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共关系理与实务第4章
- 格式:ppt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50
第四章沟通协调第一节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沟通协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重要途径。
本节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自己与家人、老师和同学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学会对学校及一般社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公共关系进行沟通协调。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含义,理解不同对象公共关系的特点和要求情感目标:学会运用公共关系对一般社会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协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员工关系教学难点:员工教育中的形象识别系统、员工的福利待遇和非正式团体中的“意见领袖”。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法、讲述法、练习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表现手段教学用时组织课堂师生互致问候,准备上课新课导入案例导入,强调内部公众关系是公关工作的起点,内求团结,方能外求发展。
内求团结是企业内部公关的根本目的,而员工关系,又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关系,以此导入新课用幻灯片例举实例建议用时5分钟讲授新课一、组织内部公关的定义及相关知识要点用幻灯片展示建议用时5分钟二、处理员工关系的基本要求1.举例说明员工关系的要求2.教师总结用幻灯片展示建议用时10分钟2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课堂外延】1.关于形象识别系统:详见教参2.关于员工的福利待遇:详见教参3.拓展训练:设计情境:某厂长治厂很严,能干而又散漫的工人小任上班擅离职守,被厂长扣发了奖金。
小任不服气,怒气冲冲地来找厂长:“你们凭什么扣发我的奖金?为什么那些干活儿不如我的人不扣?你们这么做是不是鼓励我们上班消极怠工?” 问:如果你是这位厂长,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建议】1.本节课应多运用案例进行讲授,并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内部公关意识。
2.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用如下蒙牛集团针对员工关系总结的两句话:(1)蒙牛的成功在于善于“经营人心”:在企业内部,注重向下经营人心,以聚揽人才,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市场上,善于经营客户之心,消费者之心,善于抢占其心智资源,建立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公共关系绪论1.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对于公共关系的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理解和把握:第一,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社会组织自身的良好形象。
第二,公共关系是由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
第三,公共关系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活动。
第四,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公共关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双向传播为手段。
2.公共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搞好公共关系工作,“对于扩大信息交流、促进商品流通、沟通企业联系、建立新型人际关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共关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在社会生活中,公共关系能够促使个人的观念更新,帮助个人能力的提高。
公共关系通过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促使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
3.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哪些?公共关系以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为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它在现代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概括起来,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主要有情报功能、参谋功能、宣传功能、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五个方面。
4.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职业原则有哪些?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注重公众利益原则、科学性原则。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公共关系要求公关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恪守公共关系的职业原则。
具体说来,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当而且必须遵循如下职业原则:尊重并维护公众利益和个人尊严。
遵守社会公德。
以事实为依据。
诚实信用。
遵纪守法。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1.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
它是近现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浪潮日益高涨和大众传播日益现代化的产物。
第四章习题一、单选题:1、态度“质”的改变是指( B )A态度一致性的改变B态度不一致性的改变C态度两极性的改变D态度针对性的改变2、在下列气质类型中,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的是(A)A多血质型B胆汁质型C粘液质型D抑郁质型3、下列不属于流行现象的是( B )A一窝蜂B流言C时髦D时狂4、态度外显因素是( C )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5、对于新的构想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直至压倒多数的人都采用时才加以采用的是( B )A落伍者B后期追随者C早期采用者D前期采用者6、在下列流言类型中,具有制造分裂作用的是( C )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喜悦流言7、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是:( C )A认知B情感C意图D思维8、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C )A宣传因素B团体因素C社会因素D个性因素9、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B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0、人生观的核心是( D )A态度B需要C兴趣D价值观11、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 C )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12、“五四运动”、“大生产运动”、“学先进活动”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 D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3、“刻板印象”又称为( D )A.首因效应B.近因作用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4、“名人广告”、“名流公关”利用的是( C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4.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文章是( B )A.《动机与人格》B.《人类动机理论》C.《有效的公共关系》D.《公众舆论的形成》15.态度形成的基础是(A)A.认知B.情感C.意图D.情绪16.人口膨胀、青少年犯罪属于( B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17、在知觉偏见产生的原因中,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被称为( B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8.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的国家是(A)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19.首次阐明人们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D )A.霍夫兰B.纳普C.阿什D.布林20.商战、心战属于舆论形态中的( D )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运动D.社会冲突21.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D )A.自尊需要B.胜任需要C.成就需要D.优势需要22、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C)A.高级需要B.低级需要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23.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A)A.愿望流言B.恐怖流言C.攻击流言D.喜悦流言24、马斯洛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A.自我实现的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生理的需要25、在需要层次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是指(A)A.社交需要B.安全需要C.生理需要D.自尊需要26、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是指人的(B )A.需要B.态度C.知觉D.心理27.从“喇叭裤”到“健美裤”表明流行的特点具有(A)A.两极性B.新奇性C.时效性D.周期性28、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被称为(C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定型作用D.晕轮效应29.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对应的特定对象,这是指(B )A.态度的社会性B.态度的针对性C.态度的协调性D.态度的两极性30、第一印象往往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这一心理现象是(A)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二、多选题:1、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有(ABCDE )A社会因素B团体因素C宣传因素D个性因素E态度系统特性因素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低级需要包括(AB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3、在下列情况中,团体中的个人不易从众的有(CDE )A重视人际关系B重视组织原则C情绪稳定D整体观念不强E在团体中的地位高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ACE )A能力B兴趣C气质D信念E性格5、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决定因素有(ABC )A.团体方面B.个人方面C.问题本身D.外来压力E.外来影响6、布林认为,决定心理抗拒强弱的因素有(ABCD )A.对自由的期望B.对自由剥夺的威胁C.自由的重要性程度D.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E.逆反心理7、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流行可以分为(CD )A.流言B.舆论C.时髦D.时狂E.盲从8、一般说来,构成态度的要素包括(ABC )A.认知B.情感C.意图D.知觉E.需要9、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包括(ABCDE)A.需要和动机B.兴趣C.性格D.气质E.经验知识10.流行的特点有(ABCD)A.新奇性B.时效性C.周期性D.两极性E.单极性1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ABC)A.舆论对象B.舆论主体C.意见D.建议E.态度12、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具有的特点有(ABCDE )A.有共同话题B.参与议论过程C.自发性D.松散性E.层序性13、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CDE )A.需要和动机B.经验知识C.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D.对象和背景的差别E.对象的组合14.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高级需要是指(C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尊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15、常见的“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有(ABC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E.远因效应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价值观的因素。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第1章绪论【教学互动1-1】教学提示:巴纳姆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噱头宣传确实有些不大光彩,而且为了达到目的,他几乎无时不在编造谎言,隐瞒消息来源。
这些都是与真正的公共关系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
○单项选择1)D 2)C 3)C○多项选择1)ABCDE 2)ABCDEF△判断题1)错2)对3)错▲主观题△简答题1) 简述艾维·的公关思想。
艾维·李提出了“说真话”的公关思想。
他说,一个集体、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若想获得良好的名声和影响,唯有把实情公之于众,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一切情况都亮相给公众,而不是通过说假话愚弄公众或者对公众封锁消息等手段,来赢得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假如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的确不利于组织,那么就应该积极调整公司和组织的行动,同时还要向公众解释,而不是去隐瞒真相。
2) 简述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两者的主体和对象不同、两者采取的手段和欲达到的目的不同。
3)简述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
公共关系与广告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播的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论述题1) 公共关系的原则有哪些?公共关系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互惠互利的原则、全员公关的原则、开拓创新的原则、立足长远的原则、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 论述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有:社会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物质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社会文化条件——管理学的核心由“理性”转向“人性”。
3)举例说明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的联系主要在: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区别:1)目标不同2)手段不同3)范围不同▲案例分析分析提示:如果仅看表面情况,恒天然比中国企业似乎更为主动,更坦诚而且更为消费者负责,但是如果将中外企业处理危机的措施归之于道德,显然无助于了解事情本质。
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对2由于公共关系公司具有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对问题分析比较客观等优势,所以即使设立了公关部的组织,也常常请公共关系公司为其提供这种咨询服务,这是公关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
咨询性服务是一种硬件服务。
错3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
错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同时还应有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基本技能。
对5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错6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的职能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机构性质上看,公共关系部的首项特点应该是(b)。
选择一项:A. 协同性B. 专业性C. 自主性D. 服务性7设置公共关系部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任何一个组织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原则(b)。
选择一项:A. 自主性、服务性、专业性B. 规模适应性、整体协调性、工作针对性、机构权威性C. 专业性、协同性、自主性、权威性D. 规模适应性、工作针对性、整体协调性8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b)。
选择一项:A. 销售部门B. 广告宣传部门C. 接待部门D. 办公室9公共关系部的组织机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目前,(a)在我国组织中应用比较普遍。
选择一项:A. 部门并列型B. 总经理直接负责型C. 部门所属型D. 办公室10(d)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选择一项:A. 公共关系学者B. 公共关系部门C. 公共关系顾问D. 公共咨询公司11(c)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教案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教案
课程类型:理论课程 + 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技能,包括公关策划、实施、评估等;
3、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1 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内涵 1.2 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 1.3 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章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
2.1 公共关系主体——组织与公众 2.2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分类与公众心理
第三章公共关系传播与媒介
3.1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3.2 公共关系媒介及其应用
第四章公共关系策划与实施
4.1 公共关系策划概述 4.2 公共关系策划的流程和方法 4.3 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
第五章公共关系实务案例分析
5.1 企业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5.2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5.3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2、实践课程:公共关系策划与实施、模拟公关活动等。
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
2、课后作业:读书报告、小组讨论成果等。
3、期末考试:试卷考核、实践操作评估等。
教学资源:
1、教材:《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2、参考书目:相关公共关系著作、期刊、论文等。
3、网络资源:公共关系相关网站、数据库、电子期刊等。
4、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音响等。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教案基础教学部中文分部李印平一、课程定位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是研究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理论与普遍原则,是探讨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有效性的规律,是提高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科学。
会电专业的公共关系课程,是以会电为立足点的一种专业的公共关系课,是公共关系学理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公共关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本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总目标会计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式的子系统,与社会组织内部、外部的组织或个人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如果关系沟通不畅,没有其它部门或个人的合作与配合,会计工作将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会电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公共关系素养,是搞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本课程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学生在接触、认识、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更新公共关系观念,提高公共关系能力和素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公共关系原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传播、CIS设计、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关礼仪,培养学生接手公关工作的基本技能,促成基本的公关能力,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公关场合和要求即时应对。
同时辅以适当的公关实务操作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等,为其今后在职场交际中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当前和以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公关需要。
(一)知识目标·掌握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要素、特征与产生发展的历程·重点掌握构建公共关系的三个要素与RACE工作程序(二)能力目标·能够在将来的会计工作中树立公共关系意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公共关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危机公关与初步的CIS设计。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念·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运用公共关系自觉抵制庸俗关系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教学应更加瞄准就业后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内涵公共关系从业者是以一个中间人的身份,同时为其所代表的组织和所有与此组织有关的公众服务。
因此,公共关系从业者既要对组织负责,又要对公众负责。
他通过信息传递使组织公众理解其政策.公共关系包括所有与公众有关的研究:收集公众信息,对管理公众态度和反馈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制定政策以证明对公众责任的关注,并不断评估所有公共关系项目的效果。
这种包办角色涵盖了所有监测和影响公众民意的一切活动.一、国际公共关系定义综述传播管理说传播策略说公司形象说声誉管理说关系管理说关系策略说建立社区感说二、国内公共关系定义综述组织形象说: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一门学科和艺术。
(余明阳)关系协调说: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赢得支持与合作、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李道平)传播沟通说: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廖为建)关系生态说:公共关系是组织——公众—-环境系统的关系生态管理。
具体地说,就是社会组织运用调查研究和对话传播等手段,营造具有公共性、公开性、公益性和公共舆论性的关系生态,以确保组织利益和公共政策的和谐。
(陈先)三、公共关系内涵-—确立了基本内涵: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关系;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公共关系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四、公共关系的内涵层次公共关系是—-状态→活动→思想观念→学科→事业公共关系观念是指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意识,既有显而易见的公共关系观,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与理解。
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五、公共关系的特征人情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第二节公关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1.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2.公共关系的客体-—有关公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