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3节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6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学案【预习目标】1. 通过通读教材,能归纳并且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 了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区别3. 了解全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依据学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出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2 、完成预习自测题目:书面完成3 、预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教材中的春秋分、冬至日、夏至日的光照图,建议自绘简图观察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差异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四季的更替1、由于和的时空变化使得太阳辐射有了时空变化,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2、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3、为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北半球一般划分为:春季三个月,夏季三个月,秋季三个月,冬季三个月。
4、以和为界限,可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五个热量带5、就全球的温差状况来看的话:四季更替表现最明显的是何地区(低、中、高纬度)?6、气候四季与天文四季的区别【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填空】课内探究案学习建议:建议同学们能够自绘太阳光照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表示二分二至的光照情况,从中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夜;2.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3.太阳直射点向那个方向移动,那个半球就昼渐;4.太阳直射点移动至最北时(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5.太阳直射那个半球,昼长就向那个方向递增,该半球极点附近出现极昼;6.赤道上全年,昼夜年变化幅度为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
7.南北半球不同,纬度数相同的两地在同一天昼夜状况恰好相反。
(在课本图1-23中获得)结论1: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
结论2: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则取决于。
探究点二:昼长的计算方法(方法一)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刻表”,据表得出方法:该地今日的昼长时间为小时分。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1.什么叫太阳高度?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2.请在下图中标出正午太阳高度(用H表示)拓展1: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日内最高时,它的地方是多少?拓展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多少?(二)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1.读教材P16图1 -3-6,此时太阳直射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拓展3: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怎样变化?(三)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夏至日时:__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___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____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春分日和秋分日,______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拓展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多少?何时达到最大?三、昼夜长度的变化1.读教材P17“昼弧和夜弧”图,回答。
(1)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______,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______。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地区反映了该纬度地区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弧____于夜弧,北半球各地昼____夜____,南半球则相反。
2.读教材P17“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_,全球____________。
(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____________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于________之间,北半球各地昼____夜____,越往北去白昼越____,北极附近出现______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8: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教学目标』1.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3.能从地球运动导致的自然变化中理解四季划分和五带形成。
『教学重难点』1.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2.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说明日期不同,升国旗的时间也不一样,引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的时间是以天亮为准呢还是以日出的时刻为准?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主题内容师:请同学们看图并阅读课本P18课文回答:1、什么是昼弧?2、什么是夜弧?3、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是什么?4、比较图中昼夜弧的长短生:看图和阅读教材后回答。
师:总结,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
并引导学生通过昼夜弧的度数怎么样计算昼夜长短?生: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昼长+夜长=24小时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三幅图,说说在二分二至日赤道上的昼夜状况如何?生:观察图片后回答: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平分师:进入第一个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以后叫一位同学回答。
生:通过动画的观察得出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结论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晨昏线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进行点评和强调得出探究的第一个结论。
师:继续进行第二个探究:请同学们先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后活动探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说出在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跟纬度有什么关系?生:认真观察动画并带着问题思考,并得出二分二至日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第一单元(鲁教版)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条“课标”关注的是分析,要求能够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并能够分析成因。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条“课标”要求学生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理解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规律时,借助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进行理解。
在此基础上,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运动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四季更替反映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时间变化,而获得太阳辐射多少,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时间的长短。
太阳高度越大,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由此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并能够分析根本原因。
据此也可以说明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气候寒冷,位于远日点北半球气候炎热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目“昼夜长短的变化”,教材先阐述昼弧和夜弧的含义及其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然后重点分析了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其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先通过图1-3-8“昼弧和夜弧”,介绍了昼夜长短的状况,它是进行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判断的依据。
然后以北半球为例,讲述了夏半年、夏至日、冬半年、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以说明昼夜长短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为直观展示这种变化规律,教材设置了图1-3-9“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长”。
通过这三幅图,能够直观的看到不同时刻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通过不同图幅对比,可以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材随后设置了活动,通过三个小问题,加深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四季的更替这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四季更替产生的原因和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绘图和计算机演示,理解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更替现象,理解五带划分标准。
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比较等,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特点(1)昼弧和夜弧的界线——晨昏线。
(2)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①昼长夜短:昼弧长于夜弧。
②昼短夜长:昼弧短于夜弧。
③昼夜等长:昼弧等于夜弧。
2.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思考1.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升起国旗,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哪一天升旗早?答案国际劳动节。
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2.纬度差异(1)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是:低纬度地区。
(2)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的是:高纬度地区。
(3)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中纬度地区。
3.四季的划分(1)四季的天文意义①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②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
③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2)类型①我国传统四季: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②欧美四季:传统上以“二分二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③北温带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④候平均气温四季⎩⎪⎨⎪⎧夏季:候均温超过22℃冬季:候均温低于10℃春、秋季:候均温介于10℃和22℃之间思考2.全球哪些纬度地区“四季分明”,哪些地区“四季模糊”?答案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
三、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划分思考3.五带的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度数有什么关联性?如果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答案以北半球为例,热带和寒带的范围都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温带的范围等于90°减去两个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半球同理。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与四季的形成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太阳光照示意图,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缘由和变化规律。
(综合思维)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以及五带的划分。
(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学问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人地协调观)1.昼弧、夜弧的长度与昼夜长短有何关系?2.赤道上昼夜长短有何变化规律?3.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南半球呢?4.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各有何特点?5.地球上四季变化的缘由是什么?北温带气候上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产生(1)昼弧与夜弧:昼弧是纬线圈位于昼半球的局部,夜弧是纬线圈位于夜半球的局部。
(2)昼、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①昼长夜短:昼弧长于夜弧(如图中b纬线)。
②昼短夜长:昼弧短于夜弧(如图中a纬线)。
③昼夜等长:昼弧等于夜弧(如图中c纬线)。
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别节气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四周消失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四周消失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4)南半球状况与北半球相反。
[图表点拨]教材第11页图1-2-8,该图展现出:晨昏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局部。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该纬度地区昼夜的长短。
同一条纬线上,具有相同的昼弧和夜弧,因此同一条纬线昼夜长短相同,且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样。
[名师点拨]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有关;昼夜长短的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推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肯定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某地,该地肯定昼最长、夜最短。
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地球仪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速度的变化规律。
2.运用教具或者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一、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 •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3 .速度(1) 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2)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
4.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 •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为何几乎不动?答案由于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而其周围的天体由于地球的自转而看起来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二、产生昼夜交替1 •原因(1) 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晨昏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⑵地球自转。
2 •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昼夜交替”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昼夜现象”是静态的,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与地球运 是动态过程,除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有关外,还与地球的自转运动2 .“昼夜现象”与 答案不是一回事。
动无关;"昼夜交替有关。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特征观察下面两幅图,思考分析相关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在下上空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_____ 时针。
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3)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为什么世界各国建设航天发射基地时多建在本国的较低纬度地区?答案(1)逆顺(2)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三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四季更替一、教材分析:见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了解天文四季与传统四季的区别3.了解全球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三、教学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四、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五、教学方法:图例分析,自主归纳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课本插图、投影仪等,给学生分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提问考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上节课我们讲述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基础知识、计算及应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划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黄赤交角的变化对直射点回归范围以及极昼极夜范围的影响㈠、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动画演示】【提示:通过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晨昏线的移动过程】学生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在学案上】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二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并且越往北夜越长昼越短,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南半球:各地夜最短,昼最长,并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拓展1:】直射点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昼最长说法是否正确?【拓展2:】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状况?【拓展3:】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中,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昼长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补充】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技巧:1.白天的一半为12时,晚上的一半为24时或0时2.昼长=(12-日出时间)X2或者(日落时间-12)X23.夜长=(日出时间 - 0)X2或者(24-日落时间)X2【课堂练习:】见学案40°N纬线上的某地日出时间为5时,则该地的昼长为多少?夜长呢?从而得出结论:同一纬线同一天的昼长均相等。
2021-2022学年度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会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清单】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变化:指地球各纬度带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状况的判断--------看“弧长”晨昏圈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弧和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夜,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
3.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夜,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现象。
如上图所示:4.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同线等长)。
②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为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
特别提醒:除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小时,则表明此地靠近赤道。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3)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 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 极昼、 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 。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昼夜与四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掌握昼夜和四季对地球的影响。
3. 能够描述昼夜和四季的变化过程。
导学内容:1. 昼夜的交替2. 四季的变化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白天能看到太阳,而晚上看不到?2. 为什么春夏秋冬四季会交替变化?二、进修昼夜的交替(2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及影响:地球自转是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造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地球自转速度较快,所以昼夜变化迅速。
3. 观察昼夜交替的现象: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过程,体验昼夜的交替。
三、进修四季的变化(30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及影响: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 分析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不同,导致了四季的交替变化。
3. 观察四季变化的现象: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风向、植被等变化,感受四季的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昼夜和四季的原因和规律。
2. 讨论昼夜和四季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3. 完成相关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10分钟)1. 参观天文馆或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轨迹。
2. 制作昼夜和四季变化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原因和规律,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观察现象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 学习目标 理解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而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短(1)昼孤和夜孤的界线:晨昏线。
(2)特点⎪⎪⎪ —昼弧长于夜弧:昼长夜短—昼弧短于夜弧:昼短夜长—昼弧等于夜弧:昼夜等长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①______________。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②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夏半年(③________日至④________日)a .北半球各地⎩⎪⎨⎪⎧昼长⑤夜长纬度越高,⑥ 北极附近出现⑦b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⑧ 极昼范围达⑨ c .南半球情况相反。
(4)北半球冬半年(⑩______日至次年⑪______日)a .北半球各地⎩⎪⎨⎪⎧昼长⑫ 夜长纬度越高,⑬ 北极附近出现⑭b .冬至日北半球⎩⎪⎨⎪⎧ 各地夜长达一年中⑮ 极夜范围达⑯ c .南半球情况相反。
二、四季的更替1.成因⎪⎪⎪⎪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四季更替2.纬度差异(1)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是:⑱______________。
(2)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的是:高纬度地区。
(3)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⑲________________。
三、五带的划分1.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3.划分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昼夜长短变化1.下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图中各点中太阳高度角大于0°的点是__________。
(3)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
考查点二四季、五带的划分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右图中填出五带名称。
(2)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温带(3)按气候统计标准,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的春季一般是指________月。
(4)________带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方法技巧练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计算读“夏至日太阳照射投影图”,完成下列各题。
(1)E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AE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8°W)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区时)。
(3)C 点在B 点的________方向,C 点的日落时刻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4)此时的地方时:B 是________时。
(5)当天,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
方法技巧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计算方法:(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
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一、选择题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 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1~2题。
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③①②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3~5题。
3.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5.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6.下图中的太阳光照情况下,加拿大的白昼渐长,应出现在( )A.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B.3月21日至6月22日C.6月22日至9月23日D.9月23日至12月22日7.下图为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的地方时是12时B.北京时间为当日18时C.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C点D.该日全球昼夜平分8.传统四季划分中,正确的是( )A.欧美国家以四立为起点B.我国以四立为起点C.在我国,春分属于冬季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
(2)这一天是____月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南北半球得到光热多的是______半球。
(4)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半球是______(季节);南半球是________(季节)。
(6)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7)图中AB是__________线(晨,昏)。
(8)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9)C地日出时间是______时;如果E地是星期日10时,那么D地是星期________的______时。
(10)计算此时赤道、40°N、70°S的正午太阳高度:赤道为________;40°N为________;70°S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清单①昼夜等长②昼夜等长③春分④秋分⑤大于⑥昼越长⑦极昼现象⑧最大值⑨最大⑩秋分⑪春分⑫小于⑬昼越短⑭极夜现象⑮最大值⑯最大⑰昼夜长短⑱低纬度地区⑲中纬度地区⑳北温带○21热带○22南温带基础达标练1.(1)略。
(2)D (3)12 0 (4)(23°26′N,90°E)14解析第(1)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内为极昼,则晨昏线右侧为黑夜。
第(2)题,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第(3)题,A点在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E点处在极圈上,此时极圈为极昼,故E点的夜长为0小时。
第(4)题,昼半球的平分线为正午12时所在经线,为90°E,又由于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经纬度为(23°26′N,90°E),由90°E为12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14时。
2.(1)略。
(2)D (3)3、4、5 (4)温方法技巧练(1)66°34′N,120°W晨线(2)6 22 4(3)西北20 16(4)8 (5)66°34′解析第(1)题,图示为夏至日日照图,E点正好位于北极圈上;E点所在经线与60°E 相对,可以判定E点坐标。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看出AE是晨线。
第(2)题,日期应根据夏至日推断;时间(区时)可根据60°E(东四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推断。
第(3)题,根据图示B、C两点坐标推断相对位置,C点在晨线上,可以算出日出时间为4时,昼长为16小时,进而推断出日落时刻为20时。
第(4)题,B点在A点所在经线以东,相差30°,可推断出B点此时地方时。
第(5)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N,计算出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
综合提升1.A [夏至日是位于同一条经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看三地太阳高度的角度和方向,可知三地均位于北半球,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C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图中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③②①,昼由短到长的顺序也如此。
] 3.D 4.B 5.D [第3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
第4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各为12小时)。
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
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
第5题,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轨道平面呈一夹角,即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同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所致。
]6.B [从图中可看出,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又因加拿大(北半球)昼渐长,可知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运动,因此,此时应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
] 7.D [图中晨昏线中的昏线与经线重合,由此可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图中还反映了此时0°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所以此时太阳直射B点,A点地方时为10:00,北京时间为20:00。
]8.B [在传统四季划分中,我国以四立为起点,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起点。
所以在我国,春分属于春季,在欧美,立春属于冬季。
]9.(1)23°26′N(2)6 22 夏至远日慢(3)北(4)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5)夏季冬季(6)昼夜等长极昼极夜(7)晨(8)2 12 6 12 10 4 (9)6 一 6(10)66°34′73°26′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本题图中可以看到半个晨昏线圈,图上为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