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方案对比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07.21 KB
- 文档页数:8
逆变器方案对比
1 概述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的核心设备,它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标准的交流电。
逆变器的品质好坏决定了发电效率的大小。
逆变器性能的各项技术指标主要包括:输入直流电压的范围、输出功率、输出波形、最大功率点跟踪、额定容量,输出功率因数,额定输入电压,电流,电压调整率,总谐波畸变率等。
目前市场上并网逆变器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发展方向: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
两种方案在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的应用均较为广泛。
通过市场调查,目前国内主流厂家所生产的集中式逆变器多为1MW(2*500kW),组串式逆变器多为50Kw。
为更好地优化光伏工程,需要对1MW(2*500kW)集中式逆变器与50kW 组串式逆变器进行对比。
本文主要对1MW集中式逆变器与50kW组串式逆变器进行方案对比,从经济性,施工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2逆变器选型
集中式逆变器一般用于日照均匀的大型厂房,荒漠电站,地面电站等大型发电系统中,系统总功率大,一般是兆瓦级以上。
主要优点:
a) 逆变器数量少,便于管理;
b) 逆变器元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
c) 谐波含量少,直流分量少电能质量高;
d) 逆变器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成本低;
e) 逆变器各种保护功能齐全,电站安全性高;
f) 有功率因素调节功能和低电压穿越功能,电网调节性好。
主要缺点:
a) 直流汇流箱故障率较高,影响整个系统;
b) 集中式逆变器MPPT路数少,组件配置不灵活。
在阴雨天,雾气多的部区,发电时间短;
c) 逆变器机房安装部署困难、需要专用的机房和设备;
d) 逆变器自身耗电以及机房通风散热耗电,系统维护相对复杂;
e) 集中式并网逆变系统中无冗余能力,如有发生故障停机,整个系统将停止发电。
组串式逆变器适用于中小型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山地电站。
主要优点:
a) 组串式逆变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光伏串对应一个逆变器,直流端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功能,交流端并联并网,其优点是不受组串间模块差异,和阴影遮挡的影响,同时减少光伏电池组件最佳工作点与逆变器不匹配的情况,最大程度增加了发电量;
b) 组串式逆变器MPPT路数多,组件配置更为灵活。
在阴雨天,雾气多的部区,发电时间长;
c) 组串式并网逆变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搬运和安装都非常方便,不需要专业工具和
设备,也不需要专门的配电室,在各种应用中都能够简化施工、减少占地,直流线路连接也不需要直流汇流箱和直流配电柜等。
组串式还具有自耗电低、故障影响小、更换维护方便等优势。
主要缺点:
a) 电子元器件较多,功率器件和信号电路在同一块板上,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大,可靠性稍差;
b) 功率器件电气间隙小,不适合高海拔地区。
户外型安装,风吹日晒很容易导致外壳和散热片老化;
c) 没有直流断路器和交流断路器,没有直流熔断器,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容易断开。
选择500kW集中式逆变器和50kW组串式逆变器技术参数如下:
表2-1 500kW集中式逆变器技术参数
3逆变器总体布置方案
本方案组串式50KW逆变器和集中式500KW逆变器布置方案如下:
4 集电线路损耗
因为集电线路存在一定的线损,对光伏阵列的发电量有一定的影响,故本文对两个方案的线损进行计算。
该部分线损总共包括三部分: 1、光伏专用电缆的线损;2、直流汇流箱至逆变器/逆变器至交流汇流箱的线损;3、逆变器至箱变/交流汇流箱至箱变的线损。
根据DL/T 5044-2004标准可知:
I(5-1)
∆U p=ρbL
S
其中:
b :对于支流回路取2,对于三相交流取1.732;
ρ: 为电阻系数,铜导体ρ=0.0184Ωmm²/m,铝导体ρ=0.031Ωmm²/m;
L: 为电缆布线系统直线长度,单位为米;
S: 为导线的横向截面面积,单位为mm²;
I : 为工作电流;
假设U为电池组件组串电压,则:U=V mppt∙n(5-2)其中:
V mppt:为电池组件单体工作电压;
n:为光伏电池组件串联数量。
(5-3)则:线损=∆U
U
具体数值见下表5-1、5-2:
注:1、电池串联的线缆截面为4mm²,组件到汇流箱/组件到逆变器的电缆截面也为4mm²,故这两段损耗放在一起计算。
2、电缆长度见附图1与附表1。
表5-2直流汇流箱至逆变器/逆变器至交流汇流箱的线损
注:电缆长度见附图1与附表1。
表5-3逆变器至箱变/交流汇流箱至箱变的线损
因此,集电线路损耗见下表5-4:
6 发电量
6.1 并网光伏综合效率系数
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6.6发电量计算可知,综合效率系数包括: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光照利用率、逆变器效率、集电线路损耗、升压变压器损耗、光伏组件表明污染修正系数、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其中集电线路损耗不同,相同部分见表5-1:
表
5-1 各方案相同部分系数表
故各方案综合效率见下表5-2:
表5-2 各方案综合效率系数表
6.2 发电量计算
光伏电站发电量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L=W×H×η
式中:
L——并网光伏电站年发电量;
W——并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
H——年峰值日照小时数;
K——光伏电站综合效率系数;
本项目的峰值小时数H=1353h。
根据太阳电池厂家提供的组件衰减参数,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1年总衰减比例2.5%,以后每年衰减比例0.7%,25年总衰减比例为19.3%,中间区间采用线性插值。
首年发电量L1=容量X峰值小时数X综合效率系数X(1-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1年衰减比例)
各方案最终发电量详见下表。
表6-1 方案一
首年发电量=1353*1.11936*0.8028*0.975=118.54万kW· h
约110.8799万kW· h,年利用小时数为:991小时。
表6-2 方案二
万kW· h
结论:由计算可得,本工程25年总发电量约为2787.1907万kW· h,25年年平均发电约111.4876万kW· h,年利用小时数为:996小时。
两个方案发电量见下表6-7:
表6-7
7 概算
7.1 材料清册
本文对六个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故材料清册中只取各方案中不同的材料,见表7-1:
表7-1 材料清册
7.1 利润分析
本项分析中投资额只记列了不同方案之间工程量有差异的部分,包括组件、汇流箱、集电电缆、桩基、支架等部分,因此这里所说的投资额并非项目全部投资额。
经过计算发现,六种布置方案中,310W组件在采用竖向排放方式下单位千瓦投资额较其他五种方式更低,这主要是由于竖向排放方式光伏专用电缆的用量和支架用量均较低。
为了进一步比较方案优劣,对各方案的利润进行测算。
测算的边界条件设置如下:经营期25年前20年含税电价1元/kWh,后5年含税电价0.431元/kWh;销售税金附加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增值税税额为计算基数,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取5%,教育附加费率取5%;维修费按0.2%计算;工资及福利按2人考虑,人均年工资按8万元计,职工福利费及其它占工资总额的70%;保险费按0.25%计算;材料费按7元/kW计算;其他费用按20元/kW.年;经营期年租地费用按2000元/亩;固定资产折旧提取采用直线法,残值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计取,折旧年限取15年。
所得税按25%征收,暂未考虑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经计算发现,260W的三种布置方式中,横向排放C型连接与横向排放一型连接方式的净利润较竖向连接方式更高。
310W的三种布置形式中,竖向排放方式的净利润较高。
为了对比260W与310W组件之间的优劣,在分析中需将两种组件的方案调整为同一口径,即计算投资利润率。
由于本分析中的投资额并非项目全部投资额,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此投资额计算投资利润率并不合理,但考虑到各方案投资额未包括的工程量完全相同,故此处计算的各方案投资利润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六种方案中,采用260W横向排放一型连接布置方式所获得的投资利润率最高,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