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2.44 KB
- 文档页数:10
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根据县委安排,我有幸参加金寨县赴上海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近10天的培训,我聆听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精彩的授课,从城乡规划管理、景观设计、城镇色彩、美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讲座,到外出参观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奉贤区美好乡村建设,再到学员们就我县城乡规划建议、垃圾处理等问题的相互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对城镇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结合我乡的集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今后开展工作也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一、增长了见识,认识到了城乡规划的重要性。
老师们结合案例的讲解及实地的考察让我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分不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合理的城市布局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环境生态发展的关键。
严格实施规划,对于加快区域内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增加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增长了才干,掌握到了城乡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
规划是先导、是龙头、是建设的纲领。
要想把乡域建设好,必须要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利用科学管理手段,强化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功能,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的框架逐步拉开,城市的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的功能日渐完善,使社会经济呈现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增长了动力,体会到了学习建设规划知识的紧迫性。
老师们的高深理论和实际的操作技能,让我望尘莫及、佩服羡慕,随之而来的是努力学习的动力。
特别是目前全县处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更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学习城乡建设规划方面的知识,多渠道收集材料和信息,学习其他地方经验,掌握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为乡域建设打好基础。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各个章节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二月,享受着假期带来的闲静之时,也读上了几本好书,如:《把时间当作朋友》。
此书作者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他经历丰富,与众不同。
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阴差阳错成了留学考试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
他写书,且畅销。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推荐那些觉得生活中无所事事(闲人的时间管理),或者每天忙碌却没有什么进步的朋友(忙人的时间管理)看看这本书,这本书你可以看做是讲达人的时间管理,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这本书让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叫《把时间当作朋友》,它的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更符合全文的内容。
从本质上讲,这本书也是一种成功学,尽管它花费了整整一个章节去打击所谓“成功学”。
所有的成功学不都在不厌其烦地去开启你的心智模式,所谓“改变了心智,就改变了想法,改变了想法,就改变了行动,改变了行动,就改变了习惯,改变了习惯,就改变了命运。
”。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恰恰不认为它不是一本管理时间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
李笑来的聪明之处是用自己的经历给你介绍了关于成功的常识,然后给它装上一个管理时间的套。
这本书很诚肯的告诉我们几个道理:1、你要有被别人利用价值,你才会走向成功。
所以不要在没有一技之长的阶段去玩人脉,这些对你而言是虚的东西,实的东西是积累让自己更强的技能。
这里你就明白李笑来打击的第一种成功学,当你还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却告诉你应该和更强的人(即使他们很乐意分享)在一起,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对。
2、要学会技能,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最大的障碍是耐心。
凡是可以速成的技能都不值钱,比如人人都可以骑自行车,这不值钱。
篇一: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新理论》读后感作者:c.亚历山大h.纳斯《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系统的描述了作者在1978年所做的关于城市设计的实验,并为我们构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在这套新的理论中,他们强调了一种整体性的创建。
“创建城市整体性的任务只能作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它不能单独靠设计来解决。
而只有当城市成形的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整体性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显然,“最重要的是过程创造整体性,而不仅仅在于形式。
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过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现具有整体感的城市”。
同时,作者将这本书称作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步。
的确,在我们分析欧洲过去城市发展的历程时,会发现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都具有一种亲切的整体性,在这些城市中,无论是大的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
然而,在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似乎都忙于解决单个结构或执行法规的规定,难以产生有机的整体感。
书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一”来创造整体性的过程,即“single makes wholes”。
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
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
1. 渐进的发展。
任何建筑项目都不可过大,要确保一种合理的大小混合比,保证在渐进发展中有一种合理的功能分配。
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
每个建设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它比起该项目自身要更大更重要。
经营某项工程的每个人必须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将试图帮助哪一种更大的正在出现的整体结构,并知道它将如何有助于产生这些整体结构。
3. 构想。
这条法则确定单个建筑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建筑是“由健全的现有建筑的构想中产生,而不是由“每个项目都必须先被感受和体验,然后才能将其表达为一种构想”,头脑内的某个概念产生”,即它是什么,建在哪?4. 正向城市空间。
《汉口原租界建筑装饰》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汉口原租界建筑装饰的研究现状 (3)二、汉口原租界建筑概述 (4)2.1 汉口原租界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6)2.2 建筑风格与特点 (7)三、建筑装饰元素分析 (8)3.1 铸铁艺术 (9)3.2 玻璃艺术 (11)3.3 石材雕刻 (12)3.4 绘画与镶嵌艺术 (13)3.5 家具与陈设 (14)四、建筑装饰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16)4.1 功能性体现 (17)4.2 象征意义解析 (18)五、建筑装饰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19)5.1 地域文化特点 (21)5.2 建筑装饰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 (22)六、结论与展望 (23)6.1 研究成果总结 (25)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6)一、内容描述《汉口原租界建筑装饰》犹如一座时光的博物馆,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书中以详尽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汉口原租界地区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装饰。
从典雅的欧式建筑,到古朴的中式庭院,每一处都凝聚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文化内涵和经济实力。
在这些建筑之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变迁。
无论是那精致细腻的雕花阳台,还是气势磅礴的罗马柱式,都无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这些精美的装饰不仅展示了建筑师们的高超技艺,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艺术繁荣的生动见证。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汉口原租界建筑装饰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口租界建筑装饰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武汉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仍屹立不倒的历史文化遗产。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汉口原租界成为了承载历史记忆的独特场所。
这些租界的建筑装饰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表达,更是历史与文化交织的见证。
建筑书籍读书心得【精品文档】建筑书籍读书心得篇一:《建筑十书》读后感《建筑十书》读书心得——读第一书有感《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因而是学习外国建筑史重要的一本课外拓展书籍,本篇文章就谈谈我阅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特鲁威阐述了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
“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
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
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
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 。
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
“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得高不可攀。
然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联系贯通之处,就容易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建筑书籍读书笔记1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一直存在一个偏见:认为教材都是编写得极差的。
想一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恐怕是人类(私自揣测)的一种逆反心理吧。
在上课期间,去图书馆查找过外建史的其他书,有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的《外国建筑史》感觉也还不错。
其他的一堆带彩图,五颜六色的书,也就骗骗小孩子不错。
这本书老师大概讲了一半,到文艺复兴就期末了。
正是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于是,考完试自己又接着看,后面的感兴趣的着重看了一遍,整个算是把书完整过了一下。
如果再多有一周时间让蒋老师把巴洛克风格、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这些讲一下自然是最好的。
再往后感觉都没有这么历史特征明显的时期了。
整个后面给人的感觉就是:走三步退两步。
历史稍有进步,马上又会出现对古代某一种风格的强烈崇拜,模仿。
古希腊,古罗马,哥特式。
再者即是,一味追求繁复,追求毫无疑义的浮夸的装饰,而脱离了建筑的本质:空间。
我想学习历史不是为了一定要记住哪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是为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让我们以史为镜,让我们知道一个建筑风格的形成到衰落是因为什么。
唯此,我们才不至于在设计中丧失了方向,重蹈历史的覆辙。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2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凭借自己生活的气候环境从而营透了许多适合居住的宫殿、陵墓、桥梁、楼阁、移至阶基以及大众化的民宅······梁思成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这本著作。
书中将中国建筑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到元明清以及清末民国的建筑物,可以说是详细的为我们将古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呈现给我们,尤其是那些黑白配图,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国的建筑历史建筑要素,还让我了解到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与历史事件,因为建筑形式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一本书中去感悟到许多,也应该学会很多。
一、作者简介(一)生平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奥地利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
他于1889年出版《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当时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而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几乎为零,壮观的纪念性建筑往往屹立在缺乏构思的、尴尬别扭的环境之中,该书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
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影响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了“城市的艺术”(Civic Art)这一专门领域。
对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的“有机生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外许多近现代城市设计著作如《城市艺术》(Civic Arts)、《城镇设计》(Town Design)、《城市空间》(Urban Space)等都引用他的论述。
英国建筑师吉伯德设计哈罗新城时,不能不说是受到西特的城市艺术学说的影响。
”(三)地位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在西方规划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常常将西特和他的这本书与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开端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西特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人,将此书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是不为过誉的。
”二、历史背景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总结出这些街道和广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提供了大量宜人尺度的公共空间,人们乐于在户外交流、活动。
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发展,城市不再以人为基准点而是汽车,快速路为设计原则。
而当时建筑的内部变得日益舒适,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对在外部空间中进行露天活动的欲望,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外出活动。
他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中世纪的城市原则,归纳出适应当时条件的城市建设艺术原则,提出了一条在城市内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和情感刺激的室外生活环境的美学途径,同时也奠定了建筑应是反映时代条件的有机的城市形态环境的一部分,注重城市空间形态与形体的设计。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篇一: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编制一、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虽然城市设计内容涉及从城市整体到城市局部小范围的空间环境,任务目标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可以从编制与研究两种角度出发。
(1)从编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比较重视与城市规划编织层次相协调,常以规划任务委托形式出现,以求城市设计将城市规划目标具体化,将规划目标与措施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上体现出来,最终又可将城市设计主要成果纳入到规划文件中,在不停层次规划内容中反映出城市设计成果。
(2)从研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则注重城市发展中所需解决的特点问题。
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只从宏观社会经济上研讨是不够的,对城市而言,在特定的物质空间中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社会各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其直观与可能性是寻求可行解决问题方案的有效途径,常常以研究任务形式委托出现。
城市设计可作为独立的规划成果,对城市发展的特定问题与区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物质空间与规划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研究工具,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工作相结合,为城市寻找更为合理的建设发展方案。
城市设计常常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成果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发展中发展目标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以发展目标为依据,来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来看,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与实务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作为探讨城市地区的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任务,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城市成片新开发地区或对城市十分重要并面积较大的地区,常常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适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创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与新的增长动力的城市设计发难,方案针对项目发展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潜在的实施内容提出物质形态层面的解决方案与相应的发展策略。
城市建筑读书笔记【篇一:《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
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由艾森曼主持再版。
《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
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
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
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
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由自身的建筑构成,由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
建筑读书笔记《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P2-P5 《建筑设计基础》--------------------P7-P9 《城市建筑学》-------------P10-P1410城市规划杨文杰100107022《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名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造型艺术之一。
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
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
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院、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
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概论读书笔记【篇一:建筑概论心得笔记作业】建筑概论之课程心得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学班级:142班老师:方绪民姓名:张建锋学号:1140540046日期:2014.01.14【摘要】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有时一种艺术创作。
建筑受诸多因素有关,与社会关系密切,,同时又影响周围。
【关键词】建筑艺术技术空间目的功能社会【正文】初识建筑,我根本不是很了解“建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东西,好像这是一个十分的高档的名词。
我脑海中对建筑的概念仅仅只是建筑——一般的房子住宅。
我们每天生活在建筑之中,但是什么建筑呢?我不懂,意识懵懂,至少对于建筑这方面我还是一个傻瓜。
但是看了《建筑概论》之后才发现,就仿佛打开了一道门,带给我的是无尽的震撼与惊叹,建筑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建筑的历史是如此悠久,建筑的形式是如此美丽。
我怀着一种憧憬与好奇的心态来到建筑课堂,我慢慢地、慢慢地的了解到所谓建筑不在仅仅局限在那小小的一个方或者一个圆之中,而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
一座房子,不是实心,从门进去,里面是一间间的房间,是空心的。
但如果它不是房子,而是纪念碑,则是实心的。
我直到现在才明白,建筑的空间是指空间占有,纪念碑的空间是在碑的周围,纪念碑也属于一种建筑。
此外,如果说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那么东方的的建筑则是木头的诗画,两者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说明了建筑具有强有力的时间性。
由此可见,建筑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建筑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一是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二是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两个方面的组合为建筑的时空属性。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
建筑提供给人们的空间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但也不能那么认为,凡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空间都是建筑。
物质材料的围合与分隔等形成独立于周围的特殊空间,空间的不同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组合形成一种艺术,建筑就是这么一种空间上的艺术,一体立体的感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种人们对于美的自然理解与喜欢。
建筑师继续教育读书笔记
序言
这份读书笔记旨在总结和记录我在建筑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所读
到的相关书籍。
通过读书笔记的整理,我希望加深对建筑领域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书籍一:《建筑设计原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作者系统地阐
述了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思维、建筑要素、空间布局等。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入理解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创作过程,并
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这对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
很大的指导作用。
书籍二:《建筑材料与构造》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以及建筑结
构的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各种建筑材料的
特点和使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建筑
结构的构造方法。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使我能够更加
独立地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书籍三:《建筑规划与设计》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从城市
规划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建筑规划的原则、方法和操作步骤。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建筑规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
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对我在城市规
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中非常有帮助。
结语
通过阅读以上这些书籍,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了自己
的建筑设计能力。
读书笔记的整理过程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建
筑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研究和积累,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第一页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第二页此书简要介绍。
作者:[美]亚历山大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5月第一章城市发展的思路i. 强调整体性新的生长是由原有的具体的、特殊的结构属性产生的。
ii. 整体性的特征:1. 整体性是渐近的:一步一步开始2. 是不可预测的3. 是连贯的4. 是富于感情的。
因为和我们密不可分—可能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在形成他并且被他形成,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iii. 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意义上都与过去发生的一切相联系。
第二章总法则壹大杂烩的思想:城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似乎毫不相关各执一端的动机。
这种大杂烩仍然是应该进行组织的,而不是完全的放任的伪民主。
“总之,没有整体的意识,这种著名的大杂烩只能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貳“每一个新的建设行为必须有一种基本职责:它必须创建一种连续的自身完整的结构。
”參认为产生整体性的过程“是通过逐渐产生出一种在空间上被定义为…中心区域‟(the field of centers)的机构而呈增长趋势进行的“。
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东南大学的那篇相关论文中所谓的自适应系统的系统的”基核“吧。
其实,作者在后边的补充说明中点出,总法则其实就是要求或者说追求一件事情:“建设的每一个行为,即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朝着创造整体性的方向进行的。
”这个事情我总是以为,他似乎还是在以一个欧洲的中世界小城为模版和榜样来认定一个城市,但是大都市还能够那么的机械的要求整体性吗?或者大都市的所谓的“整体性”是一种更加隐含或者说更加民主的东西?大都市中的法则是什么呢?肆但是,他提供了将一条法则付诸实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段:将一条不容易被实施的法则作为一种基本的上层导则,而根据它制定出一系列的是指具体化、可实施的“过渡法则”,这些法则具体而清楚,能够指导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
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艾森曼主持再版。
《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
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
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
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
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自身的建筑构成,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
在这一部分罗西阐述了类型学的观点。
多数关于城市的描述集中在其形式方面,城市建筑体虽然只能是城市的某一方面,但却是讨论问题最为具体的实际出发点。
每个城市建筑体都有其独特性,其特性取决于什么?更多取决于形式而不是材料,更取决于其在时空中发展出来的复杂属性。
新建的建筑就因为缺乏丰富的历史,而不能具有同样的价值。
因此我们就不能只讨论建筑的风格形式,而应该关注建筑留存的精神价值。
罗西提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问题:个体,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
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从新石器时期的茅草屋就开始,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随着住房、神庙和更为复杂的建筑出现,最初的类型出现。
类型根据需要和对美的追求的发展,特定的类型与某种生活方式相联系,尽管其表现的具体行状在各社会中不同。
昆西对类型下了定义:“类型”这个词不同于被精确模仿的对象,也不是一种作为原型规则的元素。
原型是一种依样复制的物体,是精确而确定的;而类型刚好相反,人们可以构思出完全不同的作品。
类型的模仿是需要情感和精神,类型是一种规则,是建筑的一种组织原则。
罗西提出的类型学研究的是不能进行缩减的元素,不能等同于一种形式。
例如住房,带有连廊的住房有悠久历史,出现在每个城市住宅中。
罗西认为住宅作为一种类型从古至今没有变过,改变的只是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
“类型是建筑的思想,最接近建筑的本质。
”要研究城市的结构,就不能单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城市建筑体。
当然罗西并不否认功能概念的合理意义,只是反对在功能与形式之间建立一种线性因果关系。
索尔曾写下一句话:“生命只能用生命本身来解释。
”根据功能的分类不是一种解释,只是一种描述体系,功能分来只是类型定义中的一个方面。
那到底从什么方面才能认识城市?每个人都会问这个问题。
罗西指出研究城市历史是比其他方式更有用的,但把城市看成历史学科又显然是错误的。
城市中有一些建筑长期保留下来,因为具有一种持续的活力,它们使城市带有过去形式的特征,使人们在今天仍能体验到过去的形式。
这些经久元素,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可以推进作业的元素,例如帕多瓦的拉吉翁府邸,其中底层被当做了零售市场,这种人们部分仍能使用的建筑;另一方面是变态的元素,例如阿尔罕布拉宫,孤立于城市之中,什么也加不上去。
这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我们仍能体验过去的形式,而后者则是孤立和异常的。
纪念物就是城市结构中的的固定元素,体现真正的美学意义。
当然城市主要是演变而不是保护,所以纪念元素在城市中保留下来肯定是因为它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元素。
历史过程中主要被提出有三种认识评价城市的论点。
罗西提出了一种特有的方式理解城市,城市被认为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建筑,居住区和主要元素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
历史上有三种论点支持其论点:第一种论点最重要,米利齐亚把城市建筑分为私密和共两大类,前者为住房,如别墅和住宅,后者则是指那些称之为首要建筑物的“重要元素”,如警察局、公共设施和仓库设备等,其他的部分则具有艺术品功能。
第二种论点,每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建筑物虽然没那么突出,但是你会因为他们的类型风格一致而感到这个城市很美,如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第三种论点,功能概念不依赖于形式,这里的功能指的是建筑物的目的,而不是自身的功能,例如:服务于公共卫生和安全目的的建筑物因其宏大、庄严而同属一类。
城市建筑体的集合特性是理解城市建筑的关键。
二、主要元素和区域概念主要内容摘录:这种趋于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但它也是公共创造的物体,成为城市建筑中的重要部分——《城市建筑学》第二章第1节整体考虑城市建筑体,完整的分析城市的某一部分,确定其中所可能具有的一切关系。
——《城市建筑学》第二章第2节罗西首先提出三个概念:首先,城市的发展有一个时间的尺度,即城市有先后之分。
这意味着可以根据时间坐标,把本质不同的可比现象联系起来;其次。
城市空间是有连续性;第三,城市结构中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主要元素,它们据有延缓或加速城市过程的力量。
城市在本质上不能被缩减成单一的东西,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
但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区域的形式有助于分析城市本身的形式。
罗西认为城市中有两个主要的持久元素:居住区和纪念物。
居住区就是城市形成的一部分,与城市演变和性质密切相关,居住区自身部分组成,又反过来构成城市的形象。
居住区作为单个的住房是可变化的,但作为一种类型是不会发生变化。
“纪念物在城市中长久保留下来,是城市变化中的固定点,它们比经济规律更有力。
”纪念物重要的不仅是其建筑的风格和纪念性特征,重要的是它的历史和建设。
就像人们在摧毁巴士底狱时,法国人是在消除其形象所象征的几百年的凌辱与悲伤。
罗西特别强调纪念物的作用。
他认为记忆尤其依靠于确定的纪念物来表现,特殊的建筑于他们的纪念品质可以抵挡住时间的侵蚀。
“一个真正的纪念物赋予城市的不只物质上、视觉上的表现,它赋予城市以意义。
”但似乎在一些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中,纪念物的作用还是挺微弱的。
当然纪念物并不是唯一的主要元素,罗西认为规划也是一种主要元素。
经过规划的城市核心也是一个主要元素,例如巴西利亚的三权广。
那种认为规划会很严格的限制城市空间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规划只是城市很多元素中的一个。
三、城市建筑体的个性主要内容摘录:尽管在最为衰败的时期,城市也并没有真正死亡,而只是出于一种惊恐状态——《城市建筑学》第三章第六节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而且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和场所相联——《城市建筑学》第三章第7节采用集中布局的建筑具有双重功能它会最有效地使灵魂自地到达其冥想的境地,以此达到某种使观者心灵升华和净化的目的——《城市建筑学》第三章第三节建筑。
在古典世界中,任何建筑物或城市的选址都很重要,地点就是场所精神,地方守护神来控制的。
“场所是某一特定地点与其中建筑物之间的某种关系,既独特,又普遍。
”“最伟大的建筑作品更多是社会而不是个人做创造的,它们是个民族辛勤劳动的产品,不是天才的灵感所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遗产,是长期积累的财富,是人类社会不断升华的沉淀,一句话,它们是一类结构。
”——维克多雨果正是建筑和它所包含的记忆的综合构成了城市建筑体的结构,而城市是一系列价值的综合体。
这些价值与建筑自身的组织和功能没什么关系。
像雅典这种城市所表现出来的城市思想,远远超越了它们自身的物质形式。
像古巴比伦这种城市更是一种极端,除了物质形式消失以外,具有其他的一切。
可以说,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而且城市和记忆一样与物体和场所相关联。
记忆或者说历史,就是理解整个城市复杂结构的线索。
四、城市建筑体的演变主要内容摘录:同说有城市建筑体一样,城市也只能通过对空间和事件的严格参照来定义——《城市建筑学》第四章第1节人们可以看到,为解释现代城市根源而武断编造出来的一些论点成痛苦之一。
与之相反,所有时期中的一切被压迫阶级或多或少地受到住房短缺的折磨——《城市建筑学》第四章第6节这一章探讨了影响城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罗西认为:城市的性质和这些力量产生转变效果的具体方式对理解城市的力量会有很大的帮助。
并认为规划是一种现代现象,经济力量是其主要影响,这也使得经济因素会在城市演变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经济因素并不能完整解释城市建筑体的结构。
有些建筑的产生,肯定不是因为经济的需要,而是城市本身的需要。
另外作者也提到了政治因素,政治是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政治是一种选择。
”人们总是且只能通过政治体制来最终选择城市的形象,但这种选择是一种集合意愿,并非一人多能决定的。
最后罗西把建筑上升到一种新高度:“城市的法则或许就像控制个人生活命运的那些法规一样。
每一部传记都有自身的乐趣,尽管它被限定在出生和死亡之间。
当然作为人类卓越成就的城市建筑就是这部传记的具体体现,他超越了我们所认识的城市的意义和情感。
”五、随想读完《城市建筑学》,自己对于自主性建筑的理解又通透了点,可以说罗西对于自主性建筑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正是有了一种理论的知道,建筑的自主性就更明确了,同时罗西对于类型学的思考,对于其他学科的交叉,又更深层次的去推进了建筑自主性的发展,自主不意味着自闭,只有这样建筑学才能发展壮大。
“书中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同时对现代建筑所深切关注问题的赞同中,也折射出对现代建筑的忧郁”。
关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概念追求方面,罗西重新引入了历史学与类型学的基本”原理,但这种引用不是要留恋往事或运用缩减式的科学方法,相反,历史被类比为一个度量时间而且又被时间所量度的“构架”,在罗西看来,建筑的历史就在建筑的实体中,正是这种实体构成了城市这个分析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