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日益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围绕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通
过有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就业人才。
首先,作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开展工作实习、实践实训、创新实验、创业培训等,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缺乏,增强专业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时,应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
提升教学水平,影响教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更好的服务学生
的发展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丰富教师本身的专
业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的落实职业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还应该安排学生上有
关的实习,让学生实践所学,了解社会环境,提升职业素质和职场能力,为自身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最后,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结合社会发展,打造实
用性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掌握社会发展新技能,更好
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提升素质,以应对就业和求职的挑战。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就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职
业素质教育,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安排实践实习,落实有效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存在着培养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思想道德教育不够全面、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等问题。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完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机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自主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文化活动、重要性、问题、共同努力、完善教育体系。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愈发凸显。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直接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
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有条理和自律。
文化素质教育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乎到学生个体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完善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学常识匮乏、历史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高职教育是为培养各行各业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学生在高职阶段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开展良好职业规划、获得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基础,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看来,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更加注重广泛的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首先,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趋向于功利化和现实化,对于广大高职生而言,如果仅仅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其文化素质难免缺乏深厚的人文背景。
因此,教育者需要向学生灌输并弘扬人道主义的精神、人文关怀的理念,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的不可分割性。
同时,教育也要推崇多元文化,以文化的整合和交流为基础,使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深的感受和思考力。
其次,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与职场实践紧密结合,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实践,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的技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领导才能,同时注重其身心健康,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并锻炼自身心理素质。
最后,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高职教育的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企业更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分不开的。
因此,学校应该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加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养成自律、诚信、责任等良好的职业习惯。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立足于人文精神、多元文化、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等多方面的养成,充分发挥学校和教育者的作用,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成长体系,推动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形势下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再认识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高职教育的认知不断的改变,这也使得高职教育在教育发展的大局中越发的重要。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企业信心,更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实现职业和学业并重,从而打造未来一流的社会领导者和创新者。
首先,高职教育应当强调交叉学科领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交叉学科模式让学生在多维度学习,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发掘与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分析把握全局。
对于人文素养教育,既要注重文学、伦理等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更要将文化素养融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及社交能力。
其次,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身的立足点,在实践中实现自身职业价值。
高职教育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社会价值,以社会责任为主要培养目标,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学习中,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自身价值的归属,学以致用。
再者,高职教育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去除不利于学习的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更好的融入职业环境,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让学生从新认识职业和创新。
高职教育更要注重企业实践和实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能力及社会素养,实现从学习的角度对未来的把握。
最后,高职教育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的发展。
有效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习的兴趣,不被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自主学习中真正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掘。
高职教育应当强调创新方式,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性。
以上就是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再认识。
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激发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反思导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其反思和改善措施展开讨论。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1.缺乏意识引导和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往往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许多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缺乏理解。
这种现象使得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摆设,缺乏具体的教育行动和引导。
2.教育内容单一高职院校针对人文素质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往往过于单一,内容集中于一些基础知识灌输,缺乏针对性、实践性以及互动性。
而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和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失去兴趣和动力。
3.缺乏教育资源和延伸活动相比于大学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
缺乏相关的教材、图书、讲师和专业的文化活动,使得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资源有限。
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延伸活动,无法引导学生去实践和应用所学的人文素质知识,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和改善措施1.增强意识,提高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应该从校级和教师层面上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培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教育规划和目标中。
同时,教师们也应该增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其重视程度,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素质教育关怀。
2.拓展教育内容,充实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应该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人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同时,应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如讲座、讨论、实践等,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提高教育效果。
3.建设教育资源和加强延伸活动高职院校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建设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
包括引进更多的优质教材、图书馆建设、文化讲座活动等,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关于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本文从文化自觉、传承民族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以及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在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标签: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国务院2005年10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 在政策扶持下,高职教育迅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
人文素质教育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涵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犹如鸟之双翼,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具有人文内涵的高职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非常有必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自觉、传承民族人文精神的需要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近代中国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出现了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对立。
从现代的中西文化论战和南京政府期间的“通才教育”实践,到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专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起起落落。
如今,全球到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影子,已促够证明中国日益成为经济强国这一事实。
同时我们国家也是个文化强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文化产生冲突,只有首先获得“文化自觉”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融合。
文化自觉就是要唤起自觉意识来审视自己的文化,只有懂得自己文化的特点,才能和别国文化作更好的比较、才能将自己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才会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才能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实现中西文化合理的融合。
对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构想与实践一、前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构思和实践方法,以期实现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全面提升。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青年学子进行职业生涯学习和人生成长的育人环境,也是理念文化和目标文化的重要载体。
只有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职教育深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中,高校生态文化对于学生个人和社会整体的意义愈发重要。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不仅能够为社会建设人才队伍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也能够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全面、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构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内容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积极、开放、合作、共赢的文化理念,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跨界、国际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科技文化基础——高职院校明确科技创新方向,鼓励创新融入教学和科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科竞争力,构建以创新为主导的科技文化基础。
2.增值智能文化——高职院校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注重创新性教育和专业培训,塑造具备时代精神的人才。
3.建设资源文化——高职院校注重多学科间交流,借力外部智慧和资源支持,拓宽师资招聘和管理范畴,把教育和产业打通,助推协同发展。
4.推动品牌文化——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品牌化建设,营造好的品牌文化氛围,引领高职院校品牌化进程。
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思路为加快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需要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本人总结出的几点实践思路:1.强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与方向,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度。
2.建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构建重点和重难点。
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探讨了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和途径。
特别强调了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综合素质提升之间的密切关系。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观点,指出只有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实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应加大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方法、意义、途径、关系、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仅仅依靠技术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逐渐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往往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些高职学生虽然技术过硬,但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沟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也影响了他们作为社会公民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部分高职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现象。
由于高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有限,高职学生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而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
文章根据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分析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指出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更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
人文素质的高低,在一个人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表现出来。
而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因此在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有重要作用。
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过于狭窄地理解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过多地关注其职业技能而忽略其人文素质的养成与提高;过多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而忽视道德、精神、心灵的教育与关怀。
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客观上加剧了人才需求的功利性竞争和就业市场的竞争,使许多高职院校无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因而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形成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这将有助于高职学生人格的完善。
[标签]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学生一个国家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胜,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国民素质的高低。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就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像美国许多大学不仅开设了专门道德教育课程,如公民课、道德哲学课、职业道德课及西方著名思想家有关伦理道德的专著、法制课等,还首创了一种具有美国教育特色的课程——核心课程,也称普通教育课程,开设了以外国文化、历史、哲学、语文和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综合知识课,使人文学科课程占课程总量的1/4以上。
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其专业是什么,都必须修完这些必修课,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质。
德国、日本理工科大学中的人文科学课也占课程总量的1/4~1/3,并且通过多种社会活动,与工商界的交流和国际教育课程的开设。
国际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人,以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的需要。
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而贯穿其中的核心是人才,如果人才不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他们怎么能为民族献身,又怎么会为祖国出力?(二)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迫切需要我国普通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已逐渐重视起来。
并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清华大学开设了通识教育,中南大学等开设了“人文讲坛”等等,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很薄弱。
据有关部门调查,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却比较欠缺。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对文、史、哲知之甚少,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缺乏深刻认识,是非能力、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以及走上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也都相对较弱。
如何开展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高职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文化素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文化素养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优秀的标志,而如何开展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本文的详细探讨:1、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兴趣与欣赏能力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是从小接触到的,而高职学生的接触机会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教育引导。
第一步,可以从课程上入手,让学生学习一些古文、诗歌,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观看电影、戏曲、音乐会等,增强对于文化的兴趣与欣赏能力。
2、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往往比较匮乏,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补习。
可以通过给学生发放书刊或文化手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安排专门的文化知识课程,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来让学生老师建立师生联系,分享文化知识。
3、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积累。
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增加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文史、文学、艺术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断学习也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
4、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修养除了课堂教学,自我修养也应是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重点。
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文学作品评比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艺,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
此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并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文化素质高、个性鲜明、实践能力强的高职学生。
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面对现在高职生中存在的自卑感、迷茫感和厌学现象,我们必须分析学生的新情况,反思高职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环境建设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素质教育理念我们通过多年的高职教育实践,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越来越不好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不断涌现手机哥、睡觉哥、酱油哥等等,有的学生还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有的学生公开与老师对抗。
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现在学生的新特点,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来加强教育;同时,我们也必须反思我们的高职教育,遵循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加强教育;要按照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来加强教育,从而提高我们教育的实效。
下面以我院13级建筑专业学生为例来加以分析。
一、建筑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院建筑专业大类2013级学生共667人,其中男生576人,占86.3%,女生91人,占13.7%;全日制普招生431,占64.6%,中职升高职200人,网专成教36人,占35.4%;农村学生492人,占74%,城郊学生173人,占26%;有效样本621份中有17人是单亲家庭,12人是离异家庭;全日制普招生录取分数来看,最高分505,最低分201;从语、数、外成绩看,语文最高分121分,最低分51分,平均分82.3分,数学最高分117分,最低25分,平均分67.7分,英语最高分122分,最低分23分,平均55.1分。
这些情况说明,建筑专业学生是以男生为主,这是专业特点决定的,女生主要集中在工程造价专业,有的班级全部是男生;建筑专业是以农村学生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专业就业前景相对较好;学生成分多样,有普招、中升高,还有网专成教,且两极分化严重,参差不齐。
这些对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通过对13级学生一年多教学和管理的实践,我们发现他们心态开放,追求新鲜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独立性不强,对家庭依赖大;心理脆弱,耐挫力差,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感。
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他们遵守职业操守,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恪尽职守,良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促进他们的文化视野的开阔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三、提倡创新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需要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可以通过项目制教学、课题研究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能够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四、加强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认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受到很大局限,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
如理工科不少学生语言文字不规范,时下“人像研究生,文像中学生,字像小学生”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
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基本常识更是一知半解,知识结构单一。
不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
这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很不相称的。
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诸如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重专业教育,轻普通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轻道德等。
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1.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的,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但是,我们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另外一个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这就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
所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3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CB13018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的高职教育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源危机,为了确保完成招生计划,高职院校的入学条件越来越低,生源质量日益下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高职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据初步调查得知,高职生文化水平总体偏低,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积累,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够,审美情趣偏低,思维方式单一,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缺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提高文化素质的动力不强,高职生文化素质水平在大学期间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
一、当前高职生文化素质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研和教学观察,高职生知识面普遍狭窄、单一。
以笔者《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为例,在讲到《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时,全班42名学生竟然闻所未闻。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哪些,有半数以上学生答不全。
由于长期受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生学习更加关注课本所授知识,很少注意到课本以外其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
受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影响,高职生将大量精力放在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考证上。
即使如此,学生的专业课知识掌握也不扎实。
以文秘专业为例,经过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学生竟然连基本的通知都写不好,专业知识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写作知识的掌握和应付考试上。
(二)功利性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淀和传承下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高职教育关注的核心往往大多放在学生就业上,因为就业情况好坏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关系到学校今后的招生,而招生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没有生源,学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失去存在的基础。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应进一步树立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探索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以此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新形势
文化素质教育以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应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经济的升级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当下,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赋予了新的内涵,良好的创新意识、宽阔的知识视野、强烈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定的管理才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传统专业教育的革新,它着力于将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转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思考、能创新、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
公民。
高职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是适应我国经济升级后对人才要求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职教理念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生命质量为本,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既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也要实现个性发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和生命质量,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也应当具备崇尚科学和民主的精神,突出个体的全面发展、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传统的高职教育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狭窄的知识领域,要求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导致高职毕业生知识面过于狭窄,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相对欠缺,仅作为工具人服务社会,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素质教育落实全面素质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的宗旨,力求将专业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文化欣赏能力,是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三)服务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改变物质条件,而是要实现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全方位进步,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当前,农民仍占我国总人口近一半的人数,
我国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这些大量的农民人口转变为具备现代生产技能和现代市民素质的城镇化公民。
高职教育占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且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在推动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的实践中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为特殊和灵活的作用,理应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意。
二、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一)观念上存在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轻视和误解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
但实际上,高职教育强调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发展要求出发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在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更是把教育理解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不仅混淆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职业培训之间的差异,也在思想上模糊了人们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存在一些误解,如有的管理者把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传统的人文教育,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在
实现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相互融通上功能,割裂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实际上,文化素质教育是把科学、人文、艺术融合起来的载体和途径,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文化素质教育对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功能在高职教育中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冲突
近年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推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由于观念、物质条件、创新能力的差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简单化的倾向,影响了工学结合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在客观上制约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
如,一些院校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过于依赖合作企业,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在导向上与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亦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文化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并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长期如此,无论企业、学校还是教师,有意无意间会忽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压缩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抽出一部分学习时间用于参加生产实践后,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疏于教育,未经“回炉”即毕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甚至将三年课程压缩在前两年完成,造成一些高职学生事实上“提前毕业”,这将影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时间保障。
(三)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资源相对缺乏
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师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知识文献资源、课程资源、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师资等。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文化积淀不足,加上高职教育长期存在重职业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的倾向,文化素质教育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完善。
受制于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高职学生往往在入学前就存在接受文化素质教育不足的情况,总体上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欠缺,社会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亦显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缺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所需的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教学实践经验也较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有限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常以任意选修的形式出现,尚未形成规范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和师资力量自然缺乏。
三、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途径
(一)树立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对人才既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也要求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含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是确保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性举措。
高职教育对应用型技能的重视,坚持市场和就业的导向,并不意味着只是片面追求职业技
能,应该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文化素质教育与其他方面素质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切实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沟通和融合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并促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二)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深入挖掘工学结合的潜力,是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着力点。
工学结合的最终目的是人才的培养,高职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具有独立人格和全面发展要求的个体,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一样,有提升生命质量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专业素质教育不应仅限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现阶段,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探索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开展与专业相联系的文化素质教育,如从文化的层面认识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加强现代企业文化的学习,将现代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实践在生产实践中穿插开展相应的现代生产理念、生产和劳动法规、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教育等。
这些内容的教育,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相关文化知识,帮助高职学生塑造健康完善的价值体系,也有利于转变专业学习的理念,拓展专业学习的视野,升华专业学习的效果,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
的有机融合。
(三)统筹建立高职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制机制
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探索,是深化文化教育认识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终载体,以组织领导机制、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主体的体制机制是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得以有序有效开展的保证,有了这些保障,文化素质教育才能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一道纳入教育教学实践体系之中。
当前,文化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领域并未广泛而规范地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正需要在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课程和教学管理体系、人力物力保障机制,使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有过程、有评估、有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实施环境、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自身的实际,建立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力求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学校特色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显章,程钢.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2]汪青松,等.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