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生写作教学中的指导原则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指导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的指导原则,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如果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写作活动,如写作比赛、写作分享会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写作的乐趣。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表达,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观察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这些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积累素材,拓展思维,提高写作的质量。
第三,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写作是一门技术活,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构思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学习和模仿其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学生的写作技巧会逐渐提高。
第四,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学生应该有机会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写作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技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我们知道: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作文教学原则就是作文教学中遵循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等特点,为达到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所形成的教学准则,是认识和处理作文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依据。
目前的作文教学理论书很少涉及作文教学的原则,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既要符合一般教学的规律,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显然,作文教学不同于阅读、写字、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律,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准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作为一般的教学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意性比较大,从作文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作文教学的内在序列一直没有很好地把握,对学生习作和作家的写作没有很好地区分,对学生习作的各个阶段没有清晰的把握,结果循序渐进成了一句空话。
所谓循序渐进,是说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前进、提高。
序指的是次序,具体到作文教学中,按照什么次序进行,除了要深入把握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了解作文教学的一般特点,明确作文教学的各阶段目标外,还需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认知、情感、心理差异,综合考量,全面兼顾,以便确定好作文教学的基本次序,只有次序清楚了,作文教学的层次才清晰,作文教学的渐进才有可能。
没有作文教学的次序,循序渐进只是一句空话。
目前作文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无序状态,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无序,教师心中无序,最终导致作文教学不够严谨,同是写一件事,三年级写了,四年级也写,老师认为三年级写过,四年级自然会写,指导也就随意,甚至放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要求分析随着教育的深入,语文作文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写作技能,能够理解文章意图、搭建语言框架、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原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2.循序渐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把握教学进度,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3.学以致用:作文教学注重实践,要通过生活、读书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激发他们运用语文的兴趣和创造力。
4.练习重要性:语文作文是一项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练习,让学生通过不断练习不断提高。
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因教授不同类型的作文有所区别,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作文教学方法:1.叙事作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叙事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让学生自己创作故事并不断修改,从而提高叙事作文的写作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描写,从而提高叙事作文的表达水平。
2.说明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对比、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不足,不断反复练习,从而提高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3.议论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文章,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并且让学生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进行辩论和思考,从而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
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多年以来,如何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地抓好小学作文起步,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写作水平,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致力探讨之问题。
为此,笔者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这一内容,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究竟怎样才能抓好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五个一点”,坚持“三个同步”,遵循“一条原则”。
一、作文起步必须注意“五个一点”(1)作文起步要求应该“低”一点。
小学语文教学从低年级就对“写话、口语交际”有明确要求。
在教学中,绝对不能提“作文”这两个字,小学“作文起步”训练就着重强调了“话”的概念,其实作文就是写话。
小学生到校读书了,话都会讲一些,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学着把话写下来,就能引发学生都进行“作文起步”训练,学生就有轻松感,视作文为易事。
小学生口语表达上,要从简单的一句话开始,有“主干”就行,慢慢地过渡到比较具体的一句话,在“主干”中附些“枝叶”,再过渡到几句话和小小的一段话。
这是训练表达的“序”。
表达的内容自由些,说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不要过于强调“什么有意义、思想健康”和“生动、形象、优美”等。
说话降低一点要求,才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的。
(2)作文起步指导要“细”一点。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是作文全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作文起步”应怎样指导?就是不妨提供学生练笔的“模式”。
例如,写一句话,就提供“基本句式”的模式,先练会“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这样的句式,再渐渐把要求提高,引导学生掌握“谁——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怎么样”等句式,这样看起来,似乎像句子成分填空,不必担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因为这与小孩学走路一个样,先是大人“牵”着走,再到“放”手自己走一个道理,何况老师提供的是句子的结构模式,具体内容没有限制死,学生的发挥余地自然不会没有。
相反,这比笼统地说“句子要写得完整”、“句子要写通顺、连贯、有完整的意思”等,效果不知要好多少。
小学各年级作文写作要求及标准3.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符合语法规则,不写错别字。
4.可适当使用插图,图文并茂。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作文1.写出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注意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注意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分段表述。
3.语言要流畅,用语准确,形象生动,避免错别字。
4.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规范。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作文1.要求掌握多音字、字词的用法,写出较为复杂的作文。
2.重点是阅读与作文,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注意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用语准确,形象生动,不写错别字。
4.卷面要整洁,书写要规范,可适当使用插图,图文并茂。
注:没有标题扣5分,满分100,酌情按分值打分。
出现多篇作文雷同的,只判其中一篇实分,其它降两等计。
特色加分(3分),达到下列三项之一者可加1-3分:①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深切感悟。
②构思或选材新颖,见解独特,有个性。
③语言生动,有文采。
作文教学是从说到写的基本途径。
在小学低年级,重点进行说话训练,以帮助学生作好写话和作文的准备。
要求比较低,包括造句、看图写话和写简单的应用文等。
同时,也要研究使用句号、问号、逗号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在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由段到篇的过度阶段。
训练重点是写片段,同时进行简单的篇的训练。
从形式上看,有看图写话、观察练笔、记叙问的初步训练和常用应用文的练。
从内容上看,有写景状物、记人写事和写通知、日记、书信等。
要重视内容,选择合适材料,写具体的内容,不说假话和空话。
同时,要做到语句完整,句与句连得起来,能把片段写清楚,篇的训练是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还要研究使用冒号、引号,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在小学高年级,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还要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并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哈尔滨市汽轮机第二小学校郭萌小学作文教学所面临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
变化之二:变学生模式化作文为个性化作文。
变化之三:变纯写作技巧点拨为丰富生活积累指导。
变化之四:变作文脱离阅读为写作、阅读相结合。
变化之五: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改文为自己主动改文。
学生作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在上海还产生了以贾志敏老师为代表,以“趣”“真”“活”“实”为特色作文教学经验。
这些教学经验一个共同点就是:着眼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以激发学生作文动机和兴趣为突破口,并强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基本功,以及发展学生认识事物能力。
毫无疑问,这些成功作文教学经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推进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问题,有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
从学生方面看,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觉得作文时“没有东西好写”情况。
至于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意思表达不清楚,则更是比比皆是。
从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则遍存在着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培养;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
从教材方面看,至今还没有一本科学、权威、系统作文训练教材。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是各学科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其改革力度也是最大。
那么,为什么学生作文质量及作文教学效率却长时间处在低水平状态上呢?有些作文方面教育专家曾做过调查研究,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蕴藏着学习语文潜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一些具体方法研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特殊规律。
众所周知,一个学龄前儿童,在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时候,几乎是不存在多少障碍。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可是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非常令人头痛的,孩子年龄小,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限,这让教师非常为难。
我们八面城镇实验小学的部分教师经过多年来不断探索,找到并遵循写作自身的四条规律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摸索出了一点经验,略见成效。
一、写作最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一篇好的作文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所以作文教学不能单一地进行,而要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为主线。
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理解、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写观察日记。
有定向的观察(先拟好观察对象和题目),使学生克服“身在宝山不识宝”的缺点,能够发现自己周围闪光的东西。
还要求学生写分析笔记,进行命题和选题分析。
这样使学生大开眼界,互相吸取,克服了孤陋寡闻、生活材料枯竭等毛病,作文有了可写之物。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在平时讲读课文时,不忘以教材上的文章为范文进行作文训练。
例如,在讲完《长城》一课时,进行一次选择典型材料的练习;在讲完《白鹅》《白公鸡》时进行一次对比手法的练习;在讲完《一次成功的实验》后,进行一次场面描写和人物动作描写的练习。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
仿写是指仿其文作材料有许多好处,首先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高度典型地概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塑造理想人格,还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许多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
其次课文中的内容是经过老师讲授,学生参与学习巩固过的内容,学生对它们比较熟悉,理解、运用起来更加容易与写作的要求相吻合,选取的材料能更准确地表情达意。
小学习作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作者:张昊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3期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而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将大脑储存的语言材料,通过思维加工,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作文教学原则就是作文教学中遵循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等特点,为达到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所形成的教学准则,是认识和处理作文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依据。
那么小学习作教学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呢?一、阶段性原则课标在“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可见,小学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由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比较长的、具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再到句群训练;第二学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构段”训练,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初步领会段的构成方式,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写一段表意清楚,语句连贯的话;第三学段重点是进行篇的训练,要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在年段目标的统领下,确定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体现出训练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切实做好各学段习作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体现出学生习作水平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二、序列性原则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材是以专题组成单元,每个专题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构成了一系列的训练序列,在多个训练序列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史勤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师和中小学生。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擅长口头表达,但一动笔就手足无措,桔燥乏味的写作训练又增加了他们的畏难情绪。
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感悟到小学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而更应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分年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史勤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4
【相关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J], 韩雪
2.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三贴近\"原则 [J], 何务玲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联盟推进"课程思政"应遵循的规律及优化方法分析 [J], 韩东旭
4.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联盟推进“课程思政”应遵循的规律及优化方法分析
[J], 韩东旭
5.小学作文教学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J], 杜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发布时间:2021-08-17T11:54:13.40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作者:程泽涵[导读] 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由模仿写到独立写、由扶到放到收的思维发展规律。
程泽涵湖北省崇阳县铜钟乡在下小学 437500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由模仿写到独立写、由扶到放到收的思维发展规律。
关键词: 作文教学循序渐进客观规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作文教学有无规律可循呢?如何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其实问题并不复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要求过程,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
总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说到写从说到写是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的表达要以口头语言的表达为基础,口语表达得正确、完整、连贯、有条理、有中心,但是要把说的话大致写上,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叙述观察的所见所闻,讨论问题,朗读或背诵课文等,都要用口语表达出来,能够把表达的语言(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说写结合,既加强了口语训练,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比如口述作文提纲和材料,用形象化语言口头概述等,这样从说过渡到写,作文才能写好。
三年级能否顺利进入命题作文,一二年级说话训练的基础是否打得好,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从述到作“述”就是让学生练习把读过的书,参加过的活动,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等,用自己的话,按一定的要求,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而“作”则要求学生自己去选择材料,通过独立思考,表述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怀,是创造性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述”的训练先从叙述三、四句短文到比较完整的作文。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层次的国民教育都在努力改变旧体制,适应素质教育的新体制,小学教育也不例外。
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小学作文教学在方法论上寻求契合点提出建议。
关键词:形象思维逻辑小学作文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的教学水平也提高到一个层次。
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模式上都充分考虑到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具体表现为:小学教学逐渐放弃了以往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法到以“趣”、“真”“活”“实”为特色的教学上,从书本教学逐渐转移到生活教学的轨道上,这点特别体现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上。
一、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它的本质特点反映在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思维定向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还不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特征。
儿童最初的思维习惯较多依赖具体的事物,可以说,离开具体思维和感性认识,就不太能思考了,这时候需要通过必要的引导,使之转换为较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上来。
人从3岁左右开始,在大脑良好发育的前提下,已具备了从较低级的思维模式向较高级的思维模式转换的客观条件。
小学作文教学的原则1、主体性原那么同学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应想方设法让同学主动、积极地参加到作文实践活动来,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觉:目前不少同学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加作文的。
他们把练习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作文一交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很少去思索和总结一次次作文的得失。
因此,老师有须要把“为什么要作文”这一话题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让同学明白:作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须要的作文技能将终生受益。
只有同学不断加强这种意识,并不断内化为一种驱动力,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参加作文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按部就班的原那么前面讲到,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同学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同学观测和分析四周事物,培育同学的技能。
作文又要培育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能。
这两种技能,从一班级起就要留意培育。
提到作文,有的老师认为这是高班级的事,这是极大的误会。
低班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
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班级的事,也不是从三班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班级开始,按按部就班的〔顺次〕原那么,一步一步训练的。
不是上陡楼梯,一开始作文要求就很高,达不到就埋怨同学,产生急躁心情。
①从说到写:一句几句段篇②由易到难:说:要求做到句子完整、通畅、明白、语气连贯、生动鲜亮。
写: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
③从简约到繁复达芬奇学画是从画鸡蛋开始。
少林寺和尚练功是从“蹲脚窝”“面壁三年”这样的基本功开始。
鲁班学艺是从熟识运用各种工具开始。
总之,作文训练和学习其他技艺一样,也是从简约到繁复的。
原苏联闻名作家契柯夫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
他的老师让他每天站在街头观测行人,要求用极简的语句勾画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要用几句话写出杂货店的特点。
这个序怎样安排,就要好好讨论。
低段中段高段词句—————段—————篇是逐步过渡的3、阶段性原那么大纲指出:作文训练的要求,各班级要有所侧重。
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几大原则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大的题目,可以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系统工程。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
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训练了学生的启蒙作文,到三年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作文了。
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地提高,就要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应紧紧把握住提高认识水平,落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扩大知识面,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实践活动来。
然而,不少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与作文的。
一开始总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请,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有时他们把练习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很少去思考。
因此,让学生明白:其实作文不难写,只要你用心观察了就会有话可说的,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将终生受益。
在教学本册书的第一次作文时,就是一篇开放内容的作文,我让学生读读书上的例文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觉得原来这就是作文啊!不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吗?学生感慨他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有这水平了,于是对作文就不那么害怕了,也激发他们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
2、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的积累总是慢慢进行的,何况写作文呢!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怎么可能一越而蹴。
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
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一步一步训练的。
达芬奇画画还从画鸡蛋开始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从说到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从词句到段到篇逐步过过渡的。
如何遵循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作者:敖启祥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16期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可是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非常令人头痛的,孩子年龄小,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限,这让教师非常为难。
我们八面城镇实验小学的部分教师经过多年来不断探索,找到并遵循写作自身的四条规律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摸索出了一点经验,略见成效。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规律一、小学作文的客观规律1.精神生产的“主体”(自我)创造规律“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文章)的创造,创造的主体是“自我”(作者)。
自由(精神生产对“自由度”要求很高)、个性(创作主体作为个体生命存在,都是独特的、独具个性的)、创新(文章的生命是出“新”:既不能重复他人,更不能重复自己,唯新是求),在这里是绝对必要的。
2.“激情”导引,综合成文规律作文的“主体”(作者)对作文要有“兴趣”燃烧。
“兴趣”燃旺了,自然会有强烈的表现欲,会有写作的冲动(即“激情”)。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才会对写作发生兴趣,并心情愉快地进入写作状态。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表达的重要条件。
学生写作,是作为主体认识并掌握和运用客体的过程。
作文成功与否,主要依据不在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愿写、乐写、会写。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时,他们总会以饱满的情绪去写作,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也就会不断提高。
反之,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一写作文就发愁,无素材可选、无语言可表、无感情可抒、无方法可寻,结果只能东拼西凑,草草成篇,既害自己,又害他人。
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模仿到创作,从扶到放到收。
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哈尔滨市汽轮机第二小学校郭萌一、小学作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
变化之二:变学生模式化作文为个性化作文。
变化之三:变纯写作技巧点拨为丰富生活的积累的指导。
变化之四:变作文脱离阅读为写作、阅读相结合。
变化之五: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改文为自己主动改文。
学生的作文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上海还产生了以贾志敏老师为代表,以“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
这些教学经验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为突破口,并强调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功,以及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些成功的作文教学经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然而,毋庸讳言,就整体而言,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
从学生方面看,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觉得作文时“没有东西好写”的情况。
至于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句子不连贯,意思表达不清楚,则更是比比皆是。
从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则遍存在着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材方面看,至今还没有一本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是各学科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其改革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那么,为什么学生作文的质量及作文教学的效率却长时间处在低水平状态上呢?有些作文方面的教育专家曾做过调查研究,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而忽视了学生自身蕴藏着的学习语文的潜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的一些具体方法研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的特殊规律。
众所周知,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在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多少障碍的。
用5、6年的时间就让儿童掌握了口头语言,应该说,人类在教儿童掌握口头语言方面的实践是成功的,并且是“多快好省”的。
而为什么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就不如掌握口头语言来得顺利呢?有的学生看似掌握了书面表达能力,他们的作文也能做到有中心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情感,文字也顺畅,但却让人有一种虚假的感觉。
以前年和去年某地区的中考作文为例,前年的题目是《母爱》,结果在学生的笔下“死”了一批母亲,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几乎都是面对着母亲的遗像或遗容来表现母爱的。
去年的题目是《良师》,结果在学生的笔下,又“死”了一批良师。
为什么良师、良母都“该死”呢?难道不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无以表达他们对良师、良母的感情吗?如果我们不去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去正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过分强调选材上的“新奇”所致。
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灾难深重”,从哲学的高度来反思,我觉得主要是由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与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所致。
所谓作文教学要求上的“复杂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而其根源在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过难、过急。
例如在对小学生作文的目的要求上,有的竟提出了“有所为而作”和“立意要深”“选材要新”的目的要求。
毫无疑问,这样的“目的要求”是违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也是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的。
因此,这样的“目的要求”,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文风不正或是不会作文。
所谓作文教学方法上的“简单化”,是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把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概念混淆了。
其实,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口头表达几乎可以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在表达上有时还可以借助体态、语气、环境等因素将“心里想的”顺畅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听懂。
而书面表达时则无法借助这些有利因素。
尽管有时候把“心里想的”如实写出来别人也能读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心里想的”东西只有经过了一番构思以后,再用合乎规范的文字写出来,别人才能够读懂。
然而,遗憾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有人竟将书面作文简单地与口头作文等同起来,这种“简单化”的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没有在学生学习书面表达这个“刀刃上”用力气,致使学生碰到作文越写越怕,越怕越不会写。
二、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众所周知,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重要的素质,而语文素质又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基本素质。
从基础教育的要求看,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
为什么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呢?我国学者张寿康先生认为:写作是一种需要,是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一种有力的技能。
基于这种重要性,人们要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
张先生进而指出:写作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调动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儿童处在学习阶段,张先生又明确指出:学生作文属于练习性写作,亦即带有习作的性质。
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至于作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要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和文章写作。
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为此,朱作仁先生曾就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作过精辟的分析,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书面习作的训练。
所谓“初步的”,即以学习和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直接的、启蒙的目的。
所谓“书面的”,即是一种书面表达,不是口头表达。
所谓“习作的”,是指儿童的习作一般不涉及社会价值,即学生作文不是以向社会发表为目的的。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并以这两个性质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要根据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来改革小学作文教学语文学习具有3条基本性质,即“模仿”“多通道”“长效积累”。
所谓“模仿”的性质,是指儿童主要靠模仿来丰富语言,并使语言规范化。
因为语言有继承性,约定俗成,不能任意创造。
所谓“多通道”的性质,指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现实际生活的,耳闻、目睹、交谈,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所谓“长效积累”的性质,是指一个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积累。
根据语文学习的这3个基本性质,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模仿入手,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并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写作。
1.要正确理解模仿的作用,并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学习作文。
模仿在儿童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模仿。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龄前期的儿童成功地学习和掌握了口头表达能力,几乎完全依赖于模仿。
那末,让儿童学习书面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呢?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初学作文更是如此。
问题是让学生模仿什么,以及怎样的模仿才是最有效的?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比如,针对学生模仿范文所写出的“千篇一律”的作文,有的人就担心这样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
但是没有哪一个成人面对模仿大人牙牙学语的儿童,会去指责这个孩子所说的话与大人“千篇一律”。
基于学生善于模仿、需要模仿的心理学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从模仿中学习作文。
那么,怎样的模仿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呢?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必须以阅读为基础,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为模仿的性质表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靠模仿得来的,且主要依靠模仿规范的语句,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语汇。
所以让学生熟读和模仿范文可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规范化,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
由此看来,由模仿导致的“千篇一律”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大,词汇的丰富,以及写作技能的逐步掌握,儿童作文的个性就会逐步地形成。
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地夸大模仿的作用,那种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供学生作文时模仿,认为读仅仅是为了培养写作能力的观点,实际上把模仿引入了机械模仿的误区。
这样就无异于取消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
其实,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它们各有其所应达到的目的。
小学作文是学生起步阶段,是“习作”阶段,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只要我们能把枯燥的作文训练巧妙地融合到有声有色的讲解中,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启发,易于模仿,乐于表达。
学生也会说得出,写得好,且语言富有个性。
2.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既然语文学习具有多通道的性质,那末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不能把作文训练限于课堂教学一个通道,而应把学生引导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丰富自己语言的能力。
语文工具是全社会通用的,学生掌握的词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词汇,并具备一定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使学生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增多,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便于学生自学。
但这种性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增大,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内学习。
这就提示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的启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在交流中,教师不应被课堂上少数尖子学生的精彩发言所迷惑,要经常检查那些“不声不响”的、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十分耐心地帮助和指导这一部分学生,作文教学质量才会取得大面积的提高。
此外,根据语文学习多通道的性质,教师布置的作文也不宜过多。
尽管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依靠“多写”,但须有一个度,即以不堵塞学生学习语文的多通道为宜。
反之,如果作文布置得过多,学生学习语文就只剩下课堂一个通道了,这就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
3.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小学作文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上多下功夫。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
且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具有“随身携带”、随用随取的优势,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