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的标定方法研究_高文斌王洪光姜勇潘新安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8
模块化自主变形机器人设计探索RESEARCH ON DESIGN OF MODULARIZED AUTONOMOUS DEFORMATION ROBOT文/图_TextPhoto_毛昕 陈汗青 朱延河 王爱红等1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不断融合,社会创新的不断深入,创新驱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机器人设计逐渐成为了引领智能创新设计制造发展的方向之一。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主力(涵括武汉理工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学术力量)的机器人设计团队,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及社会问题为导向进行创新设计,自主研发了模块化自主变形机器人,获得了2018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11.设计背景一项设计的发展与深入要根植于时代和社会,模块化自主变形机器人在设计伊始就针对当前的政策、社会以及科研等方面的背景进行了调研与论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2“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32016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发布,对于大力发展机器人的国家政策不断出台,机器人的发展迎来了关键时期。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深入,我国智能机器人在国防、制造、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机器人设计创新方面的发展却并不乐观。
在面对我国“工业2025”、“一带一路”,特别是如抢险救灾、空间探索、海洋开发、文化考古等重大需求时,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亟待发展。
模块化自主变形机器人概念诞生于20世纪 90 年代,为从根本上解决机器人如何改变形态、适应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模块化机器人通常由结构相似的基本模块组成,模块单元集合了探测、通讯、感应、运动等相关功能,一定数量的模块群可以组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通过改变模块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就能够改变机器人的整体构型。
例如可以从一张桌子变成椅子等等,这种新概念机器人从根本上为实现“构型重建、一机多用”提供了可能性。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更换模块的模块化机器人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伟,张佺枝,傅聪,虞洋,齐子昂,梁大榜,冉光龙,朱天华,伍西秀
申请号:CN202010010520.6
申请日:20200106
公开号:CN110979492A
公开日:
202004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模块的模块化机器人,包括底盘模块、执行模块和行走模块,所述底盘模块包括底盘框、底板和螺纹柱,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上甲板和第一倒梯形插键,所述行走模块包括履带板和第二倒梯形插键,所述上甲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执行模块与所述底盘模块拆卸方便;所述履带板与所述底盘框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更换不同的行走模块时,只需要把行走模块向下推出即可将行走模块一体拆下,使得所述行走模块与所述底盘模块拆卸方便,从而解决了模块化机器人的模块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石燕妮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模块化工业机器人重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振华,薛严冰,孙克争,周雪峰,许琳娜
申请号:CN201710701727.6
申请日:20170816
公开号:CN107471206A
公开日:
201712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式可重构模块化智能工业机器人重构系统,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体积较小、开放性高,工作寿命长、功耗低,可以有效地对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进行构型选择与重组控制,提高终端的使用移植性与实用性,降低用户的升级成本,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了相应的重构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准确率高,可以很好的满足柔性生产线对生产快速重组的需求,其相对可重组性、独立性使系统容易扩展和定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便于系统的升级,智能化的关节模块可以方便地实现各关节的分布式控制。
申请人:大连交通大学
地址:116028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的拓扑构型优化高文斌1,2王洪光1 姜 勇1 潘新安1,2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采用遗传算法对一种关节型模块化机器人系统面向任务的拓扑构型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㊂对任意机械臂拓扑构型组成模块的类型㊁参数㊁数量及模块间连接顺序和装配方位等信息进行了二进制编码㊂按照性质不同将设计要求划分为刚性要求㊁柔性要求及刚性+柔性要求,对不满足刚性要求的拓扑结构通过过滤器处理以提高效率,对其他拓扑结构进行构型评价并以评价结果的加权和的形式建立构型评价函数㊂以自由度最小为主要优化目标,结合遍历法和遗传算法给出一种拓扑构型优化设计方法㊂构型优化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㊂关键词:模块化机器人;可重构;构型优化;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T P 24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4.12.003T o p o l o g y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p t i m i z a t i o n f o r aM o d u l a rR o b o t G a o W e n b i n 1,2 W a n g H o n g g u a n g 1 J i a n g Y o n g 1 Pa nX i n ’a n 1,2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R o b o t i c s ,S h e n y a n g In s t i t u t e o fA u t o m a t i o n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S h e n y a n g,1100162.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00049A b s t r a c t :As t u d y o f t a s k ‐o r i e n t e d t o p o l o g y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f o r a j o i n t t y p em o d u l a r r o -b o t s y s t e m w a sc a r r i ed o u t b a se d o n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T h e t o p o l o g y c o nf i gu r a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u c h a s t h em o d u l e t y p e s ,p a r a m e t e r s ,q u a n t i t y ,a s s e m b l i n g s e q u e n c e a n d o r i e n t a t i o n s o f a n y g i v e nm a n i pu l a t o r w e r e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 b i n a r y c o d i n g .D e s i g nr e qu i r e m e n t sw e r ed i v i d e di n t oh a r do n e s ,s o f to n e sa n d h a r d +s o f t o n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p r o p e r t i e s .T h e t o p o l o g y st r u c t u r ew h i c hd i dn o tm e e t t h e h a r d ”r e q u i r e m e n t sw o u l db e p r o c e s s e db y f i l t e r s t o i m p r o v et h e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o t h e r s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 d t h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w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w e i gh t e d s u mo f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T a k i n g t h em i n i m i z e d d e g r e e ‐o f ‐f r e e d o ma s t h em a i n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a t o p o l o g y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d e s i g n m e t h o dw a s g i v e nb a s e do n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t r a v -e r s a lm e t h o d a n d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t h em e t h o dw a s v e r i f i e d t h r o u g h a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e x pe r i m e n t .K e y wo r d s :m o d u l a r r o b o t ;r e c o n f i g u r a b l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p t i m i z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 收稿日期:2013 01 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05048);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R L Z 200802)0 引言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模块间组合的多样性来解决机器人面临任务多样性㊁复杂性的问题[1‐3]㊂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可组成的机械臂数量可能是巨大的,选择合理的构型来完成给定工作任务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可描述如下:从模块库中选择模块类型㊁参数㊁数量,确定模块间的安装顺序和装配方位,给出可满足设计要求的构型㊂全局优化方法可同时考虑多种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有效避免局部最优解,在机器人的构型优化中应用广泛[4‐5]㊂构型评价函数是优化算法实现的关键,模块化机器人构型评价函数的构建方法有两种:①根据重要程度为各个设计要求指定相应的权重系数,以评价结果加权和的形式建立评价函数[6‐8]㊂②选定一个或多个设计要求构建评价构型,将其他设计要求看作设计约束,当构型与设计约束冲突时,将不经评价计算直接剔除以提高效率[9‐11]㊂目前评价函数构建过程中对设计要求的划分不尽合理,某些设计要求同时具有设计约束和优化目标的性质,仅作为设计约束则该项指标得不到优化;仅作为优化目标,会增加不必要的计算量,降低构型综合的计算效率㊂在机械臂的优化设计中很难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不同自由度机械臂的性能,例如通常来说具有较多自由度的机械臂容易获得较高的灵巧性,而提供相应自由度的关节模块是一个集成通信㊁控制及驱动系统的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的机械电子模块㊂增加自由度意味着增加模块,而模块的自重会增加机㊃475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2期2014年6月下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械臂的负载㊂从提高负载能力和减少成本的角度考虑,应该根据任务要求搭建所需自由度最少的机械臂[11‐13]㊂本文以笔者所在课题组研制的一套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实验系统(m o d u l a rr e c o n -f ig u r a b l er o b o te x p e r i m e n ts y s t e m ,MR R E S )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设计要求的重新划分,以自由度最少为优化目标,结合遍历法和遗传算法给出了一种用于M R R E S 的拓扑构型优化设计方法㊂1 M R R E S 的系统构成MR R E S (图1)是一个基于C A N 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由上位机㊁24V 直流电源和模块库组成㊂上位机完成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并控制机器人完成动作㊂模块库(图2)由夹爪模块(G )㊁转图1 模块化机器人实验系统(a)夹爪和基础模块(b)转动关节和伸缩关节模块(c)直线连杆和平行连杆模块(d )Ⅰ型直角连杆和Ⅱ型直角连杆模块图2 M R R E S 的组成模块动关节模块(J R )㊁伸缩关节模块(J P )㊁直线连杆模块(L C )㊁平行连杆模块(L P )㊁I 型直角连杆模块(ⅠL R )㊁I I 型直角连杆模块(ⅡL R )以及基础模块(L B )组成[14]㊂2 构型编码及运动学分析模块化机器人构型综合的设计变量包括模块类型㊁参数㊁数量㊁模块间的安装顺序及装配方位等㊂对拓扑构型的合理编码是通过遗传算法实现拓扑构型综合优化的基础㊂2.1 构型编码机械臂的拓扑结构信息是离散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㊂关节模块有2种编码,可用1位二进制数表示;连杆模块有4种编码,可用2位二进制数表示,编码方式见表1㊂表1 模块类型编码J R J P L CL PIL RI IL R100011011如图2所示,在每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分别建立输入坐标系(下标0)和输出坐标系(下标1)㊂按照右手螺旋法则,近夹爪端模块绕近基础端模块Z 轴的正向转动的角度为装配方位角㊂模块间可选择的装配方位角有4种:0°㊁90°㊁180°㊁270°,可用2位二进制数表示,见表2㊂表2 装配方位编码0°90°180°270°01111每种连杆模块有8种长度,可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见表3㊂其中,n 是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形式㊂表3 模块长度编码l Bl Cl P l R Ⅰl R Ⅱ长度(mm )0+5n40+5n180+5n 89.5+5n 89.5+5n2.2 编码示例由基础模块和关节模块组成的子装配体的拓扑结构如图3a 所示㊂基础模块的高度为5mm ,关节模块相对于基础模块的安装角度为90°,图3b 所示为对应的二进制编码㊂关节模块与连杆模块组成的子装配体的拓扑结构如图4a 所示㊂子装配体的拓扑结构信息如下:关节模块i 为转动关节;连杆模块i 为I 型直角连杆,长度为89.5+5n =94.5mm ,相对关节模块i的装配方位为90°;关节模块i +1相对连杆㊃5751㊃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的拓扑构型优化高文斌 王洪光 姜 勇等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基础模块子装配体(b)二进制编码图3 基础模块子装配体编码模块i 的装配方位为180°㊂该子装配体的二进制编码如图4b 所示㊂(a)子装配体(b)二进制编码图4 子装配体编码对于一个n 自由度模块化机械臂,其拓扑结构的二进制编码如图5所示㊂图5 构型的二进制编码2.3 运动学分析一个n 自由度机械臂的拓扑结构信息(模块的种类㊁参数及装配顺序和方位)可以通过对构型进行编码解码获得㊂当所有关节都处于零位时,i 号关节的输入坐标系相对基础模块输入坐标系位姿的齐次变换矩阵为T i =T B B T Ji i =1T i -1T J i -1J T L i -1T L i -1L T Ji i =2,3, ,n T n T J n J T L nT L n L T G T Gi =n +ìîíïïï1(1)R i p i éëêêùûúú01=n i o i ωi p i éëêêùûúú0001式中,T i 为位姿矩阵;R i 为3×3姿态矩阵;n i ㊁o i ㊁ωi 为R i的各列;p i 为位置矢量;T B ㊁T J i ㊁T L i ㊁T G分别为基础模块㊁i 号关节模块(处于零位)㊁i 号连杆模块㊁夹爪模块的输出坐标系相对于各自输入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B T J1㊁J T Li㊁LT G分别为关节模块㊁连杆模块和夹爪模块相对于其前一个模块的装配方位;T n +1为夹爪模块的输出坐标系相对于基础模块位姿的齐次变换矩阵[14]㊂由式(1)可知,对于转动关节模块,关节旋量坐标为[15]ξi =v i ωéëêêùûúúi =-ωi ×p i ωéëêêùûúúi (2)式中,v i 为矢量,具有速度的量纲㊂对于伸缩关节,关节旋量坐标为ξi =[ωi 0]T(3)对于任意给定的n 自由度模块化机械臂,运动学模型为f B G (θ)=e ^ξ1θ1e ^ξ2θ2 e ^ξn θn T n +1(4)式中,θi 为单个关节变量;θ为各个关节变量组成的关节运动矢量㊂3 构型综合3.1 设计要求如图6所示,构型综合的设计要求可以划分为模块层次的设计要求和机械臂层次的设计要求㊂设计要求可以分为3种: 刚性要求”㊁ 柔性要求”㊁ 刚性+柔性要求”㊂ 刚性要求”是必须满足的要求㊂ 柔性要求”没有给出必须满足的刚性图6 设计要求㊃675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2期2014年6月下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目标,优化设计的目的是找到一个优化解㊂ 刚性+柔性要求”即在满足给定的刚性目标的同时,要求结果尽可能的优化㊂一个设计要求属于 刚性要求”㊁ 柔性要求”还是 刚性+柔性要求”取决于设计目的㊂以能量消耗为例,如果仅给定一个必须满足的能耗极限值,则为 刚性要求”㊂如果仅要求能耗值尽可能地小,则为 柔性要求”㊂如果既给定能耗的极限值又希望能耗值越小越好,则为 刚性+柔性要求”㊂在构型综合设计过程中考虑的设计要求越多,优化得到的机械臂的整体性能就越优越,同时计算复杂性越高,计算耗时也越长㊂可根据使用情况选择设计要求,在本文中考虑了以下5个设计要求㊂(1)关节角度要求㊂关节角度要求属于模块层次的 刚性+柔性要求”㊂在使用过程中,关节的运行角度不能超过其极限位,体现为 刚性”㊂对不满足 刚性”要求的拓扑结构直接用过滤器处理,以提高优化效率,即θm i ni≤θi ≤θm a xi(5)如果关节的移动量在极限位置和给定的门槛值之间时,体现为 柔性”㊂如果小于门槛值,则去除柔性约束,即E θi =e Ki -1 0.5≤K i <1K i <0.{5(6)K i =1-|θ-(θm a xi +θm i n i )/2|(θm a x i-θm i n i)/2式中,K i 为关节变量的归一化处理结果㊂当0.5≤K i <1时,体现为 柔性”约束,E θi将经历一个指数形式的增长,这样可以保证关节变量快速远离关节极限位置㊂关节运动范围子惩罚函数为E θ=∑ni =1Eθi(7)(2)拓扑结构要求㊂拓扑结构要求属于机械臂层次的设计要求㊂在某些情况下MR R E S 组成的机械臂会由于冗余自由度的存在而丧失一个或多个自由度㊂除非冗余自由度为设计要求,否则这种情况是应该避免的㊂为了避免自由度的丧失,一个n 自由度机械臂应该满足以下3个设计要求:①两个转动关节不能被一个直线连杆连接㊂其数学描述为E R =∑n -1i =1J i L i Ji +1(8)J i =1伸缩关节0{转动关节 L i =1直线连杆0{其他连杆②两个伸缩关节不能被一个直线连杆连接㊂其数学描述为E P =∑n -1i =1(1-J i)L i(1-J i +1)(9)③除最末端关节,其余各关节只允许一个接口与直线连杆相连接,即输入接口或输出接口㊂其数学描述为E J =∑n -2i =1L i Li +1(10)拓扑结构要求为 刚性要求”,当E R +E J +E P ≥1时,对应的拓扑结构用过滤器处理㊂(3)可达性要求㊂可达性要求属于机械臂层次的设计要求,被认为是 刚性要求”㊂设夹爪的目的位姿为T O =n O o O a O p O éëêêùûúú01(11)式中,T O 为4×4位姿矩阵㊂夹爪的可达位姿为T G =n Go G a G p G éëêêùûúú01(12)可达位姿可通过N e w t o n ‐R a ph s o n 迭代法求解,目的位姿和可达位姿之间的误差为[16]e =12(n O ×n G +o O ×o G +a O ×a G )p O -p éëêêêùûúúúG(13)当目的位姿的个数为k 时,可达性要求可写成E e =m a x {n o r m (e i ㊃m i )} i =1,2, ,k (14)其中,m 为6位掩码向量,前3位为姿态掩码,后3位为位置掩码,当目的位姿对应分量不作要求时,对应的掩码值为0,否则为1㊂当‖E e ‖>0.01时,对应的拓扑结构用过滤器处理㊂(4)灵巧性要求㊂灵巧性要求为机械臂层次的 柔性要求”㊂评价机械臂灵巧性的指标有很多,从计算方便提高优化效率的角度考虑,本文选择Y o s h i k a w a [17]提出的由雅可比矩阵与其转置乘积的行列式定义的可操作性作为评价指标:M =d e t (J (θ)J T(θ))(15)灵巧性要求的子评价函数为E D e x t e r i t y =mi n (M i ) i =1,2, ,k (16)(5)零位要求㊂零位要求属于机械臂层次设计要求㊂当机械臂处于非工作状态(零位)时应该保持直立状态以减少重力的影响㊂零位要求可视为 柔性要求”,可简单地表示为E z =p 2x +p 2y(17)式中,p x ㊁p y 分别为夹爪坐标系原点在基础坐标系坐标值的x ㊁y 分量㊂㊃7751㊃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的拓扑构型优化高文斌 王洪光 姜 勇等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 构型评价函数模块化机器人构型综合的设计要求往往不是单一的㊂如图7所示,当给定构型与 刚性要求”或 刚性+柔性要求”的 刚性部分”相冲突时,该构型将不进行构型评价计算,直接用过滤器处理以提高构型优化设计的效率㊂对于满足 刚性要求”的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逐项对构型进行评价综合,并按照设计要求的重要程度为不同的设计要求指定相应的权重系数㊂构型评价函数以各个子设计要求评价结果的加权和的形式给出:f (C h r o m )=w 1E 1+w 2E 2+ +w n E n (18)式中,w n 为第n 个设计要求的权重系数;E n 为第n 个设计要求的评价结果;C h r o m 为图5中的二进制编码㊂图7 构型评价流程3.3 拓扑构型优化本文拓扑构型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具有最少自由度的模块化机械臂㊂任务用离散的夹爪位姿点来表示,机械臂自由度数n 应满足:n =k ,s u m (m )≤k ≤7,m 为位姿要求掩码㊂结合遍历法和遗传算法的构型综合流程如图8所示㊂图8 拓扑构型优化流程在图8所示构型综合过程中构型评价函数为惩罚函数,将评排序,按照顺序为每个个体在给指定适应度,评价结果较小者值对应的拓扑结构信息能以较大的可能性遗传到下一代㊂通过选择㊁交叉和变异的过程完成拓扑结构的构型综合㊂与刚性要求或刚性+柔性要求的 刚性部分”冲突的个体直接用过滤器处理,过滤器不直接将个体去除,而是指定一个足够大的平均值,停止进一步的计算评价㊂在实际的遗传操作中该个体的基因信息几乎没有机会被遗传到下一代,换言之被过滤器处理㊂在优化过程中,新种群将保留旧种群中适应度较高的个体,保证已得到的优秀个体不被破坏[18]㊂图9 基于遗传算法的构型综合4 构型优化实验机器人任务通常可以描述为一系列末端执行器必须达到的工作点,可以从中选出一组关键点作为构型优化的设计目标[12‐13]㊂在本实验中,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描述为2个空间位姿点(表4)㊂夹爪坐标系O G 与目的坐标系O O 的原点重合,绕目的坐标系Z 轴的旋转不作约束(图10),即位姿要求掩码为m =[110111]㊂将m 各项求和可得:s u m (m )=5,故机械臂最少应具有5个自由度㊂表4 夹爪目的位姿㊃875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2期2014年6月下半月图10 绕Z 轴转动根据图8所示流程,完成MR R E S 的拓扑构型优化设计㊂计算过程中,对不满足刚性要求或刚性+柔性要求中 刚性部分”的拓扑构型直接用过滤器处理,即指定一个较大的评价值10000㊂种群中个体评价结果的最优值和平均值与进化代数的关系如图11所示㊂由 最优值”曲线可知,从第4代起开始出现满足 刚性”要求的个体㊂由平均值”曲线可知,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平均值逐渐下降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说明满足设计要求的个体逐渐增加㊂由于变异等操作的作用,与 刚性”要求冲突的个体还维持在一定的数量,因此评价结果的平均值没有达到一个极小值,这说明算法具有一定的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的能力㊂图11 种群评价结果计算过程中每代耗时及总耗时如图12所示㊂可知初始时代际间的时间间隔较小,原因是初始种群中大量个体与 刚性”要求冲突,这些个体不经评价计算直接由过滤器处理,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寻优计算的效率㊂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不满足 刚性”要求的个体开始减少,需要评价计算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因此代际间的时间间隔增加到较大值㊂图12 计算耗时拓扑结构优化设计结果的二进制编码和解码见表5㊂表6所示为夹爪实际到达位姿㊂由式(13)可得目的位姿(表4)和可达位姿(表6)之间的偏差:e 1=[00-0.96000]e 2=[00-0.9945000}](19)由式(19)可知,绕Z 轴的转动未作约束,为随机值,其他位姿分量均可满足设计要求㊂表5 拓扑结构综合结果关节类型方位连杆类型连杆长度方位基础模块编码00001解码L B090°装配体(1)编码0011010000解码J R 90°IL R 91.5mm 0装配体(2)编码0000111110解码J R 0°L P 215mm 180°装配体(3)编码0000111110解码J R 0°L P215mm180°装配体(4)编码010*******解码J R 180°I IL R 106.5mm 180°装配体(5)编码00100111解码J R90°L C70mm90°表6 夹爪的可达位姿目的位姿1目的位姿20.55680.7609-0.3332-3300.9831-0.09370.1572200-0.72490.64100.25242500.00020.85960.51106500.40560.10100.9085830-0.1831-0.50230.8451650011图13a 为对应的5自由度机械臂,图13b㊁图13c 分别为机械臂到达2个工作点时的位姿㊂(a)零位(b)结果位姿1(c)结果位姿2图13 机械臂的结果位姿㊃9751㊃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的拓扑构型优化高文斌 王洪光 姜 勇等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5 结语根据任务选择合理的机械臂拓扑结构是通过模块化机器人模块间组合的多样性解决机器人面临任务多样性的一项关键技术㊂按照性质的不同将机械臂层次和模块层次的设计要求划分为 刚性要求”㊁柔性要求”㊁ 刚性+柔性要求”㊂根据划分结果对不满足 刚性要求”和 刚性+柔性要求”中 刚性”部分的拓扑结构不进行评价计算,而直接由过滤器处理以提高效率㊂构型评价函数以各个子设计要求评价结果的加权和的形式给出㊂以自由度最少且能满足设计要求为研究目标结合遍历法和遗传算法给出了一种用于M R R E S的拓扑构型优化设计方法㊂构型优化实验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M R R E S的拓扑结构优化设计㊂参考文献:[1] P a r e d i sCJJ,B r o w n H B,K h o s l aP K.A R a p i d l yD e p l o y a b l eM a n i p u l a t o r S y s t e m[C]//IE E E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R o b o t i c s a n dA u t o n o m o u s S y s-t e m s.M i n n e a p o l i s,1996:1434‐1439.[2] Z h uW e n h o n g,L a m a r c h eT,B a r n a r dP.M o d u l a rR o b o tM a n i p u l a t o r sw i t hP r e l o a d a b l e M o d u l e s[C]//P r o c e e d-i n g so f t h e I E E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 M e c h a-t r o n i c s a n dA u t o m a t i o n.H a r b i n,2007:7‐12. [3] 魏延辉,朱延和,赵杰,等.基于柔性化工作的可重构机器人系统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8(2):449‐453.W e iY a n h u i,Z h u Y a n h e,Z h a oJ i e,e ta l.R e c o n f i g u-r a b l eR o b o t S y s t e m D e s i g nB a s e do nF l e x i b l e W o r k[J].J o u r n a lo fJ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2009,38(2):449‐453. [4] C e c c a r e l l iM,C a r b o n eG,O t t a v i a n oE.M u l t i C r i t e r i aO p t i m u m D e s i g n o fM a n i p u l a t o r s[J].B u l l e t i n o f t h eP o l i s h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T e c h n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05,53(1):9‐18.[5] C h o c r o nO.E v o l u t i o n a r y D e s i g n o fM o d u l a rR o b o t i cA r m s[J].R o b o t i c a,2008,26(3):323‐330.[6] C h o c r o nO,B i d a u dP.G e n e t i cD e s i g n o f3D M o d u l a rM a n i p u l a t o r s[C]//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I E E EI n t e r-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 R o b o t i c sa n d A u t o m a t i o n.A l b u q u e r q u e,1997:223‐228.[7] C h o c r o n O,B i d a u dP.E v o l u t i o n a r y A l g o r i t h m si nK i n e m a t i cD e s i g n o f R o b o t i c S y s t e m s[C]//P r o c e e d-i n g so ft h eI E E E/R S 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I n t e l l i g e n t R o b o t s a n d S y s t e m s.G r e n o b l e,1997:1111‐1117.[8] 魏延辉,赵杰,蔡鹤皋.基于任务的可重构模块机器人构形确定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5):93‐97.W e iY a n h u i,Z h a o J i e,C a iH e g a o.T a s k‐b a s e d M e t h-o d f o r D e t e r m i n i n g T o p o l o g y o f R e c o n f i g u r a b l eM o d u l a rR o b o t[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2006,5(42):93‐97.[9] C h e n IM,B u r d i c kJ W.D e t e r m i n i n g T a s k O p t i m a lM o d u l a rR o b o tA s s e m b l y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C]//P r o-c e ed i n g o f t he I E E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f e r e n c e o nR o-b o t ic s a n dA u t o m a t i o n.N a g o y a,1995:132‐137.[10] C h e nIM,Y a n g G L.A nE v o l u t i o n a r y A l g o r i t h mf o r t h eR e d u c t i o no fD O F s i n M o d u l a rR e c o n f ig u-r a b l eR o b o t s[C]//P r o c e e d i n g o ft h e A S M E D y-n a m i c S y s t e m a n d C o n t r o l D i v i s i o n.A n a h e i m,1998:759‐766.[11] C h u n g W K,H a n J,Y o u m Y,e t a l.T a s kB a s e dD e-s i g n o f M o d u l a r R o b o t M a n i p u l a t o r U s i n g E f f i-c i e n t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C]//P r o c e ed i n g o ft h eI E E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R o b o t i c s a n dA u t o m a t i o n.A l b u q u e r q u e,1997:507‐512.[12] B oD o n g,L iY u a n c h u n.M u l t i‐o b j e c t i v e‐b a s e dC o n-f ig u r a t i o nG e n e r a t i o n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 f o rR e c o n-f ig u r a b l e M o d u l a r R o b o t[C]//P r o c e e d i n g o fth eI E E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a n j i n g,2011:1006‐1010.[13] Y a n g G u i l i n,C h e nI M.T a s k‐b a s e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 M o d u l a rR o b o t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M i n i m i z e d D e-g r e e‐o f‐f r e e d o m A p p r o a c h[J].M e c h a n i s m a n dM a c h i n eT h e o r y,2000,35(4):517‐540. [14] G a o W e n b i n,W a n g H o n g g u a n g,J i a n g Y o n g,e t a l.T a s k‐b a s e d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n t h e s i sf o r M o d u l a rR o b o t[C]//P r o c e e d i n g o f t h eI E E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 o n M e c h a t r o n i c s a n d A u t o m a t i o n.C h e n g d u,2012:789‐794.[15] M u r r a y R M,L i Z,S a s t r y SS,e t a l.A M a t h e m a t i-c a l I n t r od u c t i o n t oR o b o t i cM a n i p u l a t i o n[M].B o c aR a t o n:C R CP r e s s,1994.[16] P a u lR P.R o b o t M a n i p u l a t o r s:M a t h e m a t i c s,P r o-g r a mm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M].C a m b r i d g e:M I TP r e s s,1981.[17] Y o s h i k a w a T.F o u n d a t i o n so fR o b o t i c s:A n a l y s i sa n dC o n t r o l[M].C a mb r i d g e:M I TP r e s s,1990.[18] 雷英杰,张善文,李续武,等.MA T L A B遗传算法工具箱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编辑 陈 勇)作者简介:高文斌,男,1983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学和机电一体化技术㊂发表论文10余篇㊂王洪光,男,1965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姜 勇,男,1975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㊁博士㊂潘新安,男,1982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㊂㊃085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2期2014年6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专利名称: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标定方法和标定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姜峣,陈志远,李铁民
申请号:CN202111290387.5
申请日:20211102
公开号:CN114055444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标定方法和标定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机器人的测量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机器人的机械臂末端的测量元件对所述机器人抓取的被抓物体的位姿和尺寸至少之一进行测量。
机器人可对抓取后的被抓物体进行位姿和/或尺寸的测量,以便更好地获知抓取后的被抓物体的位姿和/或尺寸,便于对被抓物体进行后续的叠放等操作。
提供对机器人的测距元件进行标定,以避免装配、制造误差等对测距元件的测量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机器人的测量精度和操作精度。
申请人:清华大学
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