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272.46 KB
- 文档页数:12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布鲁纳曾精辟地总结了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要发展趋势: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这里所讲的研究原则主要是指方法论原则,主要是从方法的角度,总结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探讨科学研究的过程。
1.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应采用客观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2.整体性原则: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发展性原则: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
4.教育性原则: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为活动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按要求的不同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一定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测量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量表测定人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6.教育行动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探讨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1.选择和确立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5.收集和整理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人的心理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
19世纪以后,解剖生理学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心理的物质载体是人脑而不是心脏,即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人脑的机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认知主义ﻩ苛勒的顿悟理论ﻩ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接受教学(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ﻩ罗杰斯马斯洛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教育心理学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旨在深入探究学习与教学的心理机制,为实践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动机等,以及这些心理过程与学习、教学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一般来说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
实验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控制变量来探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调查研究则以问卷调查为主,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观点和情况;观察研究则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三种。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观察和衡量的,因此可以通过学习一定的刺激与反应规律,达到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认知心理学则强调个体的思维和感知过程是学习发生的关键,通过对思维、记忆、推理等心理过程研究,深入揭示学习的机制和规律;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道关怀,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内在价值观和个性特质的学习者,教育者应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意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很多方面,如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成就及其测量、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室管理、学校文化和组织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制定帮助措施、评估学习成果以及推行教育改革等。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人的学习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学科,是探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生物机制等基本问题的一门科学。
人们通过心理学的研究从中了解人类的心理特征,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发展、人格等多个领域,因此心理学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是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它研究的是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等问题,同时也考虑教学环境、教师的作用和教育政策等外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旨在帮助教师和学校制定教育计划和策略,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密切。
教育心理学是站在教育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问题,帮助学生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
而心理学则是从广义上研究人类的认知、行为、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研究更加全面,不仅限于教育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学习的规律,并开发和应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素质。
教育心理学也研究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工具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学习和记忆。
教育心理学家探讨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研究了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喜好和学习风格等因素对学习成就的影响,以及利用记忆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优化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研究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学者们可以善于识别学生的精神障碍、焦虑、学习压力等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心理学还涉及到发展心理学。
通过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教育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发出适合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一.名词解释9.情境性认知: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0.内化动机:是指由外在因素激发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意义的内在认同和追求,并成为学习的主导动力。
11.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
这种潜能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及形成与社会环境的灵活适应。
12.尊重的需要:指被人认可、赞许、关爱等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要。
13.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14.高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得、灵活的知识理解,并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5.个别化教学:二.判断说理题(一)学习动机的分类按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正确高尚的动机:错误低级的动机。
按起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按动机起作用的大小:主导性的学习动机;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按内外维度: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按强弱标准:普遍型动机和偏向型动机。
(张春兴)(二)归因理论(227)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每当这时人们就会去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适当对其进行解释,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
如一个学生将某次考试成绩不佳归因为运气不好或归因为自我努力不够,这两种归因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归因为运气不会提高其学习动机,归因为努力不够很可能会使其提高学习动机。
这一理论认为行为的归因有两种:一是环境归因/外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如他人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不必负责任;二是个人归因/内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心理学概论:涉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
2.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涉及学习的过程、因素和规律等。
3. 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发展等内容,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认知发展和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5. 人格心理学:包括人格的定义、特征、形成因素等内容,了解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6. 社会心理学: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行为等内容,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中的社会互动。
7. 教育测量与评价:包括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测量方法、测试的设计和解释等内容。
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治理、教师能力和角色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考试成绩。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发展过程、规律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阶段。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成长过程。
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儿童发展的关键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理论有阿道尔夫·霍夫曼的身份形成理论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指的是从青春期结束到晚年期的成熟过程。
成人的身心健康、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都与其成人发展密切相关。
成人发展的重要理论有克劳斯·皮斯特莱克的传统发展理论和列维森的长寿发展理论。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
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常见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进行的,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认知主义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构造主义:构造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主动构建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常见的构造主义理论有荷兰心理学家范赖克的概念建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德鲁的个案研究法。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第三节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第三部分学习理论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第二节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第三节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第一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人本主义教学应用第四部分学习心理第八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理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第九章知识建构第一节知识概述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第三节知识迁移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第二节问题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创造性第十一章自我调节学习第一节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理论第二节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第三节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第十二章品德学习第一节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培养第二节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第三节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第四节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矫正第五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三章有效教学第一节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模式第四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第十四章课堂测评第一节课堂测评概述第二节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三节非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四节课堂测评的使用第十五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的物理环境第三节课堂的社会环境第四节课堂管理涉及与特殊方法第五节学生的行为管理第六部分教师心理第十六章教师心理第一节理想教师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教育心理学产生的背景1.十九世纪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2.十九世纪心里科学的发展2.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造心里实验室3.心理测量与心里实验成为当时心理科学迅猛发展的两大支柱。
4.早期著作: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乌申斯基《教育人类学》(或者《人事教育的对象》)5.实验教育学运动倡导者:德国理论家莫依曼和德国拉伊6.美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泰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发表《教育心理学》7.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要派别:联结派(华生、格斯里、赫尔、盖茨、斯金纳);认知派(德国格式塔、维特海默、考夫卡、苛勒)8.认知派同联结派在学习理论上的对立:(1)认否认刺激与反映间的联系是直接而机械的,认为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的。
(2)认知派认为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而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3)认知派主张对学习问题应注重对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的研究。
9.联结认知派(托耳曼和加涅)观点:(1)、刺激与反映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着被称为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
(2)、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3)在学习问题的研究上他们强调不仅要注重外部反映与外在条件同时要注意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
10.人本主义学派(帕克和杜威倡导进步教育运动,罗杰斯(1969《自由学习》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入的学习,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
用倡导者代替教师称号。
)与马斯洛11.苏联乌申斯基、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1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1949-1958学习改造阶段,2.1959-1966纠正错误阶段,3.1966-1976萎缩凋敝阶段,4.1976后重新焕发生机1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1.成为心理科学中的一个较发达的分支,2.研究成果显著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出许多教育教学、心理学观点,积累了大量资料,3.对教育实践作用越来越显著。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究。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