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三章_学案7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_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77.07 KB
- 文档页数:13
专题3 对仗考纲解读:1.“对仗”题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考查重点是律诗、春联、歌词、广告中的对仗和对偶的运用。
其对应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2020年江苏卷用律诗中的语料考查对仗,既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又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相契合。
2.“对仗”题的命题形式有何特点?江苏“对仗”题目前设置为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要求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对仗工整”的一项,分值为3分。
知识要点:对仗5原则1.字数相等对句的字数一般要相等。
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
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对)。
”很明显,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11字。
2.词性相同相对的句子的词语的词性要一致。
不仅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如此等等。
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
典型例题:例 1 (2020·湖南高考)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例2、(2020·四川高考)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
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5分)(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例3.(2020·重庆高考)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
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
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4分)千里为重, 广大为庆,例4.(2020·安徽高考)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的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高考所选小说体裁的文体特征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选材小中见大,④情节完整,⑤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
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四、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而小说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学案(含答案)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孟子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
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
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4.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5.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7.故不积跬步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8.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9.南取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0.战国“四公子”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免于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专题一读懂小说——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基本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的种类有很多。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小说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是小小说(微型小说)、散文化小说及长篇小说节选。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小说。
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
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_现代文阅读_第三章_专题三_考点一_word版考点一分析情节结构——梳通文脉,把握作用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服务的。
一、掌握小说情节的核心知识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
(一)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不同的情节有它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双线结构:由两条情节线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3)蒙太奇式结构: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
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2.外国小说模式外国小说在结构上赋予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突转式结构: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学案48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①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1.(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传记怎样写人微点突破一选材组材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选材特点1.真实;2.典型;3.重大事件或日常生活小事。
组材特点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的安排,材料的顺序安排。
解题思路设问方式1.本传记在选材、组材上有何特色?2.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解题技巧1.选材类(1)从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考虑。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考虑。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从材料的性质考虑。
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
2.组材类(1)从时序角度思考。
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
(2)从详略方面思考。
组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答题模板特点+选材事例+效果。
典题演示(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
专题二真题精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2015·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2020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专题部分词语【高考目标】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
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熟语是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
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考点阐释】一、成语(包括熟语)《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
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二、实词、虚词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
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
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
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专题3.2 散文阅读从各地模拟题及其他省份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一、散文的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情理两者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二、考场上如何迅速读懂散文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202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文艺学论文和随笔单元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研究探讨,融会贯通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
2、调动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把握文章精髓,培养创新能力。
13.咬问嚼字朱光潜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指导归纳法、练习巩固法学法指导: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充分预习,对比阅读,讨论提问完成课文的重难点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提问:古今的伟大文学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问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咬问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一起看看《汉语大词典》的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这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题目,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让解释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本,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学案7情感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学案略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设问角度有二:一是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概括情感要准确全面,分析情感要具体实在,二轮复习就要为达成这两个答题要求而尽心尽力。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
(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黄庭坚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答案(1)写当年宋武帝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都“尽随风雨去”,流露出词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了看淡是非得失、升降荣辱的思想感情。
(2)词人豪兴勃发,催杯劝酒的举动,不畏嘲笑,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豪放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消沉、不服老的倔强精神。
问题反思1.你认为情感概括题与分析题在答题上有何异同?如何做到“概括要准确全面、分析要具体实在”的答题要求呢?答:2.答情感分析题要具体实在,为此,要善于抓“抓手”,“分析”的“抓手”有哪些?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1题]参考答案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或“对官场、世俗的厌恶,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现实的不满”)。
(每点2分)2.题目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原诗见“自我诊断”第2题]参考答案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
“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赏析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
“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
“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
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
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
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
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
“路更赊”,赊,即远,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
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
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
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
“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
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
“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
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情感概括如何做到准确、全面1.准确(1)整体感知、把握是根本前提。
许多情感概括题只是选择一两句或一联或某片,是局部的。
对局部的词、句、联、片的理解,必须把它放在整片、整首中去理解,绝不可孤立地看这个词、句、联、片。
(2)抛弃思维定势,对所给文字细读、精读,才有准确的把握。
不要见到“独”就想到“孤单寂寞”,见到“酒”就是借酒浇愁,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从语言中来,必须深入到更细腻的语言肌理和层次之中。
如“自我诊断”第3题,有的考生看到“催酒”,就回答“诗人借酒浇愁”;诗人有了“白发”,就感叹年华逝去,事业无成。
其实,只要细读“笑”“不解愁”几字,就不会这样理解了。
(3)抓住“情语”。
“情语”可以体现出诗歌的情感,如“愁”“怨”“愤”“恨”“喜”“乐”等字词,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的情感方向和感情基调。
(4)把握抒情的手法。
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托物言志,有的暗用典故,有的故作反语。
知道了诗人抒情的手法后,再去概括就很容易了。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
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答:答案表现了词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做铺垫(或“与下片的凄凉形成对比”)。
2.全面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命题者往往选择那些情感多样的语言片段来考查。
答题时不要只知一点,而要仔细揣摩,看看字面,探探字里。
瞻前而顾后,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情感。
具体说来:(1)所给的语言片段越大,情感往往就越丰富。
如一联有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上片或下片,写了几句话,往往就有几层。
这时,要会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切分、“断层”。
除“字”“词”外,其余的句、联、片、篇均能理清层次,有几个层次往往对应着几个情感层次。
(2)托物言志句子(联或片)、用典抒情句子(联或片)往往是双层的:前者既关“物”情又关“志”情,后者既有典中情又有典外情。
(3)除抓显性“情语”外,还要会抓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时较为含蓄、间接,但又至关重要,它们往往藏在写景句或状物句中不易觉察。
另外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又”“空”等,往往暗示了另一层情感。
注意到了这些词语,不仅能保证准确,更能保证全面。
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雁寄故人徐铉久作他乡客,深惭薄宦非。
不知云上雁,何得每年归。
夜静声弥怨,天空影更微。
往年离别泪,今夕重沾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他乡的怨恨、仕途不顺的羞惭以及对故乡和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炀帝行宫刘沧①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②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①刘沧:唐朝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
②广陵: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有人评价说,本诗中最后一联含有“不尽之意”,请结合全诗说说“不尽之意”有哪些,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答案对隋炀帝荒淫误国的讽刺。
借古讽今,规劝晚唐统治阶级不要沉醉于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
“以景语结情”,含而不露,留待读者去想象、咀嚼。
二、情感分析如何具体实在(一)把握分析原则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
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二)善用五个“抓手”1.挑字析古诗写作重炼字,以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样的字,有时表现在高度凝练的情感词语上,这叫“情字”。
分析某句、某联或全篇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这样的“情字”挑出来分析。
有时,“情字”并不是那么显豁,而是藏在某些富有表现力的实字或虚字中。
挑字析主要用于对某句、某联较小范围的分析中。
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①中斋:邓剡的号。
邓剡,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
②烧灯节: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③梅发:白发。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词人借“梅发”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2.抄句析直接引用诗歌中的某诗句,点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叫“抄句析”。
这种“抓手”分析运用较普遍,多用于对某联、某片或全篇的情感分析中。
运用“抄句析”,不一定要引用完整的诗句,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精简诗句,以更好地突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边练边悟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答案①故园衰败之悲。
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
②送别友人之悲。
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
③感叹身世之悲。
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
④社会动乱之悲。
“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3.手法析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语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
这样,答案才会完备。
边练边悟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金涓注]寂寂江村路,轻烟晚自生。
远峰晴有色,独树暖无声。
渚鹭行看水,溪鱼卖入城。
孤舟人不渡,两岸夕阳明。
注金涓:元末明初知名学者和诗人。
其一生幽居在野,不应征聘,咏水歌山,传道授业,深为时人与后世钦敬。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尾联以“孤舟”“无人渡”等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幽居山野不应征聘的孤高情怀。
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不在其位的无奈之情。
但“两岸夕阳明”又给这一丝无奈增添了暖色,表达了安于幽居,乐于传道授业的情感。
4.捕象析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
从形象,尤其从典型意象切入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这叫“捕象析”。
此法多用于咏物诗或写人诗的情感分析题中。