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豆24 60Coγ射线诱变后代种子贮藏蛋白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33.04 KB
- 文档页数:5
γ 射线辐照对大豆发芽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γ 射线辐照对大豆发芽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岳爱琴,杨万明,杜维俊, 赵晋忠 1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1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 院,山西太谷 030801 摘 要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是大豆中重要的活性成分 , 具有较高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功能。
试验用不同剂量 60γ-射线对晋大 53、 晋大 70 和晋大 74 种子进行处理, 研究了 γ 射线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胚轴长以及对大豆发芽后 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皂苷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后大豆的发芽率提高,胚轴生长速度加快;说明辐 照能够提高大豆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而对子叶和胚轴中的皂苷 含量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γ 射线;大豆;大豆异黄酮;皂苷中图分类号 56511 文献标识码文 章 编 号1671281512009042032020360γ-2,2,2,,,030801,,,2,,53,70,74,60γ-,,,,,γ2;;; 大 豆 是五大作物之一。
大豆籽粒中含有 40 左右的蛋白质和 20 左右的脂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 值。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所以大豆更加受到重视[1]。
许多营养学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如骨质疏松、 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能减轻更年期综合 症[2]。
前人研究了 γ 射线辐照对大豆蛋白、脂肪酸的影响[3~6],但对大豆异 黄酮与皂苷的影响报道不多。
为了揭示 γ 射线辐照对大豆异黄酮、 皂苷等有益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 更好地发挥大豆及其制品在提高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
试验对 3 个山西农业大学近年来培育的大豆品种的种子进行了 γ 射线 辐照,并对大豆子叶和胚轴中的异黄酮、皂苷含量等进行了研究 ,以便更好 地提高大豆经济价值和保健功效。
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育种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辐射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育种手段,通过利用电离辐射诱发生物体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本实验旨在通过辐射诱变技术,对小麦品种进行育种研究,以期获得抗病、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麦品种:某品种小麦种子- 辐射源:Co-60 γ射线- 培养基:MS培养基- 培养器具:培养皿、移液枪、显微镜等2. 实验方法:(1)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在无菌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辐射处理将处理好的小麦种子放置在辐射源下,进行不同剂量(0、10、20、30、40、50 Gy)的Co-60 γ射线辐射处理。
辐射时间为30分钟。
(3)种子萌发将辐射后的种子在MS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4)植株生长将萌发的植株在温室中培养,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
(5)抗病性鉴定将植株接种小麦白粉病病原菌,观察植株的抗病性。
(6)品质分析对植株进行品质分析,包括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淀粉含量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情况经过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后,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有所降低,其中0 Gy处理组的萌发率最高,达到95%;50 Gy处理组的萌发率最低,仅为50%。
2. 植株生长情况经过辐射处理后,小麦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其中,10 Gy和20 Gy处理组的植株生长状况较好,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3. 抗病性鉴定经过接种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后,10 Gy和20 Gy处理组的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病斑较小,病情指数较低。
4. 品质分析经过品质分析,10 Gy和20 Gy处理组的小麦植株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淀粉含量等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辐射诱变技术可以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抗病、高产、优质性状的新品种。
^(60)Coγ射线照射大豆植株的诱变效果
薛柏;孟丽芬;赵晓南;郭玉红;刘滨红
【期刊名称】《大豆科学》
【年(卷),期】2000(19)2
【摘要】利用60 Coγ射线 3 0、50 Gy照射大豆苗期植株 ,对 M1代 (照射当代 )大豆的生长发育、籽实产量有抑制作用 ;出现 2个以上的生长点等形态变异。
M2 代幼苗出现 1 -3片真叶 ,子叶连体或皱折。
同一剂量条件下 ,小剂量率高于大剂量率的诱变效果。
照射大豆植株能提早熟期 ,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
在 M8代筛选出熟期早 2周左右的高蛋白质的突变体 ,96-3 1 91 ,蛋白质含量达 4 9.84 %。
【总页数】4页(P150-153)
【关键词】γ射线;大豆植株;诱变效果;^60Coγ
【作者】薛柏;孟丽芬;赵晓南;郭玉红;刘滨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哈尔滨市市政局园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03.5
【相关文献】
1.Co60—γ射线慢性照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期活体植株及其诱变效果… [J], 李春秋;祁永红
2.Co60—γ射线活体慢照射对大豆诱变效果的比较研究 [J], 郭玉虹;孟丽芬
3.猕猴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植株变异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 [J], 刘平平;叶开
玉;龚弘娟;王发明;莫权辉;蒋桥生;李洁维
4.60Coγ射线对广藿香的辐照诱变及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 [J], 吴立蓉;贺红;张燕玲;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5.γ射线慢照射大豆苗期植株的效果 [J], 王培英;许德春;孟丽芬;郭玉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刘春;王显生;麻浩【期刊名称】《大豆科学》【年(卷),期】2008(27)5【摘要】大豆种子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是世界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7S和11S组分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70%。
7S组分主要由α'、α、β亚基构成,这三个亚基分别由Cgy1、Cgy2和Cgy3基因控制;11S组分由酸性多肽链和碱性多肽链组成的A1 aB1b、A1bB2、A2B1 a、A3B4和A5A4B3等五个亚基构成。
这些亚基分别由Gy1、Gy2、Gy3、Gy4和Gy5基因控制。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变异类型丰富,除对大豆种质进行筛选外,国外研究者已通过杂交育种和辐射诱变育种培育出了高11S/7S比值的品系。
通过外源基因导入和编码大豆贮藏蛋白基因修饰来提高大豆种子蛋白品质的遗传工程方面已经起步。
理化诱变也是改良大豆蛋白品质的一条可行途径。
所有这些研究对于改良大豆贮藏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8页(P866-873)【关键词】大豆;种子贮藏蛋白;遗传改良;7S和11S;亚基【作者】刘春;王显生;麻浩【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相关文献】1.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J], 王罡;季静;胡含2.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J], 王磊;王慧中;藕冉;李文滨;林春;王绍东3.中国大豆(G.max)种子蛋白SBTi—A_2电泳谱带新类型的遗传研究──ⅠTi^b型×Ti^x型(新类型)F_2种子的遗传规律 [J], 赵述文;孟祥勋;顾其敏;曹凯鸣;王海;王颢4.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含量的PAGE分析 [J], 韩琳娜;郭庆梅;周凤琴5.大豆种子贮存蛋白基因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J], 谈建中;楼程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