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9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心理卫生原则
心理卫生原则:
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如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青年时代起,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起来,能够进行自我估价、自我检查与自我督促,并且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
一个人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
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
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可能会引起强烈心理冲突或持续的心理冲突。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造成心理疾病。
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发生心理矛盾医学|教育网整理,但是要控制其强度不宜过猛,持续时间不要过长。
有了心理冲突要设法正确解决,不能消极对待。
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
一个人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不与人交往,容易养成孤独的情绪,往往心情抑郁或孤芳自赏,影响心理健康。
一个人经常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忧愁,心胸宽畅,心情振奋,精神愉快。
要有自知之明。
耍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
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
办事要根据自己的智力等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设置经过努力而无法达到的目标,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冲突,情绪不安,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保持健康的身体,有规律生活,去掉不良嗜好,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是心理卫生的原则。
名词解释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3.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4.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5.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6.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7.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8.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9.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10.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11.发展性辅导:主要是指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12.个别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3.小组辅导:又称团体辅导,是辅导人员面对一组学生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4.重复: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再向其作全部或部分的复述。
15.重读: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性语气进行重复。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简答题什么是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指个体保持稳健的心理状态,积极适应生活压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行为的能力。
心理卫生涉及到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平衡和协调,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了解和维护。
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心理卫生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心理卫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提高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
同时,心理卫生对个体的社会交往、学习、工作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维护心理卫生,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并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心理辅导的定义和目标心理辅导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增进对自己的了解,调整和改善心理状态,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辅导,个体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能力,并提高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心理辅导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具体根据个体的心理问题和需求进行选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1.认知重构:通过认知重建,个体可以审视和改变负面的、自我限制性的想法,从而调整思维方式,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2.情绪表达:个体可以通过情绪表达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如书写日记、绘画、音乐表达等。
3.自我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放松冥想等技巧,帮助个体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4.计划制定和目标设定:通过帮助个体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达成目标的动力。
5.共情和倾听:心理辅导师通过倾听和理解的方式,与个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促进个体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心理辅导的应用领域心理辅导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工作、健康、社会关系等。
在教育领域,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工作领域,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员工解压,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心理卫生常识什么是幼儿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指的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和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一系列措施。
幼儿心理卫生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问题的表现幼儿心理问题会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家长和教师应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行为异常:幼儿可能变得过于冲动、焦虑或内向,并且表现出刻板行为模式。
2.情绪波动:幼儿可能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容易情绪失控,或者长期处于低落或消沉的情绪中。
3.社交问题:幼儿可能出现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问题,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4.睡眠问题:幼儿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夜惊、噩梦等,或者无法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何维护幼儿心理卫生?确保幼儿的心理卫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维护方法:1.提供稳定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稳定、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感到安全和宁静。
以及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社交环境,使他们感到受到尊重和关注。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幼儿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同时,教育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有效解决问题。
3.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提供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鼓励他们参与适合年龄的户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4.了解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发展阶段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5.多种活动的选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总结幼儿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给予幼儿良好的环境和关爱,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心理问题,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成长环境。
心理卫生问题的名词解释心理卫生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态和相关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心理卫生的定义、影响因素、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卫生的定义心理卫生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健康状态。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认知、行为以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心理卫生问题不仅仅是指心理疾病,还包括个体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
心理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影响心理卫生的因素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卫生起到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情感、认知产生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2.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也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
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都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3.个体因素: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心理特质也会对心理卫生产生影响。
不同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抗逆能力不同,会导致心理卫生问题的差异。
三、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其表现为情绪紧张、过度担忧、恐惧等。
持续的焦虑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的心理卫生问题。
患者常常感到无助、消极,对生活失去兴趣。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个体产生自杀念头。
3.心理创伤:遭受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暴力等创伤性事件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创伤。
这种创伤会引起个体的强烈情感反应,持续的回忆和恐惧等。
4.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个体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出现严重扭曲和异常的心理卫生问题。
这种问题会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四、如何维护心理健康1.寻求支持:在面对困扰和压力时,及时与亲友沟通交流,寻求支持。
与他人分享问题能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理解与建议。
2.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心理卫生名词解释
心理卫生是指控制心理压力,维持身心健康条件的积极心理机能和行为状态。
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情绪指数,有助于我们避免压力过重的疾病。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人的心理状况,即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指标都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个人满意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状态,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世界,有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平衡的社会交往,不经意受到不良心理压力,有恒常的生活习惯,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焦虑:指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或威胁时,会产生一种不自然的心绪,即期望和担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许多心理表现,如紧张,抑郁等。
抑郁:指一种严重的心境低落,感觉不到愉悦,陷入自卑无助的深渊,其表现形式为情绪低落,思维僵化,兴趣缺失,活动减少,心理受到影响。
失眠:指一种因为缺乏足够的睡眠,而影响到人体精神和身体正常功能的状态,其表现形式为睡眠不足,夜间睡眠障碍,以及睡眠质量不佳等。
社会恐惧:指一种深植在内心的恐惧感,常伴随一些不自然的或不适宜的社会行为,可使人感到害怕、紧张或逃避社会活动。
中国人心理卫生标准有哪些方面心理卫生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健康状态,是一个人在心理上的健康程度,它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包括了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成熟度、心理稳定性等方面。
心理卫生标准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中国人心理卫生标准包括了多个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衡量:首先,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适应能力的人,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心理适应能力的评价可以从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其次,心理成熟度。
心理成熟度是指个体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成熟程度。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成熟度的人,能够理智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能够理性地对待各种问题和挑战,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能够理性地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
心理成熟度的评价可以从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再次,心理稳定性。
心理稳定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稳定性的人,能够在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
心理稳定性的评价可以从个体的情绪控制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最后,心理健康态度。
心理健康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心理健康的态度和行为。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健康态度的人,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够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持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地寻求心理健康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态度的评价可以从个体对待心理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第1章心理卫生概述第1节心理卫生的内涵(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定义1.心理,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
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又称“心理辅导”。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1.自我意识良好,核心是自知和自爱;2.社会功能良好;3.良好的人际关系;4.积极劳动实践。
第2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1.在西方,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
他认为,人的体液按其比例混合不当时,人就会感到痛苦,而改变已经紊乱的体液状态,使人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维护人的健康的基本途径。
2.柏拉图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
3.在我国,管仲把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养心之术。
4.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阐述也极为丰富。
充分认识到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
并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二)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 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心里卫生自查自纠心理卫生自查和自纠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整,可以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方法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生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本文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介绍一些心理卫生自查和自纠的常见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心理卫生自查1. 定期检查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它反映了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和评价。
定期检查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比如,如果经常感到焦虑、沮丧、疲惫等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2. 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行为是情绪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比如,是否经常失眠、食欲不振、焦虑不安、社交退缩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
3. 与他人沟通交流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沟通交流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他人沟通交流,可以倾诉内心的苦闷和烦恼,获得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缓解内心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4. 学会放松自己放松是缓解内心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会放松自己,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复,缓解焦虑和疲劳,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比如,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做运动、打坐等方式放松自己。
5. 寻求心理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和处理,建议及时寻求心理专业帮助。
心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手段,帮助我们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
二、心理卫生自纠1. 改变消极心态消极心态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改变消极心态,树立积极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比如,可以通过学习正向心理学,培养乐观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维护心理健康。
名词解释: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心理卫生-用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心理卫生的对象并非只是针对精神病患者,而是所有的社会群体。
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一种异常状态。
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受到严重而强烈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健康的家庭――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正常发挥它的各种功能,家庭成员间心理平衡和快乐,能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
神经症――是对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其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它是以焦虑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的一种障碍。
恐怖性神经症――是指对某一特定事物或处境产生强烈的害怕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伴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简称恐怖症。
强迫性神经症――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
第一章心理卫生概述第一节心理卫生的内涵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心理的三大部分: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
心理卫生的两重含义;一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一.自我意识良好二。
社会功能良好三。
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的体液学说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两者统称西方先哲的智慧之光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 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
3 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
4 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
3 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的思想为丰富。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简况二中国心理卫生运动概况三心理卫生的意义一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1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2 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二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1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第二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健康概念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0条健康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惫和紧张。
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理卫⽣与⼼理辅导(⾃⼰整理版本)第⼀章⼼理卫⽣概述⼀、⼼理卫⽣概述(1)⼼理:可称为⼼理活动或⼼理现象,可⼈为地分成⼼理状态、⼼理过程和个性⼼理(2)⼼理状态:是对某⼀时刻个体全部⼼理活动综合⽔平的描述,反映了⼼理的时间性、⽅向性、能动性(3)⼼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理的历程性、动⼒性。
(4)个性⼼理:由个性倾向性、个性⼼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个体⼼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向性。
(5)⼼理卫⽣:⼜称精神卫⽣,包括⼀切旨在改进及保持⼼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
⼀重含义:⼼理卫⽣是⼈的⼼理健康状态;另⼀重含义是增进⼈的⼼理健康。
卫⽣:世界卫⽣组织认为“健康是指⽣理、⼼理和社会适应能⼒的完满状态”。
⼼理卫⽣:《⼤不列颠百科全书》:包括⼀切旨在改进和保持⼼理健康的措施。
⽐如精神疾病预防和康复、压⼒缓解等。
⼆、⼼理健康的⽬标是什么?⽬标之⼀:⼼理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与处理。
⽬标之⼆:继续保持并增进个⼈健康状态。
对内,培养个⼈⼼理的抵抗⼒,防⽌不良适应的产⽣;对外,应培养个⼈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适应能⼒。
三、保持⼼理卫⽣的原则:(1)⾃我意识良好:⾃知和⾃爱(实现⽅式:⾃我观察、⾃我认定、⾃我判断、⾃我评价)(2)社会功能良好(3)良好的⼈际关系(4)积极劳动实践四、⼼理卫⽣思想的产⽣1.西⽅思想渊源西⽅:(1)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
⼈体包括四种体液分别对应四种⼈格特征,分别为:⿊胆汁、黄胆汁、红⾎液、黏液;(2)柏拉图:健康⼈格需要理性、精神、⾷欲能⼒、“性爱”的协调⼀致。
精神失常主要由躯体因素造成,部分⼼理因素和神学因素。
2.中国思想渊源(1)春秋之初的管仲在《管⼦.内业》把善⼼、定⼼、全⼼、⼤⼼作为内⼼修养的标准,并提出养⼼之术:正静、平正、守⼀。
(2)孔⼦思想:“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刚,戒之在⽃;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兴于《诗》,⽴于礼,成于乐”。
简述家庭心理卫生的特点
家庭心理卫生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中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
一种综合性保健方式。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综合性:家庭心理卫生关注的是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包括
个体的心理需求、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健康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
性的特点。
2. 全员性:家庭心理卫生不仅关注家庭成员的个体心理健康,
也关注整个家庭的心理健康。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对家庭心理
卫生起着重要作用。
3. 预防性:家庭心理卫生注重提前进行干预和预防。
通过有效
的家庭心理教育和建设,可以预防和减少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并提升整个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
4. 温馨性:家庭是人们温暖的港湾和心灵的归属地。
家庭心理
卫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暖和支持,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使每个
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安全和温馨。
5. 可全程参与性:家庭心理卫生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参与和努力。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
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环境。
家庭心理卫生的保持和促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成员的
共同努力和关注。
只有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每个家庭成
员才能够获得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什么是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健康状况。
心理卫生状态好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处理问题,并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但是许多人对于心理卫生的认识非常有限,下面就详细解析什么是心理卫生以及如何进行心理卫生保健。
1. 心理卫生的概念和意义心理卫生是指个体的情感,价值观,认知,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它的意义在于,心理卫生状态良好的人能够更轻松地应对挑战,更快速地恢复身心健康,更愉悦地生活。
心理卫生保持良好不仅对个人有益,而且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巨大的价值。
2. 心理卫生的危害许多人在忽视心理卫生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对自己及他人负面的影响。
缺乏心理卫生感觉到的压力可能从眼前延伸到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睡眠不足、增加体重、提高血糖、血压、头痛和癌症等。
此外,一些行为习惯例如嗑药、酗酒等也会对个人和周围的人造成负面影响。
3. 如何提高心理卫生对于保持或提高心理卫生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好的建议:(1)认识自己。
首先,你需要自我认知,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
只有了解自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
(2)寻求支持。
要建立具有积极价值观和内驱力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石。
这包括寻求支持来帮助您克服焦虑,抑郁和其他问题。
(3)创造积极环境。
保持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并在生活中注重积极因素,例如兴趣爱好,朋友,健康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4)学习心理卫生技巧。
放松技巧、呼吸技巧、冥想练习、正念练习和认知疗法等心理卫生技巧,可帮助个人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减轻压力。
总之,心理卫生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人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只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美好的生活。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心理卫生工作,提高医院心理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医院心理卫生工作水平,保障患者心理健康。
2. 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心理卫生服务。
3. 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增强心理干预能力。
4. 加强心理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卫生意识。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心理卫生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心理卫生科,负责心理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3. 各科室设立心理卫生联络员,负责本科室心理卫生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四、职责分工1. 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1)制定医院心理卫生工作规划;(2)组织、协调、指导全院心理卫生工作;(3)监督、检查心理卫生工作落实情况;(4)处理心理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心理卫生科:(1)负责心理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2)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3)负责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工作;(4)建立心理卫生档案,跟踪患者心理状况。
3. 各科室心理卫生联络员:(1)协助心理卫生科开展心理卫生工作;(2)负责本科室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和培训;(3)及时发现并报告心理卫生问题;(4)配合心理卫生科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五、工作要求1. 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卫生知识水平;2. 定期开展心理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心理卫生问题;3. 建立心理卫生档案,跟踪患者心理状况;4. 开展心理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5. 加强心理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卫生意识;6.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
六、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心理卫生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2. 对在心理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3. 对违反心理卫生工作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分。
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而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以便及时建立防护措施,维护及促进自身心理卫生。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安全、和谐和被认知、接受及满足普遍要求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体能够恰当地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保持正常的情绪、思维、行为以及心理功能。
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能够正常运作、正确的认识现实、调整情绪以及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它不仅只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指的是一种主动促进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心理素质及减轻心理痛苦的活动,主要包括知行为治疗、家庭辅导、自我调节等。
个体的心理卫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及态度,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及时调节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心理素质,保护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活动。
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是彼此相关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基础,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心理卫生能够有效地减轻心理痛苦和改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可以为心理卫生提供基础和平台,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促进心理卫生。
四、保持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措施(1)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尝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增加自己的心理应激能力。
(2)情绪调节:学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放松方法,锻炼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如果情绪不稳定,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3)积极参与社会: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能力,丰富社会经历,维护自己的积极的情绪。
(4)学习心理知识:多读心理书籍,熟悉心理学知识,不排斥尝试新的心理方法,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为自己提供心理支持。
总结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是良好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关键。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概述第一节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内涵第二节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起源、发展与前景第三节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目的和意义第一节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内涵(一)心理卫生(二)心理辅导(三)心理卫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心理卫生的含义首先,心理卫生的定义是从三方面进行:其一,认为心理卫生是一个学科或者理论体系,重点研究如何预防各种类型的一般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即心理卫生学;其二,认为心理卫生是一种工作或专业服务体系,包括所有改进、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状态的措施;其三,认为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状态。
这三种理解各有侧重,以下从构词上进一步分析其次从构词上来说,心理卫生是由心理和卫生两方面的要素构成。
(1)对心理的讨论大致分为三部分:其一,对心理状态的讨论,如:意识、注意;其二,对心里过程的讨论,如:认知、情绪、意志品质、行为;其三,对个性心理的讨论,如:人格特征、需要、动机、决策。
(2)卫生一般时指个人和集体的生活卫生和生产卫生的总称在1999年版的《心理卫生和心理辅导》一书中,“卫生”被定义为“保卫生命、维护生机”。
既包含“保卫、维护”等一系列措施,又包含实施这些措施以达到“健康”这一目的过程。
第三,心理卫生的具体含义《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对心理卫生的定义是:心理卫生是指用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一切措施。
“心理健康”不是一种绝地的理想状态,而是一种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是一种与个人的心理容量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的心理状态。
·综上,心理卫生就是指以达到“心理健康”这一状态为目标的过程,心理卫生包含了对达成这一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措施。
心理卫生的目标已经从其产生之初的针对精神障碍的防治和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待遇,发展成为维护和提升心理健康。
并且进一步关注培养和发展人的积极心理品质。
1.心理卫生的基本内容(1)对象具体来说,心理卫生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了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人,也包括了心理健康水平不良的人。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况。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威胁性情境出现时,个体迅速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远景性动机与远大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P114-115答:(1)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0.5分)(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0.5分)(3)提高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1分)(4)培养与保持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1分)1、如何对学习动机缺乏心理进行自我调适?(1)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提高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4)培养与保持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2、如何识别早期的精神病症状?答:(1)精神活动水平下降(0.5分)(2)情感意志低沉(0.5分)(3)情感障碍和自知力下降(0.5分)(4)出现行为障碍,如原来品质好、安分守己的人近来常出现偷窃、迷恋赌博等行为。
(0.5分)(5)出现妄想、幻觉。
(0.5分)(6)出现认知、意识、情感的障碍,如平时勤奋好学逐渐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等。
(0.5分)3、简述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过强的自尊心(2)自我期望水平偏高(3)适应能力差(4)认知偏差(5)环境与生活境遇因素4、简述健康的性心理标准。
答:健康的性心理标准是认同与悦纳自己的生理性别、能与同性和异性和谐相处、伴随性器官和生理的成熟、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并能有社会道德责任感、在婚姻前提下的性生活符合男女平等、科学、卫生的原则。
六、论述题(共18分,每题9分)1、请对自己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分析。
(要求:从自我意识、需要与动机、人格特征、人际关系、恋爱观、学习等方面情况作一分析,字数不少于600)2、从你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件令你影象很深的受挫事件入手,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你当时的应对方式。
如果事件发生在今天,你的调适方法是怎样呢?请具体阐述。
答:(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文饰、反向、补偿、升华,哪些(2分)。
(2)面对挫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调适:正确对待对待,提高对挫折的调节力;树立自信心,适时调整个人的抱负水平;分析挫折原因,不断完善自我(3分)。
(3)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析(4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简述性成熟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答:(1)性心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4)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p452、简述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P88-90答:造成大学生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另一类是主观条件的因素。
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又分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因素造成的挫折、物质因素造成的挫折、社会因素所致的挫折等。
主观条件因素的挫折也称为内部原因的挫折,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所产生的挫折、心理因素所致的挫折。
心理动机的冲突比个体生理条件所造成的挫折要更为明显和强烈。
3、简述什么叫心理问题?答:心理问题,一般可以理解为被个体所感知和注意到的引起自感不愉悦或不适的心理过程;精神痛苦或症状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或强烈程度不甚剧烈,无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当事人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完整的自知力。
P2824、简述健康的性心理标准。
答:健康的性心理标准是认同与悦纳自己的生理性别、能与同性和异性和谐相处、伴随性器官和生理的成熟、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并能有社会道德责任感、在婚姻前提下的性生活符合男女平等、科学、卫生的原则。
P2285、简述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
答:要点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感逐渐成熟、情绪活动具有冲动性、暴发性特点、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
P202-204七、论述题(要求:本题一共有3道题,请选择其中的2道题目;作答时,要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
每小题6分,共12分。
)1、结合实际,如何理解道德观的转换具有双向的身心效应?请举例理论。
答:(要点:两者关系、例子)p13道德观与一种认知与归因模式、态度、情绪等心理因素一样,对人的躯体功能和状况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为道德转变是一种深层的心理分析和自性的发现,它类似于一种精神格式塔的转换,可能会令当事人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观转化的实质就是建构了一种新的人生信仰和新的认知模式,也类似于一种重建心理治疗。
因为道德观转换意味着对陈年心理旧帐的清算,意味着一种对曾经有过的恶念、恶行等一切罪过的忏悔。
有助于当事人避免道德的自责,从而能够在自然、轻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认识自我,领悟人生,发掘自己上进的潜能。
道德修养或道德观的转换还可能因带来新的人生意义的发现而具有开释心结的作用。
2、从你生活中遭受挫折的经历,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谈谈你学习后对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
答:(要点:例子、原因、方法)面对挫折易产生的种种反应,要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尽快用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
一是正确对待,提高对挫折的调节力;二是树立自信心,适时调整个人的抱负水平;三是分析挫折原因,不断完善自我。
在遇到挫折之后,除了通过提高自身来增加应对挫折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之外,克服自身的缺憾,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使自己不断成长,才是更加重要的。
P96-983、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人际交往对你成长的影响。
答:(要点:例子、人际交往的意义分析)p126-127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2)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3)保持开朗愉快的情绪4)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5)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1)期望感与失落感的矛盾2)自信心与自卑心的矛盾3)自我封闭和渴望友谊的矛盾4)满足感与空虚感的矛盾5)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6)理智与情感的矛盾3.异常心理的表现形式或特征1)记忆力减退2)注意力不集中3)缺乏自信4)过多的内疚自责5)悲观厌世6)忧虑重重7)失眠8)烦闷不安9)逃避10)惧怕4.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1)认识自己,悦纳自己2)交结知己,与人为善3)面对现实,适应环境4)努力学习,学会休闲.5.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校园爱情1)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稳定、专一的情感。
2)校园恋爱的类型分为感情型、游戏型、物质型、容貌型。
3)校园恋爱的特点为自主性强;注重情感;比较重形式,有些表面化;不稳定;与自我概念紧密相关。
4)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分析利a)恋爱是情感系统发展的过程b)恋爱是学着承担责任的过程c)恋爱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d)恋爱是自我认识与成长的过程弊a)易误失黄金期b)易遭失败,浪费情感c)易激情失控,造成终生大错5)健康的恋爱心理A.树立健康的恋爱观a)把道德品质放在择偶标准的第一位b)恋爱态度要严肃真诚c)爱情要专一d)恋爱方式要文明e)失恋不失德、不丧志f)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B.培养爱的能力a)表达爱的能力b)接受爱的能力c)拒绝爱的能力d)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e)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能力f)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6.网络成瘾的概念“互联网成瘾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 , IAD 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简称PIU) :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这些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
7.网络成瘾的症状(以马建青的标准)“上网成瘾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一般症状主要有:①上网时间长,而且控制不住时间;②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而下网后则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等现象;③上网的行为常常不能自制,宁可荒废学业或事业甚至抛弃家庭,也要与电脑为伴;④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较差,沉醉和崇尚虚幻的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缺乏起码的热情;⑤严重者有自虐行为,上网期间不吃不喝不睡,有的因沉迷网上的不健康内容而导致疾病8.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基本治疗理念(国外))1)、逆向操作。
打破日常上网习惯及相应安排,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
2)、外界干预。
将定时闹钟放电脑旁边,适当提醒自己。
3)、目标设置。
规定和控制上网具体时间、具体任务、具体目标和及时下线等。
4)、节制培养。
逐渐减少与成瘾行为有关的所有内容。
代之以其它相对不易成瘾的行为。
5)、提醒卡或表。
通过墙上张贴警示性卡片或图片来提醒自己减少上网时间及相关内容。
6)、人格问卷调查。
排除相关人格问题,必要时予以及时治疗。
7)、支持性团队建立。
建立同学互助及心理咨询或治疗性小组。
8)、家庭治疗。
家人参与,共同规范和限制其成瘾行为。
9.谈谈对情绪的认识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2)、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①、快乐②、愤怒③、恐惧⑤、悲哀(二)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情感:①、惊奇与兴趣②、厌恶(三)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①、害羞②、骄傲与自罪(四)与他人有关的情绪体验:①、爱②、恨3)、情绪的作用㈠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①压抑情绪容易生癌②急性子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③良好的情绪可以防病㈡情绪与心理健康、事业成功的关系①积极稳定的情绪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标志②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认识力和创造力③情商是事业成功的保证4)、情绪的特性①、情绪饥饿与情绪饱和②、情绪周期(28天)③、情绪的传染性5)、调控情绪的方法①、加强修养法②、知足常乐法③、奋斗常乐法④、合理认识法⑤、精神发泄法⑥、转移注意法⑦、自我暗示法⑧、娱乐放松法10.ABC理论(理性情绪疗法)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艾利斯(美)引起情绪障碍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经历者对该事件的评价和解释。
事件能否发生是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如能对事件作出理性的评价,就可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11.合理的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区别①合理信念大都是基于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的成分。
②、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打消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③、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易招致别人的不满。
④、合理的信念使人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陷于情绪困扰中难以摆脱。
12.毒品的危害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12个字: 毁灭自己! 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3.导致吸毒的原因(1)好奇心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