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与引导策略第一篇范文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高校网络舆情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及其引导策略。
成因技术进步的推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为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提供了技术基础。
社会变革的映射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内部的舆情也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
青年群体的特性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关注社会热点、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和态度更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特征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舆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舆论主体多元化在新媒体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舆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舆情波动性大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情绪波动较大,网络舆情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大的特征。
舆论引导难度增加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导致舆论引导难度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引导工作更加困难。
引导策略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形成理性、文明的言论氛围。
完善信息发布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回应学生关切,避免谣言滋生。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结合新媒体特点,采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舆论引导。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舆论引导队伍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确保引导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篇范文在互联网的海洋中,高校网络舆情就像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它由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本文将从全新的视角出发,运用3W1H和BROKE模型,剖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流转和引导,旨在揭示这股潮流背后的规律和应对之道。
What - 什么是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群体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关注、讨论和表达的态度。
2023-10-28•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目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实践•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目录效果评估01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概述背景自媒体时代源于Web 2.0技术的发展,它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更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
特点自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参与性高等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与特点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
定义大学生网络舆情通常由社会热点事件、校园事件等触发,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传播,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形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定义与形成主要内容大学生网络舆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事件、校园事件的看法和意见。
表现形式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其中以文字和图片最为常见。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0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引导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过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辨别信息真伪、理性表达观点等媒介素养。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中。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维护校园稳定与安全01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有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与安全,避免因不良网络舆情引发的不良事件和危机。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02通过参与网络舆情的引导,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03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网络舆情表达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第一篇: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摘要: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网络舆情成为校园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来自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需要。
针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成因引导策略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对社会热点问题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问题所表达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态度、意见、情绪的总和。
[1]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在网络空间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借助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新媒体工具,随时阅读、评论、转发。
这种轻松、便捷的交流方式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进而加深了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但是,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研究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迫在眉睫。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在商品市场经济中,有需求就有生产,同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正是因为网络媒介的独特之处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和愿望,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效用,高校网络舆情便应运而生。
(一)网络信息量大,能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和知识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网络内容包罗万象,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其中讨论的话题各式各样,从学业到就业、从购物到旅游,从体育健身到休闲娱乐,从社会问题到校园文化等等,应有尽有。
在大学生的眼中,实用是网络的最大功能,遇到什么事,都倾向于在网上发出求助,有些热心的同学会及时回复,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常把一些有意义的网络资源分享到网络上,与他人共同分享。
这就是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要原因。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如今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网络舆情的兴起,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策略展开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 时效性:新媒体平台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舆情事件的传播也很迅速,网民可以随时查看和评论信息,对于舆情的处理需要尽快做出回应和应对措施。
2. 轰炸式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报道方式繁多,网民的关注点也广泛分散,舆情事件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中同时传播,舆论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大大增加。
3. 群体性:新媒体时代,大多数网民有着互动性强、维权意识高的特点,网民在舆情事件中表达观点、抗议、维权的行为普遍存在,网络舆情不仅仅是个别事件,更多地代表着一种群体现象。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策略:1. 建立及时响应机制:企业或组织应建立高效的内部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
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公开及时发布信息,避免信息空白期的产生,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2. 建立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建立专业的舆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和聚合网络舆情信息,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预警和分析。
借助数据分析技术,了解舆情发展趋势和舆论态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主动回应和积极引导:对于突发事件或舆情炸点,组织应立即发布权威信息,向网民解读事件背景和原委,回应网民关切。
同时,在网络舆情出现负面情况时,要通过积极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塑造正面形象。
4. 开展危机公关:在关键的网络舆情事件中,企业或组织应建立危机公关工作组,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有效的公关手段来控制和引导舆情事件的发展,尽量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近些年来,大学生网络舆情风险事件层出不穷,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线教育者采取的舆情引导方法,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着舆情引导的效果。
有的教育者还停留在传统方法上,运用新媒体引导不足;有的尝试新媒体思想教育方法,却忽视了传统方法的新应用,线下引导被忽视;有的线上引导只注重单向传输,缺少交互融通的有效方法。
因此,研究新媒体时代,适用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科学教育方法体系,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课题。
2、课题界定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课题。
核心概念界定如下:(1)新媒体,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数字媒体形态。
(2)大学生,是指当代中国在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主要指本专科生。
(3)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社会某一特定的公共事件或社会问题所持有的态度、意愿、情绪、思想等表现的集合。
(4)方法,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方法,包括操作方式、运用技巧等具体方法,也包括实施策略和原则。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内研究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舆情作为政治学、教育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
研究的焦点有:舆情定义、要素等基本理论;舆情汇集、分析机制与方法;心理压力不良转化和舆情;群体性突发事件和舆情;国家决策与舆情机制等。
其中,王来华的《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确立了基础理论框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成为了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舆论引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声誉的塑造和维护,对高校形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困难重重,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测与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团队,对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上与高校相关的言论进行时时监测,及时了解关于高校的舆论动态和舆情走向,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
同时,高校还应主动进行网络舆论的研究,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特点和规律,以便制定更为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对网络用户的引导和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组织培训等方式,向学生和教职工传授正确的网络使用和言论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在网络舆论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遵守网络言论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此外,高校还应制定相关的网络宣传指导方针,引导学生和教职工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因个人行为导致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再次,高校需要做好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与应急预案。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发展速度快,舆情变化莫测,高校需要预先建立网络舆论危机处理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论危机,高校应迅速采取行动,准确解读舆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网络舆论局势,并积极回应用户的质疑和批评,化解矛盾,平息公众的不满情绪。
最后,高校需要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加强正面宣传与品牌建设。
高校可以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合作,通过发布正面宣传稿件、举办在线问答等活动,积极传播高校的优秀成果和形象,打造良好的网络口碑。
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与网络自媒体的合作,提供权威信息和专业见解,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树立高校的权威形象和话语权。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研究至关重要。
高校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测与研究,加强对网络用户的引导和培养,做好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与应急预案,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加强正面宣传与品牌建设。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高校面对着巨大的网络舆情压力,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就有可能导致舆情失控,影响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本文将围绕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随着高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舆情频繁出现,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比如某高校的考研报名系统崩溃,引起了很大的不满情绪;还有某高校被曝光学生伙食标准低下,引发了舆情风波。
这些舆情事件一旦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传播,就会形成“网民口碑”,对高校的品牌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来应对网络舆情。
1. 多关注舆情监测高校应该加强舆情监测的力度,及时关注网络上的舆情动态,了解舆情的传播速度、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
只有了解舆情状况,才能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
同时,高校也需要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并制定完善的舆情监测工作流程,确保舆情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2. 积极回应负面舆情在面对负面舆情时,高校应采取积极的回应策略。
比如,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官网等渠道发布舆情事件的最新进展,阐述高校的态度和解决方案。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缓解网民的负面情绪,减轻负面舆情对高校形象的影响。
3. 把握正面舆情机会除了应对负面舆情,高校还可以把握正面舆情机会,通过发布一些有利于高校形象的信息,吸引网民的关注和赞同。
比如,可以发布高校的科研成果、优秀师生的表彰等信息,展现出高校的优秀品质和实力,在社会上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
4. 建立互动平台,加强沟通高校应该积极与学生、教师和社会公众建立互动平台,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及时回应网民的咨询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网民更多地了解高校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措施,提高公众对高校的理解和认同度。
三、结语网络舆情是在新媒体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应对好网络舆情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表现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来源多样化、互动性强等特点。
网络舆情对高校的声誉、形象、招生及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情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有效的引导策略,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提升传播效果,增强声誉管理能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推动高校形象的良性发展。
本研究将围绕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高校是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形象和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维护学校良好的形象,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有利于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特点和规律,为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对于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也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优化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可以提高高校的新媒体传播效果,拓展高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高校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1.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和使用,使得信息可以实时传播,高校舆情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这就要求高校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做出及时回应。
广告与品牌研究舆情研讨155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探究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游晓龙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开放的新媒体传播平台越来越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言论空间,使大众能够广泛、自主地参与到事件话题讨论中,并自由表达,这也使舆论导向问题由此衍生。
新媒体的诞生使舆论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使舆论传播呈现出传播速度快、监控难度大等特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发展,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就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
本文从新媒体传播特点入手,对当前新媒体语境下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语境下舆论引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大众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使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出现了明显改变。
然而,当前我国众多新媒体平台的监控难度较大,信息来源较多且缺乏依据,这也就很容易影响大众对于信息客观性及真伪性的判断与鉴别,甚至可能会出现谣言、虚假信息传播的现象,从而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故而,新媒体语境下正确、及时地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十分必要。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产物,其主要是依靠数字化技术与信号为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播速度更快,是传统媒体远远不能企及的。
传播具有共享性。
新媒体平台是以数字传播技术、网络传播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其传播具有明显的共享性。
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点赞、转发、评论功能均属于共享行为。
也正是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共享性,才使信息能够实现实时传播,使新媒体传播的速度更快[1]。
受众具有普遍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同时,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均为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其传播容量更大、传播类型更丰富、受众更为普遍。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的舆情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对于提高高校的社会形象、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1.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
高校的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通过新媒体传播到各个角落,极大地影响了舆论的形成和传播。
2.传播范围广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国范围甚至全球。
一些高校的舆情事件一旦在新媒体上发酵,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3.互动性强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
高校的舆情事件一旦发生,舆论的讨论和争议就会在新媒体上迅速展开。
4.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上虚假信息泛滥,一些不实的信息经常会造成误解和混淆。
高校的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困扰。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着诸多挑战。
舆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发生舆情事件,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新媒体的互动性强,舆论形成和传播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新媒体上虚假信息泛滥,高校的舆情事件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舆情传播的快速、全面、多样化和复杂化。
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引导策略:1.强化舆情监测和研判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网络舆情动态,了解舆情事件的发展情况和舆论的倾向性,及时进行舆情研判,制定科学的舆情应对策略,妥善处理好高校舆情事件。
2.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正面信息,加强高校的宣传报道,增强高校的正面形象。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进行多方位宣传,提升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引导网络舆情,树立和谐、理性、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备受关注。
不合理的舆论传播和负面报道对高校声誉造成影响。
本文从宣传工作不足导致负面舆论扩散的问题出发,提出建立有效宣传渠道和加强舆论监控的策略。
探讨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以加强新媒体舆论引导意识,建立健康网络舆论环境。
最终目的是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更好地应对网络舆论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管理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新媒体环境,引导策略,负面舆论,宣传工作,监控,应急处置,声誉,形象,健康环境,宣传渠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而在高校校园中,网络舆论也变得异常活跃,对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产生着深远影响。
传统媒体多样化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便捷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使得高校的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校园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疑是其最大特点。
一个微博、一个短视频,甚至一个帖子,都有可能在瞬间引发一场舆论风暴,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高校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以建立一个健康和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提升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部分只是一次引子,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高校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1.2 问题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高校校园中,学生、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都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的讨论中,校园事件和议题往往会在网络上引发热烈的讨论和争议。
问题意义在于,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不仅关乎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也关系到学校内部的稳定和秩序。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下引导策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大学校园内部或者对外发布的一系列信息、言论或事件引发的舆论、情绪以及相关议题。
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关系到高校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还直接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1.建立合理规范的网络管理体系高校应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行为准则等,明确网络舆情的管理边界和使用规范。
通过明确权责,规范行为,可以降低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风险和影响。
2.提供正面宣传材料,比如校园新闻、教师研究成果、学生荣誉等,增加正面信息的传播量。
通过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引导师生关注和传播正能量,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
4.及时回应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
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高校应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沟通,降低负面舆情事件往下传播的风险。
5.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
高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同时,鼓励师生通过正确渠道获取和转发信息,培养自媒体的正确使用意识,减少误传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6.建立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监测。
高校可以建立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师生对高校的评价和反馈,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变化。
通过定期对网络平台、自媒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潜在的网络危机,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
7.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
高校应主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
通过积极对外宣传,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减少负面舆情在媒体中的曝光率。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网络舆情,高校应采取多种引导策略,包括建立网络管理规范、提供正面宣传、搭建沟通平台、及时回应处理舆情事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建立信息监测渠道、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等。
这些策略旨在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塑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136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现状及引导策略■吴 琼/安徽新华学院摘 要:大学生作为当代网民的中坚力量,其在网络舆情中的认知和表现关系着未来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通过阐述网络舆情复杂的成因,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探索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代网络舆论反转的看法,调查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现状,最后尝试探讨相关引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 大学生 引导策略一、研究背景以及意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蓬勃的发展,网民能够充分的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但与此同时,网络舆情环境也变得尤为复杂,网络舆情反转现象也时常发生。
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环境消费着公众的情绪,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带来消极影响。
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网络舆情的参与度与态度,很可能会对未来建设和谐舆论环境有重要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次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现状的研究是针对安徽新华学院大二至大三学生,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形式,共回收问卷250份。
其中大二学生80人,大三学生125人,大四学生45人。
三、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复杂原因(一)数量庞大的用户群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
[1]据微博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46亿。
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是网络舆情发展的基础。
在此次问卷调差中,93.2%的大学生表示关注最多的媒体是网络,而新浪微博是他们最常用的新闻获取方式,占比68%,其次是腾讯微信,占比22%。
大学生关注最多的则是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占比88.8%,公共安全事件占比60.4%。
网络普及的同时,使得许多新闻媒体为获得更多点击率而过度追求新闻的快速与噱头,忽视新闻背后的真相,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反转的新闻现象层见迭出,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作者:董亚君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7期摘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网络舆情影响着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引导的重要性,提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实现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科学引导,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一、相关概念界定(一)新媒体“新媒体”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
在现阶段,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其两者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媒体形式[1]。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反映舆情的主要平台。
而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更加受到大学生的高度使用和关注,成为他们话语权的重要出口。
(二)舆情与大学生网络舆情“舆情”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其基本含义是指民众的意愿[2]。
中国新闻研究中心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3]。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是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传播关于高校内外发生的关乎个人利益或个人关心的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发表其想法、认知、情绪、意见和价值观等表现的总和。
大學生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是引起大学生关注的事件,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舆情大多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这些网络载体包括微博、微信、贴吧、QQ、各类新闻门户网站、抖音等各类新媒体。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舆情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分析(一)覆盖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化大学生群体活动空间虽然在大学校园,但其关心的事件不仅局限于校园新闻,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涉及国内外新闻、国家民族利益、社会重大事件新闻、教育问题、热点事件等诸多敏感事件,广泛的范围也使舆情内容更加分散,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内容更加多元化。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运用和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即时信息,也成为大学生自我表达、宣扬诉求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立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时代,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空间和时效上的局限,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频繁使用新媒体,但频繁的展现背后却是一些人轻率和不成熟的表现。
新媒体具备魅力,也具备迷惑。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是一种新时代的气息,借助新媒体,大学生的声音应当更坚定洪亮,行为更成熟有力。
新媒体是大学生发出利益诉求、发出意见观点的最佳扩音器。
1.新媒体带来的一些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带来了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舆情格局,影响力日益增强。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格局,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信息的发布权从高校主管部门向大学生转变。
高校控制舆论场的局面已被打破,面对大学生发出的舆情,如何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大学生的声音成为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媒体改变了网络舆情生成和演化的途径,网络舆情更加充满了变数和不可控性。
新媒体成为舆情生成和发酵的重要场域。
一些偶发的小事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可能会被演绎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共危机事件。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大学生开始走上信息传播的舞台。
网络上的大学生开始拥有信息权利,他们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语境中的信息受众身份,能够更加自由、主动地在网络中表达自我,传递信息。
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意见领袖具有非凡的社会影响力,甚至能够决定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这给一些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了问题。
2.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调查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波动日益突出,新媒体也面临各种冲击和影响。
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前提之一是清楚和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做好舆情研究工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问题,强化网络舆情应对效果。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策研究作者:李姮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18期摘要:随着多种新式媒体的更新发展,中国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出现观点群体凝聚性、传播内容多样性、表达方式非理性等特点,产生的各种问题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困境。
而面对高度开放的网络舆情,高校建立成型的监督管理机制,正向引导舆情十分重要。
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和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和正向引导对于新媒体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舆情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18-000-02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参与度日益提升,因而对其引导工作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当今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网络舆情正面引导进行研究。
基于当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高校在引导网络舆情时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正面引导策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力求对现状、问题的研究更为具体、细致化,对策略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在新媒体时代下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及时、有效和顺畅进行。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00”后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个性更加张扬,并带有浓厚的新媒体时代的特色,公民意识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也导致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屡见不鲜。
当代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相較于其他群体而言拥有更为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而且平时喜欢关注国内外时事与社会热点,敏感性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维权意识,是网络上最活跃的一个群体。
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发展形成的阶段,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刻,从众心理较强,且易愤怒易冲动,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其在网络上引发舆情,一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或没有有效控制网络舆情,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冲击,影响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
T HEORY理论研究编辑 强 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文/阚文婷 肖创海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对高校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群体心理行为特点,提出高校的舆论引导策略应从建立有效的舆论监控预警机制、研判网络舆论、线下调研、培养“意见领袖”和舆情引导专职队伍以及及时公开信息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群体 舆论引导 策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于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和较强网络参与能力的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这些变化的影响尤为深远,也给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社会舆论格局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做好高校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对高校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变化和特点1.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有两个最核心的改变,一是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介变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介,二是传播者由权威媒介组织变成了所有人。
正是新媒体的两个最核心的改变,使它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传递信息和互动表达的需要,迎合了人们沟通交流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使得人们使用新媒体的主动性更强。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与更新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其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信息量更大,且可以互动和全球传播,信息的检索也变得更加便捷。
2.新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变化第一,舆论主体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主体发生了几个转变。
一是公众由原来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发布者,甚至是一些重要信息的发布者。
二是公众由舆论过程中的意见跟进者转变为议题的设置者和发起者,甚至是某些重要的议题和议程。
三是在舆论事件中,公众的主动性会被激发,他们往往会成为舆论的踊跃参与者,甚至是事件的引爆者,常常使得政府部门和官方媒体在舆论格局中处于较被动的地位。
第二,舆论内容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在官方和新闻传媒的舆论中,党和政府倡导和强调的主旋律是永恒的主题;在新媒体的舆论中,公众更多的是议论社会、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利益诉求、抨击社会生活中负面内容、评论政府的公共管理,从而使得依托于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成为了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作者:陈立周荣健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提高,导致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文章针对新媒体大潮下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分析并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一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传播方式不容易控制,因此,对大学生舆情影响迅速并有一定的不可预期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环境大学校园,也被日益分散化、多样化的社会舆论传播方式影响着。
一、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
新网络媒体覆盖的读者面,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传统的报刊有上百万的发行量,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而网络中一个热门帖子的点击率就可能轻易超过它。
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传统媒体,比如报纸,杂志书籍等纸类的传播媒介失去了兴趣了,新媒体的媒介,比如手机电脑完全充斥了他们的生活。
这个从侧面也反应了大学生平时阅读量的急剧减少。
而网络信息的特点之一也就是消息标题夸大,吸引人眼球,消息内容缩减,三言两语就将一个新闻事件描述完了,这也就是信息碎片化。
报纸有版面的限制,那么传播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而网络新媒体是个无限大的空间,更是个自由的发表言论的平台。
这样所造成的便是网络信息巨量化,大学生每天从微博微信网页等媒介看到的信息是大大超过了电视报道,报纸传播的量,而网络并非像报纸那样的传统媒体有编辑的审核或者政府的审查,网络是个相对自由的可以发表言论的平台,所以在如此宽松自由的环境下,不免会出现不良的信息,信息也呈现粗滥的趋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起着负面影响,
新媒体是科技的产物,其传播的速度也是巨快的,今天报纸上面的新闻事件基本是在重复网络上面昨天的消息,传统媒体的时效性是大大降低了,大学生是接受新消息的前沿人群,大新闻事件大学生几乎是首先得知并在第一时间在周围散布开。
网络消息是及其随意的一种新闻
传播,其中包含的舆论导向也是没有很清晰的方向的,一些煽动性事件刚好符合了大学生的兴趣,第一反应缺乏理智的思考,那样大学生的舆论导向极有可能走向偏激的错误方向,一旦偏激了,那后果将无法想象。
网络交流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网络媒体属于自媒体性质,每一个人进入网络空间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发布信息,自由交流讨论。
网上的信息、意见发布不需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一时间所有的网民都变成了“公民记者”,都有机会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各种论坛、博客等公共舆论平台参与社会各种重大事务的讨论。
消息发布的主体也逐渐变得个体化,任意发表消息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网络也逐渐变得无序无道,大学生自身的认识能力不高,很容易被影响,亟需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向绿色网络发展。
二、新媒体对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一)引导技术认知不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主体介质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手机,电脑等心媒体的介质也在日益的不断创新中,大学生这个时尚的群体,总是走在科技的最前沿,而大学生思政者未必能懂的高科技物品的应用,那就无法融入到大学生他们之中,为思政工作者在实践中带来了一定的难题,适应和运用会难。
(二)导向把握难
网民从新闻传播的受众者转变为“发布者”,博客、微博、BBS、音视频等自主发声的网络平台,已逐渐成为普通群众的“自媒体”。
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发表意见,造成网络言论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充斥着情绪化和极端化的网络言论使网络舆情出现非理性化,扰乱公共话语体系和公民的价值判断,由此导致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网络的实时性、交互性加大了政府对信息传播进行技术控制的难度。
“网络黑社会”打着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网络营销公司”的名义,雇佣网络水军、网络推手不断在国内一些论坛上发布攻击信息和造谣言论,凭空捏造事实,恶意误导舆论,造成公众恐慌,大学生是辨别能力低的一个群体,使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不断增大,导致大学思政工作者监督管理难。
新媒体也是近年来呈泛滥趋势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面前的地位也越来越低,缺乏经验的大学生思政工作者不管是在理论还是时间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也是不同的,对症下药才是关键,所以也无法制定出一套理论和方法来指导。
三、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
(一)多管齐下,普及媒介知识、提高大学师生媒介素养
网络媒介素养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一种使用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甄别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对其培养必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建立培养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从平时入手、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面对现实情况,思想政治引导工作需要培养大学生掌握媒介知识、构建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判断媒介偏见的能力。
要让大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媒体有差异化的价值取向,并受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控制,因而需要对媒介存在的偏见作出判断。
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班主任和辅导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发挥其领导作用。
(二)整合资源,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大学生很容易对于触及其自身利益的事件上产生不理性的偏激的认识,所以我们要整合资源,把能利用起来的资源,比如学校的心理部门对于学生的疏导啊,党支部对于学生的正确指导等正能量的资源,让大学生学会理性分析事物,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新旧融合,完善大学生新老媒体舆情引导阵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是个限制性的范围,那么就要充分利用学校能运用的资源。
新媒体当道的现象是毋庸置疑了,那么学校内的传统媒体就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了。
学校内部有校报等传统媒体的存在,也有新媒体发展,两者在舆论导向上统一结合,传播正能量,完善新老媒体舆情引导阵地。
有了叠被子事件的教训,学校也应当建立突发时间应急预案,学生的理念或许还是不够成熟的,那么学校就要把事件朝有利于舆情引导的方向推。
(四)点面结合,完备大学生新媒体舆情引导队伍,塑造网络舆情“正义”领袖
学校可以实行点面结合,各学院的组织联合校的组织,通过举办活动,在思想方面和实际行动方面达到正确的舆情引导的作用,老师辅导员也可以实行合作,专业与专业之间进行交流或者沟通,在思想方面达到提升效果。
也应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党团干部开设个人微博和SNS账号,通过他们自身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作出示范,带动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媒介;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党团干部的个人账号来开展媒介素养培养工作,发挥其精神引导作用。
(五)多方联动,构建大学生新媒体舆情引导长效机制,深化大学生思政工作
舆情引导光靠学校这么一方是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的,政府、社会、家长应该多方联动,互相合作。
政府发挥积极的管理作用,做好新闻的审查和监督工作,带头发扬正确的引导作用,加强社会素质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思想。
社会人群提高自身的素质道德,传播正确的消息,对于粗滥的消息予以否定和批判,正社会风气。
家长自身也该做好孩子的榜样作用,不谈论对孩子起负面作用的消息,不轻信网络谣言,提供给孩子健康的生活环境,树立正确的理论指导。
大家一起合作,构建大学生新媒体舆情引导长效机制,深化大学生思政工作。
四、结语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舆情呈现出新的特征,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的盲从和冲动,因此高校团组织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舆情的干预监督机制,通
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干预,强化对新媒体所传递信息的正确引导,稳定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多方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凌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舆情教育的应对策略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9).
[2] 陈剑锋.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4).
[3] 邓凌月,杜艮芝.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理论学刊,2012(8).
[4] 冯支越,彭雪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式研究[J].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教育百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