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北外、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复习专题笔记,国关院考研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985.13 KB
- 文档页数:14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攻略
国关院战后国关史复习脉络
说明:以下笔记分为八个部分,本笔记适合于专业课的最后一轮复习。今后我还将整理并公布一些笔记,专业课试题和相关资料,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目录:
第一部分战后初期格局的确立
第二部分美国
第三部分苏联
第四部分西欧
第五部分日本
第六部分中国
第七部分第三世界国家
第八部分新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部分战后初期格局的确立
1.伦敦第一届外长会议的争执焦点
2.巴黎第二届外长会议的妥协
3.盟国对德政策的分歧(如何建设新德国?)―――美苏对德政策首次公开破裂(对德赔偿问题的不同)―――“捕鸟猎犬行动”,即货币改革―――准备成立西德政府―――第一次柏林危机
4.美国对日的独占(体现在四个方面)
5.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6.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及原因
第二部分美国(1945-1995)
一.美国全球霸权的确立(1945-1949)
1.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2.杜鲁门主义及其实质
3.英国的三环外交和《英法同盟互助条约》及其意义
4.马歇尔计划及其意义
5.《布鲁塞尔条约》及其意义
6.北约的建立及其意义
7.《里约热内卢条约》的分歧、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8.美洲国家组织建立的意义
9.“第四点计划”的实施(“国际开发法案”)及其意义
二.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在亚洲的侵略(1950-1959)
1.朝鲜战争的胜利的伟大意义
2.《旧金山对日和约》
3.《日美安全条约》
4.《日台和约》
5.《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三.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1960-1969)
1.U-2飞机事件―――四国首脑会议流产―――对赫鲁晓夫的影响
2.肯尼迪的“和平战略”(美国原先遏制战略的基础及“和平战略”实施的可能性)的内容
3.美苏维也纳首脑会晤(无果而终)
4.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及意义
5.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四点)及原因影响
6.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及意义
7.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8.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六天战争)的意义
9.葛拉斯堡罗会谈
四.美苏在缓和中争夺(1970-1979)
1.尼克松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措施及意义
2.《关于柏林问题的四方协定》的内容及意义―――东方条约的签定(执行“新东方政策”)及其意义
3.美苏首脑会谈
4.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谈判(SALT)的两个阶段及其意义
5.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讨论的主题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6.中欧裁军会议的分歧及其原因
五.美苏争夺的新态势及世界的多极化发展(1980-1989)
1.卡特主义及措施
2.里根的新遏制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实质
3.“星球大战”计划出台背景内容及原因和相应措施
4.美苏首脑会谈及其意义
5.里根主义的背景内容实质及同杜鲁门主义的共同之处
6.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的签署的分歧主要内容及意义
7.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及背景和举措意义
六.转化中的世界格局(1990-1995)
1.美苏签定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SALT的继续和发展)原因主要内容及意义
2.布什的“世界新秩序”及为什么不可能实现
3.冷战的影响及结束
4.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原因
5.美俄首脑会晤
6.北约东扩―――和平伙伴关系
第三部分苏联(1945-1991)
一.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同东欧的关系(1945-1949)
1.苏联成为两极之一的原因及表现
2.战后初期的苏联对外政策的依据及举措和总评
3.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不同方式
4.东欧国家政权巩固的措施
5.经互会的成立原因及意义
6.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的背景任务意义
7.苏南关系破裂的原因及影响
二.对外政策出现新变化(1950-1959)
1.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外交:A、对奥和约的缔结(意义)B、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的召开C、同日本恢复外交关系D、美苏戴维营会谈
2.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3.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新情况:苏南关系的改善―――波兹南事件(原因)―――匈牙利事件
(原因)―――苏南关系再度破裂
三.苏联加强对东欧的控制(1960-1969)
1.“布拉格之春”的原因“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及苏联的对策
2.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表现
四.苏联的缓和政策(1970-1979)
1.缓和战略得以推行的条件内容及实质采取的举措及意义
2.苏联在“缓和”下的对外扩张:A、在南亚的渗透(表现)B、对非洲事务的干涉C、支持越南反华和侵略柬埔寨D、占领阿富汗
五.苏联走向没落及世界的多极化(1980-1991)
1.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和具体实施
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苏联的历史地位
3.独联体成立的原因及展开的合作
第四部分西欧(1945-1995)
一.战后初期的西欧(1945-1949)见第二部分(一)中的3-6条
二.西欧联合趋势的出现及发展(1950-1959)
1.西欧联合的设想及相关理论、代表人物―――联合的障碍:对德政策―――舒曼计划及意义―――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2.重新武装西德―――普利文计划―――一般性条约(德国条约/波恩条约)标志德国主权的恢复―――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未被法国批准―――各方谈判、妥协―――“伦敦-巴黎协定”及意义
3.《罗马条约》签定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4.实施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四个特点
5.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措施及意义
6.戴高乐施政时的国际背景及戴高乐的外交政策
三.西欧力量的增长和外交政策的调整(1960-1969)
1.欧洲经济共同体在60年代的主要成就:A、关税同盟实施的意义B、“伏歇方案”及“空椅子”事件发生的根源及解决
2.英国发起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及急于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3.法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A、拒绝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B、签定《法德合作条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