时以蜡丸献《入闽策》以编修擢内阁学士” 安溪公正好在家【答案】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解析】①叩询问其次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罪作动词译文(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②再二次韬默隐匿沉默过了一年之后译文所以李光地再入朝等过了一年以后皇帝拿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答案】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解析】原文说到“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故上委心焉” 从不曲意迎合’叩其次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在皇帝感慨没有回写古人的人才之时、方苞两个有罪之人敢为同僚说话原文说到“及得君既专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闭门谢客原文说到“然公方柄用时上所诹度他熟读经书原文说到“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皆得安于其位反映其为官清廉答案(1)D(2)B(3)C(4)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5)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5.(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与例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使以闻大王5.(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4)下列句子中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谨斩樊於期头③举国为内臣④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⑤见燕使者咸阳宫⑥献燕之督亢之地图⑦燕王拜送于庭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资币钱帛财物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帮助C. 不得持尺兵尺兵短小的兵器D. 诸郎中执兵郎中朝廷大臣【答案】A【解析】(1)B项假借宽恕C项尺兵任何兵器D项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位很低相当于卫兵故选A【答案】B【解析】(2)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A项向上名词做状语B项使……断开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上前名词做状语故选B【答案】B【解析】(3)B项“声调慷慨激昂”表述有误应为“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4)②③⑥⑦都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也就是说荆轲的这些做法让秦王信任了他而①是荆轲为了取信秦王做的努力④是荆轲为了掩盖秦武阳的胆小的做法⑤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答案】B【解析】(5)B项“厚遗蒙嘉”不是正面交锋6.(1)填空①沧浪亭亭名“沧浪”出自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了作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画线句描绘了沧浪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景物画面)的景色这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景物特点)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了“自胜之道”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古诗文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表现为诗人情感与所描摹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这种关系需要进行案例分析(2)请参照示例结合全文/诗分析材料二《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示例】材料三澄澈明净的天空中群鸟翩然高飞消失在视线尽头一片孤云悠闲地漂浮着最后也不见踪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峰兀然矗立青翠可爱(描述景物画面)诗人借群鸟高飞、孤云远去后静寂空旷的环境勾勒出敬亭山的青峰历历与自己独坐的身影(概括景物特点)诗人不像鸟群和孤云一样越山而“去” 而是欣赏着山的静寂之美这是人不厌山山也不像鸟与云一样短暂易逝而是静默相伴这是山不厌人(分析景情关系)茫茫天地之中诗人与敬亭山默然相对如同友人一般似乎在进行灵魂交流表现了诗人独自向山而坐的清净闲适与情意悠然(分析与概括情感)6.(3)仿照对《独坐敬亭山》的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填空《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与敬亭山互相凝望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将自然视为性灵之物彼此深情对话在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①《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__________》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②《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在《⑤__________》中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答案】(1)①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 ②被竹林与小溪环绕光线与影子杂错, ③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 ④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 ⑤陶醉自然与世无争【解析】(1)①根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知沧浪亭亭名表达了作者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中画线句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描绘了沧浪亭的景色这种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即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找到了“自胜之道” 陶醉自然与世无争【答案】(2)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解析】(2)参照示例结合全诗分析《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描述景物画面)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概括景物特点)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分析景情关系)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分析与概括情感)【答案】(3)①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 ②赤壁赋,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 ⑤爱莲说,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3)解答本题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沧浪亭记》与《饮酒·其八》中展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积累作答即可《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在《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7.(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7.(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纵其父而还自\underset\cdot系焉()(2)子其\underset\cdot治事矣()(3)不\underset\cdot私其父()7.(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7.(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7.(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2)废法纵罪非忠也7.(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7.(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解析】【答案】(1)拘囚、拘押(2)管理(3)偏袒【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1)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我们)老百姓将来要依附谁呢?(2)废弛法度、放纵罪行不是忠于君王的表现【解析】【答案】奉职循理【解析】【答案】子产对比、侧面描写石著述录其言行的正面描写【解析】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句中加括弧的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与“上不我用”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8.(4)“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8.(5)下列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是()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③上大怒如失左右手④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⑤顾王策安所决耳8.(6)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A. 信undersetcdot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 不及以undersetcdot闻自追之闻听说C. undersetcdot若亡何也若你D. 王undersetcdot素慢无礼素一向【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五) 荆轲刺秦王[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B.今行而无信.信:相信C.秦王必说.见臣说:喜欢,高兴D.而右手揕.其胸揕:刺【解析】B项,信:信物。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1110079】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解析】A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B项,“无信”,古义为“没有信物”,今义为“不讲诚信,无信用”。
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原谅”,今义为“①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②六书之一”。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1110080】例句:发尽上.指冠A.朝济而夕.设版焉B.肆其西.封C.既东封.郑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解析】例句与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
B项,方位名词作定语;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A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1110016】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之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②没有,③只是,④回头看。
【答案】 A[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导学号:91110081】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恋之交,臵之匈奴。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79942118】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周兴杰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
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学业分层测评(四)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亦无所害.害:害处B.晋军.函陵军:军队C.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D.子犯请.击之请:请求【解析】B项,军:动词,驻军。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91110012】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B.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越国以.鄙远以.乱易整,不武D.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解析】B项,均为介词,对。
A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D项,代词,这件事/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1110075】例句:越国以鄙远A.因人之力而敝.之B.共其乏困..C.邻之厚.,君之薄也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例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B项,也是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A项,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C项,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答案】 B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1110076】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导学号:91110077】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单元综合测评(二)第二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愿足下更.虑之更:更加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被D.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B[B项,更:改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9942053】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B[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9942054】A.大王来何操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夫晋,何厌之有D.不然,籍何以至此B[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对秦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鸿门宴》中,表示“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地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7分)【导学号:79942055】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
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
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
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赉。
”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方卒,嘉定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
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兵,犹足制之尔。
”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
考案2 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题本练案共4页,共17题,满分为100分,用时90分钟一、文言基础知识(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 B )A.揕.(zhèn)击戮.(lù)力攻秦佚.(yì)之狐樊於.(wū)期B.淬.(cù)火和.(hè)而歌中庶.(shù)子夜缒.(zhuì)而出C.彘.(zhì)肩参乘.(shènɡ)樊哙氾.(fán)南百余骑.(jì)秦军D.目眦.(zì)人为刀俎.(zǔ)飨.(xiǎnɡ)士卒按剑而跽.(jì)【解析】“淬”应读“cu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 )A.不如因善遇.之遇:遇到。
B.臣愿得谒.之谒:拜访,前往。
C.使使以闻.大王闻:闻名。
D.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解析】 A遇:对待。
C闻:使……听到。
D使……作为边邑。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 B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不”通“否”。
C“决”通“诀”,诀别。
D“共”通“供”,供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C )A.愿大王少假借....之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C.秦王目眩..来归丹..良久D.樊将军以穷困【解析】A假借:古,宽容,原谅;今,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B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细细说来。
D穷困:古,走投无路;今,贫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D )A.吾其.还也疑其.有改悔B.邻之.厚,君之薄也乃夜驰之.沛公军C.失其所与.,不知欲呼张良与.俱去D.今行而.无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解析】A其:副词,相当于“还是”/代词,相当于“他”。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小康经济是建筑在小心侍候土地、尽力保持地力、使人们老是可以取资于地面上培植的作物的基础上。
任何一个到中国乡村里去观察的人,都很容易见到农民们怎样把土里长出来的,经过了人类一度应用之后,很小心地重又回到土里。
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
甚至当生命离开了躯壳,这臭皮囊还得入土为安,在什么地方出生的,回到什么地方去。
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那些依赖矿产来维持生活的人看来是迂阔的。
海外的华侨可以劳苦终日,一文一文地储蓄了寄回家乡,死后还要把棺材遥远地运回去安葬;那种万本归源的办法是西洋人所不能了解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我自己就有一个老祖,中了举,派到云南去做官,受不住瘴气,死在任所。
他的弟弟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跋涉长途去运柩回吴江,经了好几年,遇着各种困难,完成这在现代文化中认为毫无必要的使命,但在我们家谱上却大书特书,认为是历代事业中最伟大的一课。
这类事情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值得我们细加思索的。
这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而乡土联系却维持着这自然的有机循环。
从社会上说,取之于一乡的必须回之于一乡,这样,这个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
乡下人为孩子提名,最普通的是“阿根”,人也有根的,个人不过是根上长出的枝条。
他的茂盛来自这个根,他的使命也在加强这个根。
这个根就是供给他生长资料、供给他教育文化的社会,小至一家一村,大至一乡一国。
唯有根固的枝叶才能茂盛,也只有枝叶茂盛的根才能固。
不论是人才还是物资,如果像采矿一样只取不回,经过一个时期这地方必定会荒芜。
取与回的循环可以很广,很复杂,但是却不能转不过来。
循环越大,水准越高;但是能维持任何水准,必须有个循环。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 惊愕.(è) 玉玦.(jué)B.切齿拊.心(fū) 濡.缕(rú) 彘.肩(zhì) 斗卮.酒(zhī)C.秦军氾.南(fán) 忤.视(wǔ) 刀俎.(zǔ) 创.伤(chuānɡ)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 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答案】C(A项,“阙”应读“quē”。
B项,“拊”应读“fǔ”。
D项,“瞋”应读“chēn”。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
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
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
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秦伯说,与郑人盟.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学业分层测评(四)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亦无所害.害:害处 B .晋军.函陵 军:军队 C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D .子犯请.击之 请:请求【解析】 B 项,军:动词,驻军。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91110012】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越国以.鄙远以.乱易整,不武 D.⎩⎪⎨⎪⎧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解析】 B 项,均为介词,对。
A 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 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D 项,代词,这件事/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91110075】例句:越国以鄙远A .因人之力而敝.之 B .共其乏困..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 例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B 项,也是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A 项,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C 项,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答案】 B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1110076】A.以其无礼于晋B.且贰于楚也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导学号:91110077】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单元素养检测(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段,完成1、2题。
(9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内容是(3分)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2.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泸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10分)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词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一、二句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雪花高洁的品性。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惊愕.(è) 玉玦.(jué)B.切齿拊.心(fū) 濡.缕(rú)彘.肩(zhì) 斗卮.酒(zhī)C.秦军氾.南(fán) 忤.视(wǔ)刀俎.(zǔ) 创.伤(chuānɡ)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答案】C(A项,“阙”应读“quē”。
B项,“拊”应读“fǔ”。
D项,“瞋”应读“chēn”。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
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
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
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秦伯说,与郑人盟.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著作)二、(9分)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5.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答案】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
) 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
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
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
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
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答案】A(“西向”即“面向西”。
)7.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答案】B(联系全文事件发展脉络及情节间的关系。
)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亲待亚于诸葛亮。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臵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答案】D(“谢”:认错,道歉,谢罪)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项是()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
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答案】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第Ⅱ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庞统字士元,襄阳人。
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
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
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
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
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
”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
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
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
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
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
”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集会,臵酒作乐,(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