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280.91 KB
- 文档页数: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课程前言同志们,党的十八大已经胜利地闭幕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一个主旨报告。
下边,我想就总书记报告里边关于经济建设的部分,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和辅导。
我今天汇报和辅导的题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书记在论证经济建设这部分里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作为“十二五”,特别是在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八年当中,作为统领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主线,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所以,总书记用了很长的篇幅论证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为了把这个问题跟同志们讲清楚,我想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刻不容缓第一个,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仍刻不容缓。
从总书记的报告里边,我们深切地可以感受到,尽管我们近年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突出。
尽管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的污物的排放,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一方面表明我们转变发展方式非常有成效,但是,同时也表明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建设“美丽中国”、离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使这个差距如何弥合?我们还是要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高度,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来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里我讲刻不容缓,主要还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看。
(一)从国际压力看,中国的发展面临多重外部挑战从国际来看,我们整个世界进入一个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由于我们成功地应对了这一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使我们的经济总量快速地增长,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快速地崛起。
我们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我们已经成为驱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实的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
无论是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还是生态系统破坏,都在给我们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生态文明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的过程,也是探索人类新的现代化道路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助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塑生态环境,打造高品质城市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往往以恶化生态环境为代价,导致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等问题。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提倡绿色发展,倡导利用先进技术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这种发展方式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建设宜居、舒适的高品质城市。
二、促进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强调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应用。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将重点放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技术和产业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由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能源控制等问题的存在,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城市之间也需要合作、协调,让这些城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还会促进区域民生的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四、开发产业新机遇,增加就业机会与污染环境的传统工业模式相比,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环保、新能源、再生资源等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比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开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环境监测和治理、绿化种植等领域的发展对于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2023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转型成为关注的焦点。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绿色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环境质量作为评价官员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采取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码惩罚,减轻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对恶意污染企业实行全面取缔,让企业感受到强烈的制约和警示,为环保事业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政府鼓励绿色技术创新,资助绿色科技企业,对绿色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进行政策扶持,鼓励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全球绿色供应链建设,全力推进绿色发展。
政府还着力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环保产业和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加大金融政策的倾斜力度,培育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绿色转型。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政府将加强生态建设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
政府还将加大水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全面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将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持续推进生态移民和生态扶贫,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系支撑。
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政府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育低碳文化。
政府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生产生活绿色化的做法,促进城乡居民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树立绿色、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新风尚。
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广西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典型案例:1.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漓江是广西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
为了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推进生态修复、实施河道治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漓江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2.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西江是广西的重要河流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水上交通要道。
为了发挥西江的交通和生态功能,广西大力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通过河道整治、航道疏浚、港口建设等措施,提高西江的通航能力,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也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北部湾是广西的重要海洋资源,也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北部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广西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北部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4.石漠化治理广西的石漠化问题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西实施了一系列石漠化治理措施,包括推进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发展生态农业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广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5.森林城市建设广西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公园、推广绿色建筑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柳州市作为广西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6.农村环境整治广西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列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此次会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发展,以何为标准列为单独论述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力度。
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高度的设定也体现了我国对后代的顾忌和贯彻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
伴随着经济生活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也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日益密集的关注。
只有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立以及“五位一体”思想的深入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一般来讲,生态文明包含社会机制和制度、经济和产业、科学和技术、观念和意识等各个领域,形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运行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一个多维系统结构,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涉足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外还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作为法律依据,只有这么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会长远发展,经济才会实现永续增长。
生态文明中的经济形态,首先要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以选择内涵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文研究方式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
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此理念从实践上得以升华和加深,两者相得益彰,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的完美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调解人与自然关系,同时兼顾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以科学的发展来替代非科学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是前者的发展能够有序稳健进行。
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要掌握好对自然资源的开釆度,兼顾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保持生物资源多样性,力求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与生态代价最小化。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单选题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B、可持续C、又快又好D、协调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
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 )轨道。
A、民主化B、规范化C、法制化D、有序化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C )。
A、能量梯次使用B、物质闭路循环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4、(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循环发展D、生态发展5、( 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B、生态文化C、生态和谐D、生态精神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B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二B、三C、四D、五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B )A、艰巨性B、人文性C、长期性D、复杂性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 B )A、两者都不是B、两者都是C、经济结构D、能源结构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D)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11、( A )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B、生态文明C、生态和谐D、生态文化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A、生产方式层次B、物质层次C、生活方式层次D、以上都不是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B、社会学C、伦理学D、经济学14、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B )A、一种思维活动B、生物行为C、生活的感觉D、地、水、风、火15、“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C )A、物质层面B、生产方式层面C、生活方式层面D、以上都不是16、将(D)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一、引言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国,中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追求的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将眼光投向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上。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探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十分必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1. 推进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引领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产业,建设绿色、低碳工业体系,达到产业生态化、循环化转型,从而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2.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向周边地区延伸,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因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体系发展,积极推进城市绿化改造和农村污染治理,能够促进环境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3. 强化环境治理强化环境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面临着水、土壤和空气等多个方面的污染,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让人们深切的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而强化环境治理,采取科技手段、监管手段等多种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树立全民生态意识树立全民生态意识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之一。
要从教育、宣传、引导等方面切入,激发人民保护环境、珍爱生态的主人翁意识,让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面对这一问题,要通过推进绿色经济、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衔接。
2. 推进资源的节约利用资源的节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源紧缺,环境重负的背景下,要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加强资源保护,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明确了发展路径和战略。
一、发展路径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必须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这意味着,在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理念。
在资源利用上,要实行严格的节约用水、节约用能、节约用地政策,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环境保护上,要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排放,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污染型发展方式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
这就需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战略措施1.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这些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向和任务。
2.完善生态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打击违法行为。
3.加强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这就需要加大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环境质量的提高。
4.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清洁能源、低碳技术,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
这就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培育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引导和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绿色生活。
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一、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支持和引导。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析当前绿色技术创新制度研究的进展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体系框架,包括政策引导、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制度要素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它们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
通过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体系,推动我国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1. 阐述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绿色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等活动,降低或消除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中的环境风险和生态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行为。
它涵盖了从研发到商业化应用的整个创新过程,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
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绿色技术已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十八大以来广西生态环境发展新变化参考文
献
近年来,广西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
1. 《广西自治区2017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该公报对广西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其中包括水、土壤、空气等各个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
2. 《广西“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该计划制定了广西未来几年生态环境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旨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3. 《广西环境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对广西未来五年的环保方针和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用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4. 《广西宣传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该文献汇总了广西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一些宣传推广生态文明的实践和思考。
5. 《广西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
该计划提出了广西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具体措施,以减少重污染天气的频率。
以上是一些涉及广西生态环境发展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提供了广西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政策,对于了解广西生态环境发展的变化和新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路与实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而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思路和科学的实践方法。
一、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建设的人文价值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让人在生态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探索适合生态环境、符合人文情感、切实可行的生态建设方案。
其中可参照国际社会的经验,比如发展新能源、鼓励低碳出行等,让生态环境与人的健康和美好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立足全局,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
要实现全局发展,进行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要重新定位环境和经济的概念,更新经济思维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可持续社会进步。
三、创新机制,建设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要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体系,就要转变传统意识和机制。
要完善生态文明的市场机制、政府管理机制、舆论传播体系、公民环保意识等机制,不仅要尊重人民的知情权,也要培养公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形成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的合作体系,共同建立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
四、加强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践性,这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加强。
比如,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形成生态文明的公共意识等。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落实和生态建设成果。
结语生态文明建设是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伟大事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协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经济开发和社会建设的科学模式,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强调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广大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不断推进的正循环,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的广西市场经济生态发展思考孙兰欣(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摘 要]广西市场经济生态发展是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理论,从广西市场经济生态存在问题及原因入手,创新广西市场经济生态发展的路径,实现广西经济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市场经济;生态发展[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4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实现由“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重塑生态文明主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重新审视广西经济的发展,创新市场经济生态化发展道路,实现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蕴含了深刻的生态经济理论内容,具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内涵。
现今经济发展必须积极主张和促进经济与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生产、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最基本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关系。
它是结成社会的人类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1]可见,人与自然关系是社会进程中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现实写照,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将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其深层含义就是社会化中人与人的关系,这里就保护着丰富的经济活动关系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自然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相互间的作用生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使得人的存在不断提升发展。
但是,人的能动性再大也必须在自然界所容纳的范围内而不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摆脱对自然的依赖和制约。
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影响作用必须把握适度原则,使得自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2]2 广西市场经济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广西作为西部民族欠发达地区,其市场经济生态发展深层次原因与其结构性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