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676.55 KB
- 文档页数:18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30404。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
其他主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含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电子政务等。
七、双语课程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20102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新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获取、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管理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50学分通识(26必+34通识教育)+专业(38必+ 24选+实践必修24)+4任意选修五、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c语言、信息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运筹学、信息经济学、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学、信息服务与用户、Java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
双语课程:信息检索、经济学原理特色课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导论、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0学分)、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108学时,3学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108学时,3学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08学时,3学分)、信息管理课程实践(108学时,3学分)、毕业实习(144学时,4学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288学时,8学分)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本专业学生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达到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2。
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并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环保、非营利组织营销部门,医药经济、健康管理、公共安全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研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内部管理的规律与方法,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现代管理科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公共事业或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F、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行政学原理、社会保障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主干课程:教育科技事业管理、文化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医药经济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行政法学、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社会统计学、线性代数D等。
七、双语课程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6专业名称: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具备服务、商务、公关、营销、管理等业务能力,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涉及学科领域多,涵盖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管理、旅游文化、旅游市场营销实务。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1.专业主要实验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导游业务。
2.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1)认知实习:通过实习考察、了解旅游行业和企业的服务、经营、管理业务。
(2)模拟实习: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
(3)岗位实习: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使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检验。
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安排:认知实习、模拟实习安排在课内并与第二学年暑假和第三学年暑假进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岗位实习结合第四学年进行的毕业实习进行;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暑期社会实践各1周,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4周。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3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会计学(Accounting)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八、专业主要实验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07.2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始建于1959年,2000年12月由武汉大学等四校合并院系重组,正式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四十七年风雨历程、四十七年不懈努力,电气工程学院现已成为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规模和鲜明特色,国内知名的电力电气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居于先进行列。
学院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中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电力建设与运营,汽车电子工程。
还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五个工学硕士点,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在校本科人数:2006年1190人、2005年1150人、2004年1155人、2003年1089人。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3人,89名专任教师中4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48.3%。
还聘请陈清泉院士、马伟民院士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或讲座教授。
现任院长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孙元章教授(外聘)。
目前,电气工程学院在校本科生1190人,博士生114名,硕士生406名,工程硕士生231人。
已培养各类毕业生累计20000多名,他们大都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或成为学术带头人。
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成果丰硕。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进入国际三大检索的有3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各类奖励近百项,并在国内外拥有多项专利。
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1专业名称:临床医学(七年制)Clinical Medicine二、专业培养目标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厚实的理化和生物学基础理论,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富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临床医师。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道德、态度目标1.以人为本,具有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关爱病人,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客观的记录和科学的分析能力。
6.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作出贡献的意识。
7. 始终将病人及社会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8.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9.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知识目标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医师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4.熟练掌握人体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法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2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全面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厚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对外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及惯例,熟练地运用法语、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职业竞争能力,能胜任政府机构、涉外贸易金融部门和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习和研究当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运行机制、特点、政策和发展规律以及相关实务。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2、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3、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4、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6、能从事涉外经贸实际工作。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第一学位(经济学学士):140学分;第二学位(文学学士):65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外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第一学位主干(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世界经济概论、地区国别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国际经济法。
第二学位主干(核心)课程:初级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口语与写作、法语报刊选读、法国概况、商务法语、国际市场营销、公司财务管理、数理金融、金融交易与风险规避、投资分析及项目融资、跨国公司经营、欧盟经济。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05-12-24 11:54:57 武汉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647次·[考研一站式]武汉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武汉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一、专业代码:070703 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系统33623 037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济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336 26038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共济网本专业具有测绘学、地理学、土地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
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3362 3039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48号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共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课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021-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021-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kaoyangj四、学制和学分要求:336 26038学制:四年学分要求:公共基础课:(必修)59.5学分3362 3039(选修)10学分专专业基础课:(必修)23学分48号(选修)19学分共济网专业组:11.5学分研任选课:17.5学分业实验和实习:8学分辅导毕业论文:8学分共济总计:156.5学分五、学位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六、专业主干及(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七、专业主要实验:自然地理学实验、地图学实验、遥感技术实验、数据库技术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501专业名称: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Energy Power System and Automation)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等方面专业知识,能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抽水蓄能电厂、核电厂、大型调水及流体输送等相关部门从事设计、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主要研究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发电厂动力设备及其它流体机械的运行智能化、远程化、网络化及实时监测和集中控制,能源动力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清洁性的研究和现代化管理等。
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不少于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专业主干课程: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锅炉原理、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电厂自动装置、泵站工程、泵站自动化。
双语课程:泵站工程( Pumping Stations) 、流体机械原理(Principle of Fluid Machinery)、透平机械振动与平衡(Vibration and Balance of Turbo-machinery)特色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机械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透平机械振动与平衡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参加和完成军训、社会实践、工程训练、认识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基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60101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路,培养高素质、多层面、具有广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史学人才,完成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培养任务。
毕业生主要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同时为教育、文化等部门输送合格的本科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历史学基地。
要求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外历史基础。
具备“三基”(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四性”(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交融性),能够独立地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所有学生应力争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并以此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重要条件。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毕业总学分142分,其中必修88学分,选修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历史学学士。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平台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史学典籍导读、古代汉语、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史学论文写作等。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实践安排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等内容,暑期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修满学分,毕业论文合格、政治思想合格,准予毕业。
取得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合格证书者,授予历史学学士。
历史学(基地班)专业教学计划表。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2005年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
1893年武汉大学前自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
1913年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
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
18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研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1年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数学公共课部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现有教师131人,其中教授38人(博导19人),副教授61人,现有各类学生1791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著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该院教师在函数论、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非线性科学、应用数学、代数几何、信息与计算科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共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基地班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1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4专业名称:金融学(Finance and Bank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业务技能、外语水平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自强精神,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部门和上市公司创造性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现代化金融专业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有:金融理论、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和投资学。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金融理论;了解金融业的发展规律和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熟悉金融业的运作机制、方法和技巧;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现状,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听、读、写、说、译能力强;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公司金融、保险学、国际投资学、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金融工程学、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分析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教学实习是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专业在第二、三学年暑期和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共约18—22周时间。
学生还可在其他时间以一定方式参加教学实践和实习。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3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会计学(Accounting)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八、专业主要实验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30201专业名称:政治学与行政学(Political Scienc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国家治理与政府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使学生掌握现代办公自动化管理、电子政务管理技能,具备较高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决策能力,成为现代国家和政府事务方面的专门管理人才、各级党政领导者与决策者的后备力量,以及有关国家和政府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理论领域宽广、学术内涵丰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研究现代国家与政府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治国与行政的一般规律以及当代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政治改革与发展、电子政务等热点问题,培养政治与行政事务方面的专门技能。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能胜任各级党和政府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与领导工作,能胜任国家与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工作,以及高等院校、部队院校、各行政学院的专业教学工作。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
其他主干课程:管理学、行政学原理、电子政务、宪法学、人力资源管理、西方政治思想、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当代西方政治学说、公共政策分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行政法学、公共经济学、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与行政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2005年简介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
1893年武汉大学前自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
1913年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
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
18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研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1年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数学公共课部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现有教师131人,其中教授38人(博导19人),副教授61人,现有各类学生1791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著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该院教师在函数论、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非线性科学、应用数学、代数几何、信息与计算科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共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0余部,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基地班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1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广义函数与偏微分方程,数位分析,概率论,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物理学,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数值方法,数学史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数学与统计_学院_2005基地班_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102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c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或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论基础,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算法,数学物理方法。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2005年数学与统计_学院_信息与计算科学_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备注:请各位同学认真审核自己的成绩单,先复印留底,以方便找工作和保研所需。
然后如有什么错误就在复印的成绩单上用红笔改正。
成绩单于一周后以班为集体上交给教学秘书,专业基础选修和专业选修累计(专业基础选修和专业选修以指选为标记)达到21分即可。
请同学们在审核后的成绩单上一定要本人签字。
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1601专业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3.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4.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5.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括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计算与软件包、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会计学等)。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2005年数学与统计_学院_统计学_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备注:请各位同学认真审核自己的成绩单,先复印留底,以方便找工作和保研所需。
然后如有什么错误就在复印的成绩单上用红笔改正。
成绩单于一周后以班为集体上交给教学秘书,专业基础选修和专业选修累计(专业基础选修和专业选修以指选为标记)达到22学分即可。
请同学们在审核后的成绩单上一定要本人签字。
武汉大学统计学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101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二、专业培养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数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微分几何,数学物理方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普通物理,优化理论与方法。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实习、生产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15周。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按本科生培养方案修满150学分(具体见培养方案),通过国家英语四级2005年数学与统计_学院_应用数学_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备注:请各位同学认真审核自己的成绩单,并复印留底,以方便找工作和保研所需。
成绩单于一周后以班为集体上交给教学秘书,如有什么错误就在成绩单上用红笔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