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5篇教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1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方案二】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平均速度: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二)瞬时速度: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 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高中物理教案加速度篇2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
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5篇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E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六十中学陈浩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联系。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度的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强调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点)的运动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
二举例引新课:大家看过赛车吗,大部份同学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麦克拉仑车队的赛车最高时速可达231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伏特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20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3 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问:这两辆赛车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讨论。
当提到伏特赛车速度变化比麦克拉仑赛车快时,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用a表示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书上所举的列车,摩托车和子弹的速度变化快慢等等。
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上式写出加速度的单位: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三什么是ΔV(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改变的大小,即末速度减去初速度:末速度用Vt 表示,初速度用V0 表示。
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和计算方法;2. 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3. 能够分析加速度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加速度的概念三、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2. 讲授法3. 思维导图法4. 讨论互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本课内容之前,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在自行车上骑行的体验,询问学生们在骑车时速度增加的现象,以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具有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量度,通常用a来表示。
符号a的单位是m/s²(米每秒平方)。
使用一个小球在平放的桌面上自由滚动的实验,让学生量取小球滚动5秒后所行程的距离,并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v₂-v₁)/t其中,a表示加速度,v₂表示结束时的速度,v₁表示开始时的速度,t表示时间。
当速度增加时,加速度也会增加;当时间增加时,加速度会减小。
加速度的大小是由速度和时间的变化率决定的。
利用思维导图解释不同的加速度情况,如匀加速度、变加速度、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等。
在讨论过了各种加速度情况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急刹车、物体自由落体等。
8. 总结还认真复习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和计算方法;了解了加速度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加速度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
五、作业1. 自行车上的速度是如何增加的?2. 加速度数值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请解释原因。
3. 观察小球的滚动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想?4. 看一下平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加速度来解释。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加速度教案教案标题:学习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2. 学会使用加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3. 能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介绍学习加速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是什么?”、“它与速度有何关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20分钟)通过示意图或实例演示,向学生解释加速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可以讲解以下内容:- 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v2 - v1) / t,其中a为加速度,v1为起始速度,v2为终止速度,t为时间间隔;- 加速度的单位:m/s²。
3. 实例分析与练习(3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4. 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加速度,并验证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实验过程如下:-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段光滑的轨道;-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的起始点,记录下小车运动的起始时间和起始位置;- 推动小车,并记录下小车的终止时间和终止位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并与计算公式进行对比。
5. 小结(10分钟)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结果,强调加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准备:- 示意图或实例演示材料;- 实验所需的小车、轨道等设备;- 实验数据记录表。
教学评估:1. 在练习环节中提供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计算加速度。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将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加速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运动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等,拓宽对加速度的认识。
物理《加速度》教案12篇物理《加速度》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的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
3、指导学生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4、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课时。
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得到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第二课时提出牛顿第二定律做铺垫。
本节中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和用图像处理数据,这两种方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
本节不论是从知识还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都很重要。
重点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保持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与_____有关,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_____.活动2【活动】实验探究情景:用电吹风吹乒乓球实验1:用两个相同电吹风分别调节在不同的风力档上吹两个相同的乒乓球(在轨道上),现象为_____ 。
实验2:用一个电吹风,通过装置得到两股相同风力的风,吹两个质量不一样的乒乓球,现象为_____。
问题1:想想看,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数有关?问题2: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问题3:能否就以上关系,从数学的角度做出函数关系的假设呢?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a∝F,a∝F2,a∝F3?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a∝,a∝,a∝?活动3【活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问题1:研究一个量与多个量之间关系时,采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2: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步骤?问题3:在实验中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用到什么器材?问题4:你能想出那些方案来进行实验?实验装置:问题1:实验对象是?问题1:如何得出小车的加速度?问题2:如何改变并测出小车的质量?问题3:如何提供并测出小车所受的外力?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物理《加速度》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
特别是做一做的实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教学准备用细线拴住的小球教学设想预习导学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
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确定呢?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任务一预习导学(认真阅读教材p一叁-p壹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看两例:(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2、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类似的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就刚才讨论的类似问题进行说明。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aN= , aN=任务二合作探究1、速度变化量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
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3. 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3. 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2. 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概念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 a 表示,单位是 m/s 2。
(2)计算方法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平均加速度:a =Δv Δt ,其中 Δ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 瞬时加速度:a =lim Δt→0Δv Δt =dv dt ,其中 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m/s。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a表示,单位是m/s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v0+at,其中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v2=v02+2aΔx,其中Δx表示位移。
(2)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程,通常用符号Δx表示,单位是m。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a表示,单位是m/s2。
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Δx=v0t+12at2,其中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3. 加速度公式的应用(1)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g=9.8m/s2,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公式为:•ℎ=12gt2,其中ℎ表示下落的高度,t表示时间。
(2)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a,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
教案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加速度与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应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运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1. 讲义、教材、PPT等学习资料。
2. 实验器材: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例如汽车的加速过程或物体自由落体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通常用符号a表示,计算公式为a=(v2-v1)/t。
2.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会增加;方向相反时,速度会减小;大小与方向不同时,速度的变化是曲线运动。
三、实验与观察(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小车的加速度,观察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四、示例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运用加速度相关概念解决物理问题,例如急刹车时的加速度计算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加速度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六、展示与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勤于练习,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观察、示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度相关知识。
加速度实验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加速度实验的教案,涵盖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多个方面,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加速度实验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作为一份完整的教学参考。
一、实验目的1.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含义;2.学习如何测量加速度;3.掌握应用加速度公式来解决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改变率的物理量,其定为单位时间内物体速度改变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a = (v2 - v1)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2表示时间t后物体的最终速度,v1表示时间t前物体的初始速度,而t则表示两个速度之间的时间差。
2.匀加速直线运动示意图假设一个运动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大小逐渐增大,则此时的加速度为正值。
反之,如果速度大小逐渐减小,则此时的加速度为负值。
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和材料:运动小车、光电门、计时器、直线轨道、升降台、增加砝码的砝码架、细线、尺子。
2.实验步骤:① 将直线轨道与升降台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纠正直线轨道的方向;② 用细线将运动小车吊挂在轨道的上方,使其静止并与轨道保持接触;③ 在轨道下方依次放置两个光电门,用计时器分别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④ 首先给小车加重到它可以沿轨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临界质量,然后测量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记录下准确数值;⑤ 开始实验,并记录小车沿轨道行驶所需的时间,记录下两个光电门分别记录的时间,并计算出两个时间之差,就可以得到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获得了合适的器材和实验材料,并通过测量轨道的长度以及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实验所需的参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记录了小车依次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出了小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其中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2s / t^2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知道,小车的加速度是与时间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2024年加速度教案(精选3篇)加速度教案1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__节主要讲解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及从v-t图像中看加速度。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节讲的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匀速直线运动及牛顿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__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要素: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从v-t图像看加速度;技能要素:初步理解加速度定义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能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科学过程方法要素: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易于掌握;讨论归纳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流程图: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选参考系、建立坐标系、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具备了探究加速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能说出加速度的定义、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3、给出运动情景,能计算出加速度,并理解其含义。
4、在加速和减速情景下,能判定加速度的方向。
5、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6、给出v-t图像,能判定加速度的大小。
物理《加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掌握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3.能够应用加速度概念解决与物体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加速度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3.应用加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引发学生对恢复片、车辆加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定义什么是加速度,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动画或实验展示加速度概念的定义,即速度的改变率。
强调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改变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度为正,方向相反时物体加速度为负,并解释为什么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
3.加速度的计算(20分钟)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强调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加速度,通过给定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和时间间隔,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引导学生一起做两道加速度计算的例题,确保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4.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5分钟)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即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
介绍当物体匀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即加速度恒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匀变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5.应用题解析(20分钟)给学生几道运动学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加速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所求,列出已知和未知量,然后根据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来解答问题。
逐个解析这些问题,让学生掌握用加速度解决问题的方法。
6.总结(10分钟)总结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并强调加速度在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并展示一些加速度相关的实际应用。
四、课堂作业1.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2.解答一道运动学问题,利用加速度的概念计算问题的答案。
五、板书设计加速度:-定义:速度的改变率-计算方法: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间隔-单位:米每秒平方(m/s²)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当物体匀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六、教学反思加速度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加速度教案教案标题:加速度教案学科:物理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并定义加速度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3. 认识加速度在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性。
4. 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和解决物理运动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和解决物理运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白板。
2. 学生练习题集。
3. 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并通过提问刺激学生思考: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不变?如果不变,是否会对物体运动造成影响?步骤二:引入加速度概念(10分钟)1. 定义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
提供简明的定义,并与速度的概念进行对比。
2. 解释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Δv)除以时间变化(Δt)。
3. 示范计算加速度的例子,并鼓励学生跟随计算。
步骤三:加速度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解释加速度在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性,例如车辆启动、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物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变化情况,例如自由下落、斜抛运动等。
步骤四:加速度与图像表示(10分钟)1. 使用图表、图像或示意图等方式,展示加速度与时间、速度的关系。
2. 带领学生分析图像,解释加速度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步骤五: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以加强学生对加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鼓励学生应用加速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物理运动问题。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在其他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加速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通过监测学生的回答问题、示范计算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加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布置适量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加速度的掌握程度。
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物理《加速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加速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1》(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
这是第二课时加速度的概念学习,在整个共同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
由于加速度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牵涉到,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将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
所以这一课时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前一课时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的过程,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
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的区别很难分清;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三、设计思想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本课时教学的设计流程是:学生主观感受(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
加速度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 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运用;3. 能够运用加速度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教学难点:1. 加速度的概念理解;2. 加速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物理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汽车加速行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加速度的概念;2. 提问:什么是加速度?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时间的比值;2. 讲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3. 给出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变化时间;4. 举例讲解加速度公式的运用:已知物体初速度、末速度和变化时间,如何计算加速度?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加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3. 提问: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请运用加速度公式计算以下问题:a.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5秒后的速度为20m/s,求汽车的加速度;b. 一个小球从10m高度自由落下,落地时的速度为20m/s,求小球的加速度。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2. 提醒学生注意加速度公式的运用,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主动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物理加速度教案(优秀4篇)物理《加速度》教案篇一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教材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操作,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凑“热闹”成分很多,这样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
例如,在高一物理中《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如果只是指导学生按教材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目的单一,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做的:(1)不限制实验原理在讲本节课时,只讲清实验目的,至于实验原理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并按要求设计实验。
讨论结果出现两种实验原理:①根据公式ΔS=aT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实验;②根据h=0.5gt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
这两种方案均可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不规定实验步骤进实验室要求不看课本,动手时只说明实验中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并不限定实验有几个步骤。
结果巡视实验中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并设计了开放性的记录表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
(3)不统一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处理。
巡视发现有的学生逐一算出每次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求平均值;有的学生先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再采用v–t图像法处理。
从而锻炼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4)不确定实验归纳实验后不固定方向,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
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打点计时器法进行实验:①纸带要竖直拉住,尽可能减小阻力;②先打开电源后松开纸带;③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④采用v-t图像法处理时,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点在直线上,其余的对称地分布在线的两侧;⑤为何测量得出的g值比标准值9.8m/s2略小。
(2)采用滴水法进行实验:①水龙头离地的高度不能超过1m;②不能直接测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要测出n滴水下落的时间t,再根据T=t/n求出一滴水自由落体的时间。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设计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起动的车辆初始时刻的速度(m/s)可以达到的速度(m/s)起动所用的时间(s)小轿车03020火车050600摩托车0xx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二)新课内容1.速度的变化量提问:速度的变化量指的(速度由经一段时间后变为那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 提问: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2.加速度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米/秒2(m/s2)(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分析讨论:(1)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2)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速度(教案)【2】教学过程一、速度师:在上面的问题中要比较B和C运动的快慢要找出统一的标准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8m/s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cm/s(或cm·s)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师:如果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时刻都相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这时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就需要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例如: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但是他的速度并不是一直相等的开始时跑得慢些快到终点时要快些那么他在1s内平均跑多少呢生:每秒平均跑10m师:百米运动员是否在每秒内都跑10m呢生:不是师: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清他在1秒跑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通常用符号表示关于平均速度的几点说明:(1).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2).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师: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不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生:不是??(3).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段时间”或“段位移”的(4).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5).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理解:(1)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2)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某一位置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该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师:以前我们学过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瞬时速度既然是矢量就有大小和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三、速率师: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师: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生:??师:不是例如沿闭合圆周运动一圈位移是零平均速度是零但平均速率并不等于零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表示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师:速率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生:标量因为它表示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师:还要注意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学生阅读】让学生阅读16页“常见物体的速度”增强感性认识教师强调要注意括号中的单位【说一说】让学生阅读17页“说一说”进一步认识、理解比值定义法【速度与现代社会】让学生自己阅读17页——18页“速度与现代社会”了解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与联系【本节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速率要注意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间隔△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精确描述了物体处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定义式以及与时间的联系课堂巩固练习:【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CD)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 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中射出v是平均速度【例3】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例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从A经B到C又返回到B其中AB=BC 若A到B的平均速度为2m/s从B到C的平均速度为4m/s从C返回到B的平均速度为4m/s,则:(1)AC这段的平均速度?(2)全程A到C再返回B的平均速度?【例5】物体由A点沿直线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若物体前一半位移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后一半位移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例6】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全过程的位移s=120m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加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说明,体现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展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断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对于运动的描述,首先从物体位置变化入手。
关于位置变化、位置变化的快慢,物理学是通过哪些物理量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用比值法研究问题的思路,为本节课定义加速度做铺垫)用生活实例图片感知速度变化:1.刘翔的110 m跨栏过程。
2.晕车的同学感知车速的变化。
红绿灯处行人、自行车和小汽车的速度变化不同。
(讲解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图片说明)说明生活中不同事物运动的速度变化快慢往往不一样的。
提出新课的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概念的教学通过数据感知,提出问题1.谁的速度变化快?(相同时间比较速度变化量)2.谁的速度变化快?(相同的速度变化量比较时间)3.如表格数据,该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呢?思考: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该如何定义呢?加速度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此处返回表3,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相应的加速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明确加速度数值上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提出问题: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速度越来越小!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
还得关注什么?加速度的方向(以直线运动为例讨论)如图:速度减少时的情况:说明:此处讲解加速度的方向,首先从定义观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再说明图示法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方法,以及比较速度变化量与初速度的方向,启发学生感受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不同之处。
启示:1.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与学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小结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2.加速度的方向?3.加速度的正负号?4.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练习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108km/h。
2.沿光滑水平面以10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接触的时间为0.2s。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的大小C.物体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F.速度改变得越快,加速度越大G.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H.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是和,甲加速度比乙加速度大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
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
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
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重点: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本节课教学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三、教学思路与方法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不太大,由平均加速度过度到瞬时加速度又一次应用极限思想,可让学生联想瞬时速度来理解瞬时加速度。
教师可引申说明速度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常常是很有意义的,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漫步"栏目中变化率的一段叙述,自然的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五、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备注引入先演示小车实验,让学生在感性上对速度变化的快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 师:演示,让小球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生:观察思考师:小球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生:小球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师:播放多媒体,提出问题生:根据录象,讨论交流,提出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上述四物体,运动员速度变化最快,火车速度变化最慢.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归纳总结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a=△v/△t =(vt-v0)/△t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vt--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4、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5、加速度也是矢量,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物体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的方向不能由速度方向确定,要由速度变化的方向来确定例2、足球以水平速度v=10m/s击中球门横梁后以v/=8m/s的速度水平弹回,与横梁接触的时间为0.1s,求足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师: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同样在10s内,速度从2m/s增加到7m/s,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生: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描述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增加的快慢.师:如果用a符号表示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v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t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那么用公式如何表达呢?生:a=△v/△t=(7-2)m/10s2=0.5m/s2师: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的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反之.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例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例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必为零师:出示例题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生:讨论做答师:总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为正值.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反,为负值.生:当物体加速时,则△v =(vt-v0)>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取正值),a为正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同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加速运动.当物体是减速时,则△v =(vt-v0)<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负值,如果仍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Iv0取正值),a为负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反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减速运动.通过对易混淆物理量的重点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从v-t图象看加速度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的数值等于其加速度.图中两条直线a、b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师:速度一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一时间图象?生:速度一时间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一时间图象师:引导我们可以从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度变化量△v,时间间隔△t.生:讨论回答,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